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都倾向于做比较容易的事情。
逼孩子和逼自己,哪个容易哪个难一目了然。
有些家长,放弃自己的事业,全身心围绕孩子转,捞的就是一个自我感动。
你看,我为了孩子,工作不要了,钱也不挣了,就指望孩子出人头地,扬眉吐气,
我多伟大!我多奉献!
孩子学习好了,功劳都让这些人自己捞了,
孩子学习不好,自己尽力了,是他不争气。
这妈赢两次。
反正这个家将来混的不行,都和这妈毫无关系。
我现在也当家长了,以我这二十多年的人生经验,悟出一个道理: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活法,别拿你那过时的经验在那教孩子,
一个人能混多好,能走人生最关键的那几步,一定是要靠他自己悟出来的。
孩子能取得多大的成就,三成看父母,七成靠个人努力,剩下的九百九十成要看历史的进程……
别的不说,就说我们小时候,大家的愿望是当明星,和现在当网红差不多的意思,
可二十年前哪知道,二十一世纪是直播的世纪。
薇娅都说了,所有的明星归宿都是直播,直接当主播带货多好,当明星不特么走弯路么?
潘长江弯路走不少,想超车还得假意劝告年轻人来巩固自己地位。
有些家长,求求宁别自我感动了,把你逼孩子的劲,用在自己身上,
当个领导,给孩子安排工作,
搞点小钱,挣两个学区房。
让自己的孩子早日坐上直升机。
逼逼自己,别特么一天逼孩子,他又不欠你的。
今天聊聊教育,起因是我看见了一个关于鸡娃的新闻,只是这个案例很特殊,这个案件把目前所有关于鸡娃的争议,都聚齐了,还推向了极致,很值得讨论。
注:解释一下鸡娃的含义,怕有些朋友不知道。
指的是那些望子成龙的父母,通过高强度的学习安排,把孩子的生活安排的满满的,各种补习班、兴趣爱好等等,让孩子对学习仿佛打鸡血一样的亢奋,这个鸡血学习的过程,就简称鸡娃。
最简概括的话,鸡娃就是996、007的校园版。
1、惨剧的发生
根据紫牛新闻报道,概述如下:
有一个天真烂漫的孩子叫佳佳,只有12岁,在读小学六年级,读小学就好好把小学读好嘛,但是她母亲还是觉得太慢了,不能赢在起跑线,于是决定开始鸡娃,要加速主义,感觉长得太慢,能不能帮忙拔苗一把?
就好像美国人当年看见阿富汗一样,阿富汗发展的太落伍了,我们美国能不能出兵,去推动阿富汗民主化的进度,帮阿富汗一把?
很多残忍的事情,都是由这种一厢情愿的“美好”愿望开始的。
于是12岁的佳佳虽然还没有成年,就已经享受上了北上广深互联网企业的“福报”文化,马云说996工作是福报,佳佳的母亲也表示996学习是福报。
不对,我还是说错了,根据报道来看,佳佳很明显是007,区别就是工作007真的有工资,佳佳这个没有。
最终在母亲加速主义的福报培养下,六年级的佳佳已经开始学 “四六级大学英语”,连做卷子,都做的是成人高考的卷子,这加速主义的深度已经不是别人步行,她骑马了,而是直接开始坐高铁了...
某种程度上,这种学习能力算小天才了,小小年纪就这么厉害。
但是很多异常也开始出现,而且是有点可怕的问题...比如孩子去外婆家的时候,外婆发现孩子身上多次异常的伤痕、淤青,惨不忍睹。
原来小小年纪就能如此厉害的背后,是源于刺刀式的教育方式,好比一个人跑5千米,她平时怎么都跑不快,但是你拿把刺刀在她背后抵着,跑慢了就捅一刀,人的潜能确实在死亡威胁的时候,会被激发出来的...
这个母亲的鸡娃方法就是如此,作业卷子写不好?反手就是一巴掌,打到写得好为止。佳佳像外婆说出残酷真像:一旦无法按时完成课外作业就会被母亲殴打...
去年4月佳佳因为背课文不够水平,其母亲马上就开始殴打,佳佳的面部、额头全都被打肿了,最后被外婆发现后报警,经公安部门鉴定,佳佳被打成了轻微伤,给其母亲发了家庭暴力告诫书。
但是佳佳的母亲根本就停不下来,她非常的焦虑,总是想如何让孩子赢更多的起跑线,最终她又继续伸出了魔爪,这是真魔爪,在今年一月份,直接用指甲抓伤了女儿的脸,把女儿抓挂彩了,女儿又成轻微伤了...
这也并不是结束,之后在3月15日,母亲做饭的时候让佳佳去做“提升作业”,希望女儿大步快跑的加速,结果发现女儿做的很吃力,根本就没有完成,完全没有达到自己的目标,其母怒火中烧,拿起热锅里滚烫的锅铲就直接往女儿手上打...
就打成下面这个样子了...
佳佳的外婆实在是忍无可忍了,于是直接起诉了其母亲,最终其母被撤销了监护人资格,佳佳终于脱离了其母的魔爪。
在法庭上,其母依旧认为自己是对的,自己只是望女成凤才体罚女儿的,其母表示自己离婚以后,很脆弱,只是在尽心尽力的抚养女儿,其他人没有任何帮助,判孩子跟着外婆是不合理的。
外婆除了能让孩子吃饱穿暖,有一个无忧无虑的幸福童年,她给不了孩子良好的前途。
其母的目标是让女儿考进全国前三或者前五的大学,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才需要佳佳在小学的时候,完成大学英语教育,到初中以后就有空闲时间去学其他科目了,打女儿是女儿的错,女儿不听话,自己才打的。
但是根据当地法院委托社会工作人员在学校的调查,佳佳在学校里面天天闷闷不乐、似乎每天生活在恐惧之中,也不与其他小朋友交流...
也就是说,除了做题,其他方面似乎什么都不会。这样“教育”折磨大的孩子真的能成才吗?
2、鸡娃 不如放过
其实这样的家长有很多,只是可能没有这么极端,我相信他们的初衷是善良的,但是对此我想问些问题,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
就是说假设这种教育模式真的成功了,孩子小学赢在起跑线、初中赢在起跑线、高中赢在起跑线、大学赢在起跑线、工作赢在起跑线等等...
赢麻了以后呢?
当她回顾自己人生的时候,几乎没有一件事是快乐的,是自己选的,与其说是个人,不如说像个战斗机器,大概率是有一天彻底爆发,最终开始自暴自弃。
最典型的案例就是日本女优风间由美,注意这不是开车,而是一个严肃的教育讨论,这在日本教育界被当做一个典型案例来看。
风间由美从小可以说是大家闺秀的教育方式,非常的严格,近乎残酷的严格,平时周围人看风间由美,都是当文雅、优雅的优秀乖乖女看的,她也是一个非常循规蹈矩的人。
但是后来上大学以后,远离了父母,有一次被朋友带去夜店逛了一次以后,就彻底爆发了。
可以说爆发的简直用力过猛了,风间由美一开始先是爱上了夜店的放纵,然后就开始疯狂与夜店男性搭讪,但是感觉还是不能完全释放自己压抑的人生,最终直接下海了。
成为了一名日本爱情动作片演员,还是非常高产的那种,她父母直接傻眼了。
这种感觉就好比,父母非常尽心尽力的培养女儿,非常的严苛,希望她成为最靓的小公主。然后有一天朋友发了个消息:您女儿成为女主角了!父母非常的开心,结果朋友加了句:是“动作爱情片”女主角...
希望女儿成优雅小公主,结果活生生被压抑成为了KTV小公主...
父母当场吐血...
就是说风间由美父母鸡娃的结果:最终是自己的孩子真的成为了ji...
我不是在开玩笑,更不是在开车!而是这种情况太多了,极端的束缚最终带来极端的反弹,父母和儿女最终都成为压抑的受害者。
类似的情况还有沙特公主,沙特是极端保守的国家,什么自由恋爱?那玩意是违法的。沙特都是包办婚姻,而且男女严禁私自接触,过去连电影院都没有,因为沙特觉得电影院不符合宗教规定。
沙特公主的要求更是严苛,作为皇室成员需要以身作则,但是却经常在海外出现丑闻,比如出现这种事:
沙特王室成员出国以后,因为在国外不需要遵守国内的清规戒律,加上她们又有钱,经常是黄赌毒一应俱全,国内是纯洁公主,到了国外就一个都不够...还是那句话,极端的束缚最终带来极端的反弹。
人活着是让自己过着舒服,而不是为了赢麻了,打鸡血赢在起跑线,结果老了发现一辈子就没有一件事是快乐的,最终输在人生终点线,这才是人生最大的悲剧。
比如前面这个新闻里面的母亲,很明显是离婚以后对社会有严重的焦虑感,然后她就把这种焦虑感往孩子身上施压,孩子如果可以成为人中龙凤,自己就不用担心了。
但是却没有问过孩子,你究竟快乐吗?人奋斗是对的,但是奋斗是为了过上舒服的生活,而不是为了继续奋斗,更不是为了赢一辈子。
3、鸡娃 不如 从今天开始007
问:让自己孩子最快成为千万富翁的方法是什么?
答:那就是父母自己努力成为亿万富翁。
如果父母自己是亿万富翁,孩子就算再败家、无能,以后起步也是千万富翁了,这才是真正的赢在起跑线。
想赢在起跑线的父母其实不应该去鸡娃,而是应该学会多加班、多兼职。比如白天007,夜晚下班以后去搞个滴滴、快递,平时吃饭多吃素、少吃荤,多存钱、少消费,争取早点积累资本,成为有钱人。
这样才是真正的赢在起跑线,到时候,孩子一出生就是富二代,岂不乐哉?自己成为王健林,儿子自然就成为王思聪了。
孩子还没有出生,我们就赢了,这就传说中的赢在投胎线,只要上一代人足够努力,下一代人投胎就多赢一步。
鸡娃成不成功要十几年以后才知道,但是父母这代人如果全力燃烧自己,做一台纯粹的赚钱机器,一个人究竟可以赚多少钱的潜力,现在立马就可以验证。
所以鸡娃不如马上就996、007,我说的不是那些免费的加班,是类似那种为了还债,一个人同时打几份工的那种。
不要小看了一个人拼命赚钱的可怕,很多父母自己都没有意识到自己努力起来,可以有多么的优秀。
就是普通的小伙子,就干纯体力活,月入一万五,所以说很多父母的收入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怕累?
你现在不努力,还准备以后什么时候努力?
在不努力就考不上清华大...不对说错了,是再不努力,就“考”不上深圳房价了,还准备懒惰到什么时候?你可以偷懒,但是房价可未必在原地等你!
老人都可以做到,我相信很多年轻的父母也能做到,鸡娃不能马上就看见64万人民币,但是如果你打四份工的话,拼一把,几年就能有64万人民币,再去置办一些产业,孩子以后起步不就是有产阶层呢?
——真赢在起跑线。
不要让孩子挑战什么清华北大了,那个太委婉了,直接一点更好,问问自己:是准备挑战上海房价、北京房价、还是深圳的房价?
挑战一个成功,孩子也就出生即巅峰了,至少可以傲视大部分清华北大的毕业生了。
如果父母能赚钱买一堆北上深的房,那以后清华北大的毕业生都要给孩子交租,岂不乐哉?鸡娃,就是希望娃成才以后来带动自己,还是太委婉了,中间环节太多了,建议直接快进从父母开始。
——以上纯属开个玩笑,讽刺一下极端鸡娃、逼孩子的现象。
不过相比学历,可能确实父母才是孩子最大的起点,就好像父母学历如果够好,孩子考名学校的概率也更大。
不过,如果普通人赚了一千万,深圳买房真的没意思,还不如去鹤岗买房,5万住别墅,其他钱全部拿来享受,多好。
4、人生没有输赢
如果父母觉得自己在深圳买房有压力,那孩子觉得考名校有点难也是正常的,不是说奋斗不好,而是说没必要苦苦相逼。
说到底,人生不是日本军国主义。
当年日本军国主义为了有钱发动侵略战争,逼迫大量日本女性去东南亚卖淫,后来还把平民当做人肉炸弹,但是这种胜利又有什么意义?只是人类的悲哀而已。
那些在东南亚为日本军费卖淫的日本女人,她们会快乐幸福吗?这些日本女人死了以后,最后坟墓全部背对日本,表示永不原谅日本,永远憎恨日本,咬牙切齿的那种。
这个事还被拍成了电影,叫《望乡》,这个事在日本是禁忌,日本右翼从来都不敢提。
日本军国主义者也狡辩啊,我们都是为了日本胜利啊,是为了日本好啊,为了日本赢啊,还不是为了你好?
但是,对于这些日本女人来说,无论日本赢了还是输了,她们都恨日本。如果人生没有快乐,赢麻了又如何?
什么年龄做什么年龄的事情,那种赢在起跑线的鸡,十天就长好的鸡腿,你敢吃吗?
人生并不是短跑,而是马拉松。
最终的胜负标准也不是谁赢了,甚至有没有标准都没人知道,因为幸福不幸福只有自己知道。
我不知道什么样的人生算赢,但是我知道,如果一辈子都感觉不快乐、不幸福,大概率这人生就是输了。
作者:每日怡见(sxjjzj77)
虐待就是犯罪。
1,虐待伤害儿童,无论是否有血缘关系,都应该是重罪。
2,不应为了担心孩子无人照顾,而放弃对虐待伤害孩子的父母们的刑事责任。
3,事实证据确凿被亲属虐待的孩子,应断绝关系,由国家统一抚养,并没收父母(部分)财产,承担部分抚养费,并在成年后为孩子留出部分生活和求学费用。
4,对第三条中的孩子,应保密异地抚养,考虑改名,完全切断其与亲属的联系。
5,对儿童犯罪,构成刑责的,应终身预警,大数据禁业。
先不要扯教育,先当个人吧。
中国人其实很惨的,大家被孝道这种东西压制着。
权力的感觉当然非常爽。
而且父母对孩子的管教是一种天然的政治正确的权利。
控制欲和暴力隐藏在这种政治正确之下,掩饰着心中的暴戾和贪婪。
所以很多妈宝男妈宝女的家长,与其说孩子不想断奶,不如说家长不希望孩子断奶。
因为一旦孩子断奶了以后,他们贫瘠的人生里可能就没有任何施展权力的场合了。
所以他们才会有那么强烈的控制欲,美其名曰孩子永远都是孩子。
我在叛逆这一块儿颇有心得,在和家长做斗争这一块儿可能比大部分人早了10来年。
我坚定地认为:成长于这样的环境下的孩子,如果不坐下来非常严肃地跟这种权力上瘾的家长说清楚利弊,他们是舍不得放弃他们很爽的权力感的。
这就是个权力的博弈,你不亮肌肉,他们永远得寸进尺没完没了。
能在孩子婚后都不消停的家长本身就不自觉。
他们根本不想有边界感。
消极反抗和说好话,在这个阶段是没用的。
不要怕他们道德绑架。
反反复复告诉他们:
我是你的孩子,你对我好的情况下,以后你的养老我会负责的,但是你对我的管教,手伸得太长了,我很不喜欢。
我不仅不会理你,而且还会让你不舒服。
我会孝,不会顺。
早点认清现实,死了这条心。自己过好自己的日子。
同时,逢年过节礼多人不怪,面子上一定要做到位,让他们没得说,但是想控制我们,门都没有。
和父母的关系强弱远近,是我们自己来操控的。
操控的标准是看父母表现了。
管理父母的第1步就是把自己的边界感讲明白。
第2步是严格执行。
我们成年人还能有机会去博弈,前提是苟到了成年。
而小孩子太惨了。
他们不得不依附于家长存在。
他们无处可逃。
他们可能苟不到成年。
公众号:杜嘟嘟嘴很毒。
每周分享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可以直接实操的恋爱相处干货,一个一语中的的犀利吐槽。
知乎干货已获赞120万➕,收藏32万➕。我希望在恋爱婚姻家庭上,能够守护好善良的你!比心~
单亲妈妈,实属不易,也许每看到孩子就会想起孩子她爸,因而心生怨恨。无论成年人之间有什么恩怨,夫妻之间有多大的嫌隙,孩子是无辜的,他无法选择父母。
反倒是大人的不负责任的行为导致孩子生活在一个不完整的家庭里。
种什么因,就结什么果。
在孩子被打出毛病之前,几乎没有父母觉得自己做得特别不对,或是即使察觉到不对,依然难以克制。
更不知道孩子会被打死,他们只是想消灭从孩子身上看到的,那个自己不敢面对的真实自我。
生活对他们很残酷,让他们变得残暴粗鲁且绝望,可他们不愿意承认这一点,必须得假装自己是另一个人,才能活下去。
在有了子女之后,就容易与孩子形成病态依赖共生,所有自己承受不了的情绪,都丢给孩子。
表面上,孩子是孩子,父母是父母;实际上,父母是孩子,孩子是承受更多的那一方。
去年我帮人相亲的时候,有一个南京女孩(当事人已经同意我举她的例子,仅要求名字隐去),妈妈从小培养她学钢琴,把钢琴值点满了,她父母是地道的南京本地城市职工,很早单位在城墙内就分了一套两居室房子,结果至今家里还是那一套老破小,没有其他的房产。
按理来说,双职工城里人不应该如此,几十年工资怎么着也得买几套房子了。
原因就是她母亲把家里的一切现金流都供她学钢琴了,家里还有一台昂贵的钢琴,我这个土老帽也不知道啥牌子的,就知道不便宜。望女成凤心情,从小带着她北京、上海各种去培训、考级、比赛啥的,花费了大量的心血。她爸爸我见过一次,是个妻管严性格,也不讲话,他媳妇在,他基本上就是傻笑。这个家明显是女人当政。
女孩开玩笑的告诉我:现在找对象,南京本地独生女如果工作一般,但是有自己的房子陪嫁的非常好嫁人,甚至能强强联手,她的优势却只能给相亲人演奏一曲,人家还不一定愿意听,远没房本实在。找个条件一般的她又不甘心,自己工作一般又找不到太优秀的。很多条件不错的男孩了解她家的情况基本上就不了了之了。
她也不是怪自己妈妈让自己的童年很累给她点了没用的技能点,只是觉得将来自己有孩子了,不会让她这么拼,而且感觉还是无用功,她告诉我学个二胡,公司年会还能表演一下,钢琴谁给她抬上去?
总之,女孩条件,南京本地独生女孩,父母双职工退休,家有一套老破小,自己企业上班工资到手5k、中等长相和身材、满级钢琴技能。好像确实没有太多的亮点,确实条件太好的男生也拿不下。但是如果当初她家能多给她准备些房子,哪怕一套,就可以找个工作很优秀(体制内军公教、体制外30+以上年薪)有房(允许贷款)的男生了。
近期央行关于人口报告,第一次说出来“高估教育科技的作用。”过多的投入教育加入内卷大军未必是好事,因为教育投入对于一个家庭就是无底洞,有些时候高压教育投入牺牲了孩子的童年、耗尽了家庭现金流、消磨了父母的大量精力,投入和超出未必立竿见影,现在看来,真不如早早给孩子整几套房子、信托、保险等家业更实在一些,当然我只是说“高压教育”,正常的教育还是得抓的。
最后呢,知友们,将来有孩子或已经有孩子的,真的是逼孩子不如逼自己。“拼爹”社会,现在年轻人找对象更是看父母的。
共勉吧!
谢邀,这不叫“棍棒教育”,平常的狼爸狼妈棍棒打向孩子屁股这种不会致伤的部位,这母亲是赤裸裸的家暴!法院发出人身保护令后,女子仍两次用烧热的锅铲将女儿烫伤,这绝不是望女成凤,这是将生活与感情当中的不满全部发泄到女儿身上,打着鸡娃的旗号来伤害女儿,来满足对自我的不满!
这是一个失败的母亲,在失败的婚姻之后又经历的一次失败,虎毒不食子,她不配当一个母亲!动辄就打骂,这是一个正常家长对孩子的样子吗?难道自己的孩子就不心疼?看着这伤痕累累的小手,这当妈的有点过于残忍了,关键她自己觉得这是为孩子好,对亏撤销了她的监护权,要不然孩子被打死都有可能!
建议有关部门强制该女子到医院做检查,这有点心理变态倾向了,可不是典型的棍棒教育,而且女孩之后怎么保护也是个问题,建议有关部门跟进,保护小女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