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只有上海三分之一的地,却有上海三分之二经济。上海都这价了,深圳凭什么不涨?(2016年酒桌谈话)
不要听他说了什么,要看他做了什么。
地铁涨价听证会,市民代表们都反对,然后呢?
提出学习的意思,就是组团去新加坡,学习、学习、再学习。
你看你从一年级学习到大学毕业,才刚开始产出吧。
深圳非超级偏远的公租房、安居房都要排6年以上才能选房吧?
还是那句话,不要听他说了什么,而是要看他做了什么。
学新加坡就能解决问题,为什么不早点学。
如果香港大哥有问题,为什么不早点下克上。
真要学,学重庆长沙就行。不过说惯了"你们内地我们深圳"的鹏城哪能低得下这个头呢。起码新加坡是个洋地方。
假如通过新加坡模式能解决问题,这边建议深圳直接把新加坡的管理团队挖过来就行了,反正深圳公务员队伍收入比新加坡低不了多少,尤其是基层。
新加坡当年为了修"组屋",李光耀把军队派到城中村用枪拆迁,这才把土地从私人手中逐渐国有化。如果土地都不在政府手里,那还哪里来的土地修"组屋"呢。深圳关外圈地最多的是什么人本地人都懂的,要是为了修"组屋"把空输部队开进城中村,那恐怕到处"都是自家人咋还动上了枪"。如果深圳当局有强拆城中村这魄力,上世纪深体内圈地运动就不会导致今天城中村遍地违章建筑占用大量住宅土地了。
深圳高喊通过公共房屋解决住房问题也不是一天两天,但最终享有深圳公共住房福利的群体也基本都是政府员工。1996年建成的梅林一村和2011建成的侨香村就是深圳政府的政策性福利房的代表,这些房屋建设初期的规划都是为了解决深圳市民的住房问题,并配有深圳最好的学区之一。可最终这些房子入住的也都是深圳体制内。30万买入福利房然后千万卖出的新闻网上随便搜。前几年深圳海关福利小区海馨苑就暴露了国家机关与深圳地方政府因为福利房而产生的矛盾。香港从港英时代就在建设公共住房,但能不排队直接入住的也只有香港警队级与中高级公务员。
与国内如京沪穗等其他城市有耕地红线,集体土地,开发上限等历史遗留政策限制相比,深圳是中国内地唯一一个土地100%国有,无上限及红线限制的城市。本应该是中国内地土地政策最为自由的大城市,但城中村的利益绑架和大量修建写字楼扶持企业的执政方针使得这种优势反而成了劣势。
房价高是全中国的问题,新加坡只是一个面积不到1000平方公里的城邦。深圳所面临的压力是新加坡所不能比的。如果深圳住建局通过新加坡的“组屋”模式解决了高房价问题。就意味着会有成千上万在其他城市买不起房的年轻人涌入深圳。这时候是重启当年的二线关赶人,还是给人打分收紧落户。新加坡可以通过海关控制人口流入,深圳不行。全国的年轻人都为了买便宜的房子涌入深圳,一方面深圳也没那么多土地容纳这么多人,一方面如旁边广州这样财政严重依赖土地拍卖的城市地方财政就得崩溃。面对内地众多城市的压力,是其他城市纷纷效仿深圳的可能性大还是深圳被叫停的可能性大呢。
深圳房价高的责任也不能完全在怪在深圳政府头上,背后有一系列的因素。比如我们个人的贪欲不也是深圳房价高企的推手之一吗?没买房的时候大喊房价贵,有了房子拼命焊死车门不让新来的上车。下面这封《告凤凰里全体业主书》就是深圳房东心态很好的体现,我敢说这些业主当年大部分都吐槽过深圳的高房价。
当年解放军进入上海,把上海跑马场改成人民广场,又充公了一大批资本家和中产的小洋楼和石库门房子免费给苏北流民们住。结果今天在上海动迁中,坐地起价的很多就是当年这帮苏北流民的后代。他们想过当年自己的房子是怎么来的不。当年买不起房时人民政府帮了他们,今天他们会因为当年政府的帮助就愿意少要点拆迁费用,愿意给年轻人们让出一点生活空间,现在见了外地人就骂硬盘的大多数不就是这些苏北流民的后代?同理如果今天深圳可以通过政府长期出租,低价限售等方式给广大年轻人都把住房问题轻松解决了。那么几年后又怎么保证他们愿意把房子轻松让出来给后来的新深圳人呢,深圳的土地可是恒定的。
深圳作为一个移民城市,从来没有强迫过任何一个人来深圳。这么多年轻人为什么来深圳,还不是因为家乡更看不到机会,北京上海不让去,以及好政策都给了深圳。一个地方政策利好不断,持续吸引年轻人口进入,面积恒定,房价不可能维持低位。那么深圳的高房价问题也需要土地大量闲置的北京上海尽快承担全国性人口容纳责任,以及其他二线城市加快发展速度,政策利好也别全部都给深圳来协同解决。
除此之外深圳高房价的因素还有很多,相信深圳住建局比我更明白。他们一方面也有自己的小算盘,另一方面很多因素也管不到够不着。于是就从全世界找了个新加坡的“组屋”模式,宣称将来深圳市60%市民住在政府提供的租赁或出售的住房中。带点阴谋论的来看这个方案,让60%市民住在政府提供的租赁或出售的住房中"确实可以安抚民心,说不定还可以直接把大量城中村出租屋卖给政府作为公租房以便相关人士平稳套现离场,另一方面也可以让那4成不到可自由交易个人产权的住宅变得更稀缺,稀缺的资产只能更贵。
民众看到新加坡"组屋""公屋"制度通常只是看到了年轻人可以拥有相对便宜的住宅,另一面是新加坡极其稀缺的私有产权的住宅贵到与摩纳哥不相上下。
深圳真的要想学发达国家房地产政策,更好的例子是同在东亚的东京。东京23区面积比新加坡还小(东京23区621.97平方公里,新加坡724.4平方公里),居住的人口也是新加坡的将近两倍(东京23区925万人,新加坡570万人)。东京的世界五百强总部,上市公司总市值,平均收入,人口密度哪个不在新加坡与深圳之上。与中国相类似的是日本在全世界范围内也是人口大国。东京的房价在全世界来看绝对不便宜,但在深圳面前也是小巫见大巫。超前的交通规划与周边地区的协同发展,合理的税收体系规划才是更值得深圳学习且能解决根本问题的。
中国与新加坡的体制及国情不同,城市之间的差异更大。解决深圳高房价问题还是要更多通过征收多套房产税,把土地出让价格增幅尽量与收入增幅相匹配,平衡写字楼与住宅楼供给比例,整顿城中村违章建筑规范租房市场,建设超前的轨道交通网络疏散人口等方式来实现。有钱人想占有更多资产这是人之常情,但一定要让占有资产这个行为有成本。只有在个人自住的条件下才可以免税,愿意承担税收责任去占有资产这是愿赌服输。炒房客在不违法的条件下炒房也是市场行为,对炒房而非换房所得的收入征收所得税自然也是政府应该做的,开公司做实业有所得税增值税,卖房只要持有一定时间就可以免税这也不科学,只要愿意交税随便炒房。很多发达国家根本就不限制外国人购房,因为人家根本就不怕你把房价炒上去,税是阳谋。深圳城中村的相关利益应该尽早处理,某种程度上这才是深圳住房问题的核心。深圳的地铁规划和学区规划也不能再与地产商利益纠葛不清。
深圳作为中国工作机会质量最高数量最多的城市之一,本身房价也不可能便宜到哪里去,每一个新深圳人为了买房需要很多付出很多这真的很正常。比起"来了就是深圳人""将来深圳人人有房住""以后6成房子政府解决"这类渣男倾向的话,更重要的是让房价的变动更为合理。越来越多深圳人认为做什么都不如买房,只有买房才能赚大钱。万般皆下品,唯有抄房好的价值观才是这个城市房价所带来最严重的问题。比如赚钱最好的方式就是想尽办法剥削别人便是这种价值观的体现。
PS:补充说明一下,我举这个例子,深圳公屋无论怎么变,最终会大量落到这一样一批人手里, 公务员,老师,事业单位,国企员工。因为这一些人积分最的高(在深工作时间长,往往是双职工深户,工作稳定参加轮候时间长),从维护自家基本盘出发点,也会优先放给他们。
但深圳现在问题最有生命力的民企,如果不是超高收入阶层(比如大公司的老总和中层,明明不缺钱,深圳非要送房补,Pony 马每个月能领6K的房补,难到他香港半山住得不香吗?给一个普通工程师能租到一个套间了),里面员工的积分不太可能拿到这种房子,就是这样一群人在大量用脚投票。
昨日,有媒体爆出深圳市政府福利房小区侨香村有业主偷偷放租,并且高调开麻将馆,一石激起千层浪。记者昨日走访处于舆论暴风眼中的侨香村发现,那些出租的侨香村房源虽仍出租,但房主多由于昨日见报报道已选择闭门谢客,要求“风头过了”才能看房。
租房业主“闭门躲风头”
据了解,侨香村位于深圳福田区香蜜湖地段,是深圳为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而建设的政府福利房小区,近4000名业主都是公务员或事业编制职员。深圳市住房制度改革办公室曾专门出台文件,规定该小区物业10年内不得上市交易,物业不得转租。不过昨日记者尝试在网络上搜索侨香村租房信息,却发现搜房网、深圳好租、淘房屋、深圳百姓网等网站均能找到相关房源。记者以租房客的身份随机拨打中介联系电话,咨询租房事宜并想马上看房。
如果没有限制措施,那深圳有再多地再多钱也供不起全国14亿人的需求。
所以,一定有深圳户籍的限制。
那如果限制深圳户籍,就以现在深圳入户的容易程度,估计深圳市政府也支持不了多久。
那最后,大家还是开始卷,卷谁能入户深圳。刚开始研究生有工作单位就行,后来就得博士,最后估计就只能院士、长江学者了。
然后不要担心,还有一个入户深圳的后门,就是在深圳买套房!
商品房又快乐的上涨了~~~~就这么愉快的决定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