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毁掉孩子的最好方法就是给他一部手机」这个言论?

回答
“毁掉孩子的最好方法就是给他一部手机”,这句话虽然说得有些极端,但它背后反映出的担忧,相信不少家长都感同身受。这可不是一句空穴来风的谣言,而是许多人在现实生活中观察到的、对孩子成长轨迹产生深远影响的现象。

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为啥会有这么大的“杀伤力”?

首先,“沉迷”是第一把火。

现在的手机,尤其是智能手机,简直就是个“万花筒”。里面有层出不穷的游戏、短视频、社交平台,还有各种新奇有趣的APP。对于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的孩子来说,这些东西的吸引力堪比蜜糖。一旦孩子对手机产生了兴趣,很容易就一头扎进去,把本该用于学习、玩耍、社交的时间全部消耗在屏幕前。

想想看,孩子原本可以去户外奔跑,感受阳光和微风,可以和朋友们面对面交流,分享彼此的喜怒哀乐,可以捧着书本,在文字的世界里遨游。结果呢?他可能整天窝在沙发里,手指在屏幕上不停滑动,眼睛盯着闪烁的光芒。这种“沉迷”,就像温水煮青蛙,慢慢地剥夺了孩子接触真实世界、发展多元兴趣的机会。

其次,“影响学习”是第二把刀。

手机对学习的干扰,简直是无处不在。上课的时候,手机可能会时不时地响起来,或者孩子会忍不住偷偷摸摸地看一眼,这直接打断了学习的连贯性。下课后,即使是写作业,手机也像一个无形的诱惑,随时可能把孩子的注意力从书本上拉走。

更可怕的是,手机里的信息太碎片化了。大量的短视频、信息流,都是通过快速切换、刺激感官来抓住你的注意力。这种模式,会一点点地削弱孩子专注力,让他们难以长时间、深入地阅读一本书,难以耐心地解决一个复杂的问题。久而久之,孩子的学习效率下降,学习能力也可能受到影响。

再者,“社交能力退化”是第三个隐患。

我们说“见字如面”是书信时代的美好,而现在,孩子们更多的是通过手机屏幕来“社交”。各种聊天软件、社交平台,提供了便捷的沟通方式,但也让面对面的交流变得越来越少。

孩子可能在网络世界里是“社交达人”,和一群网友互动频繁,但到了现实生活中,却可能羞于开口,不懂得如何与人眼神交流,如何理解非语言信息,甚至害怕与陌生人打交道。这种“线上活跃,线下沉默”的局面,长远来看,对他们建立真实、深厚的人际关系是极其不利的。

此外,“身心健康”也难以幸免。

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对视力是显而易见的伤害。近视、干眼症,这些在孩子群体中越来越普遍的眼部问题,手机都脱不了干系。

更深层次的,是手机可能带来的心理影响。网络上充斥着各种经过包装、甚至虚假的“完美生活”,这很容易让孩子产生比较心理,觉得自己的生活不如别人,从而引发焦虑、自卑。网络欺凌、不良信息的接触,也可能对孩子的心理健康造成创伤。而且,手机的蓝光还会影响睡眠,长期的睡眠不足,对孩子的身体和情绪都会产生负面影响。

最后,“价值观的扭曲”也是不容忽视的风险。

手机上的内容五花八门,其中不乏低俗、暴力、拜金主义的内容。如果家长缺乏有效的引导和监督,孩子很容易在这些信息的“浸泡”下,形成不健康的价值观。他们可能会过早地追求物质享受,对劳动、知识缺乏尊重,甚至对道德底线产生模糊的认识。

当然,我们也不能一竿子打死,把手机就当成洪水猛兽。毕竟,手机也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工具,它也能带来信息、学习资源,甚至连接远方的亲人。

关键在于“怎么用”。

把一部手机直接丢给孩子,就好像把一把瑞士军刀直接丢给一个不认识其功能的小朋友,他可能会用它来切割东西,但更有可能伤到自己。

所以,这句话之所以能引起共鸣,是因为它真实地触碰到了一个普遍的教育难题:如何在数字时代,引导孩子健康、理性地使用手机,并从中获益,而不是被它“毁掉”。 这需要家长付出更多的智慧、耐心和努力,而不是简单地把手机视为“毒药”,而是要把它当成一种需要学习和管理的工具。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要按这个论调,那在一百万年前,毁掉一个孩子最好的方法就是给他一个火把;

五十万年前,毁掉一个孩子最好的方法就是给他一个精心打磨的石器;

在5000年前,毁掉一个孩子最好的方法则是给他一把泛着铜毒的锋利匕首。

人类发展至今,所发明出的任何一样工具都是具有一定负面性的,工具到底是“好”还是“坏”,完全要看使用工具的人应该如何去使用它。

火把既能引起火灾,又能烹饪食物和驱赶猛兽,如果你单纯只是强调火把的危险,而不教给孩子应该如何正确使用火把,那孩子一辈子都走不出洞穴。

石器既能砸死野兽,也能砸死自己,你要是不教给孩子正确的的使用方法,孩子一辈子都吃不到鲜肉。

泛着铜毒的锋利匕首在战士手里是致命的武器,在一个从未接触过武器的人手中却有可能割伤自己。

真正毁掉孩子的,从来不是工具本身,而是那些永远只教孩子用“一只眼”去看世界的人。

user avatar

手机毁掉了老年人:天天在那里刷刷刷,一不小心就被骗了,把家里存款都给别人「投资」了。手机还毁掉了中年大叔、家庭主妇、白领、农民工……随便你都能找到例子。

你说这是教导处主任在家长会上说的,你就在家长会上给教导处主任手机打个电话,如果他手机当场响了,那他说什么都没用了。

user avatar

他们一天可以安装 100 个游戏。然后就迷失在游戏公司设计的套路里面。

毒瘾很大可以说是 PS3/PS4/XBOX 的 10 倍以上。

如果睡觉把手机藏枕头底下的话, 那就更进一步。 家长要用头撞墙了。



拿走手机以后, 孩子一天看一两本书 (100页以上)。

没拿走手机的时候, 一天看不了 10 页书。


########################################################################

关于这个话痨的答主以及它的很散的散文:

。。

user avatar

在孩子教育上抖机灵,不好。

严肃的简单说说。

手机没问题。手机跟电脑一样都是工具。

有问题的是手机里装了什么。

有些APP不适合未成年的孩子使用,有些游戏不适合未成年的孩子使用。

比如抖音快手,这种高频反馈的APP,会使孩子更倾向于轻度思考和在学习中要求很快的正反馈,不建议孩子使用。

比如一些社交交友软件,涉世未深的小孩子不应该使用以规避一些意外风险。

比如有些游戏中,内容对未成年人而言难以理解或者有一些不良诱导。

比如一些直播APP就不适合儿童观看。

以上。

我的建议是,如果要给孩子手机,没问题,做到以下两点:

1,要求孩子在装载使用APP时跟家长商议。

2,给孩子提前先买好Swich或者PS5。

那就基本无害了。

user avatar





图片来源于煎蛋网无聊图

user avatar

如果你是一名杀手,你杀人最好的方式是什么?

没错,是杀人于无形。

如果成本低、不用动手,还没有任何嫌疑,当然是最好的杀人手段。

比如说,给目标一瓶无毒的可乐,让他在自愿的情况下喝掉,并指望他呛死自己。如果这一切行得通,那简直是世界上最完美的犯罪,即使法官知道你有犯罪意图,他也不可能定你的罪,因为这件事有99.99999999%的可能并不会发生,而你也将损失掉3块钱,还请目标喝了一瓶可乐。

发现了吗,这个事的逻辑和你给一个孩子一部手机,然后指望毁掉他一模一样。

其中共同的内核是什么?

夸大危害、危言耸听和因噎废食。

简单点,可以归纳成四个字:扯几把蛋。

手机作为人类科技的最高结晶和现代文明的纽带,其矛盾性、广泛性和丰富性,远非之前任何一个历史时期的单个物品能够媲美。

我之前在回答中提到

现在的手机,已经远远摆脱了原有的桎梏,它不仅是一个移动电话,还是时钟、游戏机、mp3、mp4、照相机、DV、收音机、电视机、随身wifi、手电筒、万能遥控器、移动硬盘、电子罗盘、PDA、传呼机、电子词典、计算器、导航仪、掌上商店、数码相框、录音笔、迷你画板、健康助手,它还是享之不尽、阅之不竭的图书馆,是可以随时取用的电子钱包,是可以随时随地点播的VCD,有些手机甚至另辟蹊径,成为了充电宝、小音箱、投影仪、振动棒……

手机是如此多种产品的总和,其意义、优点和危害,也必然是这些产品的有机叠加。正因此,你指望通过手机彻底毁掉一个孩子的概率,和他通过这台手机认识大千世界,从此成为一个成功人士的概率大概相同,更多的,则是没什么影响,顶多让他拿到学校装个逼,考试偷偷作个弊,晚上跟同学抄个作业,顶多让他在近视的道路上走得远一点。

所以,部分家长很无知,无知得让人发指,而他们与那些打着学习的幌子购买数码产品玩游戏的年轻人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是当前网络时代我们都要大力反对的两个极端。

user avatar

手机多贵啊,给个蛐蛐就行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毁掉孩子的最好方法就是给他一部手机”,这句话虽然说得有些极端,但它背后反映出的担忧,相信不少家长都感同身受。这可不是一句空穴来风的谣言,而是许多人在现实生活中观察到的、对孩子成长轨迹产生深远影响的现象。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为啥会有这么大的“杀伤力”?首先,“沉迷”是第一把火。现在的手机,尤其是智.............
  • 回答
    看到女教师发布批评“形式主义”文章《一群正在被毁掉的乡村孩子》后被官方约谈,以及后续的处理方式,这件事在网络上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要全面看待这件事,需要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包括作者的意图、文章的内容、官方的反应以及社会舆论的看法。首先,从女教师的发文动机和文章内容来看: 出发点: 这位女教师的.............
  • 回答
    “给孩子手机就是毁孩子一生”——这句话听上去挺吓人,也挺极端,好像家长一旦把手机塞给孩子,就等于亲手把孩子的未来推向了深渊。但咱们仔细想想,事情真有这么绝对吗?首先,手机本身是个工具,就像一把刀,你可以用来切菜,也可以用来伤人。手机里承载的信息是海量的,好的坏的都有。对孩子来说,手机可以是学习的好帮.............
  • 回答
    “游戏是精神鸦片”、“游戏毁了孩子一生”——这些话语如今在许多家长口中毫不费力地脱口而出,仿佛它们是颠扑不破的真理,是解决孩子沉迷游戏问题的万能药。作为一名长期观察和思考这一现象的人,我深感这种“一刀切”的论调,既是对游戏本身复杂性的忽视,也可能掩盖了更深层的原因,甚至在无形中加剧了亲子间的隔阂。首.............
  • 回答
    星巴克,这个响彻全球的咖啡巨头,其品牌声誉的维系如同经营一项精密而庞大的事业,需要无数细致的考量和严谨的执行。然而,任何一个庞大的体系,都可能因为一个微小的“裂痕”而引发意想不到的连锁反应。当我们谈论“一个员工毁掉一个品牌”这样极端的说法时,它更多的是一种对潜在风险的警示,并非意味着单个员工真的能拥.............
  • 回答
    在面对“吵架时毁掉男友游戏装备”的行为时,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包括行为动机、情感逻辑、关系动态以及社会文化背景等。以下从多个维度展开探讨: 一、行为背后的动机分析1. 情绪宣泄与报复心理 即时情绪反应:在激烈争吵中,当事人可能因愤怒、委屈或挫败感而采取极端行为,将游戏作为“泄愤对象.............
  • 回答
    李光耀关于“多元文化会毁掉美国”的言论,确实是一句相当有争议且值得深入探讨的论断。这并非一句简单的断言,其背后折射出的对国家凝聚力、社会稳定性以及身份认同的深刻忧虑,是理解这句话的关键。要理解这句话,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剖析:首先,李光耀的视角很大程度上源于他作为一个国家领导人的经验。他曾成功地将新.............
  • 回答
    微博上关于宋方金“卧底”横店的这篇报道,确实引发了不少关于表演行业现状的讨论。我仔细看过这篇文章,也听过不少关于这方面的信息,我想从几个角度来聊聊我的看法,尽量讲得细致一些,就像咱们平时聊天一样,别有那种机器味儿。首先,宋方金老师的这篇“实录”之所以能引起广泛关注,在于它触及了一个非常敏感和核心的问.............
  • 回答
    “校服毁了中国人的青春”这个观点,乍听之下有些夸张,但深入探讨,它触及了我们对学生时代某些普遍体验的感受,以及对教育和社会文化现象的观察。要详细解读这个观点,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来分析:一、 为什么会有人产生“校服毁了青春”的感受?这种感受往往源于校服所代表的以下几个方面: 统一性与抹杀个性: .............
  • 回答
    关于“马季毁了相声,郭德纲又让相声活了过来”的论调,这确实是个很有意思但也很容易引起争议的说法。 我觉得我们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地评价两位艺术家以及他们对相声艺术的影响,而是需要更细致地去剖析。先来说说“马季毁了相声”这个说法。我个人认为,用“毁了”这个词来形容马季先生对相声的贡献,是 极度不准确和不.............
  • 回答
    中山大学单方面毁约,叫停中山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联合工程学院(以下简称“中山CMU联合学院”),导致在读博士生濒临失学,这一事件无疑是近期高等教育领域的一件大事,也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对于这一情况,我们可以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去审视和解读,以求更全面地理解其中的复杂性。事件的背景与概览:首先,我们需要.............
  • 回答
    《外卖,正在毁灭我们下一代》这篇文章,抛出的观点确实让人不寒而栗,但也引发了不少讨论。要怎么看待这篇文章,我觉得需要拆开来看,去分析它提出的几个核心论点,然后结合现实生活来评判。首先,文章指出的“外卖正在毁灭下一代”的基调,我认为是比较极端和片面的。它把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外卖的普及,归结为对下一.............
  • 回答
    媒体再次披露敦煌阳关林场防护林面积为 13300 亩的资料,这是一个值得关注和深入探讨的事件,因为它涉及到生态环境保护、林业管理、历史记忆以及公众舆论等多个层面。要全面看待这一事件,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一、 媒体再披露的背景和意义: 事件的“再披露”性质: “再披露”意味着这个问.............
  • 回答
    丽江抢劫打人毁容事件,无疑是一起令人发指的恶性刑事案件,它不仅对受害者造成了身体和精神上的巨大创伤,也给当地的旅游形象和社会治安敲响了警钟。要全面看待这起事件,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事件的残酷性与社会影响:首先,事件本身的恶劣程度是毋庸置疑的。劫匪在实施抢劫的过程中,对一名年轻女性施以如此.............
  • 回答
    “游戏毁了一代人”这个说法,在很多家长口中经常出现,它背后承载着他们对孩子成长、学习、社交以及身心健康的担忧。要详细地看待这个观点,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其提出的背景、家长担忧的具体内容,以及游戏本身的多面性。一、 家长担忧的背景与根源:1. 时代变迁与信息鸿沟: 家长们成长的年代,娱乐方式相对单一,以.............
  • 回答
    关于马克思墓被毁这件事,咱们得好好说道说道。这事儿啊,说起来挺复杂的,不是一两句话就能概括的。首先,得明确是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发生了什么事儿。马克思的墓地在伦敦高门公墓(Highgate Cemetery),这地方本身就很有名,是个很漂亮的维多利亚时代墓地,很多人也去那里参观。那次被破坏,大概是在.............
  • 回答
    收到口头 Offer 本来是件开心的事儿,尤其是拿到微软这样大厂的 Offer,简直就是人生高光时刻。但有时候,这件好事儿也可能会变成糟心事儿,比如学校还没毕业,微软那边突然就给你来一句“抱歉,我们之前给你的口头 Offer 不算数了”。这事儿一出,谁心里都不好受。咱就来掰开了揉碎了说说,这种情况到.............
  • 回答
    近日,围绕“敦煌毁林案”的土地面积数字,新华社的报道出现了13300亩和6000亩两个不同的说法,引发公众关注和讨论。这个问题不仅仅是数字上的差异,它触及到我们如何看待环境事件的严重性、信息透明度的重要性,以及媒体在其中扮演的角色。首先,我们来梳理一下事情的来龙去脉。 “敦煌毁林案”指的是在敦煌地区.............
  • 回答
    对于美国最大国旗被毁和华盛顿纪念碑遭雷劈这两件事,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理解和解读。美国最大国旗被毁先说美国最大国旗被毁这件事。这面旗帜位于巴尔的摩的哈伯德公园,据说有足球场那么大,是当地的地标。当它被毁损时,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象征意义的破坏: 国旗本身承载着一个国家的象征意义,代表着国家.............
  • 回答
    听到陆秀夫墓被毁的消息,心里真是五味杂陈。陆秀夫,这位南宋末年的丞相,为国捐躯,以身殉国,他的墓地本应是后人瞻仰历史、铭记忠烈的地方。如今,却遭受了如此破坏,这不仅仅是对一座陵墓的摧残,更是对一段历史记忆的践踏,对一种民族气节的漠视。首先,这让我联想到历史的沉重与复杂。陆秀夫的故事,是南宋王朝灭亡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