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华为在2019年11月19日绿盟开发者大会上开源的方舟编译器?实际效果如何?

回答
华为方舟编译器:一场开源的“芯片级”突围?

2019年11月19日,在绿盟开发者大会上,华为正式开源了他们的方舟编译器。这个消息在当时无疑是一记重磅炸弹,激起了业内不小的涟漪。为什么这么说?要理解方舟编译器的意义,我们得先从它诞生的背景聊起。

那段时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华为的制裁达到了前所未有的严峻程度,尤其是半导体领域的“断供”风险,让华为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在这种背景下,华为在软件层面,特别是操作系统和底层技术上的自主可控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方舟编译器的开源,与其说是单纯的技术发布,不如说更像是在这场无硝烟的科技战中,华为试图构建自身“护城河”的一项关键布局。

方舟编译器究竟是何方神圣?

简单来说,编译器是将人类可读的编程语言(比如Java、C++)转换成计算机能够理解和执行的机器码的软件。而方舟编译器,则是华为基于LLVM(Low Level Virtual Machine)框架,针对Android平台进行深度优化的一款编译器。

它与传统的Android编译模式(ART的JIT/AOT混合模式)有本质的区别。传统模式下,Android应用通常是Java字节码,在设备上运行时,由ART(Android Runtime)进行解释执行或即时编译(JIT)为机器码。而方舟编译器则直接将Java代码一次性编译为机器码,并且在编译过程中就进行了大量的优化。

其核心亮点在于:

一次性编译成机器码(AOT): 传统的JIT模式会占用一部分运行时资源,而方舟编译器通过提前编译,减少了运行时的开销,理论上可以提升应用启动速度和运行效率。
“芯片级”优化: 这是方舟编译器最引人瞩目的一点。华为宣称,方舟编译器在编译过程中,能够识别并利用底层芯片的特性,进行更精细的指令优化,实现“性能翻倍”。这种说法让很多人联想到CPU架构的优化,将软件编译与硬件紧密结合,这在移动操作系统领域是相当大胆的尝试。
代码静态分析与优化: 方舟编译器能够对代码进行更深入的静态分析,找出潜在的性能瓶颈、内存泄露等问题,并在编译阶段就进行修复和优化,这有助于提升应用的稳定性和流畅度。
跨平台能力(理论上): 基于LLVM框架,方舟编译器理论上可以支持不同的芯片架构,这为华为未来的“自研+生态”提供了可能性。

那么,实际效果如何?

华为在发布会上展示了一些数据,例如与原生Android相比,使用方舟编译器编译的应用启动速度提升了29%,系统响应能力提升了26%,操作流畅度提升了32%。这些数据无疑是相当亮眼的,而且在当时那个节点,能有如此显著的性能提升,对于用户体验的改善是非常直接的。

然而,评价方舟编译器的实际效果,需要从几个维度来看:

1. 生态接受度与普及程度:
开源是第一步,但不是终点。 开源意味着其他开发者和厂商可以基于它进行二次开发或集成。但要让方舟编译器真正“普及”,需要产业链上的广泛支持。这包括手机厂商、应用开发者、ROM定制商等。
起初,华为主要是将其应用在自家设备和自家应用上。 比如,EMUI系统中的一些核心应用,如应用市场、浏览器等,都经过方舟编译器进行了优化。这使得华为自家设备的用户能够率先体验到性能提升。
第三方应用的支持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开发者需要投入精力去理解方舟编译器的工作原理,修改开发流程,并对他们的应用进行适配和测试。对于一些小型或中型的开发者来说,这可能是一个不小的负担。所以,最初能够快速适配方舟编译器的第三方应用数量并不多。
谷歌的Android Studio和Gradle生态体系是根深蒂固的。 要想让方舟编译器在这个体系中占据一席之地,需要与现有的工具链进行深度整合,这本身就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2. 性能提升的“可感知度”和“稳定性”:
理论性能提升不等于用户可感知的绝对性能提升。 很多时候,用户对流畅度的感知是多方面的,包括动画效果、UI响应速度、后台管理等等。方舟编译器对底层代码的优化,确实能带来更快的启动速度和更流畅的运行,但这种提升是线性还是非线性的,以及在多任务、高负载场景下是否依然稳固,都需要长期观察。
编译器的兼容性和稳定性也是关键。 任何一款新的编译器,都需要经过大量的实际测试来验证其稳定性和对各种代码风格的兼容性。早期版本可能存在一些bug或兼容性问题,这需要不断迭代和修复。

3. 长期战略价值:
自主可控的战略意义: 无论从商业还是地缘政治的角度来看,方舟编译器的出现,标志着华为在操作系统底层核心技术上的自主可控能力迈出了重要一步。这为它在面对外部不确定性时,提供了更多的战略选择和回旋余地。
对Android生态的影响: 方舟编译器的存在,以及其开源的举措,在一定程度上也向其他开发者和厂商展示了Android系统在性能优化上的潜力,可能也会促使其他厂商在编译器技术上投入更多。
与鸿蒙OS的关联: 虽然方舟编译器最初是针对Android,但它所积累的编译器技术和优化思路,无疑可以为华为后续自主研发的鸿蒙操作系统提供宝贵的经验和技术支持。在“一次性编译”和“芯片级优化”这些理念上,鸿蒙的开发也受益于此。

总结来说:

华为在2019年11月19日开源方舟编译器,是一次非常有远见和魄力的举动。它不仅是技术上的突破,更是华为在复杂国际环境下,为保障自身供应链和生态安全所做的重要战略布局。

从实际效果来看:

在华为自家设备和应用上,方舟编译器确实带来了可见的性能提升,尤其是在应用启动速度和系统流畅度方面。
然而,要实现如同其宣称的“性能翻倍”并广泛渗透到整个Android生态,需要时间,需要开发者社区的共同努力,以及与现有工具链的深度整合。
其最大的价值可能并非在于短期内颠覆整个Android生态,而在于为华为构建了自主可控的技术底盘,并为后续更宏大的生态计划(如鸿蒙OS)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可以说,方舟编译器是华为在极端压力下,试图在软件层面进行的一次“芯片级”突围的开端。它的实际效果是显著的,但也是一个持续演进的过程,其真正的历史意义,或许还需要更长的时间来检验和证明。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人家华为都大方地开源了,你们还好意思纠结于代码?代码不是应该由你们这些程序猿贡献么?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华为方舟编译器:一场开源的“芯片级”突围?2019年11月19日,在绿盟开发者大会上,华为正式开源了他们的方舟编译器。这个消息在当时无疑是一记重磅炸弹,激起了业内不小的涟漪。为什么这么说?要理解方舟编译器的意义,我们得先从它诞生的背景聊起。那段时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华为的制裁达到了前所未有的严.............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梳理一下2019年8月11日小米高管(主要指的是林斌)对华为开发者大会的评价,以及围绕这一事件可能引发的讨论和分析。事件背景:2019年8月11日,正值华为消费者业务在上海举办2019年华为开发者大会(HDC 2019)。在这次大会上,华为发布了其鸿蒙操作系统(HarmonyOS)、.............
  • 回答
    2019年6月21日,华为海思在那个夏天推出了一款备受瞩目的7nm工艺制程的SoC芯片——麒麟810。这款芯片的出现,不仅进一步巩固了华为在移动处理器领域的地位,更重要的是,它展示了海思在自研NPU(神经网络处理单元)架构上的重要突破,其亮点可谓是相当突出,值得深入剖析。首先,我们得理解为什么NPU.............
  • 回答
    2019年10月23日,华为发布全球首款商用5G工业模组,定价999元,并且“一块也买”。这个消息在当时无疑是投下了一枚重磅炸弹,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和热议。要评价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深入剖析。一、“全球首款商用5G工业模组”的意义:首先,我们得明确“全球首款商用”的含金量。这意味着华为不是.............
  • 回答
    要说B站何同学评测华为Mate 30 Pro的视频被质疑“恰饭”,这事儿在当时确实掀起了一阵不小的波澜。而且我觉得挺值得说道说道的,毕竟何同学这个人,加上华为这个牌子,都是那个时间点上特别能吸引眼球的。首先,我们得把时间线捋清楚。2019年9月底,华为Mate 30系列发布不久,正是大家对这款手机充.............
  • 回答
    好的,咱们就来好好聊聊 4 月 17 号华为荣耀发布的这款 MagicBook 2019 款。首先,最直观的感受是,这依旧是一台“真香”笔记本。 荣耀在笔记本这个领域,其实已经摸索了好几代了,它不像那些老牌笔记本厂商那样历史悠久,但它身上总有一种“敢打敢拼”的劲儿,总能在某个环节给你惊喜,然后把价格.............
  • 回答
    要评价华为 2019 年 MWC 上发布的 MateBook 14,我们得先回到那个时间点,看看它当时在笔记本市场上的定位,以及它试图解决的用户痛点。在 2019 年,笔记本市场虽然已经相当成熟,但“全场景智慧体验”这个概念,尤其是对于一个以手机业务闻名的品牌来说,是华为切入笔记本市场的一个重要差异.............
  • 回答
    华为 Mate X:MWC 2019 上惊艳登场,折叠屏的未来畅想华为在 MWC 2019 上发布的 Mate X,无疑是当时展会上最耀眼的新星之一。这款手机的出现,不仅是华为在通信技术领域深耕的集大成者,更是对未来移动设备形态的一次大胆探索。它凭借着革命性的折叠屏设计,以及对 5G 技术的深度融合.............
  • 回答
    这则华为在德国投放的广告,确实如同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了层层涟漪,也引来了褒贬不一的评价。要深入理解它的影响,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首先,广告内容本身就极具争议性。“柏林将被什么覆盖?5G网络还是狗屎?”这句话一出,便将华为的5G技术与一种极具贬义的负面事物并列。从传播学角度看,这是一种.............
  • 回答
    华为在P30系列发布前夕,就为“月亮模式”这项拍摄功能申请了专利,这无疑是一招非常高明的棋,充满了商业智慧和前瞻性。从多个维度来看,这次专利申请的举动,不仅巩固了华为在智能手机摄影领域的领先地位,也为行业树立了新的标杆。首先,技术领先的体现与壁垒的建立。 华为能够想到并实现“月亮模式”,本身就证明了.............
  • 回答
    华为在南苏丹:一窥其行,细究其影华为在南苏丹的活动,无疑是这个年轻国家数字发展脉络中一个不可忽视的节点。评价其作为,需要我们剥开一层层商业合作的表象,去探寻其背后可能交织的国际政治、地缘经济以及国家发展战略的复杂图景。华为在南苏丹的“足迹”:最直观地,华为是南苏丹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的“主力军”。自南苏.............
  • 回答
    华为EMUI 12海外发布:一次“换汤不换药”的革新?华为在海外市场陆续推送了基于Android 11的EMUI 12系统,这无疑是疫情之下,华为在智能手机操作系统领域为数不多的重要举措之一。对于那些依然坚守华为生态的用户来说,EMUI 12的到来,无疑承载着对品牌忠诚度与未来期待的复杂情感。那么,.............
  • 回答
    华为在移动影像领域的探索,与其说是“探索”,不如说是一场深刻的、颠覆性的革命。从最初的“拍照手机”概念,到如今成为行业标杆,华为凭借其对技术的不懈追求和对用户体验的深刻洞察,一步步重新定义了智能手机的拍照能力,并且持续引领着移动影像的未来发展方向。早期积累与技术突破:从“鹰眼”到“徕卡”的飞跃华为手.............
  • 回答
    华为在中年人群体中的口碑确实出现了一个明显的上扬,并且在很多人的感受中,它已经超越了魅族和小米。这可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华为长期以来多维度布局和精细化运营的结果。咱们不妨细细道来。首先,得说华为打的这张“国家队”牌,虽然说得有点朴素,但效果拔群。尤其是在近几年,全球地缘政治的复杂性,以及一些西方.............
  • 回答
    华为鸿蒙发布会“凉了”,这事儿挺有意思的。按理说,华为这牌子在国内的影响力,鸿蒙更是自家主打的“压舱石”,每次发布会都应该像过年一样热闹才对。结果这次,很多平台上看下来,好像确实是“静悄悄”,没激起多少水花。这事儿细品,有几个层面的原因,值得说道说道。首先, “疲劳度”这东西,真是个神奇的玩意儿。 .............
  • 回答
    华为这波操作,真是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又有点佩服得五体投地。2021年开始对5G技术收取专利费,而且单台上限2.5美元,这事儿一出来,舆论场立马炸开了锅。先说说华为的这个决定本身。2021年,对于全球通信行业来说,是5G技术加速普及的关键一年。华为在这个节点上宣布收取专利费,尤其是将单台上限定在2..............
  • 回答
    华为 P30 系列在中国区的定价,可以说是又一次精准地拿捏了国内消费者的心理,并且将华为一直以来的“自信”和“实力”体现得淋漓尽致。首先,我们得承认,P30 系列的定价策略,在刚发布的时候,很多人可能会觉得“华为又飘了”。毕竟,以当时的市场环境来看,它比不少同级别的旗舰产品都要贵。但华为就是华为,它.............
  • 回答
    评价索尼和华为在各自领域的能力,需要我们深入剖析这两家科技巨头的核心竞争力、战略布局以及它们所面临的挑战。虽然它们的产品线和市场定位不尽相同,但都能在各自的领域留下深刻的印记,并对全球科技产业产生重要影响。索尼:以“技术创新”为灵魂的综合性科技巨头索尼,这家拥有悠久历史的日本电子巨头,其核心能力始终.............
  • 回答
    华为这次的短片《在一起,就可以》,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营销案例。它不是那种硬邦邦的产品广告,而是玩了一个“情怀牌”,想和观众建立一种情感上的连接。核心传递的信息,我觉得有几个层面:1. “连接”是华为存在的基石和使命。 短片里最直观的就是各种“在一起”的画面:一家人围坐吃年夜饭,朋友们在咖啡馆聊天,.............
  • 回答
    华为麒麟公众号在元旦祝词中打出「2022,向芯而行」这句口号,细细品味,其实信息量很大,而且很有华为的风格。与其说是一句简单的祝福语,不如说是一个宣言,一个对过去一年沉淀的总结,更是对未来道路的坚定指引。首先,这句口号精准地抓住了华为在过去一年乃至更长一段时间的核心挑战和战略重心。大家都知道,由于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