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欧洲央行 2019 年 9 月 12 日宣布降息并重启 QE(量化宽松)?

回答
2019年9月12日,欧洲央行(ECB)的决定无疑是当时欧元区经济领域的一件大事,它标志着央行再次采取了非常规的货币政策工具来应对日益增长的经济下行压力。这次的举措,简单来说,就是“双管齐下”:既降低了关键利率,又重启了资产购买计划(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量化宽松,QE)。

首先,让我们看看降息这件事。欧洲央行将存款便利利率下调了10个基点,降至历史新低的负0.5%。这意味着商业银行将资金存放在欧洲央行时,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这项政策的主要目的,是鼓励商业银行将更多的资金贷放出去,而不是囤积在央行。理论上,这能刺激投资和消费,提振经济活动。当时欧元区的经济增长乏力,通胀水平也远低于央行设定的2%目标,因此降低借贷成本,让企业更容易获得融资,个人贷款更便宜,是央行试图扭转这种局面的重要手段。

然而,负利率本身就带有一定的争议性。一方面,它确实压低了借贷成本,对于一些负债累累的企业和政府来说,这是一种“福利”。另一方面,它也挤压了银行的盈利空间,可能对金融系统的稳定性构成潜在风险。银行的利润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存贷利差,负利率直接削弱了这一差额。此外,它也可能促使储蓄者为了规避负利率而将资金取出,或者寻找风险更高的投资,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金融市场的波动性。

紧随其后的是欧洲央行宣布重启资产购买计划(QE)。这并不是央行第一次使用QE,此前他们已经进行过多次QE。这次的重启,意味着央行将开始在公开市场上购买大量的政府债券和企业债券,以向金融系统注入流动性。QE的主要机制是通过增加货币供应量,降低长期利率,并期望通过这种方式鼓励投资和消费,同时推高通胀。

重启QE的决定,表明欧洲央行认为仅仅降息不足以达到预期的效果,他们需要更强有力的工具来刺激经济。在经济下行风险加剧、通胀低迷的背景下,央行希望通过增加市场上流通的货币,让更多的资金流向实体经济,从而提振需求。这就像在经济的“引擎”里加油,希望它能重新加速运转起来。

但QE也并非没有副作用。大规模的资产购买可能会推高资产价格,例如股票和房地产,从而加剧贫富差距。一些评论家认为,QE更像是“锦上添花”,让已经拥有资产的人受益更多,而对普通民众的实际生活改善作用有限。此外,长期维持低利率和大量的资产购买,也可能导致金融市场出现扭曲,一些“僵尸企业”可能因此得以苟延残喘,阻碍了经济的自然出清和结构性改革。

从当时的宏观经济背景来看,欧洲央行之所以采取如此激进的措施,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面对着全球经济放缓、贸易摩擦升级以及英国脱欧等不确定性因素的叠加影响。欧元区经济本就复苏乏力,这些外部冲击更是雪上加霜,使得央行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需要采取行动来避免经济滑入衰退的深渊。

总而言之,欧洲央行在2019年9月的这一系列操作,是其在经济困境下一次艰难而重要的抉择。它体现了央行对稳定欧元区经济和实现通胀目标的决心,但同时也伴随着对银行盈利能力、金融市场稳定以及潜在的资产泡沫的担忧。这是一个典型的“两难”局面,央行在权衡各种利弊后,选择了更加积极的干预,但其长期效果和潜在的负面影响,则需要时间来检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防御性措施,不过没啥卵用。

1,

美国先降息。

然后中国降准,QE,降汇率。

欧洲降息QE。

很可能因此美国又会降息。然后继续循环。

但欧洲本来就没什么弹药了。

中国美国弹药也不多,但比欧洲多不少。

2,

大家量化宽松先拖着,续命。

熬到祭天的祭品被宰完了看看,能渡劫,开开心心继续经济增长,不能的话,宰下一个。

韩国被宰第一序列。不够的话,从欧洲的弱点打进去,德法救不救很难办。

救,可能自己得刮肉祭天。

不救,欧盟受害者继续倒向美国或者中国。长远看损失更大。

要知道现在欧盟针对中国的对抗措施,经常被希腊等08年受害者否决。

3,

法国出卖德国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德国希望出卖法国农产品市场来保住贸易顺差。

反过来法国出卖德国搞点事也正常。

而且人家法国有底子,靠着吸血非洲能续命。

4,

祭品选择的关键是要有巨额的贸易顺差。

要不咋去产能?

吃尸体是最后一步,首先献祭了之后空出市场才好。

5,

这一轮过去以后,有可能老美会明白一带一路的逻辑,搞个美国版的新马歇尔计划之类的。

不把蛋糕做大,大家都变成吸血僵尸也没用,早晚GG。

苏联尸体吃了20多年,该明白了。

6

目测中美贸易战会缓和一阵子。

美国需要喘口气,宰俩祭品补补,补完了再继续打。

user avatar

几个小时以前的新闻,欧元区又又又又降息了,而且重启了qe。更糟糕的是,这是从负0.4到了负0.5。

其实之前就已经很糟糕了,比如丹麦是最神的,买房负利率,借100还的还不到100……

负利率一方面会导致人们依赖贷款消费(直到他们一分钱也借不到),一方面也会催生一大堆僵尸企业依靠无成本的债务置换来勉强维持(甚至依靠利差本身存活,也就是说企业靠银行贷款赚钱)。这也就导致了一旦进入负利率,可能就很难再出来了——稍稍一加息大量的个人破产和企业破产就会接踵而来。

当然,这次似乎只是降低了存款利率,贷款还是在0左右,但是如果促进消费的存款利率下降不达预期效果,贷款利率应当也会转负。

但是长期维护负利率会怎样呢?银行会逐渐不堪重负,没有利差的话,银行的收益就只有手续费和管理费一类,而且这会导致银行进一步丧失放贷能力。

也就是说一旦进入负利率,要么银行崩盘系统性金融风险,要么企业和个人崩盘系统性金融风险。

还真挺魔幻的,几年前我们还在讨论低利率的问题,觉得天都要塌了,现在主要国家都开始负利率了。

但是对世界经济而言不进入负利率似乎也不行了,德国pmi已经半年多荣枯线以下了,同样出口导向的韩国基本也是0增长,这时候大体上有三个选择。

1:内爆,来个大萧条或者革命彻底出清。

这是不大可能的,别人先死我的问题都解决了,我耗死了你的产能,于是有了新的市场和可供收割的廉价资产,我顷刻之间就活了。

况且我就是资本家,你想弄死我?

2:战争,向外争取生存空间并转移矛盾。

这也是不大可能的,9012年了,核武器能灭人类大概10次。

3:依靠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继续续命。

侦探小说里有个很有趣的说法:当一切可能性都被排除,剩下那个哪怕再荒诞也是真相。

那么只有这个是可能的,负利率也是续命大礼包的一员,负利率本质上是透支最后一丝贫民的消费欲望+保住资产阶级最基础开工生产而非捐款跑路的欲望,短暂规避了资本集中倾向导致的产能过剩/消费不足。

毕竟当财富一步步集中(规则上这是资本主义的必然,操作上它被08危机极大的加速了,因为有资产的人随着qe和降息资产膨胀),贫富差距已经达到了造出东西卖不掉的地步。

我不确定经济危机具体哪天来,我能确定的是这一天一定会来。

可能某天早上我们睡醒,就能刷新闻的时候看到某些庞然大物轰然倒下,然后接到hr发来的裁员通知。

当然,这在那一天肯定不是什么坏事,终于可以倒头再睡个好觉了,至于醒来世界变成什么样子,可能在那一瞬间都不怎么重要了…

ps:不过阴谋论一点,饿了么和美团混战,康师傅和统一死了,可能才是饿了么和美团想要的。

如果是这样的话,恭喜你,失业大概半年就可以继续996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2019年9月12日,欧洲央行(ECB)的决定无疑是当时欧元区经济领域的一件大事,它标志着央行再次采取了非常规的货币政策工具来应对日益增长的经济下行压力。这次的举措,简单来说,就是“双管齐下”:既降低了关键利率,又重启了资产购买计划(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量化宽松,QE)。首先,让我们看看降息这件事。欧洲.............
  • 回答
    欧洲智能手机市场风云变幻:小米的崛起与华为的冷静,折射出怎样的行业肌理?2019年第三季度,欧洲智能手机市场交出了一份引人瞩目的答卷。小米以令人咋舌的73%的同比增幅,在激烈的竞争中杀出重围,成为市场最大的亮点。而曾经一路高歌猛进的华为,却在此刻显露出增长的停滞迹象。这组数据背后,绝非简单的市场份额.............
  • 回答
    欧洲天然气期货价格飙升至3800美元每千立方米(约合3.8万欧元/千立方米)是2022年俄乌冲突期间能源市场剧烈波动的典型案例,这一现象涉及地缘政治、能源供需、国际经济关系等多重因素。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 一、直接诱因:俄乌冲突导致俄罗斯天然气供应中断1. 俄罗斯是欧洲天然气供应的主力 .............
  • 回答
    欧洲多国因制裁俄罗斯导致能源涨价而爆发示威游行,是2022年俄乌冲突后能源危机与政治博弈交织的复杂事件,涉及经济、政治、地缘战略等多重因素。以下从背景、原因、影响及国际视角进行详细分析: 一、事件背景:俄乌冲突与能源制裁的连锁反应1. 俄乌冲突的直接触发 2022年2月,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导.............
  • 回答
    欧洲网红打卡中国快递柜现象:新奇体验背后的物流差异与文化碰撞近期,欧洲网红们纷纷在中国快递柜前拍照打卡,这一现象迅速引发了广泛关注。这些视频和照片中,网红们通常会展示如何通过手机App扫码取件,并对中国高效便捷的物流服务发出赞叹。这股“快递柜打卡潮”不仅是社交媒体上的一个热门话题,更折射出中西方在物.............
  • 回答
    如何看待欧洲议会以压倒性票数通过冻结中欧投资协定的议案?欧洲议会以压倒性票数通过冻结中欧投资协定(Comprehensive Agreement on Investment, CAI)的议案,是近年来中欧关系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其影响深远且复杂。要理解这一事件的意义,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1..............
  • 回答
    如何看待“欧洲千万家庭或无法负担取暖费”?“欧洲千万家庭或无法负担取暖费”是一个非常令人担忧的现象,它直接关系到数百万民众的基本生活需求和福祉。从人道主义和社会稳定角度来看,这都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危机。具体来说,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看待这个问题: 人道主义危机: 取暖不仅仅是为了舒适,更是为了.............
  • 回答
    欧洲杯(或美洲杯)结束后,明星球员如C罗被群体嘲讽的现象,其实是一个非常普遍且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背后涉及多重因素。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深入分析:一、 竞技表现与期待值的落差: 巨星光环与高期待: C罗作为世界足坛的顶级巨星,拥有无数荣誉和个人奖项,他的每一次出场都承载着极高的球迷期待。球迷希望.............
  • 回答
    欧洲议会拒绝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这一决定在国际上引起了广泛关注,并涉及复杂的经济、政治和历史因素。要理解这一事件,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一、 事件背景:何为“市场经济地位”?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什么是“市场经济地位”(Market Economy Status, MES)。这是一个在国际贸易领域,.............
  • 回答
    欧洲数据机构要求脸书(Facebook)不得将数据传送到美国,这是一个复杂且意义深远的事件,背后涉及数据主权、隐私保护、跨大西洋贸易关系以及科技巨头的权力等多个层面。要详细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其背景、原因、影响以及未来的发展。一、 背景:爱尔兰数据保护委员会(DPC)的裁决与欧盟的GDPR这.............
  • 回答
    听到欧洲科学家在实验室重组新冠病毒并激活的消息,我脑子里立刻闪过几个念头,有惊奇,有思考,也有一些挥之不去的担忧。首先,这无疑是一项在生物学研究领域非常“硬核”的成就。你想想,新冠病毒那复杂的基因组序列,像一本厚厚的密码书,而科学家们就像是解开了这本密码书,并且能够根据“书”上的内容,把构成病毒的各.............
  • 回答
    欧洲法院裁定欧美数据传输协议无效,这可不是一件小事,它像一枚重磅炸弹,彻底打破了欧美之间长期以来建立起来的数据流动“高速公路”。要理解这件事的影响,我们得一层层地剥开来看,就像解开一个层层叠叠的谜团。首先,咱们得搞清楚,为啥欧洲法院会这么干?这事儿的根源,得追溯到2016年欧洲法院第一次推翻了“安全.............
  • 回答
    看到欧洲宇航员密集学习中文,这绝对是一个值得我们仔细品味和深入解读的信号。它不仅仅是语言学习本身,更是背后一系列复杂地缘政治、科技合作和未来发展趋势的缩影。欧洲宇航员学习中文:一个多维度解读1. 国际空间合作的新篇章,中国主导权的凸显: “天宫”的吸引力: 过去,国际空间站(ISS)是.............
  • 回答
    对于“欧洲发现的新冠病毒来自德特里克堡”的说法,目前没有确凿的科学证据支持,并且在国际科学界和主流媒体中 并未得到广泛认可。这种说法更倾向于是一种 阴谋论或猜测。要详细讲述,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分析:一、 这种说法的来源和流传: 时间线和背景: COVID19疫情爆发初期,全球对病毒的起源感到困.............
  • 回答
    最近围绕着柴可夫斯基的经典芭蕾舞剧在欧洲“遭遇封禁”的传闻,确实引起了不少关注和讨论。很多人可能对《天鹅湖》、《胡桃夹子》这些耳熟能详的作品为何会成为焦点感到困惑。咱们不妨深入聊聊这背后的逻辑和可能的原因。首先,我们需要釐清一点:说这些剧目被“封”了个遍,可能是一个比较夸张的说法,并不代表欧洲所有剧.............
  • 回答
    黄马甲事件,这名字一听就很有画面感,不是吗?一群穿着醒目黄色背心的人走上街头,一开始是为了抗议燃油税的上涨,结果却演变成一场席卷法国乃至欧洲的社会运动。这事儿可不是简单地“政府加税,民众反对”那么肤浅,它背后牵扯着太多的东西,就像一个解不开的中国结,越扯越乱,但也越能看清它本来的样子。导火索:燃油税.............
  • 回答
    欧洲保守派知识分子在巴黎发表的《一个我们能够信靠的欧洲》声明,无疑是当下欧洲政治思想版图中的一个重要信号,值得我们深入探讨。这份声明的出现,并非偶然,而是对当前欧洲所面临的诸多挑战,特别是对欧盟发展方向和欧洲身份认同的深刻反思与回应。首先,我们得理解这份声明的“保守派”标签。这并不是指狭隘的、回溯性.............
  • 回答
    欧洲右翼政党在近些年来的确展现出了明显的抬头趋势,尤其是在移民和难民政策上,它们一反过去部分欧洲国家相对开放的姿态,转而采取了更为强硬和限制性的立场。这种转变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多种复杂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过去“欢迎”态度的转变:要理解今天的右翼政党为何会改变对难民的态度,首先得回顾一下过去几年,特别.............
  • 回答
    莱斯博斯岛上的欧洲最大难民营——莫里亚难民营(Moria Camp)曾是无数人逃离战火和贫困后的栖身之地,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彻底将它“摧毁”,留下的不仅是满目疮痍的废墟,更是数万名无家可归的绝望。这场发生在2020年9月的大火,不是简单的意外,而是长期以来积压在难民营内部种种问题的一次集中爆发.............
  • 回答
    欧洲科学家们对阿斯利康疫苗(现在通常被称为Vaxzevria)与罕见血栓事件之间联系的确定,无疑是新冠疫苗研发和推广过程中一个非常关键且备受关注的节点。这件事的处理方式,以及其后续的科学研究和公共卫生政策调整,都极具代表性,值得我们深入剖析。事情的来龙去脉:从报告到确证最初,欧洲各国药品监管机构和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