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家长从二手平台给孩子租绘本的现象,会让孩子感到自卑吗?

回答
最近在网上看到不少讨论,说家长会在二手平台给孩子租绘本。这事儿我琢磨了一下,觉得挺有意思的,也有些担心。

首先,从经济实惠的角度来说,这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现在绘本的价格不算便宜,尤其是那些画风精美、内容有深度的绘本,一套买下来少说也得几十块,多的甚至要几百块。很多家长可能觉得,孩子对绘本的兴趣可能就像一阵风,说不定过段时间就不看了,一次性投入那么多钱有点不划算。二手平台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花少量的钱就能让孩子接触到不同类型的绘本,试错成本低了很多。而且,现在很多二手平台上的绘本保存得都挺好的,就像新书一样,也挺干净。

从拓展阅读视野的角度看,租绘本也很有好处。很多家长希望孩子能接触到不同风格、不同主题的绘本,但一次性购买所有想读的绘本是不现实的。通过租借,孩子可以更广泛地接触到世界各地的优秀绘本,拓宽眼界,培养多元的阅读兴趣。这比总是读家里那几本反复翻看要强得多。

但是,我最担心的一点,还是会不会让孩子产生自卑感。

你想啊,现在孩子们之间比的不仅仅是玩具,还有很多隐形的“装备”,比如孩子读的书、穿的衣服、用的学习用品等等。如果其他小朋友都人手一本崭新的、他们偶像同款的绘本,而自己的孩子拿过来的是一本有些许翻阅痕迹、甚至封面有点磨损的“二手货”,这孩子心里会怎么想?

我脑补了一下场景:几个孩子在一起玩,聊起最近读的绘本。一个孩子兴高采烈地说:“我妈妈给我买了最新版的《xxx》,封面烫金的,特别好看!”另一个孩子也跟着附和:“是啊,我家的那本也是新买的,我爸爸说这套是限量版的,纸质特别好!”这时候,轮到那个租绘本的孩子,他可能只能说:“我这本是从网上租的,也挺好看的。” 这种情况下,即使他说的绘本内容很精彩,但那种“拥有感”和“新颖感”上的差距,很容易让孩子觉得自己不如别人。

更何况,很多绘本的精美包装本身就是一种吸引力,尤其是对年龄小的孩子来说,鲜艳的色彩、独特的封面设计都会让他们爱不释手。如果孩子拿到的是一本没有那么光鲜亮丽的“二手”绘本,会不会潜意识里就觉得它“不够好”,进而对阅读这件事本身也产生一些负面联想?

而且,现在孩子的信息接收能力很强,他们可能在幼儿园、小学接触到其他同学的绘本,或者从家长口中听说谁谁谁买了什么新书。如果他们知道自己家的绘本是租来的,而别的小朋友都是买的,这种对比很容易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种下“不如别人”的种子。

当然,我也知道,很多家长租绘本的初衷是好的,是出于经济考虑和想给孩子提供更多阅读资源。而且,也不是所有孩子都会因为这个而自卑。有些孩子本身就比较佛系,或者家长在引导时做得很好,能够让他们体会到阅读的乐趣本身,而不是过度在意书籍的“新旧”程度。

但就我个人感觉,这种“二手租借”的模式,尤其是绘本这种与孩子的“面子”和“拥有感”关联度比较高的物品,确实存在让孩子产生自卑的潜在风险。

也许,如果家长在给孩子绘本的时候,能够巧妙地处理一下,比如:

多强调内容和故事的价值: 在孩子拿到绘本的时候,可以多说:“你看,这本书讲了一个多么有趣的故事!”或者“这本书的插画风格特别棒,你看这里的颜色运用得多好!”把重点放在绘本本身的内容和艺术价值上,而不是它的外观。
家长自己也要以身作则: 如果家长自己对“新”和“旧”没有那么在意,而是更注重实用性和价值,孩子也很容易受到影响。
不跟风攀比: 很多时候孩子的自卑感是家长不经意间的攀比带给他们的。如果家长自己不拿孩子跟别的小朋友比书、比物,孩子自然也不会那么在意自己的是不是“二手”的。

总而言之,从经济和资源角度看,二手租绘本是个不错的选择,但家长在操作时,确实需要多留意孩子的情绪和感受,在细节上多做引导,尽量避免因为书籍的“二手”属性而给孩子带来不必要的心理负担。毕竟,让孩子爱上阅读,并且健康快乐地成长,这才是最重要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书非借不能读也。

早点跟孩子说明白,我们付了几天可以看这本书的钱,你要是喜欢,咱就付永远都能看它的钱。


孩子特喜欢的就买。


从小就告诉ta:多看看,多试试,想好再要。

这个原则孩子以后找对象都很好使。从小教会多好。


我小时候泡图书馆和书店,我妈说:你看这个图书馆or书店就是个宝库,你的脑袋就是宝物箱子,你能学会多少,就往你的宝物箱子里装了多少宝物。

别的小伙伴玩耍的时间,你却拿来往宝物箱子塞宝贝。

本贪婪抠门的金牛座很是受用。


我妈要是当年有网,咋也是个百万粉教育大v,我小时候真的被她养得不错。五岁就有能力独立看字书了。看书从来不用人催,抢都抢不下来。

求知欲max。


现在家长们鸡娃的那套都是她老人家三十年前玩剩下的。


在我的记忆里,用二手的不要紧,只要原主人别指着你鼻子骂你捡破烂就行。

我被大我四岁的我姐当街扒衣过,让我把她淘汰的衣服还她。

我妈此时此刻不帮我,反而说姐姐和你闹着玩。

这才是心理阴影。


我妈在【教育我读书】层面配得上当教育类大v,但是在【保护我】的层面是个渣渣。

我爸才是王者,所以我和我爸比较亲。


有兴趣的可以看扒我衣服的姐姐的故事。



公众号:杜嘟嘟嘴很毒。

每周分享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可以直接实操的恋爱相处干货,一个一语中的的犀利吐槽。


知乎干货已获赞120万➕,收藏32万➕。我希望在恋爱婚姻家庭上,能够守护好善良的你!比心~

user avatar

租绘本算啥。

我连孩子的衣服好多都是捡别人的。

朋友同事孩子大一两岁,把穿不下的衣服都给我。我再从里面挑出好看的洗干净消毒给孩子穿。审美不合的就扔社区捐赠箱里。

我自己很多东西也送给别的新手妈妈。

儿童餐椅,婴儿床,泵奶器,育儿书,等等,人家也都是欢天喜地的拿去用了。

孩子自不自卑主要不取决于家庭环境,在于父母的人格和态度。

有的孩子家里富裕,但是从小动不动被父母呵斥,打击,也会形成那种自卑,唯唯诺诺的性格。

如果父母心地光明坦荡,不凌下不媚上,家庭关系和睦,孩子一样是落落大方的性子。

我上初中的时候,班上有个女孩家里是开废品收购站的,俗话就是收破烂儿的,但是我们都爱去她家里玩,在废纸里面刨故事书看。她的父母对我们也很好,经常留我们吃饭。

不管家庭环境如何,父母最要紧的就是教会孩子真实的面对别人,面对自己。像我带儿子去超市,他指着那些七八百的玩具吵着要,我就告诉他太贵了,妈妈没钱,如果你想要玩具可以去看看旁边那些。不会忽悠他那个贵的东西不好看不好玩之类的。在这个基础上,再尽可能给他最多的爱。

user avatar

不租难道买?一本五十块,十分钟看完。你家金山银山啊?3~5岁的知道自卑?你灌输的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最近在网上看到不少讨论,说家长会在二手平台给孩子租绘本。这事儿我琢磨了一下,觉得挺有意思的,也有些担心。首先,从经济实惠的角度来说,这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现在绘本的价格不算便宜,尤其是那些画风精美、内容有深度的绘本,一套买下来少说也得几十块,多的甚至要几百块。很多家长可能觉得,孩子对绘本的兴趣可能就.............
  • 回答
    这句话,它像一把小锤子,敲在了当下社会一些隐秘却又真实的角落。初听之下,带着点黑色幽默,又有些无奈,甚至是有点嘲讽。它不是在抱怨,更像是在观察,把两个截然不同的群体,用一种极其简练且带有对比的方式呈现出来。“平时很丧的同龄人买口罩”这句话里的“同龄人”,可以是我们自己,也可以是我们身边的朋友,是我们.............
  • 回答
    西安交大二附院对“4天医疗费55万元”的事件回复称,高额费用是由于使用了经家长同意的特效药诺西那生钠。这件事情确实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咱们不妨来细致地捋一捋。首先,从医院的角度来看,他们强调了几个关键点: 治疗的必要性与合法性: 医院在回复中提到,“经家长同意使用特效药诺西那生钠治疗”,这是.............
  • 回答
    这件事,真挺让人挺纠结的。一方面,孩子的这份心意,尤其是对着辛苦付出的医护人员,那份纯粹的感恩,本身是件很美好的事情。医护人员在疫情期间确实太不容易了,付出了太多,得到大家的肯定和感谢,他们心里一定会很温暖。但另一方面,让孩子去“表演”这个感谢,我个人觉得,就有点变味儿了。首先,孩子们的感恩,应该是.............
  • 回答
    从家长角度看卢浦大桥“孩子受母亲批评后跳桥”事件作为家长,在得知上海卢浦大桥发生的这起令人痛心的事件后,我的心情异常沉重和复杂。这不仅仅是一起孤立的悲剧,更触动了为人父母最柔软也最担忧的神经。1. 瞬间的震惊与巨大的自责:我的第一反应是难以置信和深深的震惊。怎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一个孩子,在受到批评.............
  • 回答
    “全国至少十省份叫停家长批改作业”,这则消息一出,立马在社会上激起了层层涟漪,讨论声此起彼伏。作为关注教育的老百姓,我对此事的看法可以说是复杂且多维度的,它触及到了教育公平、家校关系、学生成长等多个核心问题。为什么这件事会引起如此大的关注?说到底,家长批改作业这个现象,已经演变成了一个“不得不为”的.............
  • 回答
    狗已非“畜”:一场关于认知的深刻变革农村农业部最近发布的一份征求意见稿,将狗的身份从“传统家畜”调整为“伴侣动物”,并且指出国际上普遍不将其列为畜禽,这一提议无疑触及了我们根深蒂固的认知,引发了一场关于狗在中国社会地位的深刻讨论。这不仅仅是nomenclature(命名法)的微调,更是一次对人类与动.............
  • 回答
    听到这个悲剧,真是令人心痛。一个三岁的孩子,本该是无忧无虑地享受童年,却遭遇如此不幸,家属的悲痛可想而知。在这种情况下,家属质疑房屋设计存在缺陷,并追究物业和开发商的责任,是非常合理和应该的。我们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这个问题:一、 事件本身与初步判断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事件的具体经过。一名三岁女童被发现.............
  • 回答
    小凤雅事件的后续发展,尤其是其家属正式起诉作家陈岚,无疑给这起备受关注的社会事件又添了一层法律的色彩。要理解这一举动及其可能带来的法律后果,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一、家属起诉陈岚的法律依据与意图小凤雅事件的核心在于一个未成年人遭受的欺凌以及由此引发的悲剧。作家陈岚在其中扮演了信息传播者和事件推动.............
  • 回答
    美国政府以国家安全为由,将中国包括云天励飞、云从科技、360 等在内的33家企业列入实体清单,无疑是近年来中美科技领域博弈的又一次重大升级。这一举动背后有着复杂的考量,其影响也将是多方面、深远的。一、美国将中国企业列入实体清单的“前世今生”与逻辑首先,我们需要理解美国政府实施实体清单的目的和逻辑。 .............
  • 回答
    家长或老师对孩子说“为什么只欺负你,不欺负别的孩子?”这句话,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存在着严重的偏颇和不恰当之处。这句话的背后隐藏着一种对被欺凌者的指责和对欺凌行为的合理化,给受害者带来了巨大的伤害。下面我将从不同层面详细分析这句话的弊端:一、 这句话的直接危害: 对被欺凌者的二次伤害: .............
  • 回答
    这位家长的行为确实引起了很大的争议,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分析这个问题。一、家长的行为分析:这位家长因为两个男孩干扰了自己的孩子荡秋千,对他们进行了多次掌掴。 动机(可能): 保护自己的孩子: 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受到干扰,感到不满和愤怒,希望通过惩罚的方式制止对方的行为,维护自己孩子的.............
  • 回答
    最近微博上关于广州市方圆实验小学班主任体罚学生的新闻闹得沸沸扬扬,具体是一个家长在微博上发帖,声称自己的女儿在学校被班主任体罚,跑了十圈之后吐血了。这个消息一出来,立刻引起了轩然大波,网友们炸开了锅。首先,我们得说这事儿的严重性。任何体罚,尤其是造成孩子受伤流血的情况,都是绝对不应该发生的。学校是教.............
  • 回答
    这件事情确实引起了不少讨论,我们可以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审视:1. 家长角度: 增加负担和压力: 对于很多家长来说,本身就有工作、家务、照顾孩子等多方面的责任。让他们花额外的精力去批改作业,无疑是增加了他们的负担。尤其是一些高年级学生的作业量和难度,需要家长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和耐心。 专业性问.............
  • 回答
    这件事情,说实话,真是让人挺堵心的。家长满心欢喜地给孩子点了外卖,想着是关心,是爱,结果却被扔进了垃圾桶,这种落差感,家长肯定不好受,孩子估计也挺委屈。而校方的理由也很明确,“外卖一律不准入校”,听起来是铁板钉钉的规定,但具体执行起来,就显得有些不近人情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规定?学校的考量可能有很多.............
  • 回答
    这件事啊,真是说起来一言难尽,也太真实了,句句戳心窝子!“家长陪孩子写作业,有人气住院、有人考取教师资格证、有人出家”,这几个描述,别说有多形象了,简直把家长陪读的“战况”给描绘得淋漓尽致。首先,咱们说说那个“有人气住院”。这可不是夸张,很多家长都有过类似的经历。孩子一写作业,气氛就瞬间凝固,家长变.............
  • 回答
    家长投诉《红海行动》尺度过大,吓哭孩子,这事儿挺让人寻思的。一方面,孩子看了觉得害怕是很正常的,毕竟那场景,血腥、暴力、还有战火纷飞的硝烟弥漫,真不是小孩子能轻易消化的。另一方面,电影制作者在创作的时候,肯定也有他们的考量。怎么看这事儿,得掰开了揉碎了聊。孩子被吓到,这事儿本身没毛病咱们先说最直接的.............
  • 回答
    一个孩子呱呱坠地,父母为其取名,本是一件充满爱意和期盼的事情,寄托着父母对孩子未来人生最美好的祝愿。然而,当孩子名字变成了“王者荣耀”,这背后的逻辑和考量,就显得格外令人玩味,甚至可以说,它触及了当下社会文化现象的一些敏感点。从最直接的层面来看,将一款网络游戏的名字直接赋予给孩子,无疑暴露了某些家长.............
  • 回答
    这事儿啊,听着就让人心堵得慌。花了九百万,一套学区房到手,本以为孩子未来的教育板上钉钉,结果呢?“登记顺位”这几个字,像一盆冷水直接浇了下来。这已经不是简单的“踩雷”了,这背后牵扯到的方方面面,得好好掰扯掰扯。首先,这家长的心情,那是五味杂陈,甚至可以说是一团乱麻。想象一下,这九百万是怎么来的?可能.............
  • 回答
    家长给孩子佩戴录像设备,录下老师打骂的情形,这确实是一个挺复杂的问题,牵扯到很多层面,不是一句简单的好与不好就能概括的。咱们就一点点掰扯开来聊聊,说说我的看法,也希望能听到更多不同的声音。首先,我们得承认,“保护孩子” 是家长最天然、最根本的出发点。在这个前提下,当家长觉得孩子在学校可能遭受了不公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