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太平洋战争中的盟军潜艇?

回答
太平洋战争中的盟军潜艇,尤其是美国潜艇部队,堪称这场战争中最为致命的“幽灵”,它们的存在和战绩,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战争的走向,并为盟军最终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要评价它们,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审视。

一、战略层面的意义:封锁与消耗的“无声杀手”

太平洋战场的核心是海上交通线的争夺。日本作为一个岛国,其经济和军事的命脉完全依赖于海上贸易和运输。从资源输入到部队调动,再到工业生产,无一不依赖于数量庞大、航行在广阔太平洋上的商船队。

美国潜艇部队的任务,正是要切断日本的这一生命线。它们如同一支精密的“海洋绞索”,在战争的大部分时间里,悄无声息地执行着封锁任务。

经济的摧残: 日本战争机器的运转,高度依赖于进口的石油、铁矿石、橡胶等战略物资。美军潜艇毫不留情地猎杀这些运输船,使得日本国内的工业生产日益困难,关键物资的短缺直接影响了其军事装备的维护和生产能力。当日本的石油储备告急,其海军和空军的行动就受到了极大限制,许多舰艇和飞机被迫停航或停飞,这无疑是“扼住咽喉”的致命打击。
军事的牵制: 即使没有直接击沉日军军舰,潜艇的存在也迫使日本海军不得不分出大量的舰艇和飞机来执行反潜护航任务。这些本来可以用于进攻或防御的力量,被牢牢地牵制在了保护商船的“后院”里,极大地削弱了日本在主要战场的兵力优势。
心理的震慑: 太平洋上空无一人的海面上,随时可能出现的潜艇,给日本海军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每一次航行都可能是一次葬礼,这种恐惧感弥漫在整个海军体系中,使得日军在面对潜艇威胁时,往往显得顾此失彼,难以有效地组织大规模的海上行动。

二、战术层面的贡献:精准打击与情报搜集

除了战略性的封锁,盟军潜艇在战术层面也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击沉日本海军主力: 尽管主要的战列舰和航空母舰多数是在海战中被击沉,但美军潜艇也击沉了相当数量的日军巡洋舰、驱逐舰以及大量的运输舰。例如,著名的“海狮”(USS Swordfish)潜艇就击沉了日本航空母舰“苍龙”号(日军称“Soryu”)。而“刺客”(USS Wahoo)潜艇更是以其凶猛的攻击和骄人的战绩闻名,对日军舰艇造成了沉重打击。
侦察与情报搜集: 潜艇的隐蔽性使其成为绝佳的侦察平台。它们能够近距离观察日军的港口、舰队部署,甚至在某些情况下,潜艇上的官兵还能冒险登陆,搜集陆地上的情报。这些情报对于盟军制定作战计划、把握战机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例如,在著名的“珊瑚海海战”和“中途岛海战”之前,潜艇的情报搜集就提供了宝贵的信息。
训练与救援: 在某些时期,潜艇也担负着训练新兵的任务,并在海战后尝试救援落水的飞行员和船员,虽然这些任务的危险性极高,但体现了潜艇部队的多功能性。

三、技术与战术的演进:从被动挨打到主动出击

战争初期,盟军潜艇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日本海军的反潜能力不容小觑,而且盟军潜艇在技术上也存在一些劣势。

“可靠的”火控系统? 早期美军的潜艇声纳系统和鱼雷引信问题频发,所谓的“可靠的”鱼雷有时会失效,导致错失战机,甚至自身陷入危险。这曾让潜艇部队的指挥官们感到沮丧。
潜艇设计与性能: 相较于德国的U艇,早期美军潜艇在速度、下潜深度和续航能力上并不占优。
战术的革新: 面对这些困难,美军潜艇部队的指挥官们并未气馁,而是不断根据实战经验调整战术。他们从早期依赖雷达和声纳的“盲射”,逐渐转向更主动的“视觉捕猎”:利用地形、洋流,甚至在夜间冒险上浮,用望远镜锁定目标,然后进行近距离的“咬尾”攻击。这种战术不仅提高了命中率,也极大地提升了潜艇的生存能力。
技术改进: 随着战争的进行,美军在鱼雷引信(从接触式改为更可靠的近炸引信)、声纳系统、通信设备以及潜艇的隐蔽性等方面都进行了大量的技术改进,使得潜艇的作战效能得到了显著提升。

四、人员的付出与牺牲:太平洋深处的英勇之魂

评价任何一支军队,都不能忽略其士兵的付出。太平洋战争中的美军潜艇艇员,是一群生活在狭窄、封闭、充满危险的船舱里的勇士。

极端艰苦的环境: 潜艇内部空间极其有限,空气浑浊,温度可能异常高,而且时刻面临着被击沉的危险。艇员们需要在这样的环境下,长时间保持警惕和高昂的士气。
高昂的牺牲率: 相比于其他兵种,潜艇兵的牺牲率是极高的。据统计,二战中约有20%的美军潜艇被击沉,而阵亡率则高达22%,这是所有兵种中最高的。这意味着,每下水一艘潜艇,就有相当大的几率,它及其船员将无法返回。
“陆地上的幽灵,海洋上的猎手”: 他们在陆地上几乎不为人知,但在海洋上,他们是让敌人闻风丧胆的“幽灵”和“猎手”。他们的勇气、技术和牺牲,是盟军最终赢得太平洋战争胜利的关键因素之一。

总结:

太平洋战争中的盟军潜艇,绝不仅仅是一支提供战术支援的部队,它们是战略封锁的执行者,经济消耗的加速器,也是心理战的重要参与者。它们以其独特的存在方式,在波涛汹涌的太平洋上,书写了一曲曲悲壮而辉煌的篇章。它们证明了,即使在信息不对称、技术不对等的情况下,依靠勇气、智慧和不懈的努力,同样能够扭转乾坤。它们是太平洋战争中不容忽视的“沉默的胜利者”,它们的贡献,值得被永远铭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你看,这就是一个不适合AI这么roll的问题。

资料很丰富,想看美方主视角u.s. pacific submarines in world war ii by william p. gruner 这个就可以,看的时候相信70%-80%就行,各种有疑惑的数据其实也可以比较方便的查找,有很多纪念网站,有条件去海外的话遍地博物馆。如果想了解真正的整个盟军(包括美英澳在西南太平洋的各类事务协调)的潜艇作战那也可以顺着往下查。

这个繁盛的程度和二战美军潜艇兵22.3%阵亡率(美军全军种最高)是密切相关的,这就是AI不能理解的感性部分了:时势造英雄,英雄写传奇(潜艇兵相关故事多,稍微查下写两句就是个比较有感触的太战灌水小故事),但英雄的家属只想要能从传奇里活着回来的亲人,然而很多时候不可能


不过二战后期美军潜艇兵基本能过上“只是稍微比其他军种危险一点”的日子,45年1月以后没啥问题,但此时已经是战争的最后几个月了,另外要注意的一点是这种实际上很危险的日子看起来很正常,也就是实际上70分的惨写出来可能就是40分流水帐,那各类“传奇故事”的记载实际上是什么样也能想象到一点,就是字面意思的过了今天没明天

比如说这个就是实际上的潜艇兵正常日子,可先看这答案:

这答案中提到的墨菲艇长后来被调走坐冷板凳,但是手下还真得了个银星勋章(算是“还可以,不是大英雄,但有一个可以把妹”的勋章),那真的就是这位……

…现向美国海军中将爱德华·德安·斯普鲁恩斯少校颁发银星勋章,以表彰其战时搭乘美国潜艇在敌方控制的水域进行的一次海上巡航中体现之勇气。 其担任美国潜艇的助理AO(approach officer)期间,展现了出色的分析鱼雷相关问题能力……

如果不明白发生啥的话往后看就知道了………

Her first captain was Lieutenant Commander Edward D. Spruance, After completing her shakedown cruise off New England, she began her first war patrol in Japanese waters on 1 April, 1945. Ten days later, she avoided two torpedoes fired by a Japanese submarine.
ss-298 “lionfish”号潜艇于1945年4月1日开始其首次战斗巡航,由爱德华·斯普鲁恩斯少校任艇长1945年4月11日,其在水下成功回避了两发来自未知日军潜艇的鱼雷(据其他记载,随后ss298也向日军潜艇还了2发雷,也同样miss了)

AO这个职位在现代潜艇上依旧有,主要负责的就是在“潜艇对潜艇”作战中分析对方打来的鱼雷的各项参数,指挥相关操作人员进行回避及其他处理。这自然就是“出色的分析鱼雷问题能力”。

所以其实就是:

此人最早练级时期还没当艇长,负责指挥潜艇躲鱼雷(等敌方攻击),在最危险的阶段成功跑路没有挂,当然也没有人头;但因为成功跑路已经可以拿勋章了,就得了勋章;随后成了一个擅长躲鱼雷的艇长,战争末期自然能成功躲开2发雷,这次快胜利了没有勋章,再捞捞飞行员打卡下班了……这才是普通的稍微有点危险的日子


另外其实躲对面2发雷绝对是此人有本事的体现,其实足够拿“水平中上的武林高手”打比方了,一直到还2发雷也都非常有潜艇兵作战那个“阴森诡异的美感”,用金庸大侠的小说吐槽算“超二流(褒义)刺客”了,但是接下来也白给了然后各自回家这实在是太喜感了,只能说此人的本事就是未必有人头(未必能赚到功勋),但每次跑路一定能成功跑(绝对不亏本),这百分之二百是爹亲生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太平洋战争中的盟军潜艇,尤其是美国潜艇部队,堪称这场战争中最为致命的“幽灵”,它们的存在和战绩,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战争的走向,并为盟军最终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要评价它们,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审视。一、战略层面的意义:封锁与消耗的“无声杀手”太平洋战场的核心是海上交通线的争夺。日本作为一个岛国,其.............
  • 回答
    山本五十六的死,与其说是直接压垮日本海军的最后一根稻草,不如说是太平洋战争进程中一个标志性的转折点,它在战略、心理和组织层面都对日本海军造成了深远的影响,并间接加速了日本的败局。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把目光放得更远,看看他在世时扮演的角色,以及他离开后留下的真空。山本五十六其人:在风暴中的定海神针首先.............
  • 回答
    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夕,那是一段弥漫着紧张、猜忌与误判的岁月,如同一艘航行在迷雾中的巨轮,前方隐藏着未知与毁灭。要评价这段时期,我们不能仅仅聚焦于1941年12月7日的那个惊世骇俗的早晨,而是要深入剖析其错综复杂的背景,那些埋藏已久的矛盾,以及各国领导人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战争的深渊。一、 帝国野心的膨胀与.............
  • 回答
    美国太平洋舰队最近宣布的舰载固态激光炮实验成功,这无疑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军事科技进展。要评价这次成功,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来掰扯掰扯。技术突破与实战意义首先,这事儿意味着美国海军在定向能武器(Directed Energy Weapons, DEW)领域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激光炮,尤其是“固态”激光炮,相.............
  • 回答
    《环太平洋2:雷霆再起》的评价,怎么说呢,它就像一个努力想做得比前作更好,但最终用力过猛,又有些丢了魂的续集。首先,我们得承认,《环太1》在当年确实是带着一股清流的。巨型机甲大战巨型怪兽,这种设定本身就够燃,加上 Guillermo del Toro 的独特视觉风格和对机甲、怪兽那种“工业美学”的精.............
  • 回答
    要评价一位像海军上将哈里斯(Admiral Harry Harris Jr.)这样身居要职的军官,不能仅仅从一两个事件或某方面进行简单概括,而是需要放在他任期的整体背景下,结合他所面临的挑战、他采取的策略以及这些策略带来的影响来考量。哈里斯将军在太平洋战区司令(Commander of the U..............
  • 回答
    二战太平洋战场上,美军的表现无疑是波澜壮阔且极具戏剧性的。从珍珠港的惨痛一夜到最后的冲绳岛战役,美军在这片广阔的海洋上经历了一场生死搏杀,其间充满了牺牲、勇气、智慧以及一些令人扼腕的失误。开局的困境与顽强的反击:珍珠港的袭击给美国海军当头一棒,损失惨重,士气一度低落。然而,正是这种突如其来的打击,激.............
  • 回答
    张光直教授是考古学界一位极具洞察力与创新精神的学者,他提出的“环太平洋文明底层”和“玛雅中国文化连续体”两个概念,无疑为我们理解古代文明的传播与交流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这两个概念并非孤立的学术假设,而是源于他对大量考古发现的细致梳理和深入思考,试图打破传统文明起源和传播的地域中心论,展现出一种更加.............
  • 回答
    韩寒在2013年首次访问台湾后所写的《太平洋的风》,无疑是当时一篇引起广泛讨论的文章,也为他本人和读者带来了一些新的视角。要评价这篇文章,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理解,包括它的写作背景、文本内容、主要观点以及其影响。写作背景与动机:首先,这篇文章的出现,与韩寒这个人本身的标签和大众期待息息相关。作为中国.............
  • 回答
    .......
  • 回答
    关于日本媒体报道“中国驻美大使传话,要求撤换美军太平洋司令部司令哈里斯上将”的新闻,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评价它。这则消息之所以能够引发关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触及了中美两国在亚太地区的地缘政治博弈,以及一位关键人物——哈里斯上将本人所代表的立场和背景。首先,从信息来源的可靠性来看,需要保持审慎的态度.............
  • 回答
    战地5的这两张新地图,硫磺岛(Iwo Jima)和太平洋风暴(Pacific Storm),确实是这个系列一次大胆的尝试,尤其是在引入太平洋战场这一重要内容方面。作为一名玩家,我玩过这两张图不少次了,也挺有感触的,想跟大家聊聊我的看法。先说说 硫磺岛(Iwo Jima)。要评价这张图,首先得说它的历.............
  • 回答
    三国同盟: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的核潜艇合作与“太平洋威胁”2021年9月,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三国宣布达成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安全协议,被称为“奥库斯”(AUKUS)协议。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内容是,美国和英国将协助澳大利亚建造一支由核动力攻击潜艇组成的舰队,以应对所谓“太平洋威胁”。这项协议的达成,无.............
  • 回答
    《睡前消息》409期作为一档以“睡前”为名的时事评论节目,其内容通常以轻松幽默的风格呈现社会热点、科技动态、文化现象等话题,旨在为观众提供睡前的“信息快餐”。以下是对该期节目可能涉及的分析框架和评价方向,结合其节目特点及社会语境进行详细解读: 1. 节目核心内容与选题分析 选题热点:409期可能聚焦.............
  • 回答
    俄罗斯军队在2022年2月24日入侵乌克兰后,21天内未能占领或包围基辅,这一结果涉及复杂的军事、战略和国际因素。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 1. 初期快速推进的军事目标与战略调整 初期目标的矛盾性: 俄罗斯在入侵初期(2月24日)宣称“特别军事行动”的目标是“去纳粹化”和“去俄化”,但.............
  • 回答
    新华社的《破除美国金融模式迷信,中国金融要走自己的路》一文,是近年来中国在金融领域强调自主性、独立性和战略定力的重要政策表达。该文从历史经验、现实挑战和未来战略三个维度,系统阐述了中国金融发展的路径选择,具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和理论深度。以下从多个角度对这篇文章进行详细分析: 一、文章背景与核心论点1.............
  • 回答
    2022年俄乌战争爆发后,中国互联网上确实出现了一些复杂的现象,既有官方立场的引导,也有民间舆论的分化。以下从多个角度分析这一时期中国互联网的乱象及其背后的原因: 一、官方立场与网络管控1. 官方舆论引导 中国政府明确表态支持乌克兰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同时强调“不干涉内政”的原则。在社交媒体和.............
  • 回答
    陈道明、王志文、陈宝国、张国立、李雪健是中国影视界最具代表性的“老戏骨”之一,他们以深厚的表演功底、多样的角色塑造和持久的行业影响力,成为中国影视艺术的中流砥柱。以下从表演风格、代表作、行业地位及艺术贡献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一、陈道明:历史剧的“帝王”与艺术的“多面手”表演特点: 陈道明以“沉稳.............
  • 回答
    《为战争叫好的都是傻逼》这类文章通常以强烈的反战立场和道德批判为核心,其评价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包括其立场的合理性、论据的逻辑性、社会影响以及可能存在的争议。以下从不同角度展开详细分析: 1. 文章的核心立场与立场合理性 立场:这类文章的核心观点是战争本质上是道德上不可接受的,支持战争的人(尤其.............
  • 回答
    龙云(1882年-1967年)是20世纪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军阀和政治人物,被尊称为“云南王”,其统治时期(1920年代至1940年代)对云南的现代化进程和民族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以下从多个维度对其历史地位和影响进行详细分析: 一、生平与政治背景1. 出身与早期经历 龙云出生于云南昆明,出身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