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季毁了相声”这个说法有点……唉……一言难尽。
与歌颂相比,相声更擅长讽刺。但在那个特殊的时代,却又不得不用歌颂型相声来保持相声的生存。这是一种无奈的妥协。我理解,并且支持。毕竟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所以马季创造的歌颂型相声,是给相声续命,而不是毁灭。
但是,歌颂型相声诞生以后,给人一种错觉,觉得相声也可以歌颂嘛!那为什么还要讽刺呢?多多歌颂皆大欢喜啊!于是把歌颂当成了相声的常态。这就坏了。
打个比方,马季相当于给垂死的病人打了一针吗啡,好歹算是把病人的命保住了。其他庸医看了,却把吗啡当成万灵丹。从这一点上说,马季是始作俑者,也难辞其咎。
但是不管怎么说,我还是喜欢马季先生的为人和作品!
再说郭德纲,郭走的是另外一条路。毕竟无论是歌颂还是讽刺,本质上都是宣教。郭德纲公然宣称“相声可以不教育人”,是给相声松绑,为相声找到一条新的出路。
如果相声必须、只能按照曲协要求的“让观众在含着泪的笑声中接受教育”来发展,则完全无法和其他娱乐形式竞争。人家都是轻装前进,相声背着一个教化万民的大包袱,还怎么打?
这才是郭德纲对相声最大的贡献。
PS:回复一下评论区
1、知乎不是人均985吗,怎么还有这么多理解能力堪忧的朋友呢?
我说马季创造了歌颂型相声,但没说马季不会说讽刺型相声啊!
歌颂型相声只是在特殊时期的一个保命之道,特殊时期度过之后,马老创作表演的讽刺相声个个经典。多层饭店、特种病、五官争功、宇宙牌香烟……不胜枚举。
马季是相声大师,这一点毋庸置疑。
2、有些人不适合听相声,或者说,不适合听娱乐型的相声。他们只适合听教育型相声。
他们听完相声,总是会总结中心思想:这段相声,讽刺了什么什么、歌颂了什么什么……我从中学会了什么什么,将来我要向相声中的谁谁谁那样为社会主义祖国做贡献……
这种听相声的方法,适合于教育型相声,但是不适合于娱乐型相声。娱乐型相声听个乐就完了,别试图总结中心思想。啊,这个相声讽刺了于谦他爸……
请问,您看过魔术么?您看过杂技么?刘谦当着董卿的面把硬币变没了, 这是在讽刺董卿视力不好吗?杂技表演空中飞人,这又是在讽刺什么?受累您给我总结一下?
马季先生是德云社的贵人。
德云社的招牌就是马季先生题的字。
郭班主多次阐述过马季先生的功绩。
所以这种论调既不可能是德云社的人提出来的,也不大可能是郭班主粉丝提出来的。
那么究竟是哪个人,或者说哪群人提出来的呢?知道他们是谁,什么目的,是我如何看待这个论调的基础。
在搞清楚这个问题之前,所有分析都没意义。
记得采访阎鹤祥时,他就明确说过,这十几年,火的是他师父郭德纲,不是相声本身,相声就是虚假繁荣罢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