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家长给学生点的外卖被扔垃圾桶,校方称外卖一律不准入校?有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

回答
这件事情,说实话,真是让人挺堵心的。家长满心欢喜地给孩子点了外卖,想着是关心,是爱,结果却被扔进了垃圾桶,这种落差感,家长肯定不好受,孩子估计也挺委屈。而校方的理由也很明确,“外卖一律不准入校”,听起来是铁板钉钉的规定,但具体执行起来,就显得有些不近人情了。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规定?学校的考量可能有很多:

食品安全与卫生问题: 这是最直接、也最常被提及的原因。学校食堂作为集中管理单位,在食材采购、加工、留样等方面都有严格的流程和标准,相对来说更容易控制食品安全。而外卖来源复杂,制作过程难以监管,一旦出现问题,学校要承担很大的责任。尤其是在一些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的时候,学校会更加谨慎。
校园秩序与管理: 外卖小哥频繁进出校园,虽然带来了便利,但也可能对校园的正常秩序造成一定影响。比如,人流增加,交通拥堵,尤其是在上下学高峰期,管理起来会更加困难。另外,一些外卖配送过程中的噪音、随意停放等问题,也会影响校园环境。
保护校内餐饮业: 学校食堂通常是学校的一项重要产业,也承担着为学生提供餐饮的责任。如果允许大量外卖进入,可能会对食堂的经营造成冲击,影响其正常运转甚至生存。
保障学生健康用餐习惯: 有些学校希望通过统一的食堂管理,来引导学生形成更健康的饮食习惯,比如荤素搭配、少油少盐等。而外卖的诱惑和多样性,可能会让学生偏离这个目标。
防止其他物品夹带: 虽然不是主要原因,但学校也可能担心通过外卖渠道,会有一些不适合学生携带的物品(如烟酒、不良书籍等)被带入校园。

然而,仅仅一刀切地禁止外卖,也确实存在不少问题:

家长的关怀难以传递: 对于很多家长来说,给孩子点外卖是一种表达爱和关心的方式,尤其是在孩子学习压力大的时候,一顿可口的饭菜能给孩子带来一些安慰。这种方式被完全剥夺,家长会觉得自己的心意被忽视了。
学生的需求无法满足: 很多学生口味挑剔,或者有特殊的饮食需求(比如过敏、素食等),食堂提供的餐食可能无法完全满足。外卖的丰富选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食堂的不足。
经济成本的考量: 相对于某些学校食堂的价格,外卖有时会更具性价比,或者能提供更丰富的选择。
信任问题: 如果学校食堂的食品质量、口味、价格等方面存在不足,那么学生和家长自然会寻求其他的用餐方式。简单粗暴地禁止外卖,可能是在回避解决根本问题。

那么,有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我认为是可以有的,关键在于如何平衡学校的管理需求和学生、家长的实际需求:

1. 设立专门的“外卖接收点”和“取餐时间”:

地点: 在学校校门外或者指定的区域,设立一个专门的外卖接收点。可以是一个简易的亭子,或者由学校聘请专人负责管理。
时间: 明确规定外卖可以配送到校的时间段,比如中午的午休时间或者放学后的课后时间。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对外卖小哥进出校园造成的影响。
流程: 外卖小哥将外卖送到指定地点后,可以由学校工作人员(或者志愿者)进行登记、分类,然后通知学生前来领取。或者,让学生在指定时间段内,自己到接收点领取。

2. 引入“校园合作外卖平台”:

严格筛选: 学校可以与一些信誉好、食品安全有保障的外卖平台合作。学校对入驻平台的商家进行严格的审查,包括营业执照、食品经营许可证、卫生状况等。
统一配送: 这些合作平台可以统一管理配送人员,并要求他们遵守校园的各项规定。甚至可以采用学校统一配发的服装或者证件,便于识别。
定制菜单: 与合作商家协商,推出适合学生口味和营养需求的定制菜单,减少不健康食品的出现。

3. 强化食堂管理,提升服务质量:

听取意见: 学校食堂应该定期收集学生和家长的意见反馈,了解他们对菜品、口味、价格、服务等方面的建议,并及时改进。
增加选择: 适当增加食堂的菜品种类,提供更多样化的选择,满足不同学生的口味需求。可以引入一些特色窗口,或者定期推出新的菜品。
透明公开: 提高食堂管理的透明度,比如公示食材来源、加工过程、卫生检测报告等,增强学生和家长的信任感。
价格合理: 确保食堂的定价合理,符合学生的消费水平。

4. 允许“家长送餐”,但需规范管理:

设定时段和地点: 和外卖类似,可以允许家长在指定时间段,将餐食送到校门口或者指定的送餐点,再由学生领取。
简化流程: 对于家长送餐,可以简化登记流程,但仍需进行基本的安全检查,比如是否是易燃易爆物品等。
沟通机制: 学校可以建立一个沟通平台,让家长能够了解学校关于送餐的规定和注意事项。

5. 加强教育引导,培养学生的自主性:

健康饮食教育: 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健康饮食教育,引导他们认识到均衡饮食的重要性,并鼓励他们合理选择食物。
自主选择权: 在确保食品安全的前提下,适当地给予学生一些自主选择用餐方式的权利,这也有助于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和责任感。

关键在于学校的态度和沟通:

学校在制定和执行“外卖禁入”的规定时,应该更积极地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困难和需求,而不是简单粗暴地一禁了之。如果学校能够拿出诚意,积极寻找解决方案,并愿意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进行一定的灵活调整,相信大多数学生和家长都能理解和配合。

总的来说,这是一件需要多方协作才能解决的问题。学校不能仅仅站在“管理”的角度考虑问题,也要看到学生和家长的合理诉求,并通过更人性化、更具操作性的方式来解决。与其把外卖当成“洪水猛兽”,不如思考如何将其纳入学校的管理体系,使其在可控的范围内,为学生提供更优质、更贴心的服务。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种事不是个例。

且不说那么多学生罢餐、砸食堂的事件,就单说我当年的经历吧。

我上高中那会,学校不让带手机,自然也没办法网上点外卖,当时走读生还好,住校生们吃学校的扫帚苗、钢丝球、咸淡不均甚至冷热不均的炒饭以及不明小动物的头骨吃腻了,想改善一下生活,或者嫌大老远挤食堂太麻烦的话,就要拜托走读生在晚自习前出去买饭带回学校。

我就是这帮走读生里最闲的蛋疼的一批嘛,每天下午最后一节课下课前都会收到一堆纸条和零钱,记录好馅饼的口味和数量,拿着一张写满「正」字的小纸条出去买吃的。

嗯,那是我中学阶段收到小纸条最多的一段时期(泪目)。

那段时间,我曾经干出过一次性带着三十多个馅饼冲进校门的壮举,周末有同学过生日的话还会帮买带烧鸡回来……

可想而知,有这么二三十个我这样的义务快递员,学校那辣鸡食堂基本就甭做买卖了。

于是政教处主任徐某某,几乎一有时间就会用整节晚自习大喇叭广播,宣传外面的食物有多脏,什么「大黑手」啊,「擤完鼻涕擦都不擦就抓煎饼」啊,怎么恶心怎么说,专门在吃完饭的那段时间说,以至于徐某某后来落了个外号叫「徐大煎饼」。

第二天,我小纸条上的「正」字反而更多了……

软的不行只好来硬的,校方专门加派人手在校门看守,看到有带着食物的学生一律拦住不让进,在外面吃完再进来,反正走读生本来就不乐意吃食堂,只要确保不把食物带进校园就可以了。

然后第二天晚上背着书包进出校门的走读生明显增多……

徐大煎饼一怒之下,下令所有学生禁入校园,必须接受搜身和开包检查……

于是接下来的一个月,全校学生都生活在毫无隐私可言的阴影中。

直到有一天,徐大煎饼在校门口命令一女生接受开包检查,女生不肯,大煎饼就要求她要么开包检查,要么调头回家。

僵持之下,这位女生憋红了脸,一把扯开书包,把厚厚一包卫生巾糊在了徐大煎饼脸上——「看!你不是乐意看么!看啊!」

嗯,门口一堆人围观,大煎饼也不知道怎么下台了。

此后,进门先搜身的规定不了了之。

我毕业后,据学弟学妹说,义务快递员与校方的斗智斗勇还持续了好几年,直到后来学校取消了走读生,改为全寄宿制,这场战争才以食堂的胜利而告一段落。


单方面不受限制的权力必然导致权力寻租,而权力寻租最方便的手段就是垄断。

有垄断则无竞争,无竞争则无压力,交完孝敬之后,躺在特许经营权上就能轻松挣钱,这种简单有效的赚钱手段没有谁能拒绝。

而维护食堂的特许经营地位,也是校方维护自身特殊利益的必然选择。

利益集团的敛财套路一向如此。

身为学生,面对这种局面其实很无奈,除了搞一搞地下斗争你也没别的什么办法,毕竟校方的权力并不来自于你,而是来自于他的上级,你从一开始就只是单纯的被管理者,仅此而已。

这种情况,或许只有像今天这样闹大了才会有些许转机吧。

user avatar

看学校的吧,我们学校学生比较彪悍,要不让点外卖不让出去吃怕不是门都给你拆了。叫家长?休学?不存在的,本来人家都经常逃课了怕你这调调?

但是平心而论我们学校食堂是真的良心,二荤二素一汤比外面快餐店还便宜,不过学生都喜欢吃外面的快餐,因为家常菜味道跟炸鸡啊卤肉啊这些调料调出来的菜味道比不了。所以学校食堂一般都是一些家境不是很好的学生吃的,你提价他们能吃馒头,出了事还不是家长到学校闹。

user avatar

有,一个学校食堂分给两个人承包。


首先,外包食堂,这里边油水很足,哪怕一个学生一天赚1块钱,这妥妥的一天几千块不是?

其次,出事了,也是承包商的事儿,跟某些人,没卵关系。


要是你,你乐不乐意把这事儿就安排了?

你以为承包的,你就赚着明面上这几块钱?错咯,错咯。

明面上归明面上的,大家都掏的起这个钱,至于为什么要给你干,你琢磨琢磨?

某些人赚着承包者的茶水费,承包者就得从学生的伙食费里掏。


所以你们就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

学校的东西,不好吃,他们宁愿拿去喂猪,卖潲水,就是不给学生吃,毕竟,挺浪费的嘛。

我做了,你不吃,怪谁?

有能耐,你就饿死呗?

不要问,问就是不饿,真正饿了的人,不挑食。

所以,秉承着着几个逻辑

一部分学校仿佛生怕学生跟猪抢吃的,怎么难吃怎么做。


你比如大学,为什么大学的东西大概率好吃很多?

因为入驻的商家知道,自己是商家,学生是爹,不拿出点花样,这钱就打水漂了

大部分大学生时间多,他们可以花时间排队买好吃的,也不会委屈自己吃不好吃的东西

选择面比较广。


而单人承包封闭食堂,就不同了

明面上的钱得交,领导得讨好,学生每餐的钱,又是固定的

那咋子办,那还不就只能控制成本来赚钱咯


一个是靠经商赚钱,开门做生意的

一个是固定收入,甚至钱已经到位了,只是逐步返利的,肯定就是两个模式。


至于学校说的怕秋冬容易生病,这个理由嘛

是不是承包的人跳脚骂娘,今年茶水费不足,所以护犊子了?


人家为什么他妈的要家长点外卖,你心里真的没点B数吗?

一个人点,可能是学生挑食

一堆人点,学校是不是该反思一下呢?

什么时候,学校所有领导一日三餐都吃大食堂了,我相信学生们家长也不会点外卖了吧。

当年,我读书那会儿,每逢教育部的来例行检查,学生们就跟过年一样开心

因为,这意味着,中午的饭菜会很可口。

仿佛他们在告诉学生

老子可以做好吃,但是就是不做,你们都吃饱了,学校小卖部的零食卖给谁?后边养的猪,饿瘦了怎么办?一桶潲水可以卖几十块,你们学生都吃了,上哪里赚这几十块钱?



我是狗子

希望你幸福

user avatar

白手套这个说法,在各大学校的后勤集团里面,都是公开的秘密。

user avatar

就看一条——学校内食堂和商店的物价有没有大幅涨价。

如果有涨价,而且幅度大,这是有恶黑势力联合起来收割学生。

如果没有涨价,连一分钱都没有涨,这真的是学校为了学生好。

不过根据经验,第一种情况的可能性最大,保安这么嚣张,往往是因为利益和垄断给的勇气。要是第二种情况,肯定会有其他更为温和的解决办法。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