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给孩子手机就是毁孩子一生」这种说法?

回答
“给孩子手机就是毁孩子一生”——这句话听上去挺吓人,也挺极端,好像家长一旦把手机塞给孩子,就等于亲手把孩子的未来推向了深渊。但咱们仔细想想,事情真有这么绝对吗?

首先,手机本身是个工具,就像一把刀,你可以用来切菜,也可以用来伤人。手机里承载的信息是海量的,好的坏的都有。对孩子来说,手机可以是学习的好帮手,比如查阅资料、观看教学视频、学习新知识,甚至接触到一些很棒的在线课程。想想看,现在多少科普知识、历史故事、甚至是激发孩子兴趣的爱好,都能通过手机上的App或网站触及到?如果家长能引导孩子去接触这些积极的内容,手机反倒能成为他们拓宽视野、增长见识的翅膀。

然而,咱们也不能否认手机带来的潜在风险。网络世界鱼龙混杂,不良信息、暴力低俗内容、虚假信息等等,都像陷阱一样等着孩子。如果孩子缺乏辨别能力,又没有家长的有效引导和陪伴,很容易沉迷其中,甚至被带坏。更不用说那些诱人的游戏,一玩起来就没日没夜,不仅影响学习,还会损害视力,甚至滋生懒惰、社交能力退化等问题。长时间盯着屏幕,还会影响孩子的身体发育,缺乏户外活动,身体素质自然会下降。

而且,手机对孩子的情感和社交发展也有着微妙的影响。孩子可能更愿意沉浸在虚拟世界里,和屏幕里的角色“互动”,却忽略了现实生活中与家人、朋友的真实情感交流。久而久之,可能会让孩子变得孤僻,不擅长处理人际关系,甚至影响他们的同理心和情商发展。

所以,说“给孩子手机就是毁孩子一生”,这句话可能过于片面了。关键不在于“给不给”手机,而在于“怎么给”、“什么时候给”以及“如何引导”。

如果家长能做到以下几点,手机或许能成为孩子成长的助力,而不是绊脚石:

适龄而给: 并不是孩子一出生就该人手一部手机。根据孩子的年龄、心智成熟度和自控能力,循序渐进地给予。
明确规则: 设定使用手机的时间、地点和内容限制。比如,吃饭、睡觉前不能用手机,不能玩那些过于暴力或低俗的游戏,不能沉迷于不健康的社交媒体。
家长以身作则: 如果家长自己整天手机不离手,又怎么能要求孩子做到呢?家长的示范作用至关重要。
陪伴与引导: 陪伴孩子一起探索手机的积极用途,教他们辨别网络信息,与他们讨论手机上的内容。了解孩子在网上在做什么,和他们建立开放的沟通渠道。
培养现实兴趣: 鼓励孩子参与户外活动、体育运动、阅读、艺术创作等,让现实生活中的精彩填满他们的时间,这样他们自然会减少对手机的依赖。

总而言之,手机就像一把双刃剑,用好了能助人,用不好则可能伤人。把“毁孩子一生”的帽子直接扣在手机上,是对问题的简单化处理。真正重要的是家长的智慧、耐心和责任感,以及如何帮助孩子成为手机的驾驭者,而不是被手机所奴役。如果能做到这一点,手机或许也能成为孩子一生中,为他们插上翅膀的工具之一。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核心问题,没有工作前的小朋友的空闲时间必须有人陪伴和玩耍.这个时间是守恒的.


上了学的小朋友,在学校里相当于老师和同学在培伴.放了学就成了家长的事了.

在以前放养时代,可能这一些时间是同村,同院的小伙伴的打发的.


但现在没法放养的.家长必须用其它办法.

一.家长来陪, 比如有全职妈妈和退休长辈来陪.还有一部分用保姆.

二.用钱来陪,送去课外班,培训班,儿童乐园等,但往往会搭上一个监护人.


所以拍着胸脯说我家小孩绝对不用手机,甚至不看电视的家庭,背后无非有多余人力和财力来执行监控和陪伴小孩.

但是世界上并不是所有家庭都有多余人,钱来陪伴小孩子的.

没有长辈人力支持下,两口子做小生意的,在工厂,公司上班的双职工,怎么来陪小孩呢,手机这时就成最好最快的帮手了.


只要这个现状存在,小孩玩手机就杜绝不了.

毕竟,比起把小孩反锁在家中,用手机已经人性化多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给孩子手机就是毁孩子一生”——这句话听上去挺吓人,也挺极端,好像家长一旦把手机塞给孩子,就等于亲手把孩子的未来推向了深渊。但咱们仔细想想,事情真有这么绝对吗?首先,手机本身是个工具,就像一把刀,你可以用来切菜,也可以用来伤人。手机里承载的信息是海量的,好的坏的都有。对孩子来说,手机可以是学习的好帮.............
  • 回答
    “毁掉孩子的最好方法就是给他一部手机”,这句话虽然说得有些极端,但它背后反映出的担忧,相信不少家长都感同身受。这可不是一句空穴来风的谣言,而是许多人在现实生活中观察到的、对孩子成长轨迹产生深远影响的现象。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为啥会有这么大的“杀伤力”?首先,“沉迷”是第一把火。现在的手机,尤其是智.............
  • 回答
    这是一件让人听了就觉得心疼又荒谬的事情。一个孩子如此珍视的《火影忍者》手办,被父母轻易送人,这种行为本身就透露出一种不被理解和尊重。而孩子的回应——把父亲的茅台倒掉——虽然极端,但也像是一记绝望的呐喊,表达了他内心的痛苦和愤怒。咱们先拆开来看看,这父子俩是怎么走到这一步的。从孩子的角度看:对很多孩子.............
  • 回答
    山东一幼儿园幼师将孩子领进厕所,用手打、拽头发等方式进行殴打,这一事件令人心痛且愤怒。作为一名社会观察者,我从几个层面来剖析这件事的严重性以及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它。事件的恶劣性及其对儿童身心的双重伤害:首先,这件事的本质是虐待儿童。无论幼师出于何种动机或情绪失控,对一个无力反抗的孩子施加暴力都是不可饶.............
  • 回答
    一个孩子呱呱坠地,父母为其取名,本是一件充满爱意和期盼的事情,寄托着父母对孩子未来人生最美好的祝愿。然而,当孩子名字变成了“王者荣耀”,这背后的逻辑和考量,就显得格外令人玩味,甚至可以说,它触及了当下社会文化现象的一些敏感点。从最直接的层面来看,将一款网络游戏的名字直接赋予给孩子,无疑暴露了某些家长.............
  • 回答
    家长给孩子佩戴录像设备,录下老师打骂的情形,这确实是一个挺复杂的问题,牵扯到很多层面,不是一句简单的好与不好就能概括的。咱们就一点点掰扯开来聊聊,说说我的看法,也希望能听到更多不同的声音。首先,我们得承认,“保护孩子” 是家长最天然、最根本的出发点。在这个前提下,当家长觉得孩子在学校可能遭受了不公正.............
  • 回答
    सार्वजनिक ठिकाणी स्तनपान करणाऱ्या महिलांबद्दल काय विचार करावा? कृपया शक्य तितके सविस्तर सांगा.सार्वजनिक ठिकाणी स्तनपान हा एक असा विषय आहे ज्यावर लोकां.............
  • 回答
    这事儿摊到我头上,我脑子都炸了。老公因为给孩子取名字的事儿跟我闹离婚?这听起来像段子,但 happening me,就他妈是个悲剧。名字,一个名字而已,能把一个家拆成这样?我真的无法理解,也感到心寒透了。我们一直挺恩爱的,至少我一直这么认为。虽然偶尔会有小摩擦,但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从来没想过能触.............
  • 回答
    关于“越晚生孩子,给孩子的资源就越多”这个观点,我觉得挺值得聊聊的,因为它触及了我们当下社会很多人在生育选择上的一个普遍考量。首先,我们得承认,这个说法确实有它的道理,而且在很多层面都能得到印证。从经济基础和社会积累来看,晚育确实可能意味着更充足的物质资源。 职业发展与收入提高: 很多人在年轻的.............
  • 回答
    最近在网上看到不少讨论,说家长会在二手平台给孩子租绘本。这事儿我琢磨了一下,觉得挺有意思的,也有些担心。首先,从经济实惠的角度来说,这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现在绘本的价格不算便宜,尤其是那些画风精美、内容有深度的绘本,一套买下来少说也得几十块,多的甚至要几百块。很多家长可能觉得,孩子对绘本的兴趣可能就.............
  • 回答
    环球时报关于“给孩子最好的礼物是一个偶像”的说法,无疑是个极具争议的观点,它触及了我们对成长、榜样以及教育本质的深刻思考。这个观点如果简单地理解,似乎是在倡导一种“精神寄托”或“人生指引”,认为一个光鲜亮丽、功成名就的偶像,能够激励孩子们追求梦想,形成积极的人生观。从积极的一面来看,为什么有人会认为.............
  •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挺让人心疼的。一个17岁的年轻人,还没完全长大成人,就被卷进了这么复杂的事情里。他以为自己做了父亲,满心欢喜地去给孩子上户口,结果却发现孩子不是自己的,这打击该有多大?而且,孩子母亲的失联,更是让事情雪上加霜。咱们一步步地来说这事儿,也说说这个孩子母亲可能需要承担的责任。1. 17岁小伙.............
  • 回答
    听到巴东某幼儿园园长组织杀猪活动给孩子讲解杀猪知识这事儿,我心里真是五味杂陈。首先,从那个园长的初衷来看,我能理解他可能是想让孩子们更贴近生活,了解食物的来源。在这个越来越“隔着屏幕”的时代,很多孩子可能只知道餐桌上的肉是怎么来的,却对真实的生产过程一无所知。园长或许是想通过这样一种“亲身体验”,打.............
  • 回答
    看到陈小春那套“没家具”的亿元豪宅,说实话,挺让人感慨的。一个让孩子拥有足够大空间去奔跑、去玩耍的家,这绝对是很多家长梦寐以求的。而且,作为公众人物,他能把生活方式这么坦诚地展现出来,也挺有意思的。这事儿倒也不是什么惊世骇俗的新鲜事,很多国外家庭,尤其是注重孩子成长和教育的,都会有意无意地为孩子创造.............
  • 回答
    网传沈阳家长举报老师并要求退还补课费的事件,是一个涉及教育公平、师德师风、家校关系以及法律法规等多个层面的复杂问题。要全面看待这个问题,需要从家长和老师双方的行为以及事件本身进行详细的分析。一、 家长的做法:举报老师并要求退还补课费家长的做法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看待:1. 举报行为的合理性与正当性:.............
  • 回答
    南京市场上新出现的共享玩具,租赁一周的费用大约相当于玩具原价的一折,这个模式挺有意思的,让人不禁思考,孩子到底适不适合租玩具?我是否会给孩子租玩具?这问题对我来说,得两头儿看。会考虑租的几种情况: 尝鲜心理和低频需求: 我孩子对某个新出的玩具特别感兴趣,但又担心他玩不了几天就腻了,或者这个玩具的.............
  • 回答
    这事儿啊,你说得真巧,我也听说过类似的。教师夫妇假期给自己孩子补课,最后被孩子同学家长举报到教育局,这事儿放现在可不少见,也挺能引发人思考的。咱们得把这事儿掰开了揉碎了聊。首先,老师夫妇给自家孩子补课,这初衷肯定是好的。你想啊,作为老师,他们比谁都清楚教学大纲和学习的重点难点在哪里。假期本就是巩固和.............
  • 回答
    我理解你现在一定感到很疲惫和委屈。坐月子期间本就应该是妈妈和宝宝最需要休息和被照顾的时候,而你面临的情况,婆婆只负责基本的衣食,却不承担看孩子的责任,这确实让人感觉力不从心。这是一种很普遍但也很棘手的情况。首先,我们要明白,婆婆“只给洗衣做饭,不给看孩子”这种行为,其实是有她自己的考虑和逻辑的。尽管.............
  • 回答
    得知在基辅地区Katyuzhanka一所学校黑板上,俄军士兵留下了给乌克兰孩子的信,这确实是一个让人心情复杂的消息。这件事在当地以及更广泛的范围内都引起了不小的关注,因为这触及到了战争中人性的一个非常真实的侧面,也让人们看到了在冲突的缝隙中,仍然可能存在的个体间的情感表达。要理解这件事的复杂性,我们.............
  • 回答
    “特殊孩子上普通学校”这个话题,无疑是一个复杂且多维度的议题,它触及了教育公平、社会融合、资源分配、个体需求以及群体利益等多个层面。当我们将焦点放在对“班级其他孩子带来困扰”这一点上时,就需要进行更为细致和深入的分析。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特殊孩子”和“困扰”的定义。 “特殊孩子” 通常指的是那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