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孩子弄丢五块钱地铁票,妈妈动手打孩子」事件?

回答
这事儿听着就让人心里不是滋味。地铁上弄丢了五块钱的地铁票,妈妈就动手打孩子,这事儿细想起来,里头门道可不少。

首先,咱们得明白,这五块钱对大人来说可能不算啥,但对孩子来说,这可能是他自己攒了很久的零花钱,也可能是他第一次负责保管的钱。弄丢了,他心里肯定也慌,也怕,也自责。在这种情况下,一个温柔的安慰,一句“没关系,下次小心点就好”可能比什么都管用。就算是要批评教育,那也应该是好好讲道理,让他明白钱的重要性,怎么才能不弄丢。

可这妈妈呢?上来就动手打孩子。这一下子,把事情的性质就变了。这不是在教育,这是在发泄情绪。孩子因为弄丢了钱而产生的焦虑和害怕,妈妈却用暴力去放大,甚至可能让孩子觉得,妈妈比钱更可怕。长此以往,孩子对妈妈的信任感会一点点被消磨掉,有什么心事也不敢跟妈妈说了,只会藏在心里。

而且,您想想,这场景是在公共场合,地铁上。周围那么多双眼睛看着。当着这么多人的面打孩子,这对孩子来说,是一种公开的羞辱。孩子本来就因为弄丢钱而可能感到羞愧,现在再加上被妈妈打,那种无地自容的感觉可想而知。这会让孩子在同龄人面前也抬不起头来,觉得自己是个“坏孩子”,是个“惹人嫌的孩子”。

从另一个角度说,这也暴露了一些家长在教育孩子时,情绪管理上可能存在的问题。很多家长自己工作、生活压力大,回到家就把情绪一股脑地撒在孩子身上。孩子就像是一个出气筒,只要一犯错,不管轻重,都要承受家长的怒火。这是一种很糟糕的教育方式,不仅解决不了问题,反而可能给孩子留下心理阴影。

还有一点,这事儿也提醒我们,家长在培养孩子财商和责任感的时候,也要讲究方法。孩子不是一天就能学会保管财物的,这需要一个过程。家长应该循序渐进地引导,比如一开始让他保管一点零花钱,教他怎么放好,怎么记账。如果弄丢了,就一起分析原因,下次怎么改进。而不是一上来就用严厉甚至暴力的手段去“纠正”。

当然,我们不能完全站在道德制高点去指责这位妈妈,因为我们不清楚她平时的家庭教育模式,也不清楚当时她承受着多大的压力。也许她自己也是第一次当妈,在教育孩子方面经验不足,也可能她当时的情绪真的失控了。但是,无论如何,用暴力解决问题,从来都不是最好的选择,尤其是在面对孩子的时候。

总的来说,这件事儿挺让人感慨的。它折射出当下很多家庭在教育孩子时可能遇到的困境,比如情绪管理、沟通方式、以及如何真正做到“爱”与“教育”的结合。一个孩子弄丢了五块钱,本可以是一个小小的成长契机,却因为家长的失控,变成了一个可能伤害孩子心灵的事件。希望这样的事情,能让更多的家长反思一下自己的教育方式吧。孩子终究是自己的,他们的成长,不能以伤害为代价。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位妈妈却说,她和丈夫长期分居,住在娘家,一个月才赚900块,今天是去亲戚家借钱买点年货。

这一句话寥寥三十几字分量轻轻,背后藏着多少信息量,没经历过的人或许没办法想象,用知乎最近比较火的形容方式,“幸运限制了你们的想象力”。

然而恰好,我的妈妈就曾经是这样一位妈妈,我也曾经是这样的一个孩子。除了一点,那时候她不带着我住娘家,因为我的姥爷她的爸爸对她说,你既然已经嫁人了再回家住不合适,还是出去住吧。

之后的很多年,我和妈妈就一直辗转于那个小镇的各个出租房里,几年里搬了13次家,我妈说她那个时候最怕的就是搬家,家里什么都没有,几个破桌椅板凳堆在敞口的车后箱里,横穿城市,向世界展览着自己的寒酸和狼狈。

直到现在,她有着体面清闲的工作,重新嫁了个对她很好的老公,买了车,去年刚换了精装修的大房子,可她还是经常和我回忆以前的事,还是经常忍不住会哭。以前我总觉得很烦,过去的事了还总想着做什么呢?后来我慢慢听进去了的时候才发现,哪怕所有一切事情亲历者的我,也无法知道在她的视角她都经历过什么。

我们租过很多房子,有一个房子没有暖气要自己生炉子,她又不太会生火,东北的冬天啊,自来水管和厕所都冻住了,我们每天去旁边的工地用大可乐瓶子接水回来,上厕所要在痰盂里再去倒掉。有一个房子房东的母亲精神有问题,经常会跑过来要把我们从她的房子里赶出去,我妈在和她周旋的同时我要偷偷去给房东打电话,让他来把他母亲带走。有一个房子楼下的排污管道破裂了一直没有人修,门口的路上积满了粪水,冬天还好点,到了夏天就恶臭难当,每次走过都要掩鼻忍住呼吸。我们也住在过别人家里,住在我奶奶家我老姨家,寄人篱下时候受到的眼色比出去租房可怕多了。

我妈说那时候我很小,什么都不懂,疯老太太来赶我们走的时候我妈给我五毛钱去打公用电话,剩的零钱刚好够买个泡泡糖,我打完电话会美滋滋的嚼着泡泡糖回来,那时的她是什么心情呢?

欠债的她是什么心情呢?那时候我们家做生意赔了,欠了银行和很多亲戚朋友的钱,她说那个时候她坐在办公室里就会看向窗外的大门,只要一有生人进门她就紧张,生怕是来催债的,平时下班后她能不出门就不出门,就和我在小破出租屋里呆着,因为怕上街碰见熟人,碰见债主。这些心情我依然不懂,我没心没肺,这是我的幸运。

过年的时候我们两个人无处可去无家可回,她心情沮丧无心做饭,我们就披着毛毯望着电视,这个时候我哭了,嚎啕大哭,说,人家过年都有好多菜好多好吃的,为什么我们什么都没有,她看着我哭也跟着哭,后来擦擦眼泪说,妈给你做好吃的,最后做了一大桌子好几个菜,这是我们两个人的年。

说说我,从小我经常挨打,她那个时候情绪永远在崩溃的边缘,生气起来歇斯底里,她在外人面前要用尽全力维持体面,也只有在我这里崩溃了。我是活泼又淘气的孩子,三天一小打五天一大打,不过那时候觉得家长打孩子好像也没什么奇怪。

我会在她尖叫的时候拎起门前的死老鼠淡定的扔掉,会傍晚的时候去和街边推着小车买菜的小贩讨价还价买来最便宜的剩菜,会慢慢压抑掉一个小孩子什么都想要的天性。我记得有一次坐火车,火车里有乘务员在卖小东西,那是一个发光的陀螺,快速的抽出一根塑料链条陀螺就会落在地上飞速的转起来,我看着乘务员在绘声绘色的讲解,给大家演示,地上的陀螺放出光来,小孩子们纷纷吵着要买,乘务员卖给他们,然后走向下一节车厢,我就默默的看着,乘务员走了之后我妈突然说,其实我就是想看看你要不要,你很听话你没有要,然后她叫住乘务员给我买了一个。这算是我记忆中最心酸的时刻之一了吧,那时候我不懂,为什么其他小朋友可以要我就不可以,为什么我不要才是乖孩子,但是也就这样了,慢慢习惯了,不再提出任何要求。

我印象里,那个时候的她经常一个人坐在角落里自言自语,有时候带着恶狠狠的表情咒骂,还经常一边自言自语一边就哭了。

现在的她过得很幸福,新的同事都觉得她是一个幽默没心眼的人,我没再见过她自言自语,她经常问我钱够不够花,要给我钱让我去吃好吃的买买衣服,去年她还和几个同事去西北深度旅行了一次,玩了二十来天。我也还不错,开朗感性爱着世界,不熟悉的人还会说我一定是个从小到大没吃过苦的孩子。

这些年我回到家看她的状态,用一个词形容——“松弛”。她发福了一些,也长了皱纹,不再喜欢打扮自己,趴在床上拿着iPad玩植物大战僵尸和保卫萝卜,或者窝在客厅的沙发里看电视剧,不再害怕什么,不再紧张什么,不需要急切的为下一秒为明天做打算,她终于松下来了。

在看到《美丽人生》的圭多和《兄弟》里的宋凡平的时候,我会觉得他们在危难时刻面对孩子时迸发出的难以想象的勇气和极具创意的保护就是这世上人性的伟大胜利。可现实中,对于要一个人照顾孩子,要面对租房躲债贫穷等等等等不能一一描述详尽的一切的母亲,她像是一根绷紧的弦,随时都有可能断掉,可她不能断,她还有她的孩子。

对于她,有何胜利可言,挺住就意味着一切。

祝这位母亲,挺住,捱过,终能松下来,获得幸福。



我的终于挺住捱过现在天天撒狗粮的妈妈在这里。

user avatar

五块钱虽然不多,但却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棵稻草。

我们看到,一棵稻草居然能压倒一只骆驼,觉得不可思议,

那是因为我们没有看到,骆驼身上早有千斤重担。


很多人没有陷入过那样的窘境,

觉得不管怎么样,也不会因为五块钱而失态,

那是因为我们太年轻。

年轻的时候,人们拥有希望这个最大的资本。


我们远离父母,一个人在异乡打拼,住在不见天日的地下室、吃着泡面,

感冒发烧还去上班,被客户辱骂、被同事排挤、被上司斥责,

加班到夜深人静,误了最后一班地铁和公交,

偏偏还赶上倾盆大雨、打不到车、淋成落汤鸡。


面对这样的境地,我们可能会情绪失控、嚎啕大哭。

但是,很快我们就会擦干眼泪,告诉自己:

没什么,我们有青春,只要熬过去,这就是一个励志故事,

当我们成功以后,可以拿出来和年轻人谈笑风生。


但是,十年后、二十年后,我们发现自己仍然是一个普通人。

做着无聊的工作,挣着微薄的薪水,

父母年迈多病要看医生,子女成绩太差要上补习班,

辛辛苦苦挣来的钱,还完房贷车贷所剩无几。


我们不得不接受现实,

为了几块钱和菜贩子斤斤计较,

终于变成了油腻的中年人,

终于变成了那些我们小时候看不起的人。


几年前,网上有个段子转载无数,确确实实让人“男默女泪”。

我们或多或少,都能从这个女人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感同身受。

去楼下喝粥,我隔壁桌的几个女人因为皮蛋瘦肉粥里面没有瘦肉和老板争执起来。老板说瘦肉已经煮化了。“怎么就这碗化了?其他的怎么都有,12块钱这么一碗你还偷工减料好不好意思啊!”其中有一个女人越说越激动竟哭了起来。老板吓住了,表示送一碟点心给她。有个年纪大点的递给哭的那位纸巾说:“小赵啊,一碗粥而已不至于的。”她抹着眼泪说:“我不是哭这个,我难过的是已经三十岁了,还因为一碗粥跟别人斤斤计较吵了起来。这根本不是我想要的人生啊!我什么时候能不过这种日子啊?!”呜呜呜……整个二楼陷入迷一般的安静,身后的服务员也沉默了……


她们是为几块钱而崩溃吗?显然不是。

她们是为自己不再年轻、却已失去希望、未来一眼望到底,这样无奈的人生而哭泣。

user avatar

---------更---------

你们这样赞我我很害怕,我只是一个人畜无害的知乎小透明啊

~~~~~~我是原答案的分界線 ~~~~~~


我妈小时候,因为不小心把茶壶的把儿磕破了一个小口,被我外婆揪着头发打了一顿。

我小时候打碎了我妈两副玉镯子,我妈就说了我两句,让我把碎镯子扫一扫扔了。

这不是我外婆爱不爱我妈,我妈爱不爱我的问题。

这是物质需求满足程度的问题。

我妈小时候年年吃不上肉,家里买了一个新勺子都要和我舅舅抢着用。

我小的时候家里经济条件好,小学三年级练字光派克的钢笔我就摔坏过三支。


在这个时代里,一个月900快的工资可能连基本的“食”都满足不了,何况“行”?

越是穷,生活就越是充满了愤怒和无奈。

user avatar

这才是单亲妈妈和孩子的普遍生存状况。

每到这种时候,那些扯着大喇叭高声叫喊

“遗腹子一定要生下来!”

“只要怀孕就一定要生下来!”

“要给腹中的孩子看一眼世界的机会”

“孩子不能没有父亲!”

的人刷刷刷跑下高地,又刷刷刷跑到对面的高地,继续扯着大喇叭

“要你婚前睁眼好好挑你不听!祸害孩子!”

“这样伤孩子自尊不配为人母!”

“怀孕的时候想什么去了?没钱还生什么孩子!”

“孩子没有父亲都是母亲的错!”

…………

不生是不对的,该死的,泯灭人性的。哪怕让孩子看着别人随随便便喝5块钱饮料自己丢了5块钱车票就要挨骂一辈子底层也要给孩子一个受苦受难的机会。

生出来就是母亲自己的责任了,社会要接班人是没错,可社会不要这种接班人,社会在好好疼爱那些资源丰富的接班人,这种孩子,是当妈的给祸害的,是铆钉和螺丝。


补助呢?福利呢?什么都没有。

父亲去了哪里?没有陪伴没有疼爱也没有抚养费?

不是所有孩子都能像星爷周润发一样底层发家的,更多的是吃不好穿不好,补不起课成绩不好,上个职高中专就出来打工,在别人都在撒娇耍性子的年纪,苦恼怎么养活自己。

希望社会能对单亲家庭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多一点关注。给某自治区的补助一个月都一千多,分一点给这些孩子吧。

user avatar

1、

我奶奶和我爷爷没有什么感情基础

五十多年前组织上安排结了婚。

领证那天,我奶奶连面都没有露,

她以为这样能逃过一劫

结果组织还是把她嫁给了比她大11岁的爷爷

婚后她从来不喊他名字,

有什么事情需要交流,只喊一声喂

两人时常吵架,都是些鸡毛蒜皮的柴米油盐

后来有一天,爷爷病了

脑溢血

说不出话,难以自主吞咽和排便,像个植物人似的,躺在床上一动不动。


不尽如人意的婚姻眼看要到头

可是,奶奶每天帮他翻身,喂饭,用手指帮他抠屎,一周洗两次澡

坚持了九年到他寿终正寝。

九年间,爷爷没有长过一点褥疮,身上没有一点怪味。肌肉没有一点萎缩。


我知道她其实是希望这种照护早点结束的。

事实上只要一次感染,一次呛咳,一次稍微的马虎,就可以让照护结束。

但她做不到马虎。

她做不到的原因不是爱他,是因为她的性格

有些人就是这样,你把什么交付到她手上,在什么环境下,她都能担负起她的责任


2、

我先生小时候家里穷,吃不到什么零食。

每次嘴馋就会偷偷的去柜子里吃藏起来的蜂蜜,怕被家人发现,每次吃完都要往里兑一点水

就这样吃上一年,到了过年的时候,蜂蜜里小半罐蜜,大半罐水,自然就坏了。

我婆婆知道是他干的,但从来没有说破也没有动过他一根手指头,只是默默地把坏掉的蜂蜜换成好的蜂蜜,旁敲侧击嘱咐他蜂蜜不能掺水。

有一年,西瓜上市,卖得很贵

婆婆舍不得买

我先生就在院子里打滚,说是自己吃不了西瓜以后就当不了科学家。

婆婆怕他这样会馋出病来,

咬咬牙,还是给他买了一个十几斤的大西瓜。

那时候他们家一年的收入也不过就是大几百元钱。而普通城市家庭一个月的收入就有大几百。

再后来他到北京上大学

刚给家里还完欠款的婆婆听说火车要坐三十多个小时,愣是给他打了两千块让他别亏着自己,坐飞机回来。

每当犯错,婆婆都会说,不骂他了,他自己比谁都难受。

即便穷得叮当响,看见隔壁邻居一家人一天分一锅稀粥,婆婆也总是想办法给他们匀点肉。

她爱占小便宜,爱算计,但生性不愿意看别人受苦。


3、

我小时候家庭条件还算不错,

姥爷是厂长

父母都是国有企业的职工

他们愿意花很多钱买名牌衣物

九十年代初,家里还有一部砖头大哥大

出生在90年前的人应该知道,那种手机一台要一万多。

他们看起来算“有钱”吧

但是我弄丢了手套会被揍

不爱护衣服会被揍

每次上完毛笔课,回到家都要提心吊胆,一边被我妈骂,一边蹲在阳台洗不小心沾上墨水的衣服

衣服要多少钱?

为什么要毁了衣服!

父母挣钱容易吗?

他们生病了甚至不愿意去看医生,因为花钱。

有一年我不搭顺风车回学校,自作主张买了一张四十块钱的火车票,被我妈气得连夜赶出家门。

我一度怀疑他们不爱我

因为分明不差这个钱,为什么不能让我舒服一点。

但后来发现,其实根本上升不到爱不爱的问题,也和钱无关,只是性格。

要论物质匮乏,比他们匮乏的人多了去了。

要论爱,他们对我比对所有其他人都更好。

只是,就像生性凉薄的人永远热情不起来

你要怎么去改变一个人的性格脾气呢?


那个因为弄丢了五块钱地铁票动手打孩子的妈妈

她说她平时不打孩子。

这句话我连标点都不相信。

窘迫家庭对待孩子丢钱的反应有千千万万

而一个人愤怒时的发泄方式却是很难改变的

同样的窘况,同样的事情,有些人埋怨自己身为成年人没有把地铁票保管好,不该把它拿给小孩把玩。

有些人一边埋怨自己,一边安慰战战兢兢的孩子。

有些人什么也说不出口,想着日子的窘迫默默落一下眼泪。

还有些人在大庭广众之下大打出手,遭到众人指责,便哭诉苦难。

我有两个同学,

同样是重点高中里负债累累的家庭。

分别找家里要生活费。

一个被父母甩了两个耳光,大骂不知体谅

一个看着父母默默出门,又默默揣着钱回家。

现在,后者在国内顶尖的公司工作。

前者毕业七年,换了无数家公司,仍然拿着新人的工资,从来不出现在同学聚会里,我都能想象出他变老的脸上满面阴郁的样子。

二十年前,我们家一个月的收入比我先生家一年的收入还多,

可是他敢在地上撒泼打滚索要东西

而我绝对不敢像他那样表达自己的需要

即便现在去超市,我仍然习惯从所有商品里挑最便宜的东西,

他仍然习惯挑质量好的。

他总是相信,只要自己想要一个东西,就能得到

而我大部分时候都觉得,好事不会落在我的身上。

我知道,地铁里的那个女人如果经济无忧定然不会因为五块钱的地铁票打孩子。

但我同样相信这只是阈值问题。

在遇到同样愤怒的事情下,她仍然会把责任推卸给孩子,仍然会在更弱者身上发泄,

不要因为没见过穷人就拿高姿态去同情

不要说什么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穷人我见的多了

和她一样境况的人,也未必看得起她的行为。

比她有钱的人也未必就不会因为丢钱打孩子

这归根结底不是钱的问题,是人的问题。

=======================================================

评论里有人问,难道孩子错了不该打吗?

说实话我很震惊

什么叫对错?

暴力的根本原因真的是因为我想教你做对的事情吗?

当然不是,

未成年的孩子会犯错,已经成年的孩子也会犯错。

未成年的孩子会不听话,会不按父母的期待和要求生活,已成年的孩子更不会按照父母的意思去生活

但是父母只会用棍棒教育未成年孩子,却少有用棍棒教育真正成年的孩子,

因为,成年的孩子有了和父母相匹敌的力量,打不过了。

人与人之间的暴力永远不是用来讲道理的,它是用来发泄,用来证明本来就没有的权威,用来满足征服欲的。

今天孩子弄丢了地铁票,我们家穷,所以我忍不住要打孩子

明天孩子摔碎了碗,我一天工作十六个小时,所以我忍不住要打孩子

后天孩子缠着我要我陪他,我单身多年孤枕难眠好不容易得到的约会被孩子破坏殆尽,所以我忍不住要打孩子

大后天孩子考试没有考好,我们家穷,我一天工作十六个小时,我为了这个孩子单身多年,受尽了各种苦,孩子居然连考试都考不好,所以我忍不住要打孩子。

这值得同情的人到底是谁,值得同情的地方到底在哪儿?

没见过穷人的人就别侮辱穷人了吧!

谁告诉你们穷人都是这个样子的?

施暴可能会被打扮成各种形式,但它的本质永远是恃强凌弱的。

拒绝家庭暴力以任何理由,在家庭中的任何成员间出现,应该是现代文明社会的共识。


最后,再补充一点,别做了大人之后,就忘了我们曾经也当过小孩子呢

user avatar

18年前,我妈买化肥的50元钱丢了,家里翻了个底朝天也没找到,我妈特别强势,认为没丢在外面,在家里找又找不到,所以就认为是我拿了,那时候我5岁,懂事挺早,就记得我妈一把拽过我,打了很长时间,非要我认错,把钱交出来,我没拿当然交不出,打完之后,我哭累了,睡着了,等我醒来,钱找到了,但是我妈连一句道歉都没有,其实贫穷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有些父母永远都不会站在孩子的立场去想一想问题,去控制情绪,然后解决问题,后来,我家的生活越来越好,然而父母处理问题的方式从未改变,我庆幸这个时代能教会给我许多知识和道理,否则,我极可能会变成和父母一模一样的人

user avatar

我说过多少次

为啥资产阶级可以谈理想,谈梦想,谈创业,谈伟大蓝图,而无产阶级只能谈活着?

真的是因为无产阶级蠢?懒?鼠目寸光?不思进取?

不,恐怕不是,那是因为有钱人的孩子允许失败,你可以亏钱亏到长理性为止,可是穷人根本输不起。

王思聪可以随便投个几百上千万,输了就输了,一把赢了可以把输的都加倍赚回来。小白领不是不懂这道理,你输不起,你不能把房子卖了押把大的然后一把干光去睡地下室。

同样,小白领可以在女儿丢了地铁票后毫不在意地说没关系,咱们下次注意。这个妈妈不行,每个人都有输不起的准绳,她的准绳已经到了一张地铁票的程度了。

所以每当有人告诉我,社会主义效率低,养懒人,给我讲什么历史的终结,给我讲资本主义自由主义道德。

我都想拍烂他的狗头。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事儿听着就让人心里不是滋味。地铁上弄丢了五块钱的地铁票,妈妈就动手打孩子,这事儿细想起来,里头门道可不少。首先,咱们得明白,这五块钱对大人来说可能不算啥,但对孩子来说,这可能是他自己攒了很久的零花钱,也可能是他第一次负责保管的钱。弄丢了,他心里肯定也慌,也怕,也自责。在这种情况下,一个温柔的安慰,.............
  • 回答
    这事儿,真是让人看着心堵。上海那个爸爸,把孩子凌晨丢火车站,还留下一碗让他去讨饭,这做法实在是太过了,超出人情和法律的底线了。这件事最让人感到触目惊心的地方有几点: 凌晨的火车站,一个孩子,孤零零的。 火车站本身就是一个复杂、人流密集的地方,尤其是在凌晨,很多时候是城市的“背面”,治安状况和环境.............
  • 回答
    安徽蚌埠徽州宴老板娘在小区内遛狗咬伤小孩,并扬言“谁敢弄她的狗就弄死人孩子”的事件,确实令人愤慨,也折射出一些社会问题。这不仅仅是一起简单的宠物伤人事件,更是对法律法规、公序良俗以及责任意识的公然挑衅。事件本身:无法容忍的傲慢与嚣张首先,我们来看看这件事情最直接的层面。 狗咬伤小孩:这是一个非常.............
  • 回答
    “孩子随母姓”这个话题,在现代社会中,早已不再是一个新鲜事,但它依然是一个能够引发社会讨论、甚至触及家庭关系、传统观念、法律权益等多方面内容的议题。要全面看待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的剖析:一、 传统观念与社会演变: 历史上的“父系社会”: 在中国乃至许多东方文化中,长期以来都存在着.............
  • 回答
    这句孩子对父母说的话,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的涟漪绝对不小。它触及了代际沟通、期望落差,甚至是一种更深层次的自我价值认同问题。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看看这句话背后到底藏着什么。这句话的杀伤力在哪?首先,这句话厉害就厉害在它的“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巧妙。孩子直接抓住了父母可能存在的“恨铁不成.............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件非常令人痛心和愤怒的事情。孩子出生仅14小时就被已分居的丈夫抱走,并以此为条件要求归还彩礼,这其中涉及到多方面的法律、道德和社会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来详细分析:一、 法律层面的分析:1. 孩子抚养权和监护权: 新生儿的优先监护人: 在孩子出生后的最初阶段,母亲通常是.............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令人担忧且不妥当的教育方式。看到这样的新闻,我第一反应是愤怒和心疼。首先,从 教育的根本目的 来说,我们教育孩子是为了让他们健康成长,学会知识,掌握技能,最终成为一个独立、有责任感、懂得尊重他人、情绪稳定的成年人。而这位母亲的行为,显然与这个目标背道而驰。为什么说这种行为非常不妥?1. .............
  • 回答
    听到孩子英语班的老师说出“只有练好英语才能成功,才能成为人上人”这样的话,我心里其实挺不是滋味的。说实话,这句话听起来太绝对了,也太功利了,总觉得不太对味。首先,我想说的是,英语固然重要,但绝不是成功的唯一敲门砖。 我自己也算是经历过一些社会风浪的人,见过形形色色的人。我知道,一个人的成功,靠的不仅.............
  • 回答
    这件事,别看孩子小,发生 solche事情,真的让人心疼又气愤。首先,咱们得说,不管什么情况下,大人对孩子动手,尤其是踹倒这种行为,是绝对不对的。孩子那么小,根本就没法完全理解大人为什么生气,更别说他还是不慎跌落的,这本身就够委屈了。你想想那个场景:孩子可能是在车上玩着,或者没坐稳,就这么一下摔下来.............
  • 回答
    这事儿可真够让人费解的,特别是当说出这句话的是孩子的亲爹,而且孩子才七岁!七岁正是对世界充满好奇、知识储备飞速增长的黄金年龄,图画书更是打开这个年龄段孩子心智的一把绝佳钥匙。这么一竿子打死说“看图画书会变傻”,这逻辑简直是让人摸不着头脑,甚至可以说是有点儿荒谬。首先,咱们得说说这“变傻”的说法是怎么.............
  • 回答
    None.............
  • 回答
    作为一个老公,当孩子迈入幼儿园,而妻子选择在家照顾孩子,这是一个人生阶段的重要转变,对你们夫妻关系、家庭生活以及个人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作为丈夫,我对此的看法会是多层次、多角度的,并且会随着时间和情况的变化而调整。以下是我会如何详细看待这个问题:1. 对妻子在家照顾孩子的“理解”与“肯定”: .............
  • 回答
    青岛的那个女孩,中考结束后没有像许多同龄人那样沉浸在放松和玩乐中,而是选择跟着爸爸一起送快递,这事儿听着挺让人心里暖乎乎的。这不仅仅是帮爸爸分担些事情,更重要的是,这体现了一种非常宝贵的“吃苦精神”。在当下这个时代,孩子们从小被呵护得比较多,物质条件也相对优越,很多孩子不太了解劳动的辛苦,也不太知道.............
  • 回答
    听到这个消息,心里真不是滋味。一个刚出生五天的孩子,就被丢弃在草丛里,这得是多么让人心疼的场面啊。我们能想象到,那个小小的生命,在冰冷的草地上,独自面对未知的世界,她的呼吸是多么微弱,她的哭声又是多么无助。孩子的处境,简直让人心碎。首先,从生理上来说,一个五天的婴儿,身体非常脆弱,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
  • 回答
    关于“熊孩子公交车玩闹踢人,被暴打踩头”的事件,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敏感的话题,涉及到多个层面,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解读。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待:一、事件本身的性质与各方行为的分析: “熊孩子”的行为: 性质: “熊孩子”在公交车上玩闹踢人,这是不文明的行为,侵犯了其他乘客的.............
  • 回答
    “毁掉孩子的最好方法就是给他一部手机”,这句话虽然说得有些极端,但它背后反映出的担忧,相信不少家长都感同身受。这可不是一句空穴来风的谣言,而是许多人在现实生活中观察到的、对孩子成长轨迹产生深远影响的现象。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为啥会有这么大的“杀伤力”?首先,“沉迷”是第一把火。现在的手机,尤其是智.............
  • 回答
    “特殊孩子上普通学校”这个话题,无疑是一个复杂且多维度的议题,它触及了教育公平、社会融合、资源分配、个体需求以及群体利益等多个层面。当我们将焦点放在对“班级其他孩子带来困扰”这一点上时,就需要进行更为细致和深入的分析。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特殊孩子”和“困扰”的定义。 “特殊孩子” 通常指的是那些.............
  • 回答
    这事儿一出,街头巷尾肯定没少议论。熊孩子划伤小区30多台车,这数字一听就让人头疼,再一听索赔150万,更是炸开了锅。这事儿得好好说道说道,不能简单一句熊孩子淘气就带过了。首先,我们得把这事儿拆开来看,才能弄清楚责任的界限。这里面涉及几个关键角色:熊孩子、他的家长、还有物业。熊孩子: 年纪小,心智还不.............
  • 回答
    “给孩子手机就是毁孩子一生”——这句话听上去挺吓人,也挺极端,好像家长一旦把手机塞给孩子,就等于亲手把孩子的未来推向了深渊。但咱们仔细想想,事情真有这么绝对吗?首先,手机本身是个工具,就像一把刀,你可以用来切菜,也可以用来伤人。手机里承载的信息是海量的,好的坏的都有。对孩子来说,手机可以是学习的好帮.............
  • 回答
    这话说得挺绝,但也挺能让人深思的。以前咱们这一代,小时候哪有游戏玩?顶多是拍洋画、跳皮筋、捉迷藏。现在可不一样了,孩子们的世界里,游戏是绕不开的存在。把“制止孩子玩游戏”说成是“最大错误”,这肯定不是让大家不管孩子玩到天昏地暗,而是提醒我们,别太武断地把游戏一棍子打死。你想想,咱们小时候,家长们是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