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孩子不认真上网课被妈妈拖进大海,声称「吓唬吓唬」孩子?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令人担忧且不妥当的教育方式。看到这样的新闻,我第一反应是愤怒和心疼。

首先,从 教育的根本目的 来说,我们教育孩子是为了让他们健康成长,学会知识,掌握技能,最终成为一个独立、有责任感、懂得尊重他人、情绪稳定的成年人。而这位母亲的行为,显然与这个目标背道而驰。

为什么说这种行为非常不妥?

1. 严重的心理创伤风险:
恐惧与创伤: 想象一下,一个孩子,可能因为玩手机、偷懒或者其他原因被父母“惩罚”。他可能正在屋内,然后突然被强行带到一个完全陌生、充满未知和潜在危险的环境——大海。对于孩子来说,这绝对是一种极度的恐惧和惊吓。大海的广阔、深邃、未知的水流,以及被父母突然推入其中的无助感,都会给他带来巨大的心理冲击。这种冲击可能不是短暂的,而是会留下长久的心理阴影,例如对水的恐惧、对父母的不信任,甚至引发焦虑症、抑郁症等。
“吓唬吓唬”的界限模糊: 母亲声称“吓唬吓唬”,但这种“吓唬”的度在哪里?孩子可能会觉得父母是为了“吓”他,但在这个过程中,他无法控制自己的身体和所处的环境,更容易产生被遗弃、被惩罚的绝望感,而非仅仅是“受教育”后的警醒。更何况,大海本身就具有不可预测的危险性,一旦发生意外,后果不堪设想。

2. 对亲子关系的破坏:
信任瓦解: 父母是孩子最信任的人,是他们的保护者。当父母用这种极端、暴力的方式对待孩子时,就是在亲手摧毁这份宝贵的信任。孩子会开始质疑父母的爱,质疑父母的理智,觉得父母并不可靠,甚至会害怕父母。这种信任的裂痕一旦产生,修复起来会非常困难。
恐惧取代亲情: 亲子关系应该是建立在爱、理解和支持上的,而不是建立在恐惧之上的。当孩子因为害怕父母而“乖乖”上网课时,这种“乖”不是发自内心的懂事,而是源于恐惧。长此以往,孩子可能会变得阳奉阴违,或者与父母疏远,甚至在遇到问题时选择隐瞒,因为他们害怕会再次遭受类似的“惩罚”。

3. 传递错误的是非观和解决问题的方式:
以暴制暴: 孩子不认真上网课,本身也可能有很多原因,比如课程枯燥、学习方法不适应、有其他更吸引他的事物等。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沟通、引导、调整教学方式,或者设定合理的规则和奖励。而这位母亲选择的却是“以暴制暴”——用一种更为暴力、野蛮的方式来压制孩子的行为。这无形中就向孩子传递了一个信息:解决问题的方式就是使用武力或极端手段。
忽视根本原因: 孩子不认真上网课,这可能是一个信号,表明他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了困难,或者存在其他需求没有被满足。直接将他扔进大海,完全忽视了孩子内心真正的需求和学习上的困境。这是治标不治本,甚至是在制造更大的问题。

4. 人身安全问题:
意外风险: 大海不是游泳池,水情复杂多变,即使是成年人也可能遇到危险。孩子心智发育不成熟,缺乏足够的危险意识和游泳技能。在被突然推入海中的瞬间,如果呛水、抽筋,或者被海浪卷走,后果将是灾难性的,甚至可能导致生命危险。母亲一句“吓唬吓唬”,根本无法承担这种潜在的生命风险。
溺水责任: 即使孩子最终安然无恙,这种行为本身也极度危险,一旦发生不幸,母亲将要承担法律和道德的双重责任。

作为旁观者,或者说听到这件事,我会有怎样的想法?

心疼孩子: 我会非常心疼那个孩子,年纪小小,竟然要承受如此非人的对待。
担忧中国的家庭教育: 这样的事件也暴露了一些家庭教育中存在的极端化、简单粗暴的问题。在一些家庭中,“棍棒底下出孝子”的观念仍然根深蒂固,但很多家长并没有理解其负面影响,更将这种暴力理解为“管教”。
呼吁理性教育: 我希望社会上能有更多的声音呼吁理性、科学、充满爱的家庭教育方式。家长需要学习如何与孩子沟通,如何理解孩子的行为背后的原因,如何建立健康的亲子关系。
对家长的反思: 这件事也给所有为人父母的敲响了警钟。我们都曾是孩子,也知道被误解、被粗暴对待的滋味。在面对孩子的“不听话”时,我们是否也应该先冷静下来,想想有没有更好的方法,而不是被情绪牵着鼻子走,做出让自己追悔莫及的事情?

总而言之,这位母亲的行为是 愚蠢、危险且不负责任的。这绝不是教育,而是虐待和暴力。教育应该是引导,是启发,是帮助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而不是用恐惧和伤害去控制。我希望这样的事情能够引起全社会对家庭教育的重视,并引导更多家长走向科学、有爱的育儿之路。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居然高赞都在说网课和教育?这TM是个刑事犯罪,跟教育有个狗屁的关系!

虐猫那个,你们恨不得撕了他。这虐娃的,你们居然能当成教育问题?!

在海边玩过的人,都知道,视频中那个水深,只要摔倒,水性不好的人,海浪一冲根本站不起来。

更何况现在这个水温,孩子站了那么久,一旦失足,冻僵的身体根本无法自救。

换个身份想想,

假设一个男的拖着一个女生跑到这地方说你不嫁给我,咱就一起死,然后警察来了,这男的立刻说“我就是吓唬吓唬她”,咱们路人会怎么定性这个事儿?

故意杀人,被民警干扰导致犯罪未遂,谎称“吓唬”,意图逃脱罪责。

没错吧。

孩子是人!不是你养的玩意儿!

你一个住在海滨城市的成年人,怎么解释自己不知道这种行为的危险性?

  • 如果你真不知道,那你的智力水平和行为能力,完全不配当监护人。
  • 如果你是正常智商,有基本常识,那你就是故意犯罪!

怎么一说“哎呀我气糊涂了,我是她亲妈,我能真下手吗?”大家就信了呢?

亲妈亲爸杀子的新闻一点都不少!

我们是不是对这种傻X家长,太宽容了?

这次不严惩,她下次还敢试。

其他傻X家长看到这样做不被严惩,会以为这是合理的,然后学了去吓唬自家孩子。

难道我们真要等死人了,才意识到这种行为是犯罪吗?

请各位送我上去,让更多人警惕这种伪装在亲情下的犯罪行为。

user avatar

——我情愿让他恨我,也不能让他把这个时间给耽误了。


这句话是我婆婆说的。

我老公有一个天天被打着学钢琴的悲惨童年。


当年我婆婆给他找了能力范围内最好的老师,而且这个老师认为我老公的天赋比一般小孩要高,而且真的是无偿开小灶,往音乐学院教授方向培养的那种期望值。


所以于情于理我婆婆不愿意浪费他的天赋,说家里会念书的多,不稀罕,干什么的都有,就差一个搞艺术的。

可恰好我老公根本就不喜欢弹钢琴,即使弹琴的时间没有要求很长,他也不愿意坐在那里好好弹琴。

于是他就有一个这样的被打的童年。


于是提到这一茬儿的时候,我婆婆总是说:

哪怕他恨我,当时我也要打他,要管他。

小孩的生长发育和学习就是这样,过了那个村就没那个店儿了。



学习对大部分人来说,得到的成就感和快乐,当然没有娱乐多。

成绩中上的人永远是少部分人。

大部分人混在中等,混在中下。


也就是说大部分人无论是从学习的动机还是从学习的结果来说,是没有资格嘲讽这位歇斯底里的母亲的。



和这个小孩一样,根本就没有自制力的孩子,如果生在别的家庭里,可能家长就放任自流了,爱上不上。

考不上高中就去读中专啊,连中专都不想上,就去打工啊。


这才是大部分中等和中等偏下的人的选择,在中专率已经一半儿的国情下,如果未来想坐办公室,还就是要想到高中的入学门槛,然后在千军万马的把那条独木桥杀过去。


当然还有一个改命的法子是出国读书。

只要英语好就行。

我老公开的那小机构里面,专业把厌学学渣往外送。

再怎么学渣的学渣,混一个澳洲8大上一上顺利拿到毕业证还是不难的……毕竟背后有一个团队在拿钱办事,尽可能把游戏变成easy模式。

这是氪金党的胜利。



而大部分家庭是没有这样的家底儿去给孩子砸钱学英语,并且付得起出国留学镀金的学费和生活费的。

所以他们没得选,想让孩子以后坐办公室当白领,就不能让他们按照中专蓝领们的人生轨迹来。


这位母亲是已经给自己的孩子规划好未来的路的。

只是,孩子可能没有读书的脑子,在读书的时候得不到成就感,所以希望放纵自己,去做一些更简单更快乐的事情。


而这位母亲,并没有这个能力让孩子对念书感兴趣。

眼见着孩子,对自己的人生不负责,她很着急,所以就成了一场滑稽的一厢情愿。



我老公现在年入几十万。

并没有靠弹琴来生存。

而且酷爱拿当时练出来的手指灵活度,当着我婆婆的面大打游戏,而且打啥游戏都很容易变成普通玩家里的高玩,接近职业玩家的那种。

有意识有操作。


我婆婆经常一边叹息说白瞎了学费,一边说人这辈子最苦的一件事是读书。

更苦的一件事是想读却发现读不进。

最苦的一件事儿是没脑子不想读却被逼着读。



普通人家的孩子有个好脑子,已经赢了一半儿。

因为好脑子意味着高容错率,这条道不通,其他的道儿,也不是闯不出来。


可是普通人家的孩子没个好脑子,自己又不学,吃不了学习的苦,那他未来的人生就已经差不多成为定局了。


普通的家长,普通的天资,才是我国数量最多的人。

这就是他们的真实生活。


他们也知道找一个高智商且负责任的人生个孩子,后代可能会赢在娘胎里。

可惜在她们择偶的时候,自己就已经输掉了。

大家都觉着好的人,大家都在抢,她们可能抢不上。


找了个资质普通的老公,生了个资质平平的孩子,拼命想让一代比一代强,但是孩子不懂事不买账,他们也不懂得怎么教育。

他们也不想丧偶式育儿,可是其中一个人把人生的重心从工作转为带孩子,已经是她们能力范围内最大限度的,贯彻一代更比一代强的做法了。


我还是想提醒一下大家:不要对普通人过于苛刻,我能看到的是这个家长的绝望和可怜。


不要站着说话不腰疼,很多早教训练孩子的专注力,引导孩子对学习的兴趣,这是那些上得起早教班并且一直有能力把教育外包给专业人士的家庭才拥有的福利。


可更多的人,会一边上知乎对于低成本育儿的答案疯狂点赞,一边又无视了那些教育类的答主到底自己本身是什么脑子,什么学历背景?

看了多少书?

孩子从多小的时候开始培养?

她们一个人做了早教班多少工作?

自己如果如法炮制的话,能模拟成功个几成?



如果这个完全不喜欢念书的小孩投胎到了我老公的土豪客户家里,家长能砸个百十万给我老公的团队,我老公他们团队所有的精英老师,可以一直看着孩子全程辅导,直到顺利合法的拿到澳洲8大的毕业证。

哪里还有这些破事儿?


——我就是希望我资质平平不爱念书的孩子过得轻松快乐,还有前途。

抱歉,这是土豪的专享。


普通人想要成年后过的稍微轻松一点,就是这样鸡飞狗跳的人生。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