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徕卡(Leica) 总是和奥迪设计团队合作开发相机?

回答
徕卡与奥迪设计团队的合作,并非是“总是”在开发相机,更多的是一种战略性的、具有深远影响的跨界合作,尤其是在一些标志性的限量版产品上。这种合作的根源在于双方品牌在各自领域都拥有近乎极致的追求,以及对“德国制造”精神的共同演绎。

1. 共同的品牌哲学与价值追求:

卓越的品质与精湛工艺: 徕卡是摄影界的传奇,以其光学素质、精密的机械结构和经久耐用的金属机身闻名于世。每一台徕卡相机都凝聚了无数工匠的心血,追求的是纯粹的摄影体验和极致的成像质量。奥迪同样是汽车工业的佼佼者,以其先进的科技、动感的设计和严苛的制造标准著称,其车辆在设计、工程和性能上都力求完美。这种对品质和工艺的极致追求,是双方合作的基础和核心。
经典与现代的融合: 徕卡相机虽然拥有悠久的历史,但其设计语言却始终保持着一种经典而不过时的魅力。这种经典并非僵化,而是能够随着时代演进,融入更符合当下审美的元素。奥迪的设计同样是现代与动感的代表,但其设计中也常常能看到对经典汽车美学的致敬和传承。双方在“经典与现代的融合”这一点上有着高度的共鸣,能够碰撞出独特的火花。
专注与纯粹的体验: 徕卡相机往往不追求花哨的功能堆砌,而是将用户体验聚焦在核心的摄影过程本身。它鼓励用户去“感受”光影,去“捕捉”瞬间,提供的是一种专注、纯粹的创作乐趣。奥迪在汽车领域同样强调驾驶的本质和人车合一的体验,其车辆设计和操控都旨在为驾驶者提供纯粹而愉悦的驾驶感受。这种对“纯粹体验”的强调,使得双方在产品设计上更容易达成一致。

2. 互补的设计理念与创新驱动:

徕卡提供摄影灵魂,奥迪贡献工业美学: 徕卡相机自身的设计语言是其核心竞争力之一,简洁、直观、功能性强是其标志。而奥迪的设计团队则拥有在复杂工业产品(汽车)上实现美学、人机工程学和工程实现的深厚功底。当徕卡在产品的功能性和核心摄影体验上提供“灵魂”时,奥迪的设计团队则能将这种精髓,以一种更具现代工业美学、更符合人体工程学、更具触感和质感的方式呈现出来。例如,在限量版相机上,奥迪的设计师能够为相机赋予一种与奥迪汽车一脉相承的精致感和高科技感。
材料与工艺的跨界借鉴: 汽车设计涉及到大量的材料科学、表面处理工艺以及人机交互的集成。奥迪设计团队在这些领域积累的经验,能够为徕卡相机带来新的灵感和可能性。比如,在奥迪合作的徕卡相机上,我们可能会看到一些在汽车内饰中常见的优质材料(如铝合金、皮革、特殊的纹理处理等),以及更符合触觉体验的按键和旋钮设计,这些都提升了相机的整体质感和使用感受。
创新设计语言的注入: 合作并非简单的“贴牌”,而是通过设计理念的碰撞,创造出超越各自固有边界的全新产品。奥迪的设计团队可能为徕卡相机注入一些更具雕塑感、更具科技感的设计元素,使其在外观上区别于传统的徕卡相机,同时又不失其品牌精髓。这种创新性的设计,能够吸引更广泛的用户群体,并为徕卡品牌注入新的活力。

3. 战略性合作与品牌价值的叠加:

限量版产品树立品牌形象: 徕卡与奥迪的合作,很大程度上体现在一些限量版的相机型号上,例如徕卡M系列或Q系列的特别版。这些产品往往数量稀少,价格不菲,但它们成功地将两个顶级品牌的声誉和设计理念融合在一起,创造出极具收藏价值和话题性的产品。这不仅提升了徕卡的品牌价值,也让奥迪品牌在文化和艺术领域得到了更广泛的曝光。
跨界营销与目标受众的延伸: 徕卡的用户群通常是对摄影品质有极高要求的专业人士和发烧友,他们也常常是欣赏高品质生活方式和设计品味的消费者。而奥迪的消费者则覆盖了追求科技、设计和驾驶体验的广泛人群。通过合作,双方可以触及到对方的潜在客户群,实现品牌价值的相互叠加和延伸。购买一台由奥迪设计团队参与开发的徕卡相机,对于某些消费者而言,可能是一种对“德国精工”、“极致品质”和“生活品味”的双重认同。
对未来产品发展的探索: 虽然目前更多是限量版合作,但这种跨界合作也可能为双方在未来更广泛的产品开发中积累经验。例如,在智能手机摄影日益普及的今天,如何将徕卡的光学技术和设计美学与移动设备的交互体验融合,奥迪的设计和工程团队所积累的在人机交互和精密制造方面的经验,或许能为徕卡在新的产品形态上提供宝贵的思路。

总而言之, 徕卡与奥迪设计团队的合作并非偶然,而是基于双方在品牌哲学、品质追求、设计理念以及市场战略上的高度契合。这种合作能够创造出兼具徕卡摄影灵魂与奥迪工业美学的独特产品,实现品牌价值的叠加,并吸引更广泛的高端消费群体。这是一种典型的“1+1>2”的跨界合作典范,展现了不同领域顶尖品牌在追求卓越过程中所产生的强大化学反应。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


这个问题挺严肃,所以回答文风也很理智,颇具“收藏”价值,相信看完你会点一下的。


———分割线———


一个印度学者阿盖仕·约瑟夫(Ugesh A.Joseph)出版过一本书《德国制造》,详细讲解了德国品牌普遍存在的基因以及它们对德国国家竞争力的影响。奥迪与徕卡也是《德国制造》中重点推崇的两个品牌,这本书还推荐了其他数百个在不同领域引领行业的德国品牌。


这些品牌相互促进、合作、竞争、影响保持了彼此的竞争力。在这个多元的世界里,德国主流品牌都在恪守细致而长期的规划、重视商业合作的可靠性、储备技术追求创新,严肃地为品质结果负责。徕卡与奥迪的合作是“Made In Germany”这种德国民族,甚至是国家级品牌战略的缩影。


1913年徕卡诞生,1909年奥迪品牌在茨维考注册,这两个年龄相仿的德国企业拥有着非常相似的、也“非常德国”的产品理念。它们都追求产品设计的简洁,追求着设计服务于功能的理念。


2010 年,双方第一次合作,奥迪为徕卡设计了 M9 限量版

奥迪和徕卡能够开启合作,离不开时任大众集团设计总监同时也是奥迪设计总监的沃特·德·席尔瓦。他是个徕卡迷,同时也和徕卡公司保持着很好的私交关系。第一次合作中,沃特·德·席尔瓦亲自操刀,用奥迪的设计理念为徕卡M9最后一批限量款机型进行了设计。这款只生产了500个的M9限量版呈现出奥迪对于简洁和功能性两者的平衡,虽然售价是普通M9机型的4倍,但仍然被预订一空。

我们来看看 M9 限量版 普通的 M9 有什么不同


1.钛合金材质

M9限量版使用了钛合金,这种金属的耐热性、抗腐蚀性都要更好。奥迪对钛合金的研究由来已久,钛合金的铸造以及与其他材质的共用都已经具有长足的经验。

2.机身前面取消了1.2、1.5和1.8三个配置

普通M9

限量版M9


有没有觉得限量版更加简洁精炼,这个设计是不是真的“很奥迪”?

  • 1.5这个是取景框线的采光窗(在弱光情况下补充进光的);
  • 1.8是视野拨杆(调节不同镜头取景线框的);

这两个功能都是很少才用到的,而且随着技术的发展,这两个功能起到的作用已经微乎其微了。与其说这两个功能是“以备不时之需”,不如说是为了向经典致敬。


你有没有发现,这两个功能不仅占据了前面板很大的面积,而且大大影响了前面板的视觉比例关系。省去了这两个功能,前面板看上去清爽了很多。而且徕卡的“可乐”标志能放在镜头的正上方了,视觉上端正了,看着很舒服。

还有1.2是背带挂钩,奥迪的设计中取消了这个突出机身的挂钩,而是用手环和肩带保证了抓握和背挂的功能性。

3.增加了Napa皮材质的侧面手环

这块从汽车内饰材质上引用过来的小小手环让这款相机的抓握更加稳妥,这个以功能为导向的设计作为摄影师最喜欢的配件之一,已经被用在了更多的徕卡相机上。

4.增加了三角斜挎真皮肩带

这个也是个彻头彻尾的功能配件,用汽车内饰的真皮为M9限量版做个斜挎的背带,宽硕的背带不仅能减轻细窄的标准挂带勒着脖子的感受,而且还非常时尚好看。

2013 年,双方第二次合作,奥迪设计了徕卡入门款 C 系列

M9限量版的合作奠定了奥迪和徕卡未来合作的基础。接下来是徕卡的C系列。作为徕卡入门相机,C系列将面临更广泛的消费者,它的设计也要满足众多非摄影发烧友的品味。奥迪设计师不仅将经典的M系列造型元素适当地沿用到了C系列上,也在整个机身的边缘和细节处理上使用了更为简洁时尚的设计手法。C系列的设计可谓是开启了奥迪和徕卡更广泛合作的大门。

2014 年,双方第三次合作,奥迪给出的不仅仅是设计

首次合作中,奥迪为徕卡现有产品设计了限量版;二次合作中,奥迪为徕卡一款入门机型提供了设计方案;到了第三次合作,奥迪不仅仅在设计上助力徕卡,在核心工艺上也提供强大支持。

这就是一体机身,纯铝打造的徕卡T。

从图中可以很直观地看出,徕卡T的独特卖点是铝材质机身。这个相机机身是用一块完整的铝材进行切割和铣(xǐ)制得来的。机身造型兼顾了镜头功能,抓握手感和按键操作感受,在此基础上,设计尽可能地将所有功能按键和旋钮都安放到机身平面之中,让整个机身看起来尽可能平整。这种设计理念仿佛在向经典的奥迪100车型致敬,因为奥迪100是世界上第一款将前后灯和车门把手都融入车身造型平面的车型。这种设计方式最大限度地保证了设计的简洁。

奥迪100的车灯,车门把手,都融入了车身型面中,有没有!

闪光灯、模式调节等功能和旋钮都融入了机身整体型面中。


除了奥迪的设计,这次合作的重点是在材质——铝!


徕卡为什么要用铝?


首先,徕卡坚持用金属造相机,即使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塑料“傻瓜相机”几乎颠覆了传统相机产业,但徕卡依然坚持使用金属机身。所以,徕卡这个新系列的机型肯定是要用金属材质的,这是传统。

其次,为了让新系列相机更加迎合时代和时尚,徕卡需要摆脱“蠢笨”的帽子,让自己轻巧起来,那么铝就是最佳的选择。

奥迪“玩”铝的水平怎样


奥迪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已经开始了对铝材料的研究,至今,奥迪仍是汽车行业内对铝材料研究最深的公司。奥迪不仅研究了各种铝合金,并且对铝材料的生产、制造、回收以及铝合金与其他材质之间的衔接工艺都有过于他人的研究。可以说,基于汽车这个载体,奥迪对铝材质的研究成果是世界领先的。因此,当徕卡想要使用铝材质的时候,最佳的拍档自然就是奥迪了。

产品设计永远是要依托在工程技术和生产制造上的,生产不出来的设计都是白搭。奥迪正是这样一个能设计铝材质,并深知铝材质生产工艺的合作伙伴。


20年前,奥迪A8车型首次使用了全铝车身,在保证整车强度的同时大大减轻了车重。铝合金能有多大的减重帮助?用这一代的奥迪A8的B柱举例,如果使用传统钢材,这个部件的重量大约8.9千克,而使用铝合金的话,重量约为4.8千克,重量减轻了一半。可想而知徕卡T如果不用铝合金的话,将是个沉得压手的小秤砣。


奥迪对于铝合金批量生产的工艺和质量把控已经非常有经验了,无论是加工的精度还是组装的精度,都已经达到了毫米级的水准。对铝合金的激光焊接,铣切等工艺也达到了行业内最高级别。对于相机这种精密仪器而言,精密的加工经验非常关键,而奥迪完全可以胜任。

你看奥迪A8的大灯清洗装置,一个异形的曲面盖板,升降的水平面是和前保险杠曲面完全一致的,这要求了极高的部件公差,极高的装配工艺,和极高的部件质量。回来再看徕卡T的升降闪光灯,有没有觉得是异曲同工之妙。

该怎么评价奥迪的金属加工工艺呢?

对了,奥迪设计室设计制造过钟表,这够精密了吧。

工业设计就是这样的,不仅要能画出来,而且要有对材质的把控和对生产工艺的熟知,最终才能得到一个具有设计感的工业产品,我们来看看奥迪设计室还做过什么跨界工业设计吧。


ebike


展示了对碳纤维材料的把控,加入了移动互联的理念。

滑雪板


展示了对碳纤维材质的把握,以及碳纤维与金属之间的铆接工艺。

桌式足球


展示了对铝合金加工的工艺,还有金属部件的精密装配工艺(注意球桌的孔洞和操作杆之间是没有任何润滑的,完全靠金属自身的加工工艺和精密组装)。

奥迪和徕卡,双方从一个限量款的小碰撞,到一个机型的设计,再到一个全新产品的共同设计开发,之所以能够相互选择,不仅因为双方设计理念相同,更是因为奥迪拥有对铝、钛、碳纤维等各种高科技材质的研发、设计和生产的经验。

最后给大家分享关于德国制造的小小花絮:Saffron Brand Consult咨询顾问公司的主席沃利·奥林斯(Wally Olins)在2000年做品牌深入调查时曾经指出:有一个现象必须注意,德国民族过于刻板的印象正在极大扭曲着国家的真实形象!这一德国工业界的共识导致在过去的十几年,德国企业都开始将自己最鲜活感性的一面示人,而不再是默默无语的工程师形象。2006年德国世界杯是一个重要的分水岭。奥迪与徕卡这种以技术为基础的创意创新合作就是典型的案例。如果你有敏锐的眼睛,你或许可以在更多的德国品牌身上发现这样的变化。



完。

本文为奥迪知乎机构账号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割线———

这是奥迪在知乎上回答的第6个问题,之前回答请移步:

1、为什么说奥迪是灯厂?

2、奥迪 R、 S 和 RS 之间有什么区别?

3、奥迪现存的汽车外形设计风格是谁奠定的,其中又有何故事?

4、一名全心全意专注比赛的赛车手,在驾驶舱里都经历了些什么?

5、你见过最有趣的汽车广告是有哪些?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