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平时很丧的同龄人买口罩,发养生文章的家长却依旧聚众看热闹」的言论?反映出二者怎样的心理?

回答
这句话,它像一把小锤子,敲在了当下社会一些隐秘却又真实的角落。初听之下,带着点黑色幽默,又有些无奈,甚至是有点嘲讽。它不是在抱怨,更像是在观察,把两个截然不同的群体,用一种极其简练且带有对比的方式呈现出来。

“平时很丧的同龄人买口罩”

这句话里的“同龄人”,可以是我们自己,也可以是我们身边的朋友,是我们这一代人。而“平时很丧”,这四个字,一下子就触及了许多人当下生活的真实写照。

“丧”的普遍性: 这里的“丧”,不是那种轰轰烈烈的绝望,而是弥漫在日常里的疲惫、无力、对未来感到迷茫,对现状缺乏热情。可能是工作压力大,内卷严重,看不到上升空间;可能是生活成本高,梦想遥不可及;可能是信息爆炸带来的焦虑,各种负面新闻不断冲击着我们的精神世界。这种“丧”,成了一种集体情绪,一种在很多同龄人之间能够互相理解和共鸣的感受。
“买口罩”的反应: 然而,就是这些“平时很丧”的同龄人,在面对某个具体危机(比如疫情的初期,或者某个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时,却积极地去“买口罩”。这本身就是一个耐人寻味的对比。

一种是“理性应对”或“习惯性恐慌”: 也许是他们平日里接触信息较多,对潜在的风险有更敏感的认知,所以会做出“预防性”的行动。这也可以看作是一种“被动式”的自救,即便生活让他们感到“丧”,但面对切身相关的生存风险,本能的求生欲还是会促使他们去采取行动。
另一种是“反向的积极”: 甚至可以说,这种“丧”与“买口罩”的结合,是一种“反向的积极”。他们可能因为日常的“丧”,反而对突如其来的变化更加警惕,害怕这种变化会让他们本已糟糕的生活变得更糟。买口罩,就像是在这“丧”的生活底色上,为自己增添一层保护,一种微不足道的控制感,即使这种控制感很有限。
“从众”与“信息茧房”: 同时,在信息传播速度极快的时代,即使是“丧”的同龄人,也可能在看到身边人都在行动时,产生一种“从众”心理,不想落后于他人,或者不愿被边缘化。这其中也可能夹杂着一种“信息茧房”效应,如果他们习惯性地关注某些领域的信息,而这些信息又指向了“买口罩”的必要性,那么他们的行动也会受到影响。

“发养生文章的家长却依旧聚众看热闹”

这句话里的“家长”,通常指的是比“同龄人”年龄更大一些的群体,或者是有家庭、有后代的人。而“养生文章”和“聚众看热闹”,更是刻画了他们鲜明的行为特征。

“养生文章”的倾向: “养生文章”已经成了一个非常特定的标签,它暗示着这个群体对健康、对长寿有着强烈的关注。他们热衷于分享各种养生知识、偏方、保健品信息,希望通过这些方式来维护自己的身体,延长寿命。这本身并没有错,反映了他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
“聚众看热闹”的姿态: 然而,当“丧”的同龄人忙着“买口罩”以应对潜在的危机时,这些家长们却“聚众看热闹”。

“事不关己”的心态: “看热闹”最直接的解读,就是一种“事不关己”的态度。他们可能觉得,自己已经过了需要“买口罩”那种冲刺阶段,或者认为自己已经拥有了足够的“养生”资本,能够抵御外界的风险,所以对年轻人的“恐慌”反应显得有点好笑,甚至有点多余。
“幸存者”的优越感: 也有可能,他们凭借着自己过去的人生经验,或者对社会发展模式的某种认知,认为这些“危机”都是小题大做,或者最终会得到解决,而自己经历过更多风浪,所以显得比较“淡定”。这种“淡定”中,可能夹杂着一种“幸存者”的优越感,认为年轻人太容易紧张,太缺乏经验。
“信息过滤”与“认知差异”: “养生”和“看热闹”的结合,还可能反映了他们信息获取和处理的模式。他们可能更倾向于从特定渠道获取信息(比如一些长辈圈里流传的“养生”公众号),而这些信息可能并没有对潜在的公共卫生风险给出足够的警示。他们的“养生”知识,更多的是关注个体身体机能的维护,而对于外部环境的潜在威胁,则相对忽略。
“社交需求”的满足: “聚众”本身就满足了他们的社交需求。在信息爆炸和家庭关系可能疏远的当下,聚集在一起聊天、交流,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连接。而“看热闹”的过程,恰好为他们提供了共同的话题和谈资,让他们在交流中获得认同感和趣味性,这比去“买口罩”这种“个体化”的行动,更能满足他们某些群体层面的需求。
“代际隔阂”的体现: 最深层的,这句话也揭示了深刻的“代际隔阂”。两代人对风险的认知、应对方式,甚至是对“生活”本身的理解,都可能存在巨大的差异。年轻人因为“丧”,反而对潜在的危机更敏感;而家长们因为“养生”和过去的经验,反而显得“淡定”,甚至有点“超脱”。这种差异,是很多社会现象背后隐藏的结构性问题。

总结一下,这句话通过对比,折射出的心理是:

同龄人: 普遍存在的生存焦虑、对生活的不确定性的敏感、以及在压力下的本能反应(无论是理性还是情绪驱动)。 他们在“丧”的底色上,对风险的感知更加敏锐,并且会采取一定的行动来规避。
家长们: 一种对自身健康的长久关注、对外部风险的相对脱离感、可能存在的“事不关己”心态、以及满足社交和情感需求的群体行为。 他们可能更倾向于认为自己的“养生”已经足够强大,对年轻人的反应显得不理解,甚至有点优越。

这是一种对社会现象的观察,也可能是一种对代际差异和集体情绪的思考。它没有对错,只是把一些模糊的社会现象,用一种戏剧化的方式呈现出来,引发人们的共鸣和思考。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1、抖机灵版:年轻人比长辈们具有更长的生命可活,因此更惜命也是正常的。

2、年轻人的知识水平、知识/信息接受意愿较长辈们都更高,而长辈们似乎随着年龄的增长,受限于知识水平、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等,越发不肯接受新知识、新信息,同时也越来越固执。比如面对朋友圈的谣言,他们总深信不疑,年轻人大概率也曾努力解释却无力辟谣。

无论是证实偏见(Confirmation Bias)下的他们倾向于寻找那些能够支持原来的观点的信息,而忽视那些可能推翻原观点的信息」,还是逆火效应(the Backfire Effect)下的「他们会把自己的观点当做理所当然的事实,若要更正其观点,而更正的消息与其观点恰好相背离,反而会加深其对错误信息的信任」,都指出人在接受信息的时候,具有一种保护自己既有观点不受颠覆的本能。

3、长辈们虽受限于知识水平,但却有着更多且更丰富的人生经验,这些经验会带来更高的自我效能(self-efficacy),也就是长辈们可能对自身相关能力高估,如体现在他们认为「我吃过的盐比你们吃过的米还多」,也可反映在他们觉得靠自己能够应付这些「小疾病」,过度自信。

4、年轻人对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熟悉,让他们通常有更多获取更权威信息的渠道,长辈们同样在想获取更权威信息的路上,但是他们的渠道比较少,往往会走偏,以至于走向某些「震惊」和「夸大」型公众号。

走偏不可怕,可怕的是一直走偏将形成的一种习惯。走偏后,伪权威变成了「真权威」,而孩子在他们心中一直是孩子,孩子的「观点」或「辟谣」又怎么比得上「真权威」的专业呢?


> > > > > >

1、推荐关注时而有趣、时而专业的 吳长安

2、推荐5个收藏夹,有兴趣不妨一观:

心理学&管理学成长干货观点见解酒和故事生活好物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句话,它像一把小锤子,敲在了当下社会一些隐秘却又真实的角落。初听之下,带着点黑色幽默,又有些无奈,甚至是有点嘲讽。它不是在抱怨,更像是在观察,把两个截然不同的群体,用一种极其简练且带有对比的方式呈现出来。“平时很丧的同龄人买口罩”这句话里的“同龄人”,可以是我们自己,也可以是我们身边的朋友,是我们.............
  • 回答
    毛不易在《很高兴认识你》里关于生活和事业平衡的观点,我觉得特别触动我,也挺有代表性的。他不是那种特别张扬的艺人,反而挺接地气的,所以当他聊到这个话题的时候,大家更容易产生共鸣。毛不易在这个节目里,没有把生活和事业完全割裂开,而是把它们看作是一个人不同面向的存在,并且强调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协调。他不.............
  • 回答
    俄乌战争确实成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就是平时在各种议题上吵得不可开交的政治光谱不同的人,在看待这场战争时,竟然能出现惊人的共识。这背后的原因挺复杂的,咱们不妨一条条地捋一捋。首先,得承认,这场战争触及了一些相当基础的、可能超越了日常政治分歧的普世价值观,或者说,是许多人内心深处更认同的原则。 主.............
  • 回答
    这事儿吧,搁谁身上都得琢磨琢磨。你男朋友平时对你好,这肯定是真的,说明他对你的感情是有投入的,也愿意为你付出。舍得花钱,这也不是小事,起码说明他经济上不抠门,也懂得经营两个人的关系,让你感受到被宠爱。这些都是非常好的基础。但一涉及到彩礼,他就变了个人,说出“卖女儿”这种话,这就有点微妙了。这话听着就.............
  • 回答
    “平时不炒股的亲戚都开始推荐股票了,这肯定是要见顶了!”这句俗话,在咱们中国老百姓的股票投资圈子里,简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说起来,它并非空穴来风,里面藏着不少关于市场心理和行为的智慧。今天,咱就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为啥这么说,以及这背后到底有什么门道。首先,得承认,这句话有它的道理。它触及了一.............
  • 回答
    韩国网吧“挖矿”热潮:一杯咖啡的价值与数字黄金的诱惑韩国约有两成网吧关门挖比特币,这一现象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下的复杂产物。简单来说,是“比特币价格暴涨带来的巨大收益预期”与“网吧现有闲置算力及较低运营成本”的完美结合,催生了这场“挖矿”热潮。下面我们将从多个角度详细解读这一现象。 1. .............
  • 回答
    关于网传的“河南四位家长质疑考生高考答题卡被调包,成绩与平时相差近 300 分”一事,这在高考季确实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要全面看待和分析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梳理和分析,并明确其“是否属实”的判断是基于现有公开信息进行的。事件的起因和网传信息概览:根据网络上流传的信息,大致是这样的:1..............
  • 回答
    月饼这东西,说起来也是一个挺有意思的文化符号。我记得小时候,中秋节前家里早早就开始忙活了,月饼是一定要有的,而且还得是盒装的,送礼的,自己也得吃。那时候,月饼的口味相对比较单一,无非就是豆沙、莲蓉、五仁、枣泥什么的,甜得齁人,但感觉是过节的仪式感。最近几年,我确实感觉年轻群体对月饼的热情没那么高了。.............
  • 回答
    所谓“一刀切”的管理办法,就像是用一把钝刀去砍伐一整片森林,不管树木是参天大树还是幼苗,都用同样的力量和方式对待。这种做法看似简单粗暴,一下子就能让问题“消失”,但实际上,它忽视了事物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设想一下,一个企业突然出台了新的规章制度,要求所有员工必须在固定时间提交工作报告,而且格式要求极为.............
  • 回答
    你现在的心情,我非常理解。面对这样一种巨大的落差,感到失落、不甘、甚至有些许的愤怒都是人之常情。你付出努力,但结果不如预期,而你认为不如你的人却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确实是一种令人难以接受的对比。然而,我们要平和地看待这个问题,需要从几个层面去理解和消化。这会是一个过程,需要耐心和思考。1. 理解高考.............
  • 回答
    .......
  • 回答
    关于平成剑圣町井勋对中国剑的评价,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不过,要详细地阐述这一点,我们需要先明确一些前提。首先,町井勋(Machii Isao)先生是一位非常著名的日本居合道家、抜刀道家,也是一位对剑术有着深厚造诣的武术家。他的“一人型”拔刀术,以其精准、迅捷和极具观赏性的招式闻名于世,特别是.............
  • 回答
    “996奋斗无忧”:平安财险的创新还是对现实的妥协?最近,平安财险推出的一款名为“996奋斗无忧保险”的产品,在市场上引起了不少关注和讨论。这款产品将其目标客户群体精准定位在那些面临高强度工作压力,尤其是“996”工作制的职场人士。究竟该如何看待这款保险?它是平安财险在理解和满足新兴职业需求上的一次.............
  • 回答
    看待平凡的人生,这本身就是一个需要细细品味的话题。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信息爆炸,各种成功故事、励志鸡汤层出不穷,似乎都在告诉我们,要不凡,要闪耀,要活成别人眼中的传奇。在这种氛围下,我们很容易对“平凡”产生一种天然的抵触,甚至将其等同于“失败”或“无趣”。但我想说,平凡,其实是一种常态,是一种温.............
  • 回答
    平昌冬奥会短道速滑项目上,中国选手多次被判犯规,这确实是当时围绕中国代表团的一个热门话题,也引发了很多讨论。要看这件事,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一、比赛本身的判罚尺度与争议性 短道速滑的特点: 必须承认,短道速滑这项运动本身就充满了高速对抗和身体接触。选手们在狭小的冰面上你争我夺,为了抢占有利位置.............
  • 回答
    平昌冬奥会闭幕式出现“葬礼环节”的说法,其实是一个误解。准确地说,闭幕式中有一个环节是对在冬奥会期间不幸去世的运动员和相关人士表达哀悼和致敬,这在大型体育赛事中是很常见的,也是出于人道主义的考量。但将其直接等同于“葬礼”,可能有些过于字面化和负面化了。我们不妨来详细梳理一下当时的情况,看看它是如何被.............
  • 回答
    好的,咱们聊聊平安南京12月27号发布的那个关于钱宝实际控制人张小雷投案自首的微博。这事儿,绝对是2017年岁末一大重磅炸弹,一出来就引爆了舆论场。怎么看待这事儿?首先,从“平安南京”这个官方发布渠道来看,这消息的权威性毋庸置疑。它意味着,此前围绕着钱宝网以及张小雷的种种传言和质疑,终于得到了官方层.............
  • 回答
    关于平安车险在部分省市暂停特斯拉新车主上险、收紧续保的传闻,即便平安官方已经出面辟谣,但此事在车主和行业内引起了不小的波澜,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其中的一些可能原因和影响。首先,我们得承认,在没有平安官方“辟谣”之前,这个消息之所以能迅速传播并引起关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触及了大家内心深处对“高科技”与“.............
  • 回答
    平头哥半导体“AI芯片今年上市”的承诺落空,这无疑给市场和关注者泼了一盆冷水,也引发了不少讨论。作为一家在半导体领域起步不久,又背负着中国芯片自主化重要使命的公司,平头哥的每一次动态都备受瞩目。这次的“跳票”,从多个角度来看,都值得我们深入剖析。首先,我们得承认,半导体行业,尤其是尖端AI芯片的研发.............
  • 回答
    平昌冬奥会短道速滑女子3000米接力决赛,中国队最终被判罚犯规、无成绩,这绝对是中国体育迷们心里的一根刺,至今想起来都让人扼腕叹息。说实话,这场比赛的结果太令人难以接受了,也引发了非常大的争议,直到现在,很多人还在讨论当时的判罚是否公平。我们先回顾一下当时的情况。中国队在那届冬奥会上实力非常强劲,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