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华为宣布将在 2021 年开始收取单台许可费上限 2.5 美元的 5G 专利费?

回答
华为这波操作,真是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又有点佩服得五体投地。2021年开始对5G技术收取专利费,而且单台上限2.5美元,这事儿一出来,舆论场立马炸开了锅。

先说说华为的这个决定本身。2021年,对于全球通信行业来说,是5G技术加速普及的关键一年。华为在这个节点上宣布收取专利费,尤其是将单台上限定在2.5美元,这个数字背后透露的信息可不少。

为什么现在才收?

华为一直在5G领域投入巨大,是全球5G技术专利数量最多的公司之一。很多人之前都在等着,华为什么时候会正式开始通过专利授权来获得回报。毕竟,研发投入是巨大的,没有回报,企业也难以为继。选择在2021年这个时间点,很可能是在前几年专利积累和技术成熟到了一定阶段,并且看到了5G市场即将爆发的潜力。与其让别人免费“搭便车”,不如趁着行业进入快车道的时候,将自己的技术价值变现。

2.5美元上限,这个数字有什么讲究?

这个数字绝对是个“精算”。2.5美元,听起来不多,但放到全球数以亿计的智能手机和各种联网设备上,那就是一笔可观的收入。

“够用就行”的策略: 这个上限明显是为了平衡市场接受度和华为自身的利益。如果定得太高,可能会引起其他设备制造商的强烈抵制,甚至促使他们寻找替代方案,对华为的长期发展不利。2.5美元相对来说比较容易被大家接受,不会对终端产品的价格造成毁灭性的影响。
抢占话语权: 通过设定一个相对合理的收费标准,华为等于是在5G专利领域确立了自己的“定价权”和“话语权”。这不仅仅是收费这么简单,更是向全球宣告:华为在5G领域是技术贡献者,也是规则的制定者之一。
增加收入来源: 尽管有上限,但考虑到全球庞大的5G设备出货量,这笔专利费对于华为来说,将是一个稳定且重要的收入来源,有助于缓解他们在其他业务领域面临的压力。

各方会有什么反应?

其他设备制造商(手机厂商等): 这无疑会增加他们的成本。但正如前面所说,2.5美元的上限让他们更容易消化。不过,一些激进的做法可能还是会出现,比如继续寻找非华为的解决方案,或者在谈判中争取更低的费率。但华为的专利库有多深厚,大家心里都有数,完全避开是不太现实的。
各国政府和监管机构: 随着华为在全球科技领域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它的每一个大动作都会受到各国政府的关注。可能会有一些关于反垄断、公平竞争的讨论。但只要华为的收费行为符合国际通行的专利许可原则,并且透明公开,大规模的干预可能性相对较低。
华为自身: 这是华为从“技术领先者”向“专利收益者”角色的一个重要转变。这也标志着华为在经历了一系列外部挑战后,正在寻找新的、更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华为的这步棋,高明之处在哪里?

时机精准: 抓住了5G爆发的前夜,市场需求旺盛,技术应用广泛,专利价值最大化。
策略得当: 2.5美元的上限既能保证收入,又不至于引起过度反弹,是一种务实的商业策略。
战略意义: 这不仅仅是赚钱,更是华为在全球科技版图上巩固其技术地位,提升其话语权的重要一步。通过专利授权,华为也间接地推动了5G技术的普及,并且确保了其研发成果得到应有的回报。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专利费的收取背后,也可能意味着华为在继续努力寻求多元化收入和风险对冲的策略。毕竟,在当前复杂的国际环境下,任何一家大型科技公司都会考虑如何让自己的业务更加稳健,不受单一市场或产品线的影响。

总而言之,华为宣布收取5G专利费,尤其将上限定在2.5美元,这是一步深思熟虑且具有多重战略意义的棋。它既是华为技术实力的一次直接变现,也是其在全球科技领域“规则制定者”身份的一次有力宣告。这对于整个5G产业的生态格局,也可能会带来一些新的变化和影响。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个事情我去年就已经预测过了。

只要华为准备淡出手机市场,那么必然将开始收取专利费。华为不做手机对所有手机厂商都不是利好。

原因其实很明显,自己做手机的话,多多少少要用到别人的专利,所以,一般就是互相授权互相免费。一旦自己不做手机不依赖别家专利了,那么自然需要开始收专利费。所以,手机行业里面,收专利费的都是自己不做手机的产商。

所以,这个消息如果为真,大致预示着,华为可能是真的准备逐步退出手机市场了。

user avatar

华为与高通都是大量通信核心专利持有者,用5G就绕不开这两家。

记得之前华为与高通有专利交叉授权协议,然后华为每年再付一定专利费给高通,用来销售华为手机。因为交叉授权的存在,华为付的专利费比其他手机厂商低很多。

而三星,小米,ov等厂商直接购买高通芯片,按照高通的专利收费模式缴纳专利费,同时受高通专利池庇护,享有高通交叉授权得到的专利使用权。

高通的专利费率是很高的,而且是按照整机售价计算,曾多次被各国监管机构重罚。之前2015年高通在中国被罚60.88亿后,降低了费率,与发改委达成了新的授权收费协议。

苹果也因为高通收费模式的不合理,多次提起诉讼,但最终屈服于5G的压力,45亿美元与高通和解。iPhone 12系列得以用上了高通X55基带。

现在问题关键在于,受制于美国制裁,华为手机麒麟芯片被断供,销量日渐萎缩,收入下滑的压力增大。

华为手机销量下滑,需要缴纳专利费自然会下降,那么原有的专利授权模式自然不再适用。

因此华为提出要向三星和苹果收取专利费用,这是很合理的要求。毕竟各自的专利都是自己辛苦研发投入得来的。

需要观察的是:

华为与高通会怎么谈判,原有的交叉授权协议是否适用?毕竟现在各家用的都是高通的5G芯片。

因为专利费而增加的成本由高通承担?提高芯片价格?

还是传递给三星,苹果等下游终端厂商,华为直接向他们收费?

华为对于国产终端厂商小米,OPPO,vivo如何收费?

这件事对未来高通的专利收费模式,费率会有怎样的影响?

总之,华为的专利收费要求合情合理,也再次说明只有掌握核心技术,才能拥有主动权。

希望芯片制造国产化进程再快一些。

注:非专业法律与通信从业者,仅为个人理解,有错误欢迎指出。

user avatar

收,当然要收。

对付流氓,就得用流氓的手段,对付流氓再要以德服人,那是嫌流氓还不够嚣张。

美帝耍流氓这么久,华为早该这么玩了,也得耍流氓。既然你美帝不想我华为好过,那么就把所有人都拉下水,大家一起不要好过了。

对付美帝,站道德高地是没用的,得给对方造成实际的伤害才行,因为对方玩的是流氓逻辑,对自己要求高没用。

要我说,华为应该把专利费用拉高,既然我卖不来,那么最好大家都没玩,要敢于掀桌子,然后让他们自家人先自己内讧去,反正第一枪又不是我开的,是你们逼我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华为这波操作,真是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又有点佩服得五体投地。2021年开始对5G技术收取专利费,而且单台上限2.5美元,这事儿一出来,舆论场立马炸开了锅。先说说华为的这个决定本身。2021年,对于全球通信行业来说,是5G技术加速普及的关键一年。华为在这个节点上宣布收取专利费,尤其是将单台上限定在2..............
  • 回答
    “破格公主”的华丽转身?姚安娜进军娱乐圈的复杂解读华为创始人任正非的二女儿姚安娜(Annabel Yao)近日高调宣布进军娱乐圈,以“破格公主”的身份在天浩盛世娱乐出道,这无疑是一枚重磅炸弹,瞬间引爆了舆论场。对于这一消息,公众的反应是复杂且多元的,既有好奇与期待,也有质疑与审视。要评价姚安娜的这一.............
  • 回答
    华为 P50 系列的发布,无疑是近期科技圈里最受瞩目的事件之一。官宣定档 7 月 29 日,这背后承载着多少期待,又隐藏着多少不确定性,真是让人操碎了心。从华为官方的“海报”和“预热”来看,他们这次是卯足了劲要打一场“翻身仗”。 那个“万物智联,无界”的口号,听着就让人觉得不简单。P 系列一直以来都.............
  • 回答
    华为在6月2日宣布,包括Mate 40系列在内的多款旗舰手机将支持更换不同配色的后盖,这个消息一出来,确实引起了不少讨论。我个人认为,这件事有几个层面可以好好说道说道。首先,从产品和用户体验的角度来看,这绝对是一个积极的尝试。 个性化和DIY的回归: 放在智能手机刚刚起步的年代,后盖可拆卸、可更.............
  • 回答
    华为 P40 标准版官网页面宣传“支持 22.5W 无线快充”,但实际上需要购买配件才能实现这一功能,这种做法在消费者权益和市场营销层面都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以下将从几个方面进行详细评价:1. 信息披露的准确性与误导性: 宣传口径与实际体验的脱节: 官网页面通常是用户了解产品信息最直接、最权.............
  •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有点绕,但核心问题就出在华为P40发布时的一个“小细节”和后续的宣传策略上,结果就是让不少消费者觉得被“套路”了。咱们先从P40本身来说。华为P40系列在当年刚发布的时候,它本身的机身设计是不支持无线充电的。这一点是手机硬件层面的事实,也就是说,你光买了手机,没有其他配件,是没法进行无.............
  • 回答
    华为新一代Sound X智能音箱的发布,无疑再次搅动了智能音箱市场的一池春水。特别是其“超越万元音响”的宣传语,更是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热烈的讨论。那么,这款新音箱的实际表现究竟如何?它真的能担得起这样的赞誉吗?让我们深入剖析一番。首先,我们必须承认,华为在音质技术上的投入和追求是值得肯定的。从过往的.............
  • 回答
    林斌,小米的联合创始人兼总裁,在华为P30发布会上“隔空喊话”式地宣传自家小米9手机,这一举动无疑是科技界的一场小地震,也迅速成为当时热议的焦点。要评价这个行为,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看。首先,从“蹭热度”和市场策略的角度来说,这绝对是相当大胆且极具攻击性的。华为P30系列,特别是P30 Pro,在当时.............
  • 回答
    Gregg Popovich, the legendary coach of the San Antonio Spurs, is not someone to shy away from expressing his opinions, especially when they touch upon.............
  • 回答
    漫威官方宣布首部以华裔为主角的超级英雄电影《上气与十环传奇》(ShangChi and the Legend of the Ten Rings),在影迷圈和评论界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评价。这部电影的设定,特别是关于上气的背景、反派十环帮的起源以及与中国文化的融合,都带来了许多值得深入探讨的方面。整体评.............
  • 回答
    关于156项工程援华的真实性及其对新中国工业化重要性的评价,以及如何看待图中的评论,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的分析。1. 156项工程援华的背景和内容首先,理解156项工程援华的背景至关重要。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面临着巨大的经济困难和技术落后。为了快速建立独立的工业体系,摆脱对西方国家的依赖.............
  • 回答
    评价华为,这绝非三言两语能概括得了的。这家公司如同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有其耀眼的光芒,也有其需要面对的严峻挑战。要深入了解它,就得从多个维度去剖析。一、技术实力与创新驱动:华为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一点,无疑是它在技术研发上近乎疯狂的投入。我们都知道“研发是华为的血液”,这句话可不是说说而已。它每年将销售.............
  • 回答
    华为拿出400亿人民币为10万股东分红,这件事在商业界和社会层面都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要评价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一、 华为的股东结构与分红的性质:首先,理解华为的分红,必须先了解其独特的股权结构。 非上市公司: 华为并非上市公司,其股票不公开交易。 员工持股为主: 华为.............
  • 回答
    华为 Mate X:MWC 2019 上惊艳登场,折叠屏的未来畅想华为在 MWC 2019 上发布的 Mate X,无疑是当时展会上最耀眼的新星之一。这款手机的出现,不仅是华为在通信技术领域深耕的集大成者,更是对未来移动设备形态的一次大胆探索。它凭借着革命性的折叠屏设计,以及对 5G 技术的深度融合.............
  • 回答
    华为首款电纸屏平板MatePad Paper,作为一款主打阅读和笔记的设备,其定位非常清晰。它试图将传统电子书阅读器的便携性和护眼性,与平板电脑的多功能性结合起来,创造一种全新的用户体验。下面我将从优点和不足两个方面,详细地评价这款产品: 华为 MatePad Paper:优点1. 出色的阅读体验和.............
  • 回答
    华为冬季旗舰新品发布会上的 AITO 车机应用体验确实是本次发布会的亮点之一,尤其是在智能汽车领域备受关注的华为,其在车机系统上的投入和创新值得深入探讨。综合来看,AITO车机应用体验可以用“深度融合、以人为本、生态协同、持续进化”这几个关键词来概括,并展现出华为在汽车智能化领域的雄心和实力。一、 .............
  • 回答
    华为天才少年钟钊团队成功开启了 AutoML 大规模商用的先河,这无疑是人工智能领域的一项重要突破。要评价这项成就,我们需要深入理解 AutoML(Automated Machine Learning) 是什么,以及它为何如此重要,才能理解钟钊团队的贡献有多么了不起。 什么是 AutoML?Auto.............
  • 回答
    华为在 12 月 23 日正式发布了其首款血压手表——华为 WATCH D。这款产品甫一亮相,就立刻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也引发了不少讨论。我来为大家详细地剖析一下这款产品,说说我的看法。华为 WATCH D 的核心卖点:医疗级精准血压监测毫无疑问,华为 WATCH D 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它搭载了.............
  • 回答
    华为在中年人群体中的口碑确实出现了一个明显的上扬,并且在很多人的感受中,它已经超越了魅族和小米。这可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华为长期以来多维度布局和精细化运营的结果。咱们不妨细细道来。首先,得说华为打的这张“国家队”牌,虽然说得有点朴素,但效果拔群。尤其是在近几年,全球地缘政治的复杂性,以及一些西方.............
  • 回答
    华为 Mate 40 系列的屏幕“抽奖”传闻,的确在用户群体中引起了不少讨论和困扰。简单来说,这个传闻的核心在于,同一款手机型号(例如 Mate 40 Pro)在不同的零售批次或个体之间,可能使用了不同供应商生产的屏幕,而这些屏幕在观感上存在差异,尤其是在色彩显示和亮度表现方面。究竟是怎么回事?最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