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毕业论文季翟天临被毕业生骂上热搜一事?

回答
翟天临毕业季被骂上热搜,这事儿挺有意思的,也挺值得说道说道的。简单来说,就是一群正处于毕业论文季、倍感煎熬的毕业生们,在网上看到了翟天临当年因为学术不端被曝光的旧闻,然后触景生情,把一腔的委屈和愤怒都发泄在了他身上。

你看啊,这毕业论文季,对于每个大学生来说,那都是一场“硬仗”。多少个夜晚是图书馆、是宿舍,伴着咖啡和泡面度过的?多少次修改,多少次被导师“虐”得体无完肤?尤其是现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大家对学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查重率、引用规范、论文质量,这些东西都压得人喘不过气。

就在毕业生们心力交瘁的时候,翟天临这个名字突然又跳了出来。可能有些人会说,“他当年不是因为那个什么‘论文门’被扒了吗?明星做研究都能这么‘随意’,那我们这些普通学生辛辛苦苦写的论文算什么?” 这种情绪其实很好理解。大家花了无数时间和精力去钻研,去写一篇自己的东西,结果看到曾经有人因为一些不光彩的手段就能轻易获取学位,这落差感太大了,自然就会觉得不公平,甚至有点“被侮辱”的感觉。

更何况,翟天临作为一个公众人物,他的行为不仅仅是个人的学术问题,更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家对学术的看法,也可能让一些人觉得,学历和学位是可以靠“包装”得到的,这对于那些真正努力的学生来说,是一种无声的打击。

所以,当翟天临的名字再次出现在视线中时,就好像一个导火索,把毕业生们积压已久的负面情绪一下子点燃了。他们用网络这个平台,把对学术不端的厌恶,对自身论文写作困境的抱怨,以及对“捷径”的鄙视,一股脑地倾泻在了翟天临身上。这不仅仅是针对他个人,更是一种对整个学术生态环境中存在的不公平现象的呐喊。

从这个角度看,这件事情也不仅仅是几个毕业生在网上“骂人”,它反映了一些深层次的问题:

对学术公正的呼唤: 毕业生们最渴望的就是一个公平、公正的学术环境。他们希望自己的努力能够得到应有的回报,而不是被一些投机取巧的行为所稀释。翟天临事件让他们再次关注到学术诚信的重要性。
同理心和共鸣: 毕业论文季的艰难是很多过来人都懂的经历。当有人把这种经历和翟天临的“前科”联系起来时,很容易就能引起其他毕业生的共鸣,大家互相支持,形成一种集体的宣泄。
舆论的放大镜效应: 互联网时代,一件事情很容易被放大和传播。翟天临的事件本身就具有话题性,加上毕业生们的集体情绪,很快就能形成热搜效应,让这件事被更多人看到和讨论。
对公众人物的审视: 大家对公众人物的要求往往比普通人更高。一旦公众人物出现负面行为,更容易被大家拿放大镜检视,并且因为其影响力而被赋予更多的批判意义。

当然,我们也要辩证地看待这件事。虽然毕业生的情绪是可以理解的,但将所有负面情绪都指向翟天临,可能也不是最理性或最有建设性的方式。学术不端的问题确实存在,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更系统性的努力,而不是仅仅依靠网络上的情绪宣泄。

不过,总的来说,翟天临被毕业生骂上热搜,确实是一次非常生动的体现,反映了当下毕业生在面对学术压力时的一种集体情绪,以及对学术公正和诚信的强烈诉求。这件事情,就像是在毕业论文季这个特殊的“关口”,给整个社会敲响了一个关于学术的警钟。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是因为毕业要求被层层叠加后不断放大了。

毕业论文查重,是必须的。

作为一篇学位论文,重复率太高,那不是抄了么?连在知乎上,抄袭都是大事,更别提在学位论文如此严肃的事情上。

但最大的问题是,毕业论文缺乏一条严格的查重线。

到底多少才是标准的不重复?40%?30%?20%?10%?

这是大家最关注的事情。

现在的问题在于缺乏标准,而为了防止出事,不少学校开始设置变态的线了,比如重复率不超过5%,甚至听说有变态的是0%。

这简直是奇葩,而且这种设定一旦以文件的形式出现,就无法更改,制定规则的人,不是写论文的人。

这就是肉食者鄙。

另外,毕业论文不同学科应该有所区分,比如计算机和法律就不应该用同一个标准来。

总之,最大的问题在于,毕业论文查重设定突然变得不合理了,矫枉过正了。

而翟天临,恰恰是引发这一轮变态规定实施的重要推手,所以才引发众怒。


当然,我认为,查重是必须的,但是知网收费太贵了!!!

user avatar

我是博士论文随便都能过的啦,

华科的科研水平就是高。

至于那些什么体育、艺术院校也配发博士、硕士学位?

快拉到吧,翟天临算个什么?

华中科技大学校办科长陈莉莉的硕士学位论文

简直和她师姐的论文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陈莉莉论文目录

她的师姐郭丹论文目录

陈莉莉论文结论


她的师姐郭丹论文结论

这样的文章,举报到监管部门,

她们学校居然腆着脸说--没问题!

大家知道硕士论文多好写了吧~~


查学术不端就只会欺负学生啦,

翟天临是没权力没位置,

要是他是个当官,

你看看有没有人办他?

user avatar

我就是翟天临出事那一年毕业的。

我TM现在想想都想把他按在地上打。


普通一本,中文系。


我们学校大三要写一篇学年论文,大四一篇毕业论文。

大三的论文指导老师就是大四的老师,可以是同一个课题的进阶,也可以不同的课题。

我的老师特别好,在我大四学年初,已经把我们小组的毕业论文都过了一遍了。

(因为大家基本都要考研考公,她很努力地为我们提供帮助)

(真的非常感谢她,当时她的小朋友才四岁,经常电话联系的时候还能听到小朋友叽里呱啦)

也就是说大四一学年,我们只需要不断地微调和精修,主体部分已经完成了。


就是翟天临。

我TM真的吐血。


我当时已经弄完所有的东西上交了。

我们学校是这样的,本科,文史哲政/艺术类,抽人答辩+申请优秀论文的答辩。

(↑ 有一说一,大多数的文学类本科生写出来的论文的确没什么太大的价值)

数理化工/计算机/其他应用类的,需要全员答辩。


所以我已经投入了紧张刺激地实习工作中了。


然后就因为翟天临。

我!甘霖娘!

他的事情一出,我们学校,文学论文原来的查重率要求不超过15%,硬生生又缩了5%。


文学类的论文啊!(对我一个普通本科的普通学生来说)15%都已经很极限了!

我敢对天发誓,我所有的内容都是自己写的,全篇没有任何借鉴,更不可能抄袭。

(因为我的课题比较冷门,选择的是某历史人物+某现代观点的辩证)

但是在第一次查重的时候,还是有15.9%的查重率。

在不断地调整、修改、精细后,终于把查重率控制在了13%上下(不同查重网站)


当时觉得已经稳了。

因为14%+的话,有可能会踩线,但是13%左右就很安全了。


然后学校突然通知。

所有文史哲政类的查重率提高到不超过10%。

我当时真的一口血都要吐出来了。


我知道很多没有写过论文的人会觉得10%很简单啊!10个字里面有1个字一样还不行啊?

真的,大家自己去写论文就知道了。

每年有多少本科毕业生呢?更不要提热门课题还有硕博在混经验的了。

我的课题冷门到,我当时查知网,相关文献只有19篇。

就这样的情况还有15%的查重率。

那种热门课题的,是真的哀鸿遍野。


怎么办呢?没法再改了,因为真的改了一年啊改成这样!

然后只能注水。

怎么注水呢。


我的课题不是历史人物嘛,开始描写此人的外貌,全部是“据说他……”当然没有据说,全是我自己瞎编,虽然我真的很喜欢他,但是吹彩虹屁吹了三千字,是个人都遭不住好嘛?

然后开始描写他的爱情故事,当然也全是瞎编,“我曾经在某本不记得名字的书上看到过……他对于爱情的态度……正是他对人生的态度……是我的课题……”

然后写了一篇2k字言情小说大纲。


诸如此类,最后真的写无可写,查重还在11.8%。

我当时真的眼泪都下来了。

哭着和我的指导老师说,我真的不行了,我编不出来了,放过我吧!

我的指导老师可能也觉得10%的查重率太离谱了,基本我们小组控制在11%左右的,她都给过了。


不知道11%的被抽中答辩会怎么样。

但是10%臣妾真的做不到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

因为我看到有人说我拿自己的极限来规定专业的极限。

这边稍微补充几个定语吧。

15%对于【普通本科】【普通文学类专业】【普通文学类专业的普通大学生】的【普通本科毕业论文】来说,【相对】已经很极限了。

↑ 我真的是服了,这么优秀的社会精英,为什么阅读理解这么厉害,还非要杠我一下呢?

譬如在一段高中生作文中,一个男生这样写道:我今天100米跑了11.5s,这已经非常极限了!

此时有人跳出来说,世界纪录是9s+,你不能用自己的极限来定义运动的极限!


没有人会真的觉得写作文的男生说的这个极限里,包含了国家一二级运动员、奥运会正式以及预备选手吧???


——————————————————————————

为防杠精,在正文部分添加定语。


另,在回答开头,我就已经写了【普通一本】,在正文部分,我也写了【大四学年】【毕业论文】,而在此句之后,所有表述也都以“我”作为主语。

我对每一位拥有高学历或拥有我所没有掌握的技能(包括但不仅限于外语、做饭、唱歌、跳舞、驾驶机动车辆等)的人,都抱以尊重和敬佩的态度。

但是很显然,有些人会令你感受到世界的参差——


你觉得我语言不严谨,我觉得你有病。

———————————————————————————

另,邀请我去晋江写小说的。

谢邀,已经签约,今年第五年。

不过是小透明,写得也很垃圾,就不打广告了。


不修改也不回复了。

要是您能被安装在高速公路上,ETC的普及率可能都会上一个台阶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翟天临毕业季被骂上热搜,这事儿挺有意思的,也挺值得说道说道的。简单来说,就是一群正处于毕业论文季、倍感煎熬的毕业生们,在网上看到了翟天临当年因为学术不端被曝光的旧闻,然后触景生情,把一腔的委屈和愤怒都发泄在了他身上。你看啊,这毕业论文季,对于每个大学生来说,那都是一场“硬仗”。多少个夜晚是图书馆、是.............
  • 回答
    翟天临的论文事件,确实触及了学术诚信的多个层面,其引发的讨论远不止于一个明星的“翻车”。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深入剖析:翟天临硕士论文重复率 36.2% 与抄袭陈坤本科论文:事出有因,但性质恶劣首先,36.2% 的重复率本身就足以说明问题。在中国知网等学术论文查重系统中,通常认为超过 10%20%.............
  • 回答
    毕业季,本该是学生们论文完成、即将展翅高飞的喜悦时刻,也是他们与导师依依惜别的温馨阶段。然而,在一些地方,这一本应充满温情与指导的时光,却被导师们偶尔流露出的、令人难以接受的人身攻击所玷污,这着实令人感到痛心和费解。当我们谈论导师指导学生论文时,我们期待的是一种知识的传递、思维的启迪,更是一种人格的.............
  • 回答
    指导老师要求本科毕业论文参考文献达到100篇,这确实是一个比较高的要求,也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现象。在我看来,这背后既有积极的考量,也可能存在一些潜在的问题,需要我们从多个角度去审视。首先,我们来理解一下为什么指导老师会提出这样的要求。 夯实研究基础,培养严谨学风: 100篇参考文献,这是一.............
  • 回答
    针对大四学生因毕业论文分析“薇娅”临近答辩时担心换题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分析原因、应对策略和解决方案: 一、问题背景与可能原因分析1. 研究方向的局限性 数据获取难度:薇娅作为公众人物,其商业行为、言论、社交数据等可能涉及隐私或商业敏感信息,导致数据收集受限。 研究深度不足.............
  • 回答
    “严”字当头!教育部本科论文抽检新规,对我们意味着什么?最近,教育部发布了一项新规,要求对本科毕业论文进行每年一次的抽检,并且明确规定,一旦发现抄袭、伪造等学术不端行为,将撤销学位。这个消息一出来,可以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在大学生群体、高校教师以及整个学术界都引起了不小的反响。咱们不妨掰开了、揉.............
  • 回答
    这真是一个引人深思的题目,放在一个监狱犯人身上,探讨《废除死刑的必要性》,这其中蕴含着太多值得我们去挖掘和理解的层次。首先,从学术研究的视角来看,这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大胆且具有挑战性的选题。在任何国家,死刑的存废都是一个长期以来备受争议的议题,涉及法学、伦理学、社会学、心理学乃至哲学等多个领域。犯人能.............
  • 回答
    关于北京大学副教授雷奕安博士毕业论文被指涉嫌抄袭一事,坊间流传着一种说法,即其论文实质上是其导师曾谨言教授一篇一作加通讯作者论文的中译版本。要深入看待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并尽可能详细地呈现可能的细节和影响。事件的梳理与可能的细节: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几个关键信息: 核心指控: 指.............
  • 回答
    这件事情,说起来挺让人唏嘘的。电子科技大学钟永松在2007年提交的硕士论文,和上海交通大学赵杰在2008年提交的硕士论文,竟然出现了“一字不差”的情况,这无疑是学术界的一桩大事,牵扯到学术诚信这个底线问题。首先,我们得认识到,硕士论文的撰写是一个严谨的学术过程。它要求学生通过自己的研究,对某个领域进.............
  • 回答
    华为“天才少年”姚婷的论文与华中科技大学2019年某硕士毕业论文存在多处相似之处,这引发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要全面看待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1. 事件的起因与具体情况: 华为天才少年姚婷: 姚婷因其高学历和加入华为“天才少年”计划而备受瞩目。她曾就读于华中科技大学,并以其优.............
  • 回答
    说实话,看完小米手机《好好说再见》这部短片,我心里五味杂陈。刚开始点开的时候,我以为又是一部泛泛而谈的毕业季煽情片,但随着剧情的推进,那种熟悉的、真实的触动一点点爬上来,最后忍不住眼眶有点湿润。影片的“优点”和打动我的地方,我觉得主要有这么几个: 真实,是最大的法宝。 这部短片最成功的地方,就是.............
  • 回答
    关于“毕业生获得北京户口一年后离职,法院判其赔偿31万”这个事件,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剖析。这起案件触及了劳动合同法、户籍管理政策、个人职业发展以及社会公平等诸多方面,引发了广泛的讨论。事件核心:最核心的事实是,一名毕业生通过用人单位的政策获得了北京户口,但在工作满一年后即离职。用人单位据此认.............
  • 回答
    关于马里兰大学 2017 年毕业典礼上杨舒平的发言,这件事在当时以及之后都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要理解这件事,需要从几个层面去看待。事件的背景与核心内容首先,我们要明确杨舒平是谁,以及她在毕业典礼上说了什么。杨舒平当时是马里兰大学的一名毕业生,她被选中在毕业典礼上代表全体毕业生发言。她的发言主题是.............
  • 回答
    如何看待毕业生面试焦虑?毕业生面试焦虑是一个非常普遍且正常的现象,这背后有多种原因交织:1. 对未知的恐惧: 对面试流程的不熟悉: 很多毕业生第一次面临正式的求职面试,对面试官会问什么、面试会如何进行、如何表现才能脱颖而出都一无所知。这种不确定性会加剧内心的不安。 对工作环境和内容的不确定: 毕业生.............
  • 回答
    关于毕业后基金会因校服事件道歉,以及部分肖战粉丝要求退款的这一系列事件,确实引发了不少讨论。要理解这件事,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事件背景梳理:首先,我们需要回顾一下事情的大致经过。这起事件的核心围绕着一笔原本用于资助贫困学生的“校服捐赠项目”,而这个项目与肖战的粉丝群体紧密相关。 项目发起与.............
  • 回答
    “先就业,后择业”这个说法,其实在咱们中国人的就业观里,存在挺久的了。尤其是在当前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以及毕业生们普遍面临的经济压力和职业迷茫下,这个观点就更加普遍和被理解了。咱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细致地聊聊这个现象:1. 现实压力的驱动: 经济基础是关键: 很多毕业生,尤其是家庭条件不是特别优越.............
  • 回答
    清华北大毕业生争夺一流中小学教师岗位,这一现象的出现,背后反映了多重社会、教育和个人选择的复杂因素,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理解和看待:一、 社会层面:对教育重视程度的提升与教师职业吸引力的变化 全社会对优质教育的渴求日益强烈: 随着社会发展和家长教育意识的提高,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基础教育的扎实与否对.............
  • 回答
    None.............
  • 回答
    北大毕业生当房产中介的现象及其引发的热议:高学历是否是人才的浪费?北大毕业生选择当房产中介,这一现象在近年来逐渐引起社会关注,并引发了广泛的热议。这不仅仅是一个职业选择的问题,更触及了我们对人才定义、职业价值、教育回报以及社会阶层流动的深层思考。要理解这一现象及其争议,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 .............
  • 回答
    这事儿吧,说起来挺让人有点回过味儿来的。清华大学毕业生去应聘保姆,而且家政公司还开出年薪五十万的价码,这信息一出来,立马就炸开了锅,网上各种声音都有。首先,咱得承认,这确实是个挺颠覆大家固有认知的现象。一提到清华,大家脑子里想到的都是顶尖的科研、高精尖的技术、国家栋梁什么的。现在突然冒出来一个清华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