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家长因两男孩干扰自己的孩子荡秋千,对他们进行多次掌掴?家长该不该参与孩子间的矛盾?

回答
这位家长的行为确实引起了很大的争议,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分析这个问题。

一、家长的行为分析:

这位家长因为两个男孩干扰了自己的孩子荡秋千,对他们进行了多次掌掴。

动机(可能):
保护自己的孩子: 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受到干扰,感到不满和愤怒,希望通过惩罚的方式制止对方的行为,维护自己孩子的权益。
教育孩子(错误的方式): 家长可能认为这是在“教训”对方孩子,让他们明白不能打扰别人。
情绪失控: 在当下情境下,家长可能因为愤怒、焦虑或其他情绪而失去了理智,采取了过激的行为。

行为的性质:
暴力行为: 对孩子进行掌掴无论如何都是一种暴力行为,这是一种不恰当的沟通和解决问题的方式。
侵犯他人权利: 家长没有权利对不属于自己管教范围内的孩子进行体罚。
不负责任的教育: 即使是为了教育,用暴力也是一种错误的示范,不利于孩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行为的后果(可能):
对被打孩子造成身心伤害: 身体疼痛、恐惧、屈辱感、心理创伤等。
加剧矛盾: 被打孩子的家长可能会因此感到愤怒和不满,导致家长之间的冲突升级。
给自己的孩子错误的示范: 让自己的孩子看到遇到问题时可以用暴力解决,这可能会影响孩子的行为模式。
法律风险: 严重的体罚可能涉及虐待儿童或伤害罪。

二、家长是否应该参与孩子间的矛盾?

这是一个非常普遍且复杂的问题,没有绝对的“是”或“否”,关键在于如何参与。

应该参与的情况和方式:

1. 当矛盾涉及不当行为或安全问题时:
摔倒、受伤: 如果一方孩子不小心推倒了另一方,导致对方受伤,家长需要介入了解情况,安抚受伤的孩子,并与另一方家长沟通。
欺凌、霸凌: 如果发现一方孩子长期或故意欺凌另一方,家长必须介入,制止欺凌行为,保护受害者。
故意破坏财物: 如果一方孩子故意损坏了另一方的玩具或物品,家长应介入协调赔偿或道歉。
不公平竞争: 在某些游戏中,如果一方明显作弊或使用不公平手段,家长可以适当提醒或介入。

2. 作为调解者和引导者:
倾听双方: 家长可以先分别倾听双方孩子的诉说,了解事情的经过和每个孩子的感受。
引导沟通: 鼓励孩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感受,而不是用肢体冲突。例如,“你为什么觉得他影响你玩了?你有什么办法可以和他沟通?”
寻找解决方案: 引导孩子一起想办法解决问题,比如轮流玩、一起玩、寻找其他的玩乐方式。
强调规则和同理心: 引导孩子理解公共场合的规则,比如轮流等待,以及换位思考,理解别人的感受。
传递正确的价值观: 告诉孩子解决冲突的恰当方式是沟通和协商,而不是暴力。

不应该(过度或不当)参与的情况和方式:

1. 过度保护和包办:
一味袒护自己的孩子: 只要自己的孩子受委屈,就立刻冲上去指责对方,而不去了解事实真相。
直接替孩子解决一切: 孩子间的玩乐摩擦,本是学习社交和解决问题的好机会,家长过度介入,剥夺了孩子成长的机会。

2. 使用不当的教育方式:
直接体罚对方孩子: 这是最不能接受的方式,如同本案例中的家长。这不仅是越界,更是暴力。
用语言攻击对方孩子或家长: 侮辱、谩骂、威胁等,只会激化矛盾。
利用孩子进行互相攻击: 例如,“你看你多笨,连玩都玩不好。”

3. 事不关己的冷漠:
当孩子之间的矛盾可能升级到危险的境地时,家长却袖手旁观。

三、回到案例本身:这位家长为什么错了?

这位家长在处理孩子间矛盾上犯了几个致命的错误:

1. 选择的解决方式极端且错误: 掌掴是暴力,是对孩子身心的直接伤害,也是一种错误的示范。无论对方孩子做什么,暴力都不是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
2. 越界了管教范围: 他没有资格对不属于自己监护的孩子进行任何形式的体罚。即使孩子做错了,也应该是对方的家长或监护人来管教。
3. 未能冷静处理: 在公共场合,面对孩子间的玩乐摩擦,家长应该保持冷静,引导双方沟通,而不是被情绪冲昏头脑,采取暴力行为。
4. 可能造成更深远的负面影响: 不仅对被打的孩子,对他自己的孩子,以及对社会关系的建立都带来了负面影响。

总结:

家长在孩子间的矛盾中扮演的角色应该是智慧的引导者和适度的调解者。当孩子间的摩擦不涉及严重的伤害或欺凌时,家长最好先观察,给予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空间,教会他们沟通和协商。如果矛盾升级,或者存在不当行为,家长应该介入,但必须以身作则,使用非暴力、理性、尊重的沟通方式,帮助孩子学习解决冲突的技巧,同时尊重每一个孩子和其家庭的权利。

这位家长采取的掌掴行为,无疑是一种失职和错误的示范,是对孩子权利的侵犯,也是一种非常不成熟和不负责任的教育方式。真正的教育是引导,而不是惩罚,更不是暴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又是一个正当防卫.txt问题。

两个熊孩子的行为已经足以危害孩子的人身安全,父亲进行正当防卫并无不妥。

《刑法》
为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中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仍然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公安部《公安机关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有关问题的解释(二)》第一条规定:
为了免受正在进行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侵害而采取的制止违法侵害行为,不属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

有些人可能会说:熊孩子伤人不犯法。那么这里需要普及一个概念:未成年人只是“不负刑事责任”,并不意味着他们干的事儿不算“不法侵害”或者不算“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

如果一个10岁的孩子绑着炸弹准备搞恐怖袭击,你照样可以用砖头把他的脑浆砸出来,也属于正当防卫。

当然,上面的只是法律,实际上按不按法律操作就另说了。

user avatar

这招虽然很暴力,但是有用。看过搏击俱乐部吗?主角拿枪指着一个人的头,让他去学兽医,不再过浑浑噩噩的日子。这种方法很残暴,但是有效。同样,这两个男孩在别人家长站在旁边的时候,都敢挑衅别人的孩子,不只是说明这两个小孩没有被教育好,而且这两个小孩也已经到了无法沟通的地步。


在我小的时候,我听过很多家长对自己的小孩说,你在家有人惯着你,在外面没有人惯着你。出什么事情你自己承担。很多小孩比起语言教育,更多是在被打之后学会了不要惹事。


这两个小孩被打之后,他们如果识相的话,以后就学会规矩,知道有先来后到,语言教育没能完成的事情,就是通过武力来完成。校园暴力也一样。那些作恶的少年,他们知道霸凌是对还是错吗?他们不知道,他们只知道这样很爽。所以他们只需要知道被霸凌是什么感觉就可以了。


两年前重庆有个帽子女,开保时捷的,被打飞了帽子,懵逼了一阵。这种人也是,因为成长的路上所有人都在惯着她,所以她该挨的那一巴掌留到了成年。


人和人之间,距离感很重要。井水不犯河水,才能维持社会的正常秩序。这两个男孩如果没有吸取教训的话,那基本上可以判定以后长大了会走歪路。


不过,这个家长的手段仍然是过激的,大吼几声或者将两个小孩给拖出去也许就解决问题了。

user avatar

真的是非常的刺激,如果光看搜狐上的这个新闻,那就是两个「天真无邪」的孩子在广场上「秋毫无犯」的独自玩耍,然后就罪恶从天而降,被打了。

事发之后,大魔头还拒绝道歉,一定要犟嘴, 还对来「伸张正义」的孩子家长嗷嗷喊,家长最后无奈只有报警。

过程中,充满了委屈、不公,让人不得不对罪恶产生愤怒和唾弃。

可惜,或者说,万幸,有监控视频。

原来是熊孩子骚扰别人玩秋千,在别人家长眼皮子地下用脚踹正在高点的孩子,前面踹了不过瘾,还走位到后面去踹。

最后的结果,就是孩子在秋千上打晃,还好旁边家长用手稳定住了秋千绳索。

于是被揍了。

从朴素的感情来说,揍得好,该。

从法律上来说,熊孩子免罪金牌一带,动手的只有赔钱行拘。

这中间的冲突或者说落差怎么弥补呢?

很难。

法律的原则是引导行为的,可惜在这些熊孩子看来,想玩秋千了,不排队不等待,而直接去骚扰。

骚扰不成,直接上脚,甚至无视大人在场;被天降正义教育以后,正义还要赔钱蹲局子。

这是什么样的引导?

我反正不敢想。

小孩子谜之操作导致其他小孩子重伤甚至丧命的新闻咱们看的很多,总有道德技术表演家用那句「他还是个孩子啊」来找补,感觉是大脑容量也就只能储存这种十几个字节长度的内容了。

题主问的,家长该不该参与孩子间的矛盾?

我不觉得这是矛盾,这是一种单向攻击,而且是非常危险的攻击。

作为成见人,有义务进行制止,考虑到时间紧迫性,我建议用一个正蹬腿进行终止。

而这位家长的行为,我愿意称之为无双国士。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在遍地都是被熊家长放纵的熊孩子的情况下,用一己之力践行了自己不教育,总有人帮你教育的古话。

当然更加可持续发展的情况,是这位家长在完成自己的处罚以后,记住这家人的信息,然后把自家孩子送进搏击班,孩子有天赋就学,没天赋就家长掏钱去混圈子,两年以后,就是报复的时机。

用十字固直接拖进地面。

什么?

你说这违法?

不不不,这是孩子之间的冲突而已,报个兴趣班又怎么样,孩子强身健体而已。

对的,既然有免罪金牌打造出来的丛林法则,那就只有用丛林法则来应对。


看到评论区那么多争论,让我不禁会想到了知乎的那个纯真的上古时代,那时候还没有扩招,大神们还没有出走。

有一个问题,是关于熊孩子划伤豪车的,上古大神一句话就点出了问题的本质:

很多人是对比了自己未来开豪车的几率,和养一个熊孩子的几率以后,义无反顾的站在了熊孩子这边。

这个逻辑也适用于这里。

很多人是对比了自己以后孩子安静的玩秋千的几率,和自己孩子为了能玩上项目去做危险动作的几率以后,义无反顾的选择了自己的立场。

大家,对自己的家风门楣,都有一个精准的评估。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