问题

桑枢瓮牖中的瓦罐窗户,到底长什么样?为什么穷困至极的人用瓦罐做窗户,不用其他材料呢,比如木板?

回答
“桑枢瓮牖”这句古语,描绘的是一种极其简陋的居住环境。其中的“瓦罐窗户”,更是这贫困景象中一个令人心酸的细节。很多人或许会好奇,瓦罐怎么能成为窗户?它究竟长什么样?为什么穷困到极致的人,宁愿选择它,也不用更常见的木板呢?

要理解“瓦罐窗户”,我们得先从它的字面意思入手。“桑枢”指的是桑树枝做成的门轴,“瓮牖”则是用瓦罐做成的窗户。“瓮”就是陶罐、瓦罐,那时的器皿大多是这类材质。“牖”就是窗户。所以,字面意思就是用瓦罐做成的窗户。

那么,它具体是怎么样的呢?想象一下,在那个时代,人们要开个洞作为窗户,来透光通风。最简单的,就是直接在土坯墙上挖个洞。但是,这样裸露的洞口,不仅不美观,也容易受风雨侵蚀,不够结实。所以,人们需要给这个洞口一个“边框”,或者说一个“填充物”。

“瓦罐窗户”的“瓦罐”,并不是我们今天想象的那种完整的一个大罐子。更有可能的情况是,人们会选取那些已经破碎的、不成形的陶片、瓦片,甚至是完整但有破损的瓦罐,将它们打碎、切割成比较规整的形状。然后,再用泥土、草泥等简陋的粘合剂,将这些瓦片、陶片嵌入到墙上挖好的洞口,就像是在墙壁上拼凑出一个个不规则的、带着缝隙的“彩色玻璃”。

这些瓦罐的碎片,大小不一,形状各异。有的可能勉强能形成一个方形的边缘,有的可能就是一些曲折的残片。它们之间肯定会有不少的缝隙。这些缝隙,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起到透光的作用,只不过透进来的光线,是破碎的、斑驳的,甚至带着些许的昏黄。

和真正的玻璃窗户比起来,它自然是粗糙不堪。但和完全没有窗户,或者只是用一块破布、兽皮简单遮挡相比,它已经算是一种“进步”了。

为什么穷困至极的人会选择瓦罐,而不是木板?

这背后,其实是生存智慧和材料成本的残酷考量。

1. 木材的稀缺与成本: 在古代,尤其是在一些丘陵、山区,或者已经过度砍伐的地区,木材并不是随处可见、取之不尽的。即使有木材,也是要经过砍伐、运输、加工的。对于穷困至极的人来说,每一分钱、每一份力都必须花在刀刃上。用于建造房屋的木材,往往是支撑结构、房梁、门框等关键部分,是绝对不能马虎的。而用木板来做窗户,即使是简陋的木板,也需要一定的加工,这本身就意味着成本的增加。

想象一下,如果家里连盖房子都只能用最次的材料,哪里还有多余的木材去做“非必需”的窗户?

2. 瓦罐的易得性与废物利用: “瓦罐”的材料,很大一部分来源于日常生活中的废弃物。那时候,陶器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器皿,从装水、装粮到烹饪,无处不在。但陶器是易碎品,破损率很高。一个家庭,尤其是贫困家庭,几乎不可能没有破碎的瓦罐、陶碗。这些破碎的陶片,虽然破碎了,但材质本身依然坚硬,而且形状可以被进一步利用。

与其将这些破碎的陶片视为垃圾,不如将其收集起来,作为修补房屋、制作窗户的材料。这是一种极致的废物利用,将“无用”转化为“有用”,最大限度地降低了获取材料的成本。

3. 制作的简便性: 相较于木板需要锯、刨、钉,瓦罐的处理更为简单。将破碎的瓦罐,按照洞口的大小,用泥土粘合剂固定在墙壁的豁口处,这个过程对工具和技术的门槛都非常低。一个普通人,甚至不需要太多的技巧,就能完成“瓦罐窗户”的制作。

4. 对“窗户”功能的理解: 在极端贫困的环境下,人们对“窗户”的需求,可能更多是为了“透光”,其次才是“通风”。而瓦罐碎片之间留下的缝隙,恰好能够满足最基本的透光需求。它不像木板那样,需要精密的拼接才能形成一个封闭的“窗户”,而且一旦有缝隙,反而会漏风漏雨。瓦罐碎片本身的不规则性,以及其材料的特性,似乎更能“顺应”这种简陋的条件。

而且,这些瓦罐碎片,虽然有缝隙,但它不像完全的木板那样,需要特意去做一个能开关的结构。它就是固定在那里的,只起一个“漏光”和“挡风”的作用,但这种“挡风”也是相对的,更多的是减缓而不是阻挡。

总结来说,“瓦罐窗户”并非是人们主动追求的某种“风格”或“创意”,而是极端贫困下,生活智慧与材料限制相互作用的必然结果。

它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一个社会底层人民在艰苦环境中,用最廉价、最易得的废弃物,为自己搭建起一道遮风挡雨、透进一丝光明的“屏障”。这“屏障”虽然粗糙、简陋,甚至带着些许凄凉,但它承载的是生存的勇气和对微弱光明的渴望。它让我们看到,在物质极度匮乏的时候,人类为了活下去,能够发挥出怎样惊人的创造力和韧性。

所以,当我们在古籍中读到“桑枢瓮牖”时,脑海中浮现的,不应是冰冷的文字,而应该是一个个鲜活的、在极端困境中努力生活的身影,以及他们手中那些破碎、却被赋予了生命意义的瓦罐碎片。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才穷过去多久啊,这种情况都需要科普了。


来,一句一句看。

原宪居鲁,

环堵之室,茨以生草

四周是一方丈的厚重土墙,房顶上盖着生草。

蓬户不完,桑以为枢

蓬门十分简陋而又残缺,桑木棍子当门枢。

正常的门是什么样的?

门枢下头有个方石,石头上有个窝,门枢的转动点就卡在窝窝上。

而瓮牖二室,褐以为塞

不是说用破瓦片当窗户,破瓦片当不了窗户。这里有两种争论,一是说利用瓮的瓮口直接当窗户,或者是直接一个瓮掏下底,使两边相通,直接就是个通口。土坯子墙非常厚,通常有半米以上,常见的是六十公分的,砌的时候刚好可以砌进去个瓮。另外一种说法是,贫困人家的土墙上,窗户一般都非常小,和个瓮口差不多大。(《礼记正义》:瓮牖者,牎牖圆如瓮口也,又云以败瓮口为牖。)

所谓“褐以为塞”,就是冷天漏风的话,就给塞上个破布遮风挡雨。

高级一点的窗户,应该是有棱的:

上漏下湿,匡坐而弦(歌)

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上面漏水,下面成灾。

易衣而出者,合家共一衣,出则更著之也

一家人就一件衣服,谁出门谁穿。这绝对不是夸张,因为几十年前各地依然存在这种人家,全家可能有不算很破的上衣,但家里就一条裤子,一条裤子换着穿,不出门的就躲在屋里,或者盖着破被子不下地。


至于说为什么穷困至极的人用瓦罐做窗户,不用其他材料呢,比如木板。

木板是不可能有的,倒是有直接拿粗木棍顶住作为窗户的,但也是不规则的粗短木棍,还带着树皮。如果能用上规则木条,算是很阔了。以前的时候,土坯屋门或窗,如果有砖,且屋顶上用了瓦,就是“乡村中产阶级”的象征。

如果全体用了砖,那就是典型的富户。小时候,我班评贫困生,班长推举某男,说他家太穷了,我去过他家。

大家齐呼:“他家还穷?他家住的可是砖屋!”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桑枢瓮牖”这句古语,描绘的是一种极其简陋的居住环境。其中的“瓦罐窗户”,更是这贫困景象中一个令人心酸的细节。很多人或许会好奇,瓦罐怎么能成为窗户?它究竟长什么样?为什么穷困到极致的人,宁愿选择它,也不用更常见的木板呢?要理解“瓦罐窗户”,我们得先从它的字面意思入手。“桑枢”指的是桑树枝做成的门轴,.............
  • 回答
    桑吉轮的沉没,那场发生在东海的悲剧,至今仍是许多人心中难以忘却的痛。它不仅夺走了生命的航船,更给那片曾经生机勃勃的海洋环境带来了沉重的创伤。 要说这次事故对当地海洋环境的影响,那可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说清楚的。首先,最直接、最触目惊心的就是石油泄漏。桑吉轮满载着凝析油,一旦发生碰撞和火灾,油品大量泄.............
  • 回答
    莫桑钻,这个名字听起来是不是有点陌生,但又似乎和“钻石”有点沾边? 确实如此,很多消费者在购买饰品时都会遇到这个选择,搞不清楚莫桑钻到底是不是钻石。 今天,咱们就来好好说道说道这个问题,把它们俩的区别掰扯清楚。首先,最直接的答案:莫桑钻不是钻石。虽然它们在外观上极其相似,甚至很多时候肉眼难辨,但从本.............
  • 回答
    迪桑特这个牌子,现在在国内的市场地位,可以说是处在一个挺有意思的节点上。你要是问它现在算什么咖位,我觉得不能简单地用“高端”或者“大众”来概括,它更像是在专业运动和时尚潮流之间,找到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相对稳固的缝隙。首先,在专业运动领域,尤其是在滑雪这项运动上,迪桑特的口碑是相当扎实的。它毕竟有着悠.............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这真是一个令人着迷的“如果”情景,关于《教父》中的权力交接,尤其是如果桑尼还活着。老教父维托·柯里昂,这位老谋深算的家族领袖,他的权力转移计划从来都不是简单地交给最能干的那个,而是围绕着家族的生存、长远的利益以及对儿子们的了解来精心布局的。如果桑尼没死,那场在收费站发生的惨剧没有发生,维托的权力传给.............
  • 回答
    在电影《教父》中,桑尼·柯里昂和迈克尔·柯里昂都是维托·柯里昂的儿子,并且都曾被视为家族的潜在继承人。然而,在电影叙事和角色的发展过程中,迈克尔无疑是更适合做二代教父的那一个。要详细分析谁更适合,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审视他们的能力、性格、以及他们对家族的潜在影响。 桑尼·柯里昂:冲动、勇猛,但缺乏长.............
  • 回答
    杜桑·卢维杜尔(Toussaint Louverture)和1804年海地独立是世界历史上极其重要且具有深远影响的事件,它们代表着奴隶起义的伟大胜利,以及殖民统治下人民争取自由和民族独立的决心。对这两者进行评价,需要从多个维度深入剖析。 杜桑·卢维杜尔的评价:卓越的领导者与复杂的历史人物杜桑·卢维杜.............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正是《教父》这部作品留给观众的一大探讨空间。如果桑尼在那场残酷的埋伏中没死,迈克尔日后会不会对他动手?这其中牵扯到家族的未来、权力结构的变化,以及迈克尔本身性格的演变。首先,我们得回顾一下桑尼的性格和他的领导风格。桑尼是个典型的“火爆浪子”,冲动、易怒、血气方刚。他缺乏父亲维托的.............
  • 回答
    阿桑奇和斯诺登未选择中国作为避难地,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多方面因素,远非简单的“不喜欢中国”可以概括。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他们所面临的处境、他们寻求避难的动机以及中国作为潜在避难国的现实情况。首先,我们必须明白阿桑奇和斯诺登各自的处境和他们对避难地的基本要求。朱利安·阿桑奇 (Jul.............
  • 回答
    要理解桑乔三世为何能成为11世纪上半叶伊比利亚半岛上最强大的君主,我们需要深入探讨他所处的历史背景、他自身的卓越能力,以及他所采取的策略。这不仅仅是武力征服那么简单,而是一系列复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 历史的召唤:一个分裂的半岛桑乔三世(Sancho III el Mayor,约9921035年.............
  • 回答
    好的,让我们来深入聊聊维桑尼亚·坦格利安,这位坦格利安家族中极具影响力的女性。要理解她,我们不能仅仅把她看作一个简单的“女性龙骑士”或者“女王”,她的复杂性体现在她的政治手腕、她的野心、她与兄弟们的独特关系,以及她在瓦雷利亚覆灭后,如何塑造了这个新生王朝的早期面貌。一个充满矛盾的早年与崛起维桑尼亚的.............
  • 回答
    这个问题啊,可太有意思了,完全取决于这个女生是个什么样的人,以及她当下更看重的是什么。一克拉的莫桑石戒指和零点一克拉的钻戒,虽然都是戒指,但它们代表的意义和给人的感觉可是天壤之别。咱们先说说那个一克拉的莫桑石戒指。一克拉是什么概念?这可是个实实在在的数字,直接体现在戒指的“个头儿”上。戴手上,一眼就.............
  • 回答
    关于朱利安·阿桑奇病情严重恶化、律师称其无法正常交流的报道,我整体上感到非常担忧,并且认为这件事情牵涉到多个层面的复杂性,值得我们深入探讨。首先,从人道主义的角度来看,任何一个人的健康状况出现严重恶化,特别是当他被剥夺了自由,并且处于一种长期、高压的状态下时,都会引发公众的关注和同情。阿桑奇先生在过.............
  • 回答
    2016年6月,正值美国大选前夕,维基解密创始人朱利安·阿桑奇放出豪言,称他掌握的下一波爆料将直接把希拉里·克林顿送进监狱。这番惊天动地的言论,无疑如同在平静的政治湖面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迅速在全球范围内激起了轩然大波,引发了广泛的猜测、担忧和期待。要理解阿桑奇的这句话,我们需要将其置于当时特定的政.............
  • 回答
    各位老哥老妹们,大家好呀!咱们今天就来唠唠嗑,说说大家伙儿最关心的问题:显卡,到底啥时候才能回归“亲民价”?说实话,这个问题就像是在问“彩票啥时候能中个大奖”,答案谁也说不准。不过,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分析分析,看看咱们离“抄底”还有多远。1. 供需关系,永远是硬道理咱们得明白,显卡价格能炒上去,最.............
  • 回答
    在《教父》第一部里,桑尼的冲动和缺乏耐心,像一把钝刀,一点点地磨损了他父亲维托·柯里昂的计划,最终导致了维托的重伤。这个转折点,发生在电影中一次至关重要的谈判之后。当时,维托·柯里昂,这个在纽约地下世界有着举足轻重地位的“教父”,因为拒绝参与毒品生意,遭到了其他家族的报复,身受枪伤,生命垂危。而柯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