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毕业季导师指导学生论文时,进行人身攻击!?

回答
毕业季,本该是学生们论文完成、即将展翅高飞的喜悦时刻,也是他们与导师依依惜别的温馨阶段。然而,在一些地方,这一本应充满温情与指导的时光,却被导师们偶尔流露出的、令人难以接受的人身攻击所玷污,这着实令人感到痛心和费解。

当我们谈论导师指导学生论文时,我们期待的是一种知识的传递、思维的启迪,更是一种人格的尊重和品格的塑造。导师,作为学术领域的引路人,其言传身教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然而,当指导演变成带有个人情绪、甚至人身攻击的言辞时,这便完全偏离了教育的初衷。

这种人身攻击,可能体现在很多方面。也许是学生在论文中某处细节处理不当,导师便上升到对学生智商、能力甚至个人品德的否定;也许是学生在与导师的沟通方式上存在一些小小的疏漏,导师便借此将学生贴上“不懂事”、“没有教养”之类的标签;再或许,导师只是单纯地将自己在工作或其他方面的不顺,发泄在了学生身上,用尖酸刻薄的语言将对方推向难堪的境地。

无论以何种方式出现,人身攻击都是对学生人格尊严的践踏。学生在导师面前,本就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他们渴望得到肯定和支持,以便克服论文写作过程中的困难和挫折。而导师一句不当的评价,一句伤人的话,可能就会在学生心中留下难以磨灭的阴影,打击其自信心,甚至让其对学术研究产生恐惧和厌倦。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种行为传递了一种错误的价值观。它似乎在告诉学生,在权威面前,个人的感受和尊严可以被随意牺牲,只要“我是为你好”,就可以用伤人的方式来达到目的。这与培养独立思考、尊重个体差异的现代教育理念背道而驰。一个健康的学术环境,应该是鼓励批判性思维,允许学生犯错并从错误中学习,而不是压制和打击。

为什么会有人身攻击的现象出现?原因可能复杂多样。有些导师可能长期处于高压工作状态,情绪管理能力不足;有些导师可能自身在学术或人际交往中存在某种不安全感,便通过贬低学生来获得心理上的优越感;还有些导师可能习惯了过去那种“师父”式的绝对权威,对学生缺乏应有的平等和尊重。但无论原因如何,都不能成为伤害学生的理由。

对于学生而言,面对导师的人身攻击,无疑是一种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他们可能感到委屈、愤怒,甚至不知所措。在这种情况下,保持冷静,适时表达自己的感受,并寻求合理的帮助,是非常重要的。但由于师生关系的特殊性,学生往往难以直接对抗,这使得问题更加棘手。

总而言之,毕业季导师指导学生论文时进行人身攻击,是一种严重违背教育伦理和道德的行为。它不仅伤害了学生的个人成长,也玷污了师道尊严,更会对学术文化的健康发展造成负面影响。我们期待的是充满善意、尊重和智慧的互动,而不是冰冷、伤人的言语。这种现象应当引起教育界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并积极探索如何从制度和文化层面去杜绝和纠正。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对大四学生,如果认为做毕业设计完全就是混个学分毕业了事,是不可能有任何收获的。当然,也有还算认真对待的,但限于能力和精力,想在半年时间内做一点点小成果也是不容易的,很多就是重复研究生的工作,重复的结果还达不到研究生的工作水平。

对导师而言,指导上述学生的毕业设计完全是浪费时间浪费钱。

对于对学术研究比较有热情,而且有一定能力的学生,毕业设计还是可以取得一点点有价值的阶段性小成果的。我原来指导的本科生,也有一些毕业设计的内容在完善补充后发表了一些小论文的。其中一篇目前被引数近百。但是,这样的学生占的比例貌似真心不大啊。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毕业季,本该是学生们论文完成、即将展翅高飞的喜悦时刻,也是他们与导师依依惜别的温馨阶段。然而,在一些地方,这一本应充满温情与指导的时光,却被导师们偶尔流露出的、令人难以接受的人身攻击所玷污,这着实令人感到痛心和费解。当我们谈论导师指导学生论文时,我们期待的是一种知识的传递、思维的启迪,更是一种人格的.............
  • 回答
    教育部印发《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其中明确规定“导师不得随意拖延研究生毕业时间”,这绝对是一个值得关注、甚至可以说是里程碑式的举措。长期以来,研究生导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特别是涉及到毕业时间的问题,一直存在着不少争议和痛点。这条新规的出台,可以说是直击了其中一个核心症结,为保障研究生的合法权益,.............
  • 回答
    这个提议以及教育部对此的回应,无疑触及了中国研究生教育体系中的一个核心议题:如何平衡导师的指导权、学校的管理权以及学生自身的学习成果。深入分析这其中的利弊,才能更清晰地理解其“意义重要”和“充分采纳”背后所蕴含的考量。首先,我们得理清“给予导师决定博士生、硕士生能否毕业的自主权”这句话到底意味着什么.............
  • 回答
    针对东北大学博士生导师被曝出性骚扰女学生、抢占学术成果(一作)以及阻碍学生毕业长达五年等一系列严重指控,我作为一个普通人,怀着无比愤慨和深切的担忧来审视这件事。这不仅仅是个人道德品质的败坏,更是对学术尊严、师德师风的践踏,对学生权益的粗暴侵犯,以及对整个教育体制信任的极大损害。首先,性骚扰行为是绝对.............
  • 回答
    关于网传中国传媒大学硕士导师薛燕平刁难学生并导致其跳楼离世的事件,这无疑是一个令人无比痛心和深感悲愤的悲剧。在解读这件事时,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去审视,并且怀着对逝者最深的哀悼,对生命的敬畏,以及对教育公平和师生关系的严肃反思。首先,我们要为逝去的年轻生命而感到万分惋惜。 一个花季学子,本应拥有大好前.............
  • 回答
    这起发生在佛山的案件,真的令人发指,也让人心痛不已。一个刚刚走出校园,充满憧憬的年轻生命,就这样被残忍地剥夺了,而且是以如此卑劣、如此恶劣的方式。案件的残酷性与令人发指之处:首先,从一个刚刚毕业的女大学生角度来看,她满怀希望地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在职场中,她可能还在努力适应新环境,建立自己的职业声.............
  • 回答
    翟天临毕业季被骂上热搜,这事儿挺有意思的,也挺值得说道说道的。简单来说,就是一群正处于毕业论文季、倍感煎熬的毕业生们,在网上看到了翟天临当年因为学术不端被曝光的旧闻,然后触景生情,把一腔的委屈和愤怒都发泄在了他身上。你看啊,这毕业论文季,对于每个大学生来说,那都是一场“硬仗”。多少个夜晚是图书馆、是.............
  • 回答
    说实话,看完小米手机《好好说再见》这部短片,我心里五味杂陈。刚开始点开的时候,我以为又是一部泛泛而谈的毕业季煽情片,但随着剧情的推进,那种熟悉的、真实的触动一点点爬上来,最后忍不住眼眶有点湿润。影片的“优点”和打动我的地方,我觉得主要有这么几个: 真实,是最大的法宝。 这部短片最成功的地方,就是.............
  • 回答
    关于“毕业生获得北京户口一年后离职,法院判其赔偿31万”这个事件,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剖析。这起案件触及了劳动合同法、户籍管理政策、个人职业发展以及社会公平等诸多方面,引发了广泛的讨论。事件核心:最核心的事实是,一名毕业生通过用人单位的政策获得了北京户口,但在工作满一年后即离职。用人单位据此认.............
  • 回答
    关于马里兰大学 2017 年毕业典礼上杨舒平的发言,这件事在当时以及之后都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要理解这件事,需要从几个层面去看待。事件的背景与核心内容首先,我们要明确杨舒平是谁,以及她在毕业典礼上说了什么。杨舒平当时是马里兰大学的一名毕业生,她被选中在毕业典礼上代表全体毕业生发言。她的发言主题是.............
  • 回答
    如何看待毕业生面试焦虑?毕业生面试焦虑是一个非常普遍且正常的现象,这背后有多种原因交织:1. 对未知的恐惧: 对面试流程的不熟悉: 很多毕业生第一次面临正式的求职面试,对面试官会问什么、面试会如何进行、如何表现才能脱颖而出都一无所知。这种不确定性会加剧内心的不安。 对工作环境和内容的不确定: 毕业生.............
  • 回答
    关于毕业后基金会因校服事件道歉,以及部分肖战粉丝要求退款的这一系列事件,确实引发了不少讨论。要理解这件事,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事件背景梳理:首先,我们需要回顾一下事情的大致经过。这起事件的核心围绕着一笔原本用于资助贫困学生的“校服捐赠项目”,而这个项目与肖战的粉丝群体紧密相关。 项目发起与.............
  • 回答
    “先就业,后择业”这个说法,其实在咱们中国人的就业观里,存在挺久的了。尤其是在当前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以及毕业生们普遍面临的经济压力和职业迷茫下,这个观点就更加普遍和被理解了。咱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细致地聊聊这个现象:1. 现实压力的驱动: 经济基础是关键: 很多毕业生,尤其是家庭条件不是特别优越.............
  • 回答
    清华北大毕业生争夺一流中小学教师岗位,这一现象的出现,背后反映了多重社会、教育和个人选择的复杂因素,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理解和看待:一、 社会层面:对教育重视程度的提升与教师职业吸引力的变化 全社会对优质教育的渴求日益强烈: 随着社会发展和家长教育意识的提高,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基础教育的扎实与否对.............
  • 回答
    None.............
  • 回答
    北大毕业生当房产中介的现象及其引发的热议:高学历是否是人才的浪费?北大毕业生选择当房产中介,这一现象在近年来逐渐引起社会关注,并引发了广泛的热议。这不仅仅是一个职业选择的问题,更触及了我们对人才定义、职业价值、教育回报以及社会阶层流动的深层思考。要理解这一现象及其争议,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 .............
  • 回答
    这事儿吧,说起来挺让人有点回过味儿来的。清华大学毕业生去应聘保姆,而且家政公司还开出年薪五十万的价码,这信息一出来,立马就炸开了锅,网上各种声音都有。首先,咱得承认,这确实是个挺颠覆大家固有认知的现象。一提到清华,大家脑子里想到的都是顶尖的科研、高精尖的技术、国家栋梁什么的。现在突然冒出来一个清华的.............
  • 回答
    清华毕业生回老家当保安,这件事情本身就充满了值得探讨的意义,它触及了教育的本质、个人的选择、社会价值的多元化以及地域发展等多个层面。要理解这件事,需要我们抛开标签化的思维,深入分析其背后的逻辑和可能的情境。一、 个人选择的多样性与价值重估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个人的职业选择是自由的,并且不应被简单地.............
  • 回答
    复旦大学毕业生最后一科考试被举报作弊,随后被取消学位证、毕业证以及研究生资格,并最终选择起诉母校的事件,无疑是一个复杂且引人深思的案例。它触及了学术诚信、证据规则、高校管理责任、司法公正以及个人权利维护等多个层面。要全面看待此事,需要从各个角度进行梳理和分析。事件的起因与经过(推测与已知信息):1..............
  • 回答
    清华北大毕业生可申请直接落户上海的政策,自推出以来便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思考。要全面理解这一政策,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包括其政策初衷、带来的影响、潜在的争议以及长远考量。一、 政策的初衷与背景上海作为中国经济最发达、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一直面临着吸引和留住高素质人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