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穷人不适合生孩子」的观点?

回答
“穷人不适合生孩子”这种说法,听起来挺刺耳,但仔细想想,背后确实藏着一些现实的考量。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对错”问题,而是一个涉及社会责任、个体能力、儿童福祉以及社会资源分配的复杂议题。

首先,我们要理解这个观点的出发点是什么。它通常是基于一种担忧,即贫困家庭的孩子可能会面临更糟糕的生活条件和发展机会。比如:

经济压力下的生存困境: 孩子出生后,最直接的就是衣食住行、医疗保健、教育等方面的支出。如果家庭经济拮据,父母可能连基本的温饱都难以保证,更不用说给孩子提供优质的营养、舒适的居住环境和必要的医疗服务。这就意味着孩子从一开始就可能输在起跑线上,面临健康和成长发育的风险。
教育资源的匮乏: 教育是改变命运的重要途径。贫困家庭的孩子,可能因为学费、课本、辅导班等原因,无法获得良好的教育。即使有免费教育,但如果父母自身受教育程度不高,也可能无法给予孩子有效的学习辅导。这种教育上的差距,会进一步加剧贫富代际传递的恶性循环。
父母身心的压力: 经济上的困顿往往伴随着巨大的精神压力。贫困父母可能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维持生计,甚至可能身兼数职,这会挤占他们陪伴孩子、关注孩子心理健康的时间和精力。长期的压力也可能导致父母情绪不稳定,影响家庭氛围,甚至出现虐待或忽视儿童的风险。
社会保障体系的局限性: 即使有政府的社会保障,其力度和覆盖面也常常有限,难以完全弥补贫困家庭在抚养孩子方面的巨大缺口。孩子的需求是持续且多样的,而社会保障往往是阶段性的、有条件的。

从这个角度看,提出“穷人不适合生孩子”的人,他们的出发点是希望保护孩子,避免他们因为父母的贫困而遭受不公平的待遇或发展受限。这是一种对儿童权利和福祉的关注,出发点本身并没有问题。

然而,问题就出在这个观点的绝对化和简单化。

首先,“穷”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而且并非静止不变的。 一个人今天穷,不代表他明天一定会穷;一个家庭穷,也不代表他们没有能力改变。很多人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或者社会支持,逐渐摆脱了贫困。将“穷”与“不适合生孩子”直接划等号,是对个体能动性和社会变迁的忽视。

其次,“适合生孩子”的标准是什么? 是要有房有车有存款?还是拥有优越的社会关系?如果用如此高的物质门槛来衡量,那么社会上大多数人可能都不“适合”生孩子了。生孩子不仅仅是物质条件的堆砌,更重要的是父母的责任感、爱心、耐心以及愿意为孩子付出的意愿。很多贫困家庭的父母,尽管物质匮乏,但他们对孩子的爱却一点也不少,甚至因为生存的艰难,更能教会孩子坚韧和感恩。

第三,将生育的“责任”完全推给个人,而忽视了社会责任。 如果社会存在普遍的贫困问题,导致很多人无力抚养孩子,这暴露的是社会经济结构、就业机会、福利保障等深层问题。仅仅指责“穷人不适合生孩子”,是在回避社会系统性的失职。一个理想的社会,应该有足够的资源和机制来支持每一个家庭,包括贫困家庭,让他们能够有尊严地生育和抚养孩子。

第四,这种观点带有强烈的歧视性。 它将经济状况与一个人的品德、能力和为人父母的资格直接挂钩,这是对贫困人群的一种污名化和不尊重。它也容易造成一种“优生优育”的社会导向,而这种导向往往是精英主义和阶级固化的体现。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1. 承认现实的残酷性,但反对简单粗暴的结论。 确实,经济状况会影响孩子的成长条件,这是不争的事实。我们应该正视贫困对儿童发展的挑战,并思考如何通过政策和社会干预来缓解这种影响。
2. 强调父母的责任感和能力,但反对将物质作为唯一衡量标准。 父母是否“适合”生孩子,更重要的是看他们是否有抚养孩子的决心、是否有能力提供基本的关爱和教育,是否有意愿为了孩子而努力。
3. 呼吁社会承担责任,构建更完善的育儿支持体系。 解决贫困家庭抚养孩子的问题,关键在于社会。我们需要更好的社会保障、更公平的教育机会、更普及的医疗服务、更完善的儿童福利政策。例如,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提供育儿补贴、普及普惠性学前教育、加强母婴健康服务等,都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4. 关注“养育”而非仅仅“生育”。 “生孩子”相对容易,但“养好孩子”则需要长期的付出和积累。我们应该鼓励那些有责任感、有能力付出的人去生育,同时也要帮助那些有困难但有愿望的家庭。
5. 警惕滑向歧视和精英主义。 任何将特定人群排除在生育权之外的观点,都可能走向歧途。我们的目标应该是让更多孩子能够在有爱的环境中健康成长,而不是制造新的社会隔阂。

总而言之,“穷人不适合生孩子”这个说法,虽然背后可能隐藏着对儿童福祉的关切,但它过于简化了问题,并且带有歧视色彩。我们更应该做的是,反思社会制度的不足,努力构建一个更加公平、更有支持力的社会环境,让每一个孩子,无论其家庭的经济状况如何,都能获得健康成长的机会。这才是我们应该努力的方向。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来违反知乎的政治正确。

对于越穷越生的人,教育其实不重要。

——补充说明——

我在这里的比喻是以家庭为单位的,考虑生一个孩子对家庭来说收益如何。如果要以个人为单位,将孩子“上缴”的钱作为收益,那生孩子本身就是赔本的。

——原答案——

如果我们换个角度,把一个孩子当成一个理财产品(再次违反知乎的政治正确),其实这个问题就很好看明白了。

小康以上人家投资一个“博士”,,时间长成本高,远期收益大。一般要持有30年才开始有稳定收益,35年回本,如果在大城市投资,可能还要追加房子、车子等投资。

贫民培养一个“劳动力”时间短,成本低,虽然远期收益小,但架不住人家买很多啊。生出来,随便养大(除了安全问题都不考虑,甚至安全问题都不考虑),十六七岁初中毕业就可以出去打工了。按一个月1000的开销(其实农民工家庭远远达不到),养到16岁开始有稳定收益,成本不到20万,10年内即可回本(持有25年),其后就是纯利润了。在这个过程中,教育的存在其实不重要。至于自我实现、全面发展之类的高大上的东西,人家根本不考虑。

这就像生物学里的r和k生存策略,r策略靠数量和繁衍取胜,k策略考单个个体的高成活率取胜,孰优孰劣,惟环境决定。

user avatar

每当我看到知乎白领小资叫嚣要“人道灭绝”低层次群体的时候,我都想笑。

穷人不适合生孩子,就是延迟一代的人道灭绝嘛。

你以为自己层级很高么,其实就是刚脱贫,比他们高一个层级。

这就是“倒数第二名逼倒数第一名转学”啊。

倒数第一名没了之后,白领小资们就是倒数第一名了。

基于同样的逻辑,下一个轮到“人道灭绝”的,就是这批人了。

这是嫌自己上屠宰场不够早啊~



百万乎条件一个比一个好,长得又好看,基因好,简直是标准的男主/女主。

穷人不适合生,要不你们来生?

一说生娃你们又嗷嗷叫,开始宣传丁个人自由、丁克、不婚主义。

嗯,你们适合生,但是不生,要不国家拴上绳子给你们强制配种?

小样长得很好啊,来,你就是种猪,别高兴太早,人工取精,去日那个人形桩子去,一天取三次!

这个也不错嘛,来,你是母猪,你的指标是十个娃,生完你就任务完成了。

不然咋办呢,穷的不适合生,你不穷不愿意生,下面岂不是要灭绝了?


即使是倒数第二名,也不忘了踩一下倒数第一名,还没有班上的倒数第二名智慧。

起码人家还知道倒数第一名转学对他是坏事。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穷人不适合生孩子”这种说法,听起来挺刺耳,但仔细想想,背后确实藏着一些现实的考量。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对错”问题,而是一个涉及社会责任、个体能力、儿童福祉以及社会资源分配的复杂议题。首先,我们要理解这个观点的出发点是什么。它通常是基于一种担忧,即贫困家庭的孩子可能会面临更糟糕的生活条件和发展机会。比.............
  • 回答
    来去之间(微博CEO王高飞)近期因为一桩涉及姚晨的事件,和部分微博用户的互动引起了不小的争议。事情大概是这样的:起因是有一些用户在微博上对姚晨进行了一些带有批评性质的评价,可能涉及她的言论、公众形象或者是一些过往的事件。这种批评的声音在微博上并不罕见,用户们常常就各种公众人物发表自己的看法。然而,这.............
  • 回答
    “穷人不应该读博”这个说法,乍一听,确实会让人心里咯噔一下,觉得有些刺耳,甚至有点残忍。毕竟,我们总被教导知识改变命运,学历是敲门砖,好像读博就是一条通往更好未来的必由之路,无论贫穷与否,都应该有机会去追求。然而,如果我们刨除掉那层浪漫化的滤镜,冷静地审视一下现实,这个观点的背后,其实触及了一些非常.............
  • 回答
    中秋节快到了,又是一家人团圆的日子。说到孝敬父母,我身边确实有不少年轻人,一边对自己抠门得不行,一边却愿意给爸妈花大钱,这大概就是他们常说的“穷养自己,富养妈”吧。说实话,我挺能理解这种心情的。毕竟,爸妈这辈子为我们操碎了心,吃的苦、受的累,我们都看在眼里。年轻时他们把最好的都留给了我们,等我们长大.............
  • 回答
    最近在网上流传着一个非常振奋人心的故事:孟加拉人民凭借“开挂”般的智慧,设计出了一款不需要消耗电力就能制冷的“空调”,并且这项发明据说已经拯救了数十万生活在贫困中的民众。乍一听,这无疑是一则充满希望的“黑科技”新闻,仿佛一下子看到了解决全球能源危机和贫困问题的曙光。毕竟,我们印象中的空调,都是消耗大.............
  • 回答
    你这个问题触及到了一些挺有意思的心理现象,说起来确实有种让人忍俊不禁的荒诞感。我一直觉得,这事儿就像是看一部低成本的爱情肥皂剧,你知道剧情发展会很俗套,演员演技也算不上精湛,但就是会不自觉地被里面那些夸张的情感和情节逗乐。穷人对着一辆车壳,然后觉得自己“富一代”了,这种反差和想象,简直就是一出活生生.............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普遍且值得深思的现象。穷人的子女,尤其是在成长过程中亲身经历过物质匮乏和生活艰辛的那些人,往往会觉得自己父母付出了非常非常多。这种感受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源于他们从小到大最直观的体验。首先,我们要理解“付出”在不同经济条件下的含义是不同的。对于富裕家庭的孩子来说,父母的“付出”可能更多体现.............
  • 回答
    “政府就是要做穷人的代言人”这个说法,是一个具有深刻哲学和社会意义的命题,值得我们从多个角度去深入探讨。它触及了政府的本质、功能、责任,以及社会公平与正义的核心议题。一、 理解“代言人”的含义及其引申出的政府角色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代言人”在这里的含义。它不仅仅是指政府要为穷人发声,更深层次地意味着.............
  • 回答
    金字塔结构的贫富差距,这是一个我们身处其中,既熟悉又常常感到无力的问题。它就像一座不可撼动的山峦,将社会成员分成了截然不同的几个阶层,而这座山峰之巅的富人,似乎在不断积聚财富,而底部的穷人,数量却在悄然膨胀,并且越来越难以向上攀登。金字塔结构的具象化:想象一座倒置的金字塔。 塔顶: 极少数的富人.............
  • 回答
    世行行长就微软巨资收购动视暴雪发声:一场关于资本配置与全球福祉的思辨当微软以近700亿美元的天价将游戏巨头动视暴雪纳入囊中时,这笔交易不仅在科技和游戏界掀起了巨浪,更引发了全球经济领域,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利益的关注。世界银行行长戴维·马尔帕斯(David Malpass)的那句“全球有许多穷人,这是好.............
  • 回答
    关于张锡峰高考后家人开车接他回家,以及“家里有车算不算穷人”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详细探讨。这不仅仅是一个关于“有没有车”的简单问题,更涉及到社会经济状况、家庭认知、个人价值观以及媒体传播等多个层面。一、 核心问题的解析:“家里有车算不算穷人?”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穷人”和“富人”的定义是相.............
  • 回答
    林园,这个名字在私募界响当当,以其“股神”般的投资眼光和敢说敢做的风格著称。然而,最近他的一番言论,却在投资者圈里掀起了滔天巨浪,甚至可以说是“怒怼”,而不是简单的“回应”。事情的起因,是不少投资者发现,林园投资旗下的多只私募基金产品出现了严重的浮亏,而且数量之多,涉及面之广,让不少人寝食难安。据传.............
  • 回答
    “穷湖北富武汉”这个说法,其实挺有意思的,但要说它准确不准确,或者说背后反映了什么问题,咱们得细细掰扯掰扯。首先,要承认,这个说法有一定的现实基础,但并不全面。说武汉“富”,这是很容易理解的。武汉作为湖北省的省会,在经济体量、产业基础、人才集聚、城市建设、公共服务等方面,都是湖北省内的“领头羊”。 .............
  • 回答
    “穷生歹意,富长良心”这句话,相信很多人都耳熟能详。它像一句古老的俗语,在民间流传甚广,但细究起来,却充满了值得商榷的地方。与其说它是一条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不如说它是一种概括性的、甚至有些片面的观察。我们不妨从几个角度来聊聊这句话,试着剥开它可能存在的刻板印象和现实的复杂性。首先,我们来理解这句.............
  • 回答
    这现象确实挺值得我们仔细琢磨一番,它背后牵扯到太多层面的东西了,不仅仅是简单的“穷养”或“富养”那么简单。首先,我们得拆解一下这个“越穷越能生,越富越敢生”的说法。“越穷越能生”倒不是说穷人就喜欢生孩子,而是说在相对贫困的环境下,生育的“成本”和“回报”的计算方式可能和富裕家庭大相径庭。 生育的.............
  • 回答
    这个问题挺复杂的,涉及到很多方面,很难用三言两语概括。从我的角度,这是一个需要耐心和细致去理解的社会现象。首先,我们得明白,父母穷还生很多孩子,这背后往往不是一个简单的“决定”,而是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经济压力与生存本能:当一个家庭经济条件不宽裕时,多生孩子无疑会加剧经济负担。最直接的,就是衣食住行.............
  • 回答
    “儿子穷养,女儿富养”,这句老话在我脑海里盘旋了好久,也听到不少家长津津乐道。我听的时候,心里总觉得不是滋味。这背后,究竟藏着什么样的逻辑,又该怎么去看待呢?为什么会有“穷养儿子”的说法?首先,我们得明白为什么会有“穷养儿子”这套逻辑。我的理解是,这很大程度上源于一种传统的观念,认为男孩子长大后是要.............
  • 回答
    看到关于Jenny这位华裔美国女性在墨西哥穷游时失踪的消息,我心里挺不是滋味的。尤其她还是个年轻的亚裔女性,这种未知和危险总会让人担忧。首先,让我感到特别担忧的是“穷游”这个词。虽然我知道穷游是一种探索世界、体验当地文化的方式,能花更少的钱看到更多的风景,但有时候,这也会意味着选择更经济实惠的交通和.............
  • 回答
    许知远在某次访谈中关于“年轻人穷不是真正的穷”的说法,确实引起了不少讨论。要理解他这个观点的背后逻辑,可能需要从几个层面去剖析。首先,我们要区分“经济上的穷”和“精神或认知上的穷”。许知远这句话的重点,我觉得可能更偏向后者,或者说他认为很多年轻人的经济压力,某种程度上是他们自我选择或认知局限带来的,.............
  • 回答
    这问题挺有意思的,我身边就有不少买Switch的朋友,他们有时候嘴里会嘟囔几句“穷”。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值得说道道的地方,绝不是简单一句“穷”就能概括的。首先,咱们得明白,“穷”这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下,含义是截然不同的。我那些说自己“穷”的Switch玩家,绝大多数情况都不是真的“没钱到活不下去”那种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