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清华毕业生回老家当保安?

回答
清华毕业生回老家当保安,这件事情本身就充满了值得探讨的意义,它触及了教育的本质、个人的选择、社会价值的多元化以及地域发展等多个层面。要理解这件事,需要我们抛开标签化的思维,深入分析其背后的逻辑和可能的情境。

一、 个人选择的多样性与价值重估

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个人的职业选择是自由的,并且不应被简单地用“高低贵贱”来评判。

对“成功”定义的重新审视: 传统观念中,名校毕业生的成功往往与高薪、高职位、大城市联系在一起。然而,随着社会发展和个人意识的觉醒,越来越多人开始反思这种单一的成功定义。对于清华毕业生来说,他们可能早已实现了经济上的基本富足,或者对财富的追求并不那么强烈。他们可能更看重生活的平静、内心的安宁、与家人的团聚,或者对家乡的责任感。当保安,也许能满足他们对“生活”的某些核心需求,而这些需求是单纯的物质回报无法替代的。
职业兴趣与生活方式的匹配: 并非所有人都对高强度、高竞争的工作环境感兴趣。也许这位毕业生在校期间,对某些方面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比如安防管理、社区服务,或者他/她发现自己更适合一份需要细致观察、规律作息、能够与人建立简单互动的工作。保安工作虽然看起来平凡,但如果它能让一个人感到自在、有价值,并与自己的生活节奏相匹配,那么这就是一个“好”的职业选择。
家庭与社会责任感: 回到老家,可能意味着需要照顾年迈的父母,或者在家乡找到一份安稳的工作,为家乡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这种选择背后,可能承载着深厚的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认同感。在一些小城镇或农村地区,保安工作虽然收入不高,但可能相对稳定,并且能够在社区中扮演一个可靠的角色。
寻求一种不同的生活体验: 很多名校毕业生在校期间经历了高强度的学业压力,毕业后也往往投身于竞争激烈的工作。他们可能渴望一种节奏慢一些、压力小一些的生活,重新连接自我,感受生活本来的样子。保安工作,尤其是在一些环境优美的社区或单位,可能提供这样一种“慢生活”的可能。

二、 教育的本质与社会价值的多元化

清华毕业生当保安,也引发了对教育本质和社会价值的更深层次思考。

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什么? 是培养国家机器的齿轮,还是培养能够独立思考、自主选择、为社会创造价值的个体?如果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的全面发展和幸福感,那么即使是当保安,只要能实现这些,也并非教育的失败。
社会分工与价值认同: 社会需要各行各业的人来维持运转。保安工作在维护公共秩序、保障财产安全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这位毕业生能够在这个岗位上尽职尽责,为社区做出贡献,那么他的劳动同样是有价值的,并且应该得到尊重。我们不应因为其名校背景而对他人的职业选择附加更高的期待,而忽视了职业本身所承载的社会功能和价值。
打破“唯名校论”和“唯高薪论”: 这类事件提醒我们,不应过度神化名校背景,也不应将职业的价值完全与薪酬挂钩。一个人的能力和价值体现在多个维度,而不仅仅是毕业院校和职位。

三、 地域发展不平衡与人才流动的反思

清华毕业生回老家当保安,也可能折射出一些现实问题:

人才流失与回流的结构性挑战: 对于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即使有优质教育资源输出,但如果当地缺乏能够吸引和留住高素质人才的产业、平台和发展机会,那么人才回流也可能面临职业错配的尴尬。这并不是说这个人能力不行,而是说他的能力和期望与当地的岗位需求之间可能存在断层。
基层岗位的吸引力问题: 在一些地方,保安等基层岗位可能薪资待遇不高,工作条件也相对艰苦。如果一个高学历人才选择这类岗位,除了上述个人原因外,也可能间接反映出当地基层岗位的吸引力不足。
反向人才输送的可能性: 另一方面,如果这位毕业生怀揣着改造家乡、发展家乡的理想,即使从基层做起,也可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视角,在家乡的某些领域带来新的思路和变化。比如,他/她可能在家乡的社区管理、物业服务、乃至未来创业等方面,发挥其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 可能的误解与解读

需要警惕对这一现象的简单化、标签化解读。

过度解读的“寒门逆袭”或“名校落寞”: 这种解读往往是情绪化的,忽视了事实的复杂性。如果这位毕业生家庭富裕,回老家是为了照顾家人,那么与“寒门逆袭”或“名校落寞”无关。
“浪费人才”的批判: 这种批判本身就带有强烈的功利主义色彩,似乎所有名校毕业生都必须按照某种预设的“功成名就”轨迹发展,否则就是对教育资源的浪费。但“人才”的定义本身是流动的,并且“贡献社会”的方式也是多元的。

总结来说,看待清华毕业生回老家当保安,应采取一种开放、多元和尊重的态度:

尊重个体选择: 这是最基本的前提。每个人都有权决定自己的人生道路,不应被外界强加的刻板印象所束缚。
理解背后的复杂原因: 不要简单地认为这是“要么是能力问题,要么是想不开”。可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对生活方式的追求、家庭责任、对家乡的情感,以及对社会价值的重新认知。
反思教育的意义和社会价值的多元性: 提醒我们教育不应仅仅是为了功利性的成功,更在于培养独立、幸福和有社会责任感的人。同时,任何正当职业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关注结构性问题: 在尊重个人选择的同时,也应关注到地域发展不平衡、基层岗位吸引力等可能存在的深层社会问题,并思考如何通过政策和社会建设来改善。

最终,无论是什么样的选择,只要是出于内心的真实意愿,并且不违背法律和道德,都应该得到理解和尊重。这位清华毕业生当保安的故事,更像是一个窗口,让我们得以窥见当代年轻人多元化的价值观和人生追求,也促使我们重新思考“成功”和“价值”的定义。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是开玩笑,他的命运,随时可能发生在你我身上。


某些人估计连报道的全文都没看过,一看到“清华”“生物专业”“保安”这几个词就开始嘲讽。去搜一下新闻就可以知道,他的大致履历如下:


1、清华生物专业毕业后进入广州一家大型企业。


2、未能进入研发部,被分配到客服部,工作不太顺利。


3、因父亲生病瘫痪,回长沙。


4、进入房地产公司工作,估计也并不顺利。


5、开始当保安。


6、目前担任某市场物管客户部主任,工作认真负责。


工作和专业不对口、父母生病、职场危机、逃离北上广、人到中年、在老家找不到合适工作——这些不都是我们每个人都很可能遇到的问题吗?


不久前华为辞退老员工的事情还历历在目,谁能保证你今天还在好好上班明天不会被通知卷铺盖回家?风口很多,被风吹走的更多,一大波即将死去的企业就在路上。


在大城市有房有车又怎么样,一旦遇到收入不稳定甚至失业断供,银行随时把你的房子收回去,回老家不是开玩笑,三四十岁没有任何家庭背景的普通人,回去不想当保安,你又能做什么高大上的工作呢?


就算你事业稳定无可替代,还是在金融IT这样的高收入行业,且不说这样的工作有多苦逼,谁又能保证自己不生病、父母不生病?“流感下的北京中年”那篇文章,都还没忘吧?别以为一年挣个几十万就牛逼哄哄了,一场病随时能把美好生活打得粉碎。


所以没什么好嘲笑的,不管是清华还是北大,不管是生物还是金融,在时代和命运的洪流面前,都是很脆弱无力的。


其实这位老哥,已经在竭尽全力的面对和反抗命运了。至少他仍然在兢兢业业工作,至少他还可以经常陪伴在家人身边,就凭这两点,就已经比很多留在北上广混吃等死的人强多了。


其他相关回答:

2017 年最令你震惊、悚然的数据是什么?

如何评价电影《无问西东》?

年收入 100 万在目前中国属于什么水平?

如何评价郑州女老师10字辞职信:“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高考失利,人生未来还可以翻盘吗?


(以上内容同时发布于个人微信公众号“直说”,如需转载请注明作者)

user avatar

前排答案说人家失败。

只有我觉得这位前辈清贫乐道么?

我今年31岁,极可能“重蹈覆辙”,在欧洲有三年码农两年quant经验,刚发朋友圈说回国,就收到大量评论:“还做金融么?”“去香港投行还是国内券商啊?”

我统一回复:"我妈膝关节手术,恢复期大半年,回家照顾!裸辞、改行数学老师,进不了二本就教高中,不care降薪,我消费低![嘿哈]"


期间领英上三家公司联系我,属于知乎上时髦的高大上职位,年薪至少50,我先后谢绝了。


曾经有光环的,若不赶时髦、充满狼性,就被看作沉沦懦弱;

当上头狼杀敌四方,才谓之成功,这是时代精神出了问题。


看看知乎上一些热门问题:

家庭聚餐同学聚会,大家低头回复微信工作群,交代任务;

春节度假游,老板一个电话,把你从景点叫回酒店写项目报告。

长期加班、连月出差,导致幼儿缺少父亲陪伴,妈妈在家抱怨。



纵使工作体面多金,但要你随时stand by,

面对客户和领导的训斥,你不仅要忍着听,

当垃圾桶让人宣泄完了,还要随时笑脸相迎;

把优质的时间、善良和耐心,全献给工作,

留给家人的是,疲惫的身躯、负面坏情绪

这种生活真的好么?



两个高中老师,八十年代中科大、南大毕业,小城市教高中,看起来屈才。现在快退休、桃李满天下。小富即安不爱财,推却了诸多补习机构邀请,仅偶尔在书店搞个文化讲座,更显德高望重。


一部日剧里有过类似情节,明治维新后,日本社会阶层变动,武士地位下滑。

戒田武士开澡堂,秋山武士的儿子去打工,成为了县里的笑柄。


被小伙伴嘲笑了以后,家里的老父亲怎么评论呢?



主角的父亲、这家男主人叫秋山能久敬,没落的武士

对于开澡堂,十分坦然,不卑不亢。

这是阿Q的精神胜利法么,给武士阶层解嘲?

还真不是,能久敬本身是大家族族长,任职县中教务员,地位还是高于浴室老板。

更要紧的是,教养的两个儿子,分别留学美法两国,成为海军中将和陆军大将,即使按世俗的标准,也是成功的。





如果你发自内心的喜欢编程,

或在投资中有价值实现;

那么在华为加班到深夜,

焚膏继晷的写M&A PPT,

都无可厚非。

倘若仅为钱,透支身体健康、家庭亲情,

这种职业计划并不长久优化.



做人呢,最重要是开心

人90年代考上清华,不说多聪明,至少智商不低。如果真想赚钱,私开高考冲刺班,月入几万没问题。恰恰是知道什么是想要的,亲情的重要性,才会选择外人看似平庸的生活。


《天龙八部》丁春秋、游坦之来少林砸场子,扫地僧一根指头就能秒杀,但是这种力挽狂澜的走秀场留给乔峰就行。就喜欢七八十年如一日,做图书管理员。


知乎上都是年轻人,能看见的年代太少,觉得保安俗气。或许人家看门的时候,可在传达陋室调素琴阅金经,与长者对弈谈笑风生,换取了精神生活的富足。我在同济读本科的时候就见过,一个奶奶,整天在食堂捡同学吃剩的饭菜,但是闲下来就在图书馆读书,去礼堂坐地下听学者报告,没人有资格歧视老奶奶。


你可以选择随时对工作stand by,

人家更喜欢时刻对家人available。

这种行为在古代,是可以举孝廉当官的,但是人家更可能一纸《陈情表》弃如敝屣。



相关回答:


user avatar

清华本科,理工,女。讲几个小故事。

1、我的原舍友。大一大二成绩不理想,大二开始心态崩了,作息黑白颠倒,不去上课手机消息不回每天窝寝室,挂科超过了一定数量被留级一年。

2、同学A。抑郁症,陆陆续续休学有一两年,插班到了下一届。

3、同学B。参加出国项目,在外面压力太大受不了,回来留级一年。

——————————————————

4、上体育课第一节,老师说几天前(开学前的周末)有个博士在健身房跑步,猝死了。

5、有一栋楼叫“罗姆楼”,有一句话叫“清,华罗姆楼,一跃解千愁”。

6、某楼有同学在宿舍上吊,宿舍被封了。

7、每学期都有死,亡名额,在期末考试DDL毕业季之前尤其多。

——————————————————

大三有个班,有天一个女生在社交网发了一条消极信息,失联。半夜下着雨,全班同学全员出动去找她,找了很久后来找到了。人没事。


很多时候我觉得在我们学校,一个人,能活着、没有精神疾病、没有什么身体疾病地毕业,就是非常牛逼的了。非常非常牛逼!

我的高中同学,他们在高中时都很自信,眼睛里熠熠生出的都是斗志昂扬的光芒,嘴角永远上翘。但是四年过后,他的眼光暗淡了,整日垂着头含着胸,跟高中同学谈天变得小心翼翼、话里话外都是自嘲。

同学夸他,他却说,对不起,我担不起你们的夸奖。


我心疼。

心疼他们,也心疼自己,因为上了清华,在以后的日子里居然不敢输、输不起、怕稍微落下了一点点就被别人指指点点轻蔑以待,怕本科毕了业没有50W年薪就不敢在父老乡亲同学长辈面前抬起头,怕很多很多。

所以我选了一条我的同学们都没走的道路,我不希望让自己的“怕”限制了我以后的发展。

也愿千千万万的top学子,不要被别人强加在你身上的光环压垮。

不要自卑、不要难过、不要害怕。

就像你从没上过这所大学一样,就像你还在高三心无旁骛地拼搏那样,清楚了解每一条路,别管别人怎么说,自己勇敢地去做就好了。


不要被别人强加在你身上的光环压垮。

因为很多“别人”念清华,真的不一定能毕业。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