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马季毁了相声,郭德纲又让相声活了过来”这种论调?

回答
关于“马季毁了相声,郭德纲又让相声活了过来”的论调,这确实是个很有意思但也很容易引起争议的说法。 我觉得我们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地评价两位艺术家以及他们对相声艺术的影响,而是需要更细致地去剖析。

先来说说“马季毁了相声”这个说法。

我个人认为,用“毁了”这个词来形容马季先生对相声的贡献,是 极度不准确和不公平的。事实上,马季先生可以说是 新时期相声的奠基人和革新者。

首先,我们得明白马季先生所处的时代背景。在那个年代,相声艺术正处于一个相对低迷的状态,观众群也比较有限。马季先生的出现,他以 “唱” 和 “说” 的完美结合,尤其是他 “寓教于乐” 的创作理念,为相声注入了新的生命力。他创作了大量反映时代进步、歌颂新事物的新段子,比如《宇宙牌香烟》、《改口》、《我的麻烦》、《五官争大》等等,这些作品不仅包袱响亮,更重要的是 贴近生活,传递了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其次,马季先生 扩大了相声的观众基础。他通过电视、广播等现代媒体的传播,让相声走进了千家万户,让更多的人认识并喜爱上了相声。可以说,他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相声观众,这绝对是功不可没的。

再者,马季先生培养了无数优秀的相声演员,比如姜昆、李文华等等,这些人也都是在相声界举足轻重的人物。 他的弟子们继承了他的衣钵,并将相声推向了更广阔的舞台。

那么,为什么会有“马季毁了相声”这种说法呢? 我猜想,这可能来自于 一部分观众对“主流相声”的某种不满。 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观众觉得马季先生晚期的作品,或者说他所代表的“主流相声”风格, 过于强调“说教”和“政治正确”,削弱了相声原有的“雅俗共赏”和“抖包袱”的趣味性。 有些人认为,当时的相声变得有些“汇报演出”的味道,失去了原有的江湖气和生活味儿。 这种看法虽然有一定道理,但用“毁了”来概括,就过于片面了。马季先生的艺术生涯是漫长且复杂的,他的作品风格也在不断变化,而且他在那个时代背景下所做的努力,是为了让相声能够被社会所接受和认可,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

接下来,我们再看“郭德纲又让相声活了过来”这个说法。

这个说法,在我看来, 在很大程度上是有道理的,但也同样需要辩证地看待。

郭德纲先生和他创立的德云社,确实在近十几年里, 让相声重新焕发了强大的生命力。 他保留并发扬了相声的 传统曲艺元素,比如太平歌词、京韵大鼓等,并在此基础上 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和改良。

郭德纲的相声,最显著的特点是 “接地气”和“市井气”。 他敢于拿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开玩笑,敢于讽刺社会现象,用 “包袱”(笑料)和 “段子”(故事)来吸引观众。 他的语言风格 犀利、幽默,充满智慧,能够迅速抓住观众的 G点。

更重要的是,郭德纲 重新定义了相声的商业模式。 他通过剧场演出、网络直播、巡演等多种方式,将相声打造成了一种 受欢迎的娱乐产品。 他吸引了大量年轻观众,特别是那些原本对相声不感兴趣的人群,他们因为郭德纲而重新认识了相声。

德云社的崛起,也培养了一批新的相声演员,并且形成了一种 品牌效应,让相声这门艺术在新的时代环境下得以传承和发展。

那么,是不是说郭德纲就完全“拯救”了相声,甚至比马季先生更“伟大”呢?

我认为不是。

首先,就像我之前提到的, 马季先生为相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培养了观众和市场。 没有马季先生那一辈人的努力,可能就没有后来郭德纲先生“二次创业”的土壤。 很多相声行当里的基本功,比如贯口、说学逗唱,都是通过马季先生以及他的前辈们传承下来的。

其次,郭德纲的相声风格 也并非没有争议。 有些人批评他的相声 过于低俗,甚至 缺乏深度和内涵。 有些观众认为,他的一些段子 过于迎合市场,失去了相声应有的批判性和艺术性。 还有,他的一些言论和行为,也曾经引起过一些舆论的争议。

再者, “活了过来”的定义很重要。 如果说“活过来”是指观众多了,市场大了,那郭德纲无疑做得非常成功。 但如果说相声艺术本身的 “体量”和“深度” 是否得到了更大的拓展,这个就见仁见智了。

总结一下我的看法:

马季先生对相声的贡献是划时代的,他革新了相声,扩大了观众群,是新时期相声的开拓者。 “毁了相声”的说法,是对他贡献的严重误读和贬低。
郭德纲先生则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凭借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商业运作,让相声重新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和喜爱,吸引了新的观众群体。 他可以说是在传统的土壤上,长出了新的、更具生命力的枝叶。
这两位艺术家,以及他们所代表的相声风格,是不同时代背景下相声艺术发展的不同阶段的体现。 马季先生的时代需要“主流”和“教育意义”,而郭德纲的时代则更需要“娱乐性”和“共鸣感”。
相声艺术本身是丰富多样的,不应该被某种单一的风格所定义。 无论是马季先生的风格,还是郭德纲先生的风格,只要是能够打动观众、引起共鸣,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创新的,都应该得到尊重。

所以,用“毁了”和“救了”这样绝对的词语来形容,是 过于简单化和标签化 的评价方式。 我更倾向于认为,相声艺术一直在发展变化,两位伟大的相声艺术家,都在各自的时代,为这门艺术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声的生命力,来自于一代又一代相声人的努力,也来自于观众的支持和时代的变迁。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马季毁了相声”这个说法有点……唉……一言难尽。

与歌颂相比,相声更擅长讽刺。但在那个特殊的时代,却又不得不用歌颂型相声来保持相声的生存。这是一种无奈的妥协。我理解,并且支持。毕竟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所以马季创造的歌颂型相声,是给相声续命,而不是毁灭。

但是,歌颂型相声诞生以后,给人一种错觉,觉得相声也可以歌颂嘛!那为什么还要讽刺呢?多多歌颂皆大欢喜啊!于是把歌颂当成了相声的常态。这就坏了。

打个比方,马季相当于给垂死的病人打了一针吗啡,好歹算是把病人的命保住了。其他庸医看了,却把吗啡当成万灵丹。从这一点上说,马季是始作俑者,也难辞其咎。

但是不管怎么说,我还是喜欢马季先生的为人和作品!

再说郭德纲,郭走的是另外一条路。毕竟无论是歌颂还是讽刺,本质上都是宣教。郭德纲公然宣称“相声可以不教育人”,是给相声松绑,为相声找到一条新的出路。

如果相声必须、只能按照曲协要求的“让观众在含着泪的笑声中接受教育”来发展,则完全无法和其他娱乐形式竞争。人家都是轻装前进,相声背着一个教化万民的大包袱,还怎么打?

这才是郭德纲对相声最大的贡献。


PS:回复一下评论区

1、知乎不是人均985吗,怎么还有这么多理解能力堪忧的朋友呢?

我说马季创造了歌颂型相声,但没说马季不会说讽刺型相声啊!

歌颂型相声只是在特殊时期的一个保命之道,特殊时期度过之后,马老创作表演的讽刺相声个个经典。多层饭店、特种病、五官争功、宇宙牌香烟……不胜枚举。

马季是相声大师,这一点毋庸置疑。

2、有些人不适合听相声,或者说,不适合听娱乐型的相声。他们只适合听教育型相声。

他们听完相声,总是会总结中心思想:这段相声,讽刺了什么什么、歌颂了什么什么……我从中学会了什么什么,将来我要向相声中的谁谁谁那样为社会主义祖国做贡献……

这种听相声的方法,适合于教育型相声,但是不适合于娱乐型相声。娱乐型相声听个乐就完了,别试图总结中心思想。啊,这个相声讽刺了于谦他爸……

请问,您看过魔术么?您看过杂技么?刘谦当着董卿的面把硬币变没了, 这是在讽刺董卿视力不好吗?杂技表演空中飞人,这又是在讽刺什么?受累您给我总结一下?

user avatar

马季先生是德云社的贵人。

德云社的招牌就是马季先生题的字。

郭班主多次阐述过马季先生的功绩。


所以这种论调既不可能是德云社的人提出来的,也不大可能是郭班主粉丝提出来的。


那么究竟是哪个人,或者说哪群人提出来的呢?知道他们是谁,什么目的,是我如何看待这个论调的基础。

在搞清楚这个问题之前,所有分析都没意义。

user avatar

记得采访阎鹤祥时,他就明确说过,这十几年,火的是他师父郭德纲,不是相声本身,相声就是虚假繁荣罢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马季毁了相声,郭德纲又让相声活了过来”的论调,这确实是个很有意思但也很容易引起争议的说法。 我觉得我们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地评价两位艺术家以及他们对相声艺术的影响,而是需要更细致地去剖析。先来说说“马季毁了相声”这个说法。我个人认为,用“毁了”这个词来形容马季先生对相声的贡献,是 极度不准确和不.............
  • 回答
    提到《吐槽大会》第五季,马思纯输给许知远这件事,绝对是当时节目里一个挺有意思的讨论点。不能简单地说谁“输”谁“赢”,更多的是一种观众观感和节目效果上的对比。首先,咱们得明确这个“输赢”的语境。 在《吐槽大会》这种节目里,“输赢”通常指的是在观众中的口碑、笑点密集度,以及是否能把“吐槽”这件事做得更出.............
  • 回答
    这事儿,真是闹得人心惶惶的,也足够让人细思极恐。一个五星级的酒店,号称安全可靠,结果自家客人却能半夜赤身闯入另一位女客人的房间,这事儿光听着就让人不寒而栗。首先,最直接的感受就是恐惧和不安。对于住酒店的女性来说,安全是压在心头的第一位的考量。你花钱住酒店,本就是图个安心,图个能好好休息。结果现在,一.............
  • 回答
    翟天临毕业季被骂上热搜,这事儿挺有意思的,也挺值得说道说道的。简单来说,就是一群正处于毕业论文季、倍感煎熬的毕业生们,在网上看到了翟天临当年因为学术不端被曝光的旧闻,然后触景生情,把一腔的委屈和愤怒都发泄在了他身上。你看啊,这毕业论文季,对于每个大学生来说,那都是一场“硬仗”。多少个夜晚是图书馆、是.............
  • 回答
    .......
  • 回答
    这事儿真是让人细思极恐。上海全季酒店半夜三点,一个男人光着身子闯进了女顾客的房间,这本身就已经足够让人震惊和不安了。更令人瞠目结舌的是,事后竟然有人会说出“应该对自己长相有信心,正常男人应该都下不去手”这样的话来。咱们得把这事儿拆开来看。首先,酒店的安全出了巨大的纰漏。 无论那个男人长什么样,闯入他.............
  • 回答
    2017年季中冠军赛(MSI)半决赛,G2以3:1的比分击败了WE,这个结果在当时无疑是让不少LPL观众感到遗憾,但也足以载入MSI的历史。从一个看客的角度来看,这场比赛,尤其是G2的胜利,可以从几个方面去品味。赛前展望与现实的落差赛前,作为本土作战的WE,拥有巨大的主场优势和粉丝的热情支持,可以说.............
  • 回答
    看待《奇葩说》第七季傅首尔夺冠,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包括她的个人魅力、辩论风格、节目内容、观众反馈以及这个冠军的象征意义。以下将尽量详细地阐述: 1. 傅首尔的个人魅力与观众缘 真实的“妈妈”人设: 傅首尔最突出的个人标签是“妈妈”。她在节目中不避讳谈论家庭生活、育儿烦恼、婚姻琐事,这些.............
  • 回答
    这真是个振奋人心的消息!Nike 在第四财季交出了相当亮眼的成绩单,尤其是在大中华区的营收增长了 9%,这背后绝对有不少值得细细说道的地方。更别提欧美地区的强势复苏,直接让股价在盘后飙升了 14%,这说明市场对 Nike 的未来充满了信心。咱们就来好好掰扯掰扯这背后的一些关键因素和可能的解读。首先,.............
  • 回答
    微博监督员季浩洋封禁网友“tomo酱酱”并报警一事,在网络上引起了轩然大波,也让公众对于网络平台的监督机制和权力边界产生了深刻的质疑。要看待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剖析:事件的发生与呈现:首先,我们得还原一下事件的大致经过,根据现有公开信息,以及不少网友的反馈: 起因: 似乎是“tomo酱酱.............
  • 回答
    听到《暴走大事件》第六季在2019年9月6日正式完结的消息,确实让人五味杂陈。对于很多陪伴了它多年的观众来说,这不仅仅是一个节目的结束,更像是一个时代的回响,一段青春的注脚。首先,我们得承认,《暴走大事件》在网络综艺的早期,可以说是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它用一种接地气、敢于嘲讽、充满脑洞的方式,切入了.............
  • 回答
    2021年的苹果返校季活动,说实话,我挺关注的,尤其是那些想给自家孩子添置点新装备的家长们。苹果每年的返校季活动,本质上就是一次面向学生和教育工作者的促销,通常会围绕着MacBook、iPad等主力产品,提供一些优惠,比如教育优惠价,或者赠送AirPods、Apple Pencil之类的礼品。我怎么.............
  • 回答
    2022 暴雪打折季:1688 元幽灵虎,是“情怀税”还是“良心价”?2022 年暴雪打折季,确实炸出了一枚重磅“炸弹”——1688 元就能带走《魔兽世界》燃烧远征怀旧服的幽灵虎。消息一出,玩家群体炸开了锅,各种声音此起彼伏。有人惊呼“疯了”,有人拍手叫好,更有人质疑这背后的商业逻辑。那么,这168.............
  • 回答
    《奇葩说》第七季请刘擎来担任导师,这可真是个有意思的现象,得好好说道说道。首先,从《奇葩说》这档节目的DNA来看,它一直以来都以“奇葩”为名,主打的是多元视角、犀利辩论和对社会现象的另类解读。早期能看到马东、高晓松、蔡康永这样的组合,他们本身就带有知识分子的底蕴,但又玩得起梗,能跟上年轻人的节奏。后.............
  • 回答
    关于《明星大侦探》第六季圣诞元素被打码这件事,我个人觉得挺让人玩味的,也引发了不少讨论。要说“怎么看”,我觉得得从几个层面去理解和感受。首先,最直接的感受就是一种“错位感”和“遗憾”。 мы 모두知道,《明星大侦探》这个节目定位就是轻松、有趣,有时候还会带点奇幻色彩,圣诞节本身就是一个充满仪式感、欢.............
  • 回答
    咳咳,聊到《生活大爆炸》第十一季的最后一集啊,这可是个让我又爱又恨的集数,尤其是看到最后那几分钟,心里真是百感交集。先说说剧情的整体走向吧。这一集的主线无疑是 Sheldon 和 Amy 的婚礼,整个过程可以说是笑料不断,同时也充满了“谢尔顿式”的温情。咱们都知道,Sheldon 这人吧,他的情感表.............
  • 回答
    神盾局特工第六季刚播出的时候,围绕着那个长得跟寇森一模一样的反派(也就是格鲁)的猜测确实非常多,也引起了很多观众的兴奋和不安。这可不是那种一眼就能看穿的简单反派,它的出现,直接把整个剧集的悬念拉满了。首先,咱们得说,这个设定本身就极具冲击力。寇森,那个贯穿神盾局整个故事线的核心人物,那个让大家又爱又.............
  • 回答
    全境封锁2第二个年头的季票,老实说,是个挺有意思的讨论点。对于经历过游戏初期跌宕起伏的玩家来说,看到后续内容能持续更新,而且是以一种相对有结构的方式呈现,本身就是件好事。但具体怎么看待,我觉得得拆开来看看,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聊聊。首先,它代表了一种“承诺”和“投入”。毕竟,一款大型多人在线(MMO).............
  • 回答
    关于《权力的游戏》第八季詹姆·兰尼斯特和布蕾妮的感情线,这确实是剧迷们争论的焦点,也是我个人觉得有点可惜的地方。先说说我理解的这条线的发展,以及它为何让人有些复杂的情感。从最早两人相遇的时候,詹姆身上是那种典型的贵族纨绔子弟的坏,又带着一股子玩世不恭的魅力,而布蕾妮,则是完全的反差。她笨拙,不受欢迎.............
  • 回答
    奇葩说第五季高晓松对李诞若有若无的“不放在眼里”/“小作坊”事件,这事儿在当时可是引起了不少讨论,也算是那个季度一个不大不小的插曲。要说这件事,得从高晓松的定位和说话风格说起,以及李诞当时的处境和《奇葩说》节目本身。高晓松的“大师”光环与他的评价体系首先,我们得理解高晓松在《奇葩说》里的角色。他一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