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深圳 2020 年 3 月房价涨幅全国第一,逼近 70,000 元大关?

回答
看待深圳2020年3月房价涨幅全国第一,逼近70,000元大关这一现象,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因为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数字,更是反映了深圳经济、政策、人口等诸多因素的综合结果。

以下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阐述:

一、 数据背后的现实:深圳房价为何如此坚挺?

历史维度: 深圳房价的上涨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长期的累积。作为改革开放的桥头堡,深圳一直是中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城市之一,吸引了大量人才和资本。这种持续的经济活力为房价提供了坚实的基本面支撑。
全国第一的涨幅含义: 在2020年3月这个时间点,新冠疫情对全球经济造成了巨大冲击,许多城市楼市出现观望甚至下跌。而深圳却逆势上涨,并且涨幅位居全国首位,这在当时是一个非常显著的市场信号,表明深圳房地产市场的韧性和抗跌性极强,同时也可能意味着市场存在过热的迹象。
70,000元大关的意义: 这个数字本身就代表着极高的房价水平,已经超出了许多普通居民的承受能力。它反映了深圳土地资源的稀缺性、高昂的开发成本以及市场对于未来价值的预期。

二、 驱动深圳房价上涨的关键因素:

1. 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与产业结构优势:
科技创新中心地位: 深圳是中国乃至全球重要的科技创新中心,汇聚了华为、腾讯、大疆等众多知名科技企业,形成了强大的产业集群。这些高科技产业的蓬勃发展带来了高收入的就业机会,吸引了大量高素质人才涌入,增加了住房需求。
高净值人群聚集: 深圳的经济活力和创新环境吸引了大量企业家、高管和投资人,这些高净值人群拥有强大的购房能力,是推动高端住宅市场的重要力量。
优质的营商环境: 深圳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吸引了大量国内外企业投资,进一步刺激了经济增长和就业,为房地产市场注入了活力。

2. 人口吸引力与持续的流入:
“来了就是深圳人”的吸引力: 深圳以其开放包容的文化和充满机遇的氛围,持续吸引着全国乃至全球的人才。虽然有落户门槛,但大量年轻人为了职业发展和生活品质选择在深圳定居。
新增人口的住房需求: 持续的人口流入直接转化为巨大的住房需求,尤其是在刚需和改善性需求的双重驱动下。深圳本身体量较大,新增人口的消化能力也较强。

3. 土地资源的稀缺性:
“深圳困境”: 深圳是一个高度发达的特大城市,但其陆地面积相对有限,与北京、上海等城市相比更显紧凑。可供开发的土地资源日益稀缺,这使得土地的获取成本不断推高,直接传导到房价上。
城市更新的成本: 深圳的城市更新是盘活存量土地的重要途径,但城市更新项目通常涉及复杂的拆迁、补偿和开发流程,成本高昂,也成为房价上涨的推手。

4. 金融与资本的推动:
宽松的货币环境(在一定程度上): 在2020年初,全球央行普遍采取了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应对疫情冲击,这使得资金成本降低,一部分资金流向了房地产市场,尤其是在对经济前景看好的城市。
投资属性: 深圳房地产的长期上涨预期和坚挺的购买力使其成为具有吸引力的投资品。部分投资者将其视为规避通胀、保值增值的工具,进一步推高了市场需求。
杠杆的运用: 部分购房者可能会通过贷款等方式放大购房能力,在市场上涨时,杠杆效应会加速财富增长,但也增加了市场波动性。

5. 政策与市场预期的互动:
“抢房”心理: 在房价快速上涨的预期下,购房者会产生恐慌性心理,担心错过最佳购房时机,从而加速入市,形成“抢房”现象,进一步助推价格上涨。
政策调控的影响: 尽管深圳政府一直致力于稳定房地产市场,但调控政策的效果往往需要一定时间才能显现。在某些时期,政策的力度或时机也可能与市场预期的博弈形成复杂的互动。

三、 2020年3月这个时间点的特殊性:

疫情初期的特殊反应: 虽然全球都在应对新冠疫情,但中国相对较早地控制住了国内疫情的蔓延。在疫情初期的恐慌情绪过后,国内部分经济体展现出较强的复苏迹象,而深圳作为科技中心,其相关产业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甚至部分线上服务、科技应用需求在疫情期间得到爆发式增长。这种经济上的相对韧性,在一定程度上支撑了房地产市场。
对比效应: 相较于其他受疫情影响严重、经济活动停滞的城市,深圳的经济表现更显突出,这使得其房地产市场更具吸引力,资金可能从其他不确定性较高的领域流向深圳楼市。

四、 潜在的风险与挑战:

居民杠杆过高: 持续的房价上涨可能导致居民家庭债务负担过重,一旦市场出现调整,可能引发金融风险。
挤出效应: 过高的房价会挤压其他产业的发展空间,例如对于科技创新企业而言,高昂的办公成本和员工住房成本会增加其运营压力,可能削弱其长期竞争力。
社会公平问题: 房价过高会加剧社会贫富差距,影响社会稳定。对于低收入群体而言,在深圳安居乐业的梦想变得越来越遥不可及。
市场泡沫风险: 如果房价上涨脱离了实际经济基本面和居民收入水平,可能存在一定的市场泡沫,一旦破裂,将对经济造成严重冲击。

五、 政策应对与市场走向:

“房住不炒”定位: 深圳政府一直强调“房住不炒”的定位,并出台了一系列调控政策,包括限购、限售、限价等。在房价快速上涨的时期,这些政策的出台是为了抑制投机需求,稳定市场预期。
保障性住房建设: 为了缓解高房价带来的社会问题,深圳也在大力推进保障性住房的建设,试图为不同收入群体提供更多住房选择。
市场预期管理: 政府会通过发布相关政策信息、加强市场监管等方式来管理市场预期,引导理性购房。

总结:

深圳2020年3月房价涨幅全国第一,逼近70,000元大关,是深圳经济发展实力、人口吸引力、土地稀缺性以及金融资本等多重因素叠加的体现。它反映了深圳作为一线城市和科技中心的强大吸引力,但同时也伴随着高企的社会成本和潜在的市场风险。

看待这一现象,既要肯定深圳经济发展的成就,也要警惕房价过快上涨带来的负面影响。政府的政策目标是在稳定市场、遏制投机与保障居民基本住房需求之间寻求平衡,并通过深化改革,解决土地供应、人才安居等深层次问题,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购房者也应理性看待市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决策,避免盲目跟风。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其实深圳房价现在还是严重低估的。

2500万人口的城市,二手房市场常年只有四万套房子挂出来。这正常吗?

刚需上车的90平以下房源也就两万套。就算110平以下房源一共也只有三万套。这正常吗?

说实话,就腾讯一个公司,此时此刻想买房的人都不止两万。

极端的供需不平衡,导致深圳房价现在还是严重低估的。

那么深圳应该怎么办?加大供地吗?

然后从2500万膨胀到4000万?这是一个政治问题。

user avatar

不知道怎么就被挂了。我换个问题贴一下吧,只讨论古代,多写一些,删一些,再不行就贴专栏。

——

封建王朝很大一部分税赋来源是盐铁茶专营,而且这部分在国家用兵、赈灾和靡费的时候比田赋徭役更加重要。

因为专营,转运,便于管理,产生了盐引,茶引,还有商业抽税需要的路引。

可以把这些理解为只一个月或者一年有效,需要花钱买的证照,给政府纳税而已,中间渔利炒作的空间很小,因为有效期,或者只针对某一批货物特发,则商人再神通广大,也不过倒手一两次,赚个地域的差价。

盐商自古以来都是富庶之地的代表,同时也是政府重点监管的对象,对盐引的控制,也就是对盐税的控制。

以往盐商们赚个倒买倒卖的钱,小富即安。直至清朝,扬州盐商富甲天下,名声大噪,至今还能见到当年盐商修建的园林景观,当时豪奢可见一斑。

其实光靠贩盐是积累不下这么多财富的,唯独两淮盐商在整个盐税史上有敌国之富,主要是盐引的催动。

导火索就是盐官想出了预发盐引的办法,把以后多年的盐引一股脑全发了,盐引一直有效,又超发提前发,则一定会出现抽水机一样的景象,

短时间迅速吹起来财富泡沫,只因多余的盐引在市面上流通,被天下财力追捧,盐商们富可敌国,地方官享受孝敬糜烂不堪,

超发数百万引,价值千万两白银,在民间滚成不计其数,

本来上交朝廷的盐引收入却没有进国库,被地方官黑了一大部分,乾隆皇帝知道小金库被动,龙颜大怒,这就是著名的两淮盐引案了。

官员人头落地,但盐引盐税还是要收的,于是敲打盐商,补足盐税,还是照旧,

后来乾隆皇帝花钱越来越多,就越依仗盐商的财力,直到江淮盐价涨上天,私盐伴随着起义,几乎不可收拾,才由继任者废除盐引,改为盐票,允许跨区调盐,于是盐价稍稍平抑。

可见光有盐搞不出什么大新闻,关键是盐引。

封建时代穷苦老百姓是盐的消费者,却不是投机盐引的人,他们砸锅卖铁也凑不出这个入场券。

盐价涨,就淡食,盐价涨上天,就买私盐,不让买私盐,就起义。

历史有个周而复始,什么是刚需,食盐这东西才是刚需,房子是伪刚需。

小小的食盐从卤水到提纯再到运输,看似不起眼,却如空气一般不可或缺,而流通起来的盐引,则更为复杂,是从收税,到供销的一个利益链条,保证盐商能有渔利,百姓能吃到盐,政府能收到税,盐引功不可没。

深圳房子要一分为二,人居的空间,居住的权利等于食盐,谁也不能睡大街,这个刚需,可以用房租来衡量。

产权则是盐引,是地方政府和开发商共同产出,你可以理解为“深圳引”,一个秩序从此产生。

房租贵还是产权贵,食盐贵还是盐引贵,很明显是后者,问题讨论的没说房租涨上天去了。


很多人说土地供应不足推高房价,这是小学生水平,

地球上所有的问题都是土地问题,生态圈不就在地上,人不是穴居动物,更不是孢子在天上飘着。

我国没有商品房没有土地挂拍的时候,就已经是人口大国了,打赢了抗战,打败了美帝,坐稳了五常,怎么没有房价问题呢?

很简单,在分房时代,城市居民比年资,进厂工作够时限,周围人认可,组织批准,会上讨论通过,就有地方住了。

工作几年身体不好,不幸去世,还分么,就没办法了,人都没了。

打架斗殴,小偷小摸,进去喝茶了,还分么,估计也不行了。

所以那时候是“秋后算账”的一种机制,持续证明自己是合格劳动者,一定时间之后,就会有劳动所得——房子。

当下不是,按揭三十年,大学生都能买房。

以往的经验是,房贷是银行最优质的的债,中国老百姓不会断供,也不敢断供,但那是万八千的房价,月供两三千的年代。

偏偏在深圳,按揭也好,企业贴息贷款也好,撬动的是国本,买的是超贵的房产,老百姓把盐商的活抢了,却没有盐商数代的积累,可以毁家纾难去顶上那个亏空。

一群寅吃卯粮的主,也能接掉脑袋的差事么?


深圳不是因为房太少而涨,恰恰是因为房太多了,关里关外,那么多小区密密麻麻的,拎出来一套都大几百万上千万,又不是花园别墅带泳池的,就是个高层住宅电梯房而已,送个外卖进去都迷路的密集小区,有什么可稀缺的。

乾隆数次南巡,需要富集头部的资本掐尖来驱使,所以有某某盐商布衣结交天子的造富神话,

需要泡沫时,两淮的盐商一代人就可以富可敌国,赏顶戴,接圣驾,如沐春风,

不需要泡沫主动刺破时候,盐商们必须变卖家产补亏空,巨量的财富瞬间乌有,字画珍玩跟着跳楼价,仅留下几座园林,几个牌坊,供后人旅游,

历朝历代都不会贷给百姓三十年贷款,供他们买盐引当盐商,

问问大清国老百姓,有没有按揭买盐引的,可能么。


哪朝都觉得国家爱民如子,现在我承认,你爱国国爱你,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听国家的,跟党走,一定活得非常顺心,

不要放着无产阶级兄弟不当,楞当中产阶级,再从中产阶级混成负翁阶级。

一个城市敢鼓吹自己是“中产阶级城市”,那是他的事。我只知道这个城市房贷两万亿,人均十几万负债,你是平均别人那个,还是被别人平均的,心里要有数。

那么多限购限贷政策,就是提醒老百姓,这个game不要参与,时候到了也雨女无瓜,安心上班就得,

劳动圆梦,相信国家,

投机有风险,断供睡大街。

不用理会上车论,也不用理中介把宇宙万物都能扯成房价要涨,普通人能做的就是规避风险,人生没有几个三十年,一脚踩空的时候,人与人的悲欢并不相通,谁也救不了谁。

user avatar

地球中心深圳,宇宙中心前海,7万太便宜了吧,无脑冲就完事了。



user avatar

谢邀。回答里一群带节奏的搞大新闻。我用数据来告诉你们这里面的秘密。

深圳发生的事情,其实是国家和地方关于政策执行之间的冲突。

深圳最近的政策是,企业可以把拥有的房产通过质押的方式抵押给银行,换取房产账面价值7折的低息贷款。这个低息贷款没有流入行业的限制,也就是说,理论上你还可以继续炒房。而且还有更骚气的操作,看这个图:

这是深圳市龙华区关于贷款的优惠补贴政策,当你抵押再融资可以降低50%的利息支出,其他区的政策基本也差不多是这个力度。这还不是更骚气的,如果你再符合这个政策,那就又可以获得50%的利息补贴,这样你贷款出来的钱就是近乎没有利息的。

不造谣链接:

也就是说,存在这样2个场景:

1.深圳市XX区团结栋有个居民叫R总,他手里有个企业最近走了大运,获得了国家认可是防控重点保障企业,他前几年走狗屎运赚了一笔钱买了几套房,不想这几年因为疫情生意很不好做,贷款利率太高现金流很吃紧,今天恰好听闻小区门口李大爷说深圳开始可以再融资了,于是听信了他的一顿忽悠,说只要把之前买的房质押给银行,你就可以拿到房子7折的现金,然后你又可以拿到国家和市里的双重补贴,变成几乎0利率的贷款。R总美滋滋的把房子递给了深圳银行,然后把自己的企业负债率弄下来了。多的钱反正还可以继续买房,继续杠杆再融资走起!

2.深圳市XX区团结栋有个居民饼总听说有这样的好事,可惜他没得到国家认可,于是跟R总说,你坐拥金山而不自知,要不我从你这里贷点款周转一下。R总问他咋回事,他不好意思的说他玩再融资 房子已经多到天际,现金流有点吃紧,想找他借点钱搞搞。R总说你杠杆率这么高我不敢借你啊。饼总哂笑道:我把房子抵给你不就完事了,R总一想卧槽这样岂不是我又能再融资了吗?这生意做得做得。

如果你们看懂了上面这两条,深圳的房价玩的这么狠就自然懂了。国家当然也懂,于是立马出了这个政策:


你说深圳政府层那么多机智的人,他们怎么会给这么大的“漏洞”呢?政绩否?不得而知,反正我只说他们赚钱和套路的秘密,其他大家自己想。

感谢团结栋R总和饼总的精彩演绎,更多精彩,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每月一饼。关注宏观,解读宏观,给你不一样的经济视角,谢谢!

user avatar

2016为国接盘,全国爆涨一波。但是4个一线齐头并进。

现在深圳一枝独秀。 又是怎么样的阳谋?就看站在第几层,

1. 深圳是地球经济中心,房价是实力体现,这是第一层

2.地方ZF用经营贷护市,这是第二层。

3.房是用来住和炒的,这是第三层

4.所有大水都来深圳吧 这是第四层


北京: 第一的是清华大学、排名第二的是北京大学,排名第三的是中国人民大学

上海 :复旦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同济大学

广州:1 中山大学 2 华南理工大学 3 华南师范大学

深圳:1.深圳大学 2.南方科技大学 ,3.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user avatar

还能怎么看?用眼睛看呗,反正谁爱买谁买。

user avatar

2030年,深圳房价涨到70万一平,在深圳996的人们清早坐着城轨从新塘东莞来到深圳关内,开始他们忙碌的一天。


2040年,深圳房价涨到200万一平,东莞广州惠州已被深圳密密麻麻的城轨和磁悬浮列车轨道覆盖,来深圳务工的外地人员已无力支付深圳广州东莞惠州的房租,都在深圳湾海底住着海底出租屋。打工者在这10年,逐渐进化出了腮和鳍,因海底隧道的通勤效率太低,纷纷靠游泳从海底游出水面到地上工作。


2050年,深圳湾海底已经没有多余的出租屋了,深圳市开始建造天空之城,将办公,行政,产业园等通通迁至离地面至少5千米的空中,将地面改为居住区,因此引发了新一轮房价上涨,这一年深圳房价涨到420万一平。以前在广州东莞居住的人得以上车,进入深圳市居住,而海底人则实现了在陆地居住的愿望,搬到了东莞惠州。新来的海底人和其他地面上居住的人因电梯太慢影响上班,纷纷进化出了翅膀,每天都飞到5千米高的天空之城去上班。


2060年,海底,深圳地面,深圳周边都人满为患,没有地可以让外来务工人员居住了。此时新来的务工人员竟然进化出了吸盘!像壁虎一样趴在天空之城的底部,甚至趴在深圳地面的100层住宅楼的外墙。此时深圳房价已经是600万一平,省吃俭用的务工人员解锁光合作用功能,每天晒晒太阳就可以不吃不喝就能活下去。


这种罕见的生物进化现象引发了全球关注,各国纷纷表示中华民族勤劳又充满智慧,为了实现在大城市能够安家立业,劳动人民都上天了!如此强大的民族如何战胜?引发了全球各国人民的反思。

user avatar

无他,惟金融耳






但这梯子现在政策加到满了,以后还能怎么办呢?


这不是深圳的竞争力,反而是不定时炸弹。

user avatar

深圳房价要爆炸啦。

那么不如去广州?

不行。

为啥?

广州房价低,证明它已经被人才和资本抛弃了。我才不要去马上要跌出一线的衰落城市。


北上广寒碜不?

巨特么寒碜。

毕竟宇宙中心大深圳,副中心大杭州。

user avatar

大政方针、金融风暴,咱也不懂,说了怕露怯,还是给大家说说实际的吧。

各位还没完成产权过户的二手房买家,我们又见面了。

深圳3月二手房环比上涨1.6%,买家们不如看看自己手上的合同,啥时候能过户啊?有没有感到一丝捉急?

根据我们以往处理二手房案件的经验,一线城市,每当二手房交易价格发生大幅度上涨,都会出现大量的卖方违约案件。反之亦然。

这是经验之谈,为了把文章写得有点科学性,我随手搜了搜北京的数据。

说明一下,由于从一方违约,到另一方决定起诉,中间还存在着一定的缓冲期,用来搞协商、搞谈判、寻找律师,再加上案件排开庭、审理、法官写判决书也需要时间,裁判文书数量会出现滞后性,这两张图之间存在一定的延迟

但是看整体趋势,每当二手房房价出现大幅度的增长或下跌,每隔2-3个月都会出现裁判文书的生成高峰期。基本也与我们的业务经验相匹配。

《资本论》言,“如果有10%的利润容,资本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绞首的危险。”

相对于二手房买家,卖家们由于面临着小换大的压力,或者干脆就是房价高涨的诱惑,更容易做出一些匪夷所思的事情。

去年大概也是这个时节,正是北京二手房房价涨的最凶的时候,一个姓马的大姐找到我,跟我说有个中国卖家伙同韩国人起诉了她,向她索赔200多万的违约金。

我一听,这不能忍,全世界都可以是你韩国人的,但是我们北京马大姐的钱不可以!

我先说一下,以下均为化名(认真)。

我问她怎么回事,她说她本来跟一个中国人——名唤钱不够——买了一套二手房,约定下个月过户,钱都交了。结果上上个礼拜钱不够跟她约在中介门口,告诉她,这套房子里还有些遗留户口要解决,可能下个月过不了户。

马大姐是个善良的人(有钱的人),一听这么麻烦啊,比她家当年王府井拆迁还麻烦。就发微信跟钱不够说:“小钱啊,您那房子太麻烦了,我不要了,您就按合同定的违约金赔给我吧”。

钱不够回了一句:“马大姐,您真不要那也没办法,违约金我看有点复杂,我们约个时间聊吧。”

马大姐回她:“好的”。

大概又过了半拉月,马大姐直接收到了朝阳区法院的开庭通知,要求她下周到某某派出法庭去开庭,原告就是钱不够。

诉请:1.请求判令解除马某某与钱某某之间的《北京市存量房屋买卖合同》;2.请求判令被告马某某向原告钱某某支付违约金共计2246591元。

证据:1.《北京市存量房屋买卖合同》(经济成交版);2.《补充协议》;3.《买卖定金协议书》;4.微信聊天记录(用于证明马某某违约,向原告表明不再继续履行合同);5.钱某某与朴不成(韩国人)签订的《北京市存量房屋买卖合同》。

马大姐一看就郁闷了,本来就是钱不够临时说自己房子里有旧户口太麻烦,自己才说不买了,现在自己却被钱不够反咬一口。更何况,合同原本约定的违约金,满打满算也就100万左右,这是采取的哪国算法,凭空多出来120多万的违约金?

马大姐带着这套材料,到所里来,让我们帮她算算咋回事。原话是:“100多万也不多,就是不明不白的”。

给她一看起诉状,原来这120多万的违约金,是写在钱不够和朴不成签订的《存量房买卖合同》里。

钱不够主张自己在卖第一套房的同时,已经和朴不成在洽谈第二套房的买卖事宜,也就俗称的“小换大”。因为马大姐违约,导致钱不够的资金周转不过来,钱不够只能对朴不成违约,朴不成已经起诉了钱不够,要钱不够赔偿他120多万元违约金。

这笔帐,钱不够也给算到马大姐头上了。

给马大姐解释清楚了,我问她:“这回算明白了吧,您就这么给!”(划掉)

马大姐听懂了以后,当场就办了委托。

由于这个案子原告提供的证据过于瓷实,我们不得不向公安报警,要求立案侦查钱不够和朴不成之间是否存在虚假诉讼的犯罪情形。

报案受理后,朴不成立马就撤了对钱不够的诉讼。

但是由于钱不够其他的证据准备的实在是太过充分和完美(因此我们才断定,这就是个套儿),马大姐虽然不用赔朴不成的120万了,但仍然不得不承担50多万的违约金。

马大姐倒是很开心,不管怎么说,比当年王府井拆迁可简单多了。

不过呢,咱们深圳的二手房买家们,大概率没有这种战斗在王府井拆迁现场的经历和回报,动辄几十万的违约金,也是很难受的。

深圳房价涨幅高起来了,各位抱怨归抱怨,吐槽归吐槽,还是要多盯着自己的卖家和中介,算一算合同上卖家违约的赔偿金,和你这套房子的涨幅孰高孰低,也好有个风险预期。

能过户赶紧过户,不能过户的,多留点心眼。

【欢迎关注个人公众号:公务员从零开始的律师生活】

user avatar

********先行示范区

没毛病!

可以说示范地很生动。

user avatar

88平四室两厅带平层,还有两个撤硕,猜猜这是中国南部的哪个城市?

user avatar

在过年疫情刚出现的时候,我就说深圳的房子要涨,尤其是深圳湾的房子,肯定以及一定会涨,还被一个讲房产的v怼了。

其实这背后的逻辑非常简单,房子分商品属性和金融属性,深圳的房子,尤其是豪宅,是为数不多的优质投资品。

经济越波动,市场越差,深圳的豪宅会越贵。因为,这纯粹是资本的游戏。

走工业化路子的经济体,一定会面临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的问题。因为工业化的本质就是「资本增密,排除劳动」。

资本的本性,就是逐利的,而随着资本的集中和积累,目前看美国的趋势就是走向「金融资本主义」,即资产证券化,让资本在金融市场增值,同时把工业迁移到第三国家,用别国的劳动力来供养这个金融资本市场。

你应该庆幸我们生在社会主义国家,我们不会让资本空转绑架国家。但,经济发展,确实会带来财富集中在少数群体的问题,大部分财富被收归国有,重新投资分配。但是,还是免不了还会有财富聚集。

而,中国目前的状况是,股票市场又存不下这些钱,还有不少是从股票里跑出来的,又跑不出国外去,那么自然要找地方趴着。这些钱,放在一线城市的核心房产,相对最安全。

你应该庆幸的是,只有深圳以及其他少数一线城市,变成了纯资本对标的金融投资品。大部分人的日常生活,衣食住行,住房需求还是能被正常满足。

普通人没什么好焦虑的,深圳的房价是资本的游戏。要关心的,是经济下行,失业了咋办?

更新一下

刚刚看了童哲的答案

深圳这边出了新政策,企业全款买房,再拿房子贷款7成,银行还贴息半年。

没想到说对企业定向放水,是这么放的...真特么脑洞够大。

企业能拿了这些钱去给员工发工资,还是买设备?

当然是继续投资(投机)啊卧槽。

现在的根本问题不是对不对企业定向放水的问题,而是企业盈利能力缺失,或者根本没有盈利能力的问题。

你给它再多少钱,也不能「买来」业务啊。

还不如直接给百姓发钱,度过难关,还能刺激消费。

别的地方,天天有银行给小微企业主打电话要不要贷款,直接被怼回去了:我贷款用来干嘛?客户都没了。

要保存产业链也不是这么保存的,哎,这回真的是。

又更新

昨天这个政策就叫停了,果然是有人操作过火。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