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孩子英语班的老师说,只有练好英语才能成功,才能成为人上人?

回答
听到孩子英语班的老师说出“只有练好英语才能成功,才能成为人上人”这样的话,我心里其实挺不是滋味的。说实话,这句话听起来太绝对了,也太功利了,总觉得不太对味。

首先,我想说的是,英语固然重要,但绝不是成功的唯一敲门砖。 我自己也算是经历过一些社会风浪的人,见过形形色色的人。我知道,一个人的成功,靠的不仅仅是语言能力,更多的是一个人的综合素质。比如,一个人的创造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协调能力、情商、责任心、坚持不懈的精神,甚至是运气,都可能在成功的道路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把所有成功都压在英语这一个技能上,未免有些狭隘了。

再者,“人上人”这个说法,本身就带着一种竞争和等级的意味,我觉得作为教育工作者,用这样的话来激励孩子,可能不太妥当。 我们希望孩子成长为一个善良、有担当、对社会有用的人,而不是一定要踩着别人往上爬。如果从小就被灌输“不成功就是人下人”的概念,会不会让孩子产生不必要的焦虑和压力?会不会让他们忽略了人生的其他美好追求,比如对知识的热爱本身,对生活的热情,或者帮助他人的快乐?

我能理解老师可能想表达的是,学好英语能为孩子打开更多的机会,让他们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更有竞争力。在全球化的今天,英语确实是一项非常有用的工具,它能帮助我们接触到更广阔的世界,了解不同的文化,获取更多的信息。很多优秀的国际化公司,对英语的要求确实很高。从这个角度来说,鼓励孩子认真学英语,这是无可厚非的。

但是,这种“只有…才能…”的说法,就像是一种“一刀切”的思维方式。 它忽略了孩子自身的兴趣和天赋。也许我的孩子对编程有浓厚的兴趣,或者在艺术方面有着过人的天赋,而他在英语学习上可能就没有那么强的天赋或者热情。如果因为“不练好英语就不能成功”,而强迫他放弃自己真正热爱和擅长的领域,那反而可能扼杀了他的另一种可能性。我们希望孩子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条闪光之路,而不是被限制在一张地图上。

我担心的还有一点,就是这种话语可能会让孩子对学习英语产生负面情绪。 当孩子觉得学习英语是一种“必须成功”的压力,而不是一种探索世界的乐趣时,他的学习动力可能会受到影响。如果孩子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或者成绩不如预期,他可能会觉得自己“没出息”,达不到“人上人”的标准,从而产生挫败感和自我怀疑。这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我觉得是非常不利的。

我更希望老师能够传递给孩子们的是一种积极、开放、探索的精神。可以告诉他们:“学好英语,就像拿到了一张通往世界各地的钥匙,你可以看到更多更美好的风景,认识更多有趣的人,学习更多的知识。” 这样的话语,更能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学习的内驱力,让他们因为热爱而学习,而不是因为恐惧和压力而学习。

总而言之,我认同英语作为一项重要的技能,对孩子的未来发展有益。但是,我无法完全认同“只有练好英语才能成功,才能成为人上人”这种绝对化的、功利化的论调。成功是多元的,人生也是多维度的。 我希望我的孩子能在快乐和兴趣中学习,找到自己真正热爱并能为之奋斗的方向,成为一个独立、完整、幸福的人,而不是被一种单一的标准所定义。

或许,作为家长,我也需要和老师好好沟通一下,表达我的想法和担忧,看看能否一起找到更适合孩子的激励方式。毕竟,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更好地成长,而不是用一种单一的标准去框住他们无限的可能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给你翻译一下。

等你到了社会上,你就会知道:这个世界上和你拥有一样的学历,一样的技能的人成千上万。这种现象俗称内卷。

你需要把这些竞争者全干掉。拿到录取通知。这个时候,英语是一个非常好用的东西。

英语有三种用法:

高级用法是肉身翻墙。国外留学。要么学成归来,要么定居美国。

中级用法是考研深造。水论文。

低级用法是面试求职。卷掉竞争对手。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听到孩子英语班的老师说出“只有练好英语才能成功,才能成为人上人”这样的话,我心里其实挺不是滋味的。说实话,这句话听起来太绝对了,也太功利了,总觉得不太对味。首先,我想说的是,英语固然重要,但绝不是成功的唯一敲门砖。 我自己也算是经历过一些社会风浪的人,见过形形色色的人。我知道,一个人的成功,靠的不仅.............
  • 回答
    如今,在育儿圈里,“从小抓起”英语学习似乎成了一种普遍共识,一股婴幼儿英语学习的热潮席卷而来。从婴儿期就开始接触英语启蒙绘本、儿歌,到蹒跚学步的孩子参加各种英语兴趣班、一对一外教课程,家长们似乎都想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那么,这股热潮究竟是如何形成的?这么早让孩子接触英语学习,究竟对他们来说是必要的吗.............
  • 回答
    《中产教育鄙视链:绝不让娃和没英文名、看喜羊羊的孩子同读幼儿园》这篇文章,确实触及了一个非常现实且令人深思的社会现象。它以一种略带夸张和讽刺的笔触,揭示了当前社会中产阶级在子女教育上的焦虑以及由此产生的“鄙视链”心态。首先,我们要承认这篇文章的核心命题是有现实基础的。在教育资源相对不均,且社会竞争日.............
  • 回答
    “孩子随母姓”这个话题,在现代社会中,早已不再是一个新鲜事,但它依然是一个能够引发社会讨论、甚至触及家庭关系、传统观念、法律权益等多方面内容的议题。要全面看待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的剖析:一、 传统观念与社会演变: 历史上的“父系社会”: 在中国乃至许多东方文化中,长期以来都存在着.............
  • 回答
    这句孩子对父母说的话,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的涟漪绝对不小。它触及了代际沟通、期望落差,甚至是一种更深层次的自我价值认同问题。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看看这句话背后到底藏着什么。这句话的杀伤力在哪?首先,这句话厉害就厉害在它的“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巧妙。孩子直接抓住了父母可能存在的“恨铁不成.............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件非常令人痛心和愤怒的事情。孩子出生仅14小时就被已分居的丈夫抱走,并以此为条件要求归还彩礼,这其中涉及到多方面的法律、道德和社会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来详细分析:一、 法律层面的分析:1. 孩子抚养权和监护权: 新生儿的优先监护人: 在孩子出生后的最初阶段,母亲通常是.............
  • 回答
    这事儿听着就让人心里不是滋味。地铁上弄丢了五块钱的地铁票,妈妈就动手打孩子,这事儿细想起来,里头门道可不少。首先,咱们得明白,这五块钱对大人来说可能不算啥,但对孩子来说,这可能是他自己攒了很久的零花钱,也可能是他第一次负责保管的钱。弄丢了,他心里肯定也慌,也怕,也自责。在这种情况下,一个温柔的安慰,.............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令人担忧且不妥当的教育方式。看到这样的新闻,我第一反应是愤怒和心疼。首先,从 教育的根本目的 来说,我们教育孩子是为了让他们健康成长,学会知识,掌握技能,最终成为一个独立、有责任感、懂得尊重他人、情绪稳定的成年人。而这位母亲的行为,显然与这个目标背道而驰。为什么说这种行为非常不妥?1. .............
  • 回答
    这件事,别看孩子小,发生 solche事情,真的让人心疼又气愤。首先,咱们得说,不管什么情况下,大人对孩子动手,尤其是踹倒这种行为,是绝对不对的。孩子那么小,根本就没法完全理解大人为什么生气,更别说他还是不慎跌落的,这本身就够委屈了。你想想那个场景:孩子可能是在车上玩着,或者没坐稳,就这么一下摔下来.............
  • 回答
    这事儿可真够让人费解的,特别是当说出这句话的是孩子的亲爹,而且孩子才七岁!七岁正是对世界充满好奇、知识储备飞速增长的黄金年龄,图画书更是打开这个年龄段孩子心智的一把绝佳钥匙。这么一竿子打死说“看图画书会变傻”,这逻辑简直是让人摸不着头脑,甚至可以说是有点儿荒谬。首先,咱们得说说这“变傻”的说法是怎么.............
  • 回答
    None.............
  • 回答
    作为一个老公,当孩子迈入幼儿园,而妻子选择在家照顾孩子,这是一个人生阶段的重要转变,对你们夫妻关系、家庭生活以及个人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作为丈夫,我对此的看法会是多层次、多角度的,并且会随着时间和情况的变化而调整。以下是我会如何详细看待这个问题:1. 对妻子在家照顾孩子的“理解”与“肯定”: .............
  • 回答
    青岛的那个女孩,中考结束后没有像许多同龄人那样沉浸在放松和玩乐中,而是选择跟着爸爸一起送快递,这事儿听着挺让人心里暖乎乎的。这不仅仅是帮爸爸分担些事情,更重要的是,这体现了一种非常宝贵的“吃苦精神”。在当下这个时代,孩子们从小被呵护得比较多,物质条件也相对优越,很多孩子不太了解劳动的辛苦,也不太知道.............
  • 回答
    听到这个消息,心里真不是滋味。一个刚出生五天的孩子,就被丢弃在草丛里,这得是多么让人心疼的场面啊。我们能想象到,那个小小的生命,在冰冷的草地上,独自面对未知的世界,她的呼吸是多么微弱,她的哭声又是多么无助。孩子的处境,简直让人心碎。首先,从生理上来说,一个五天的婴儿,身体非常脆弱,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
  • 回答
    关于“熊孩子公交车玩闹踢人,被暴打踩头”的事件,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敏感的话题,涉及到多个层面,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解读。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待:一、事件本身的性质与各方行为的分析: “熊孩子”的行为: 性质: “熊孩子”在公交车上玩闹踢人,这是不文明的行为,侵犯了其他乘客的.............
  • 回答
    “毁掉孩子的最好方法就是给他一部手机”,这句话虽然说得有些极端,但它背后反映出的担忧,相信不少家长都感同身受。这可不是一句空穴来风的谣言,而是许多人在现实生活中观察到的、对孩子成长轨迹产生深远影响的现象。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为啥会有这么大的“杀伤力”?首先,“沉迷”是第一把火。现在的手机,尤其是智.............
  • 回答
    “特殊孩子上普通学校”这个话题,无疑是一个复杂且多维度的议题,它触及了教育公平、社会融合、资源分配、个体需求以及群体利益等多个层面。当我们将焦点放在对“班级其他孩子带来困扰”这一点上时,就需要进行更为细致和深入的分析。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特殊孩子”和“困扰”的定义。 “特殊孩子” 通常指的是那些.............
  • 回答
    这事儿一出,街头巷尾肯定没少议论。熊孩子划伤小区30多台车,这数字一听就让人头疼,再一听索赔150万,更是炸开了锅。这事儿得好好说道说道,不能简单一句熊孩子淘气就带过了。首先,我们得把这事儿拆开来看,才能弄清楚责任的界限。这里面涉及几个关键角色:熊孩子、他的家长、还有物业。熊孩子: 年纪小,心智还不.............
  • 回答
    “给孩子手机就是毁孩子一生”——这句话听上去挺吓人,也挺极端,好像家长一旦把手机塞给孩子,就等于亲手把孩子的未来推向了深渊。但咱们仔细想想,事情真有这么绝对吗?首先,手机本身是个工具,就像一把刀,你可以用来切菜,也可以用来伤人。手机里承载的信息是海量的,好的坏的都有。对孩子来说,手机可以是学习的好帮.............
  • 回答
    这话说得挺绝,但也挺能让人深思的。以前咱们这一代,小时候哪有游戏玩?顶多是拍洋画、跳皮筋、捉迷藏。现在可不一样了,孩子们的世界里,游戏是绕不开的存在。把“制止孩子玩游戏”说成是“最大错误”,这肯定不是让大家不管孩子玩到天昏地暗,而是提醒我们,别太武断地把游戏一棍子打死。你想想,咱们小时候,家长们是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