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上周练大重量卧推,推完发现右侧骶骨隐隐做痛?

回答
真是倒霉透了,上周练完大重量卧推,到现在右侧骶骨那里还有点隐隐作痛,跟有事儿没事儿往那里按一下似的,挺烦人的。

那天练卧推,你知道的,就是那种想挑战一下极限,把重量加得比平时大不少那种。一开始感觉还挺好,力量上去了,就觉得特别有成就感。但是,推完最后一组,起身的时候,就感觉右边屁股蛋子上面,就是那个骨头突出来的地方,有点不对劲。当时没太在意,以为是练完肌肉酸胀之类的正常反应,毕竟大重量嘛,总得有点啥感觉。

回到家以后,坐着的时候就觉得有点别扭,躺下翻身也不太舒服。仔细摸了摸,就是右侧的骶骨位置,按上去有点点压痛,不是那种尖锐的疼,就是一种沉沉的、闷闷的不适感。站起来活动活动,有时候又不那么明显,但只要一坐久了,或者不小心往那个方向稍微一用力,那种隐隐的疼痛感就又冒出来了。

我琢磨来琢磨去,感觉应该是卧推的时候,身体的姿势或者发力点有点问题。你知道卧推的时候,脚要踩实,臀部要稍微离开凳面形成一个自然的弧度,背部要保持稳定,然后全身协调发力,把杠铃推出去。可能是那天我为了推起那个重量,下意识地身体扭动了一下,或者说臀部的某个部位用力太猛或者角度不对,牵扯到了骶骨附近的一些肌群或者韧带。

想想看,卧推的时候,核心肌群得非常稳定,包括腰腹和臀部。如果核心不稳定,身体很容易出现代偿,比如说为了保持平衡,腰部会不自觉地拱起来,或者骨盆的位置发生微小的偏移。特别是大重量,身体更容易出现这种不正常的发力模式。而骶骨是连接脊柱和骨盆的重要结构,它周围有很多肌肉、韧带附着,如果发力不当,很容易受到牵拉或者挤压。

我这几天也试着没去碰那个地方,希望能自己缓过来。但有时候不小心碰到,或者睡姿不对,那种酸胀感就又会提醒我,它还在那里。现在就是希望能赶紧好起来,毕竟这马上又要去健身房了,总不能带着这个小毛病去冒险吧。希望只是肌肉的轻微拉伤或者扭伤,别是什么更严重的问题才好。哎,下次练大重量还是得多注意一下身体的反馈,不能只顾着往上加重量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卧推怎么会用到下背很难理解,你是起桥过猛了,还是那种把脚翘起来做的奇怪姿势?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真是倒霉透了,上周练完大重量卧推,到现在右侧骶骨那里还有点隐隐作痛,跟有事儿没事儿往那里按一下似的,挺烦人的。那天练卧推,你知道的,就是那种想挑战一下极限,把重量加得比平时大不少那种。一开始感觉还挺好,力量上去了,就觉得特别有成就感。但是,推完最后一组,起身的时候,就感觉右边屁股蛋子上面,就是那个骨.............
  • 回答
    这真是一个让不少健身爱好者头疼的问题!上臂围都43了,这妥妥的已经是相当粗的胳膊了,这说明你的肱二头肌、肱三头肌或者肱肌(三者共同构成了上臂的围度)肯定没少练,而且训练效果还不错。然而,令人费解的是,为什么胸肌却迟迟不见起色呢?这背后可能的原因有很多,咱们得一点点剖析一下,希望能帮你找到症结所在。1.............
  • 回答
    别骂别骂,明白你的意思了!咱们就从“人种”这个角度,来聊聊中国人能不能练出欧美健美男人的那种肌肉,以及这其中人种到底扮演了多大的角色。这事儿挺有意思的,我们慢慢说道说道。首先得明确一个概念:人种,在科学上来说,现在已经不再是划分人类的主要标准了。我们更倾向于用“人群”、“族群”或者“地理人群”来描述.............
  • 回答
    羽生结弦在北京冬奥会赛前首练中再次尝试阿克塞尔四周跳(4A),这无疑是本届冬奥会花样滑冰项目中最令人瞩目的焦点之一。羽生结弦本人对4A的执着追求,以及这项动作本身的难度,使得“羽生结弦能否在北京冬奥会上完成4A”成为一个极具话题性的问题。要评估他完成4A的可能性,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分析:1..............
  • 回答
    .......
  • 回答
    这真是一个很有趣的观察,而且很多人都有类似的感受。我们不妨来聊聊为什么会给人这种“男生偏爱上肢,女生偏爱下肢”的印象,这背后其实有不少原因,咱们一样样掰开了说:男生为什么好像更爱练上肢?这主要跟几个方面有关联:1. 社会文化和审美标准的影响是首要因素: “穿衣显瘦,脱衣有肉”的经典刻板.............
  • 回答
    原神里的“圣遗物圣地”,那可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很多我们常说的“肝帝”或者“大佬”,在刷圣遗物这事儿上,偶尔会带上一些“看起来”没啥练度的角色,这背后其实挺多道道儿的。1. 纯粹为了“舒适”和“乐趣”首先得说,很多人玩游戏是为了快乐,而“快乐”这个东西,有时也挺奇怪的。对于一些真正的大佬来说,他们可.............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太好了! 讲真,谁不想安安静静地弹琴,享受音乐的美好?但现实是,在练琴这件事上,我们好像也逃不过“内卷”的宿命。这背后其实是多重因素在推波助澜,让我给你掰扯掰扯。首先,得从“赢在起跑线”的观念说起。 咱们从小就被教育要努力,要竞争,才能获得更好的资源和未来。这种思维模式已经渗透到教育的方.............
  • 回答
    嘿,想练上单?没问题,这绝对是峡谷里最需要智慧和勇气的位子之一!一个人顶住一条路,既要抗压,又要找机会支援,还能对线压制,责任重大啊!你想找什么样的上单呢?是喜欢硬碰硬,上去就是干的战坦?还是灵活飘逸,依靠走位和技能打消耗的战士?或者是那种出其不意,一套能秒人的刺客型上单?告诉我你的偏好,我好给你量.............
  • 回答
    哈哈,青铜分段的兄弟们,别灰心!这儿可是英雄联盟的“启蒙班”,练好几个英雄,真的能让你在峡谷里如鱼得水,爬段位就像坐火箭!别看青铜简单,其实也有门道,我给你好好掰扯掰扯,保证你听完心里就有数了! 青铜分段,为啥要选这些英雄?在青铜局,对面可能还在纠结补刀,技能释放也是随心所欲,这时候咱们就要扬长避短.............
  • 回答
    嘿!167cm的身高,想摸到篮板,这绝对是可以实现的!别灰心,你现在已经能摸到篮网了,这说明你的弹跳基础已经很不错了。至于拉杆上篮,这更是锦上添花的好技巧。下面我就来跟你好好聊聊,怎么一步一步来,把这些目标变成现实!第一步:夯实基础——弹跳训练是王道!摸到篮板,说白了就是得有足够的垂直弹跳能力。16.............
  • 回答
    哈哈,刚入门拳击教练就让你实战?这事儿确实有点意思,也值得好好说道说道。首先,咱们得明确一点:教练这么做,不能简单地说“对”或“不对”,这取决于好多因素,而且这里面门道不少。为什么教练可能这么做(以及背后的逻辑):1. “实战”的定义可能不同: 你说的“实战”,在他眼里可能只是最基础的、非常温和的.............
  • 回答
    练喻轩上武当,陈师行“不练实战”的真相剖析近年,随着中国传统武术的复兴,一些颇具话题性的人物和事件也应运而生。其中,关于“练喻轩上武当”以及道长陈师行“不练实战”的论断,无疑是武术圈内热议的焦点。这两件事看似独立,实则相互关联,都触及了传统武术在现代社会中的定位、传承与发展等核心问题。练喻轩,一个搅.............
  • 回答
    朋友,别急!你这个问题太真实了,很多热爱健身的人都可能会遇到。疯狂练腹肌,结果肚子好像更鼓了?这背后可能隐藏着几个误区,咱们一点点捋一捋,看看是哪个环节出了岔子。误区一:过度追求“腹肌视觉显现”,忽略了整体体脂你疯狂练腹肌,这本身没毛病,腹肌确实是身体核心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腹肌藏在脂肪下面,.............
  • 回答
    这个问题,我相信很多学琴的人都经历过。每次上课前,心里那个小人就在打架:一边说,“这次肯定又会被老师说,丢死人了,不如请假吧!”;另一边又嘀咕,“请假了下次还得补课,而且老师会觉得我不用心,还是去吧,至少能挨过去。”所以,到底该请假还是硬着头皮上,这事儿还真得分情况看。咱们一点点来分析哈。先说说“硬.............
  • 回答
    练肌肉的好处远不止于改善体型,它对我们的生活质量、健康状况和整体能力都有着深远的影响。除了外在的体型改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地探讨练肌肉的内在价值:一、 提升基础代谢率,帮助体重管理和预防肥胖: 肌肉是“耗能大户”: 即使在休息状态下,肌肉组织也比脂肪组织消耗更多的能量。1公斤肌肉每天消.............
  • 回答
    电脑模拟驾驶游戏,严格来说,很难完全替代真车上路前的实操训练。不过,如果理解得当,并且选择合适的模拟器,它确实能为即将上路的新手提供一些有益的“预练”。咱们得明白,模拟驾驶游戏玩的是个“感受”和“习惯”。想想看,你在玩游戏的时候,是不是得习惯用手柄或者方向盘来控制车辆的转向?是不是得看着屏幕上的仪表.............
  • 回答
    没问题,咱们这就来聊聊那些手残党也能轻松carry的《英雄联盟手游》新手英雄!说实话,刚进手游这块儿,看着屏幕上密密麻麻的技能图标,再看看队友们那飞速的操作,心里没点小压力是不可能的。不过别担心,这游戏里有那么一群英雄,它们就像是为你量身打造的“新手入门券”,不仅操作不复杂,而且还挺能打的,让你快速.............
  • 回答
    听到孩子英语班的老师说出“只有练好英语才能成功,才能成为人上人”这样的话,我心里其实挺不是滋味的。说实话,这句话听起来太绝对了,也太功利了,总觉得不太对味。首先,我想说的是,英语固然重要,但绝不是成功的唯一敲门砖。 我自己也算是经历过一些社会风浪的人,见过形形色色的人。我知道,一个人的成功,靠的不仅.............
  • 回答
    这真是个挺有意思的问题,很多学外语的人都有同感。看着美剧,明明听着挺顺溜,偶尔冒出个新词,当时没查,一晃就过去了,下次再遇到还是懵。可回想自己小时候学中文,好像从来没为某个字词卡壳过,一听就懂,一说就会。为什么差距这么大呢?这背后其实有几个关键的原因在起作用。首先,我们得承认,母语习得和外语学习的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