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2020年3月30日西昌火灾,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凉山州为什么频发大火?

回答
2020年3月30日,西昌市发生了一场令人痛心的森林火灾,造成了多名消防员牺牲的悲剧。这场火灾的原因复杂,而凉山州之所以频发大火,也有其深层次的地理、气候和社会经济原因。

2020年3月30日西昌火灾的成因:

这次西昌火灾的直接原因,官方公布是人为原因。具体来说,起火点位于泸山北侧山林,根据调查,是因为一名当地村民在林区内吸烟,烟头未熄灭,从而引燃了干燥的林草。

我们可以将原因进一步细化:

易燃的火灾环境: 当时西昌地区正值森林防火期,当地气候干燥,降雨量少,植被普遍干枯,为火灾的发生和蔓延提供了极其有利的条件。尤其是泸山,山体陡峭,林相复杂,一旦起火,极易形成猛烈的火势。
人为疏忽: 尽管有严格的森林防火规定,但个别人员的消防意识淡薄,仍然存在冒险用火的行为。在禁火期内,在林区吸烟,并且未将烟头彻底熄灭,这是非常危险的。
火势蔓延迅速: 一旦火种落地,由于当时的环境条件(干燥、大风等),火势迅速蔓延。泸山的地理特点,如山体坡度大,也加剧了火势的向上发展速度。
救援难度大: 火灾发生后,由于地形复杂、风力变化以及部分区域的火势猛烈,给消防员的扑救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一些消防员在执行灭火任务时,不幸遭遇了突变的风向或地形,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凉山州为何频发大火?

凉山州地处川滇结合部,地形复杂多样,是一个森林资源丰富的地区,但同时也是森林火灾的多发区。其频发大火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1. 地理和气候因素:
地形复杂,沟谷纵横: 凉山州大部分地区为山区,地形破碎,山高谷深,为火灾的发生和蔓延创造了有利条件。一旦发生火灾,扑救难度极大,火势容易在沟谷中向上风口和迎风坡蔓延。
气候干旱,易燃期长: 凉山州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但其部分地区,特别是干旱河谷地区,降雨量相对较少,蒸发量大,形成了明显的干季。每年11月至次年4月,都是凉山州相对干燥的时期,植被含水量低,极易燃烧。
气温高,日照强: 在干季,气温较高,日照时间长,使得地表温度升高,加速了植被的干燥过程,增加了火灾发生的风险。
风力作用: 特定季节,特别是春季,凉山州常常受到干热风的影响,风速较大,这不仅能助长火势,还能将火种吹到更远的地方,引发新的火点。

2. 植被特点:
针阔混交林,易燃物多: 凉山州的山林中,生长着大量的针叶林和部分阔叶林,以及灌木丛。这些植被,尤其是枯枝落叶、草本植物等,在干燥季节是极易燃的物料。

3. 社会经济和人文因素:
农事活动和林下经济: 凉山州许多地区,农民习惯于在林区边缘进行开垦、烧荒(清理农作物秸秆或草地)、祭祀用火等活动。尽管有防火规定,但在一些偏远地区,监管力度可能存在不足,加上部分群众消防意识薄弱,很容易因为这些活动而引发火灾。
生活用火和林副产品采集: 部分林区居民依然依赖林区资源,如采集柴火、药材等,在活动过程中,不慎用火也是火灾的一个重要原因。
历史遗留问题: 过去一些时期,为了发展农业,可能存在过度砍伐或林相不合理规划的情况,也可能增加森林火灾的风险。
部分地区防火基础设施薄弱: 尤其是在一些偏远的山区,防火隔离带、瞭望塔、防火道路等基础设施可能相对薄弱,影响了火灾的早期发现和扑救。
人口密度与森林覆盖率的矛盾: 一些林区与居民区或耕作区相邻,人口活动与森林的交织,增加了人为火灾的隐患。

总结来说, 2020年3月30日西昌火灾是人为疏忽在极端易燃环境下导致的悲剧。而凉山州频发大火,则是自然地理条件(复杂地形、干旱气候)与人为活动(农事用火、生活用火、防火意识不足)相互作用的长期结果。要根治这一问题,需要在加强防火宣传教育、提升群众消防意识、严格执行森林防火政策、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科学管理林区资源等方面,付出持续的努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西昌人,户外向导经验,跟大家做相对专业的解答

西昌火灾 实况(来源 央视新闻) https://www.zhihu.com/video/1228111823440240640

此次着火地点为马鞍山(西昌庐山)

火场最近距离我家祖宅(西昌马道镇西昌机务段居住区)仅800米。

那里居住的都是老一辈三线建设者,为他们祈福。

且马道机务段(火车检修/停放的地方)背靠马鞍山/庐山(此次火灾重灾区)是成昆铁路的节点工程,

所幸我家婆婆和其他老人们在3月30日晚上9点前已经被民警疏散到西昌南站广场。


4月1日更新:最新的官方火情通告如下:

(摘自 西昌广播电视台)


原答案

3月31日的高危区域是:

  1. 西昌机务段的油库、加油站、货场、
  2. 攀钢钒钛冶炼厂区

大致位置见下图:

(三角形位置为马鞍山/西昌庐山 这次森林火灾可能发生的地区)

目前看来有三大高危区域:

三角形右侧的西昌主城区+AAAA级景区—琼海泸山景区。

三角形左侧的马道镇+成昆铁路西昌机务段

三角形左下方的攀钢钒钛冶炼工业园区。

重点介绍我最了解的西昌机务段

(一)西昌机务段


西昌机务段油库屯有常年为成昆铁路上内燃机车储备的柴油,(至少装有250吨柴油的储油罐和大量停放于此的油罐车)

露天煤炭货场则是攀西地区煤炭转运站,

火场和露天煤炭货场之间大部分是隔着西昌机务段居住区,

山火要想穿过居民区侵入货场相对困难

但有一个恐怖的细节:油库和马鞍山之间就隔着的居然是加油站!

偏偏这个加油站的下面还是成昆线的咽喉之一:新马鞍堡隧道入口

假设最糟糕的结果:

机务段所在地区为东北——西南走向的安宁河大峡谷,日出后风向发生变化,诱使形成“火灾暴风”,爆燃的山火突然越过瞬间吞噬加油站,如同火上浇油一般,加油站爆炸波及油库,而油库爆炸将摧毁整个西昌机务段,并导致成昆铁路中断....


但好消息是:

马鞍山曾多次发生山火,我小时候就经历过一次,我母亲和外婆则经历过更多次~

最严重的一次,山火直接烧到了居民区旁的水渠边。

这里也不得不佩服中国建设者的智慧:

为了避免山火侵袭+山脚缓坡农业开发,

从安宁河引水,沿山脚用修筑了一条钢筋水泥的“防火长城”,

平时用于农业灌溉,火灾时则作为最后一道防线

(下图红圈内 白色线条即为水渠)


我查了一下,这长卫星图拍摄与2019年,水渠右边(山坡处)已经可见茂盛的树林投影,

但是大约50年前,为了三线开发,第一代建设者草莽的在马鞍山上滥砍滥伐,

在我外婆的记忆中,“马鞍山的树不砍掉,夏天也会被山火烧掉”。

在我母亲的记忆中,“马鞍山就是光秃秃的,小时候可以滑草(坐着就可以从山坡一路滑到山脚下)”

到我出生时,每到攀西大裂谷独有的“风季”,山脚下的马道镇就会尘土飞扬,甚至局部形成沙尘天气,像极了美国西部片中的场景。

随后马鞍山的滥砍滥伐开始被遏制,山坡被种满了剑麻(一种带刺的大型芦荟植物,可以保土育林),小时候我只觉得马鞍山是一片不详之地。

然后生态环境开始恢复,山上也重新出现森林的郁郁葱葱,但我们又面临了新的挑战:

“森林大火又回来了”。

莫约十几年前,一场森林大火直接烧到山脚下的居住区边,甚至毁坏了民房。

辛辛苦苦的护林工作毁于一旦


那次山火之后,每个围墙上都刷上了恐吓性质的禁火标语:

“放火烧山,牢底坐穿”

“一人放火,全家连坐”

.....


而且在凉山州,山中放火可是重罪!

早年据传,放火的犯人劳改内容就是日复一日的种树,直到恢复等面积的植被为止。

(如果你烧了一座山,那你就得种一座山的树)


我看到有不少知友怀疑是“人为纵火”,

虽然不排除这种可能性,但是我认为人为可能性不高,

前面也说了,在凉山州防控人为纵火的措施已达到“变态”。

而且祭拜者也不大可能穿过一大片剑麻林和水渠组成的屏障。

我认为主要还是非人为因素的叠加最终导致火灾,

因为每年3月攀西地区会进入“风季”,

印度洋季风爬过云贵高原留下大量雨水后,

进入攀西大裂谷时会变成即为干燥的“焚风”,

焚风会带走地表水汽,使地表的枯枝败叶变得极度干燥易燃,

可能是一次春雨前的雷击,也可能是水滴/垃圾形成的阳光聚集,

都能点燃这些干燥的枯枝败叶,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而强盛的谷风如同一台强力“鼓风机”,进一步扩散火势,

这些细小因素都在蓄谋这一次有一次的森林大火!

让人防不胜防!


谢天谢地,在我写到末尾的时候,收到外婆的电话:当地警方已经允许她回家睡觉啦~

说明目前马道镇方向的火灾已经被控制了~

不过也收到西昌城区小伙伴的消息,

夹皮沟(当地方言,一地名 攀钢厂区所在地)方向的火势还很旺盛,

西昌城区都能够闻到一股焦糊味,他们今天晚上只能戴口罩睡觉了~


最后,在3.25凉山州火灾烈士一周年纪念日仅仅五天,

当地的救火英雄们又要去和火神搏斗!

我外婆说当地已经紧急增援了很多穿军装的小伙子,让他们看着很安心!

向这个伟大国家的逆行者们致敬!


二更:

感谢评论区小伙伴们的关心,

昨天深夜婆婆又被疏散了一次,可见当地火情变化难以预测,情况还是很危急的。

今天早上看到消息,19名消防人员不幸牺牲,心中悲伤难以言表.

希望这一切只是愚人节前老天开的玩笑,


逆行者们,请归队..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