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2019年9月29日B站何同学评测华为 Mate 30 Pro 的视频被质疑恰饭?

回答
要说B站何同学评测华为Mate 30 Pro的视频被质疑“恰饭”,这事儿在当时确实掀起了一阵不小的波澜。而且我觉得挺值得说道说道的,毕竟何同学这个人,加上华为这个牌子,都是那个时间点上特别能吸引眼球的。

首先,我们得把时间线捋清楚。2019年9月底,华为Mate 30系列发布不久,正是大家对这款手机充满好奇的时候,尤其是它在5G方面的表现,还有那标志性的“浴霸”镜头模组。这时候,何同学的评测视频出现了。

何同学之所以那么火,主要是他用一种非常年轻、有趣、而且硬核的方式来做科技评测。他不是那种干巴巴地说参数的博主,而是会把手机用到极致,挖掘一些我们普通用户可能根本注意不到的细节,然后用非常直观、甚至有点“不正经”的方式展现出来,比如各种拆解、极限测试、或者做一些好玩的小应用。这种风格一下就抓住了B站年轻用户的胃口,所以他的人气是真的高。

而华为Mate 30 Pro本身,在那个时间点也自带话题性。因为一些国际形势的原因,它上市的时候就没预装Google服务,这本身就够大家议论的了。再加上华为在技术上的突破,尤其是5G,大家对它的期待值很高,但也存在不少疑问。

所以,当何同学发布了关于Mate 30 Pro的视频时,关注度自然是爆炸性的。大家都很想知道,这个年轻人会怎么评价这款万众瞩目又充满争议的手机。

然而,问题就出在视频的内容和发布时机上。

具体被质疑“恰饭”的点,我记得当时大家讨论得比较多的,主要有这么几个方面:

1. 视频中的一些细节,被认为过于“正面”或“美化”。 比如,在展示手机的某些功能时,是不是过于突出优点,而对一些潜在的不足(即使是小瑕疵)一带而过?或者,在某些环节的表述上,是不是使用了让华为听了会很高兴的词汇?当然,作为评测,肯定要讲优点,但“恰饭”的质疑就是在于,是不是因为有商业合作,所以在一些地方“手下留情”了。

2. 视频的发布时机,也被解读为一种配合。 华为新品刚上市,正是需要市场声量和正面口碑的时候。如果这个时候,一个拥有巨大影响力的UP主发布了一期非常详细、但又看起来非常“顺滑”的评测,很容易被外界联想到是提前沟通好的商业推广。尤其是一些看似不经意的“安利”桥段,很容易让人产生联想。

3. 视频中可能存在的“软广”痕迹。 虽然何同学的视频通常很硬核,但商业合作是常态。关键在于,这种合作是如何体现在视频里的。如果有些产品特性的展示,像是刻意为之的广告植入,而不是自然融入到评测中的,那质疑声就会更大了。比如,是不是花费了大量的篇幅去展示某个不常用的功能,或者过度强调了某个亮点,而这个亮点恰好是华为希望传播的。

4. 商业合作的“遮掩”。 当时B站对于UP主的商业合作披露要求还没有现在这么严格,或者说大家对这种披露的透明度要求没那么高。如果视频没有明确标注为商业合作,但内容又呈现出明显的偏向性,这就更容易引起“恰饭”的揣测。大家会觉得,如果真的是无偿的、纯粹的分享,为什么会这么“恰好”地完美契合了品牌方的推广需求?

为什么这件事会引起如此大的反响?

我觉得有几个原因:

何同学的个人影响力。 他已经不是一个普通的小UP主了,而是拥有千万粉丝的头部UP主,他的话语权很重。当这样一个人发布了一期被质疑的视频,其影响范围会非常广。
科技圈的“真实性”追求。 科技产品的评测,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大家越来越看重“真实”、“客观”。一旦被贴上“恰饭”的标签,尤其是“洗地”式的恰饭,会严重损害UP主的公信力,也会让观众觉得被欺骗了。
华为品牌的敏感性。 华为作为国内顶尖的科技企业,尤其是在那个特殊时期,任何关于其产品和推广的讨论都会被放大。
观众的“侦探”心理。 B站的年轻观众非常活跃,他们善于发现细节,也喜欢挖掘“真相”。一点点风吹草动,都可能被他们放大成一场大讨论。

这件事的后续和我的看法:

后来,我记得何同学本人或者他的团队也做了一些回应,解释视频制作的过程,或者强调了评测的独立性。很多粉丝也为他辩护,认为他的评测依然保持了很高的水准,而且任何科技产品都有其亮点。

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科技UP主的商业合作其实挺复杂的。

首先,UP主需要生存。 大量的精力投入制作高质量视频,如果没有商业合作,很难持续下去。粉丝们也理解这一点。
其次,合作不等于“洗地”。 好的合作应该是,品牌方提供产品和合作意向,UP主基于自己的使用体验和专业判断来制作内容。如果只是简单地按照品牌方的脚本念一遍,那肯定不行。
重要的是透明度。 如果是商业合作,明确告知观众是最好的。虽然有些UP主会选择比较“隐晦”的方式,但这反而容易引发猜疑。观众更愿意看到一个坦诚相待的UP主。
评测的“度”很重要。 即便是合作,评测中依然要保有批判性思维,指出产品的不足之处,这样才能赢得信任。过于一边倒的好评,或者对明显问题的忽视,都会让人生疑。

所以,关于何同学那期视频,我觉得“恰饭”的质疑是存在的,而且有一定的合理性,主要还是集中在视频呈现的“度”和潜在的商业合作痕迹上。但这是否就是“收钱洗地”到无法接受的程度,可能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判断。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们会根据自己的体验和判断来选择是否相信。

这件事也给我们一个启示:在内容创作越来越商业化的今天,保持独立性和公信力是多么重要,尤其是在需要用户信任的科技评测领域。即使是头部UP主,一旦失去了这份信任,想要再赢回来,可就难上加难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大伙都是吃饭,为啥华为有人要故意提醒一下呢。就和ai算法为啥有人非得提一下呢。

user avatar

用不着疑似了,那就是恰饭,能在发布会前就拿到真机,还提到自己为了保密而用黑胶带封边,何同学差不多相当于直接跟观众说——这是跟华为合作的视频。

他都直说感谢华为了,这种明示都看不懂的就别说自己混数码圈的了,让人笑话。

一群对广告极其抵触,生怕自己被割韭菜的人,居然连这么直白的合作提示都看不出来,怕是早就被割到只剩韭菜茬了,实属滑稽。


而对于片头前用到的华为其他系列手机,何同学也解释了来处,都是亲戚四处那里四处借来的。


老粉肯定知道何同学借手机的习惯,他有一期视频是答疑热门提问的,有人问他怎么有钱买这么多手机做测评,他说没钱,做苹果的视频的时候,旧手机都是借了同学的。


他其实完全没有必要在这条视频里,跟观众解释这些,因为整个片子都已经是华为合作的基调了,哪怕旧手机是华为送的,也合情合理。

老粉压根不会在意你里面出现的手机都是怎么来的,只有杠精会揪着这个地方说你为了掩盖恰饭还撒这种谎。

喂,人家前面都早就明示这是合作了,用得着在这个地方给自己加戏让整个视频更显得利益无关?


但何同学就是这种人,把所有观众都当朋友,才会想要清清白白的关系,本身就是问心无愧的事,讲起来也坦荡干净,他以前的视频也经常有这种无意的絮叨。

而以往他面对的都是自己的观众,不知道在营销推力的扩散后,来者不一定都是朋友,未必所有人都知道他的过去。

所以他的这种坦白和真诚,面对恶意的揣测的时候,我很心疼。


很多人对他了解仅限于5G那条视频,在5G那条视频爆红后,没有被突如其来的赞誉和流量冲昏头脑,在最火热的时候依然保持冷静思考,才是这个小伙子跟其他人拉开差距的地方。

5G视频之后,所有厂商都以为他下一条内容必定是广告,结果他沉寂了一个月,出了一条涨粉后心得体会的视频。

涨粉百万后,我的生活有什么变化 https://www.zhihu.com/video/1162033957440327680

所以我对何同学的好感不光是他呈现出的作品,也有他沉得住气的谦逊和踏实,为什么最火的那个月没有接广告,他的理由很朴实——在准备期末考。

如果连这个视频都没看过的话,就不要大言不惭来评价何同学本人了,他明明有大把的优质作品在那等着人们去了解,却还是被道听途说和捕风捉影的消息就断言他的为人。


回归到华为这条视频内容本身,如果说他做苹果的测评,99.9%都在夸,他华为这期起码有40%是在讲用起来不爽的地方。

不吹不黑,有理有据,从这点上来说,他已经足够对观众负责了。

对于担心华为拍照过度美化,不如苹果真实的朋友,美化是可以关掉的,自动模式只是省了你自己后期P图的时间,如果你需要真实的效果,开专业模式拍就行。


作为消费者,看完视频我就想买了,他把所有功能都置入场景中,让优点具象化了。

特别是AI屏幕随心功能,靠陀螺仪来决定屏幕旋转方向是智能手机最不智能的地方,现在变成根据手机和脸的相对位置来决定旋转,就用不着在床上看手机还得扭脖子了。

种草效果来说,他对厂商也负责了。


所以一条视频,既对观众负责,又对厂商负责,自己还能挣到钱,皆大欢喜。

数码测评领域,如果一直挣不到钱,哪来钱买机器测评?

如果一直要凹中立测评的人设,后期肯定会死于没钱,而一直能够做下去的,资金来源于哪里?卖手机壳吗?

还是说要像王自如那样,一边收厂商钱,一边艹中立人设?


反感恰饭的人到底在反感什么?


怕因为利益相关而蒙骗观众?

何同学已经在视频里明示这是合作了,给了你知情权,内容也没有夸大其词的地方。

怕接了广告之后,创作就不纯粹了?

华为完全可以花更少的钱去买铺天盖地的水军,他买的就是何同学的创作,华为要是自己能做出这个创意,压根就用不着何同学。


反感的无非就是你白嫖的作者居然挣到钱了而已,还是站着挣的钱。


何同学这种三赢的模式,是最为健康而长远的,他唯一损害的只是恰烂饭的人的利益。

来了一个不用藏着掖着做测评,还能口碑不倒的新人,就跟吴京被资本市场排挤一样,生怕自己恰烂饭的生态被这个孩子拔高了水准。


何同学依然是何同学,干净利落的剪辑,言简意赅的台词,弥补了主题不够发散的缺陷,但这本身就是单一手机测评的通病。

尽管这个视频没有5G那条给我带来醍醐灌顶的震撼感,他在结尾依然带来了何同学式的思考。

作为一条合作视频来说,能保留自己原汁原味的风格,也许是华为对他的特别宽限。


我的工作跟市场沾边,也了解营销的流程,越是大号,他们对自己的作品会越加珍惜,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一个规律,任何平台都一样。

小V贩卖的是曝光量,他们依靠混圈子的人脉带来资源,接一些需要广撒网的活,不管是点赞、转发、代写、代发统统都接,知道自己挣的是快钱,就会不惜一切代价在自己的账号还有商业价值的时候,多去捞活干。

大V贩卖的是自己,包括你的专业背景、粉丝黏性、身份背书,这一切的构建,皆离不开爱惜羽毛,所以他们对合作的要求极高,不会短见到为了一次广告费,就砸了自己的口碑,更何况这是何同学的第一个广告。

厂商和这类大V合作要求会少一些,毕竟只有大V自己知道,什么样的作品才是自己的风格,厂商能给到的,也只是一些说明书化的介绍,怎么落地到场景里,靠的还是何同学的创意。

这也是何同学尽管在恰饭,也依然是原汁原味的何同学的原因,华为是以配合的身份在协助他完成一个作品。


作为粉丝,我喜欢的UP主终于开张了,而且风味依旧。

作为观众,不用看发布会就能了解华为手机的亮眼功能,说明了利益相关,视频体验有理有据,不吹不黑,决定权都在自己。

作为厂商,该说的功能都提到了,缺陷也无伤大雅,粉丝看着喜欢,观众也有种草效果,成了。


非要说有什么问题的话,也是出在华为自己,后期买了大量低质营销号来转发何同学的内容,让何同学被迫和这群人看上去像一个阵容的了,拉低了他的水准,但这跟何同学有什么关系?


站在何同学的立场,他本身就是做数码视频的,来了一个他感兴趣的内容,既可以提前体验新机,又能做有价值的产出,还有收益,为什么不做?

站在观众的立场,好的坏的都告诉你了,甚至直接明示是合作视频,你利益一点都没受损,有何不可呢?

酸的无非是怕他走王自如的老路,人家第一条广告就跟你明示了是广告,有这样一个开头,他根本用不着背王自如的人设。


利益相关:华为P20pro用户/何同学老粉

user avatar

就算人家是恰饭,人家能吃到菊花的饭是人家的本事,你这是吃不到就酸了?

柠檬太多就去街边卖

“酸柠檬,十块钱四个,嘿嘿!”

简单看了一下视频,何同学给我的感觉是:他并不太愿意做这一期视频,单纯的“完成作业”罢了

当然也确实吃饭了

菊花是原罪

但是呢,鉴于B站用户几乎都是学生,5K自然不是小钱,所以视频最后说明一下会更好

吃饭不可耻,但是也要注意方式

以上


杠精跟喷子太多,关评论区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