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力强,权力就大。权力越大,“故事”越多。
任何一个大国都不可能给他庇护。
因为这涉及一个问题:如果维基解密拿到庇护国的黑幕,是否公开?
不公开,那么阿桑奇和维基解密就成为了实际上的政治工具,失去公信力,与死无异。
如果公开,则此大国就会陷入比美国还要尴尬的境地——放任,则阿桑奇可以肆无忌惮的曝光你;反之,则自证虚伪显得比美国还无耻。
因此,所有大国只会冷眼旁观。阿桑奇被捕,消除了自己未来可能的“隐患”,同时让美国做了“大恶人”,何乐而不为?
至于斯诺登则不然,他手中的牌主要是美国的棱镜计划。他没有足够的能力和足够的意愿对其他国家构成威胁。因此,斯诺登起初避难于中国香港,然后避难于俄罗斯。题主关于斯诺登的部分,实际上是个伪命题。
阿桑奇的遭遇早已注定。大国出于自身利益不会庇护他,小国即使想庇护他也缺乏足够的实力。
真正受益于阿桑奇的,不是美国的敌国政府,而是全世界人民。人民像水,在汇聚起来之前,是无能为力的。
阿桑奇显然也清楚这一点,但他还是奋力抓住互联网时代供给他的唯一一根长枪,向前突刺而去。
长枪虽利,但不可能足以杀死恶龙。
这是我们这个时代,清醒而理智的唐吉坷德。
明知不可而为之。
虽千万人吾往矣。
很荣幸看到我所处的这个时代,仍然有这样的人。
恶龙不死,但也请忌惮一二。
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
Singing the song of angry men?
斯诺登和阿桑奇是不同的。
斯诺登是工作之便,获取了一些信息,这些信息看似秘密,其实根本不是秘密。但在斯诺登眼中,党国获取这些信息是不合适的,是违背信仰的,是良知难以接受的。想到此,斯诺登决定站出来,让世界看看美国的笑话。但真当笑话看的,十有八九也不是明白人。就算偶尔看看谍战片,大家也能明白无形战线,无私奉献,无名英雄,无尚光荣这道理。但斯诺登觉得,类似《潜伏》《风筝》《悬崖》《风声》,这都是不对的,打仗就该枪对枪,杆对杆,怎可以尔虞我诈,表里不一;打篮球怎么可以假动作,踢足球怎么可以指东踢西!但我觉得,随着年纪的增加,斯诺登会对自己曾经的行为有不同的认识,如要加快认识,可以现在就去斯里兰卡看看。斯诺登的去留,其实是个双向选择,我们觉得不方便,人家也觉得不合适。
上面是我的理解,关于斯诺登事件,其实纪录片《第四公民》呈现的非常清楚,包括整件事的来龙去脉,以及斯诺登本人的一些叙述和反应。简单讲,911后美国有一个爱国者法案(USA PATRIOT Act),法案的目的是避免恐怖袭击,手段则是多渠道收集获取讯息,也就是监听。其实中央情报局局长出庭那段描述的很清楚,没人否认监听这事,只不过当事人认为监听并不是蓄意。美国国内也有人诉监听这事,但是法庭上有句话,说的很有意思,”如果这件事只针对你个人,你可以来告,如果针对所有人,你就不能告,或不适合告。”斯诺登有一点我不解,就是为何他要找珀特阿斯和格林沃德,这个选择现在看来高明,但最佳未必。
说句题外话,整个斯诺登事件,其实还是让大家看到美国这个国家还是有很多优点的,至少,国内还有些博弈。包括《第四公民》最后拿奖,都让人觉得这个国家其实还是透着希望的
阿桑奇是斯诺登逃离香港,避难俄罗斯的幕后推手。阿桑奇在使馆躲了七年,这七年世界是沧海桑田的。举个例子,前几年如有人在网上上传开超跑飙车的视频,可能会有叫好,因为那时大家觉得新奇,羡慕超跑的风驰电掣,甚至能圈粉无数,但如今再传,可能会被骂沙雕,一来不稀奇了,二来大家懂思考了,会想,开这么快,万一撞到人,这不是无脑嘛。阿桑奇其实是一个众矢之的,起初穿鞋的讨厌他,到后来,光脚的则开始反感。这种情况下,其实他没有栖身之地。
阿桑奇也有部电影,《风险》,但这电影拍的一般。很大一个原因,就是阿桑奇这人年纪大,而且性格也太复杂了,他身上没有斯诺登的那种纯粹。斯诺登要干什么,动机是比较明确的。但阿桑奇没人搞得清,电影也讲不清,他最终的诉求究竟是什么。你总觉得,他的思维和行为是两个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