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芈月传在豆瓣上的评分不高?

回答
“芈月传”在豆瓣上的评分,如果说“不高”可能有些片面,因为它毕竟也是一部拥有近15万观众给出7.5分的电视剧,这个分数在国产宫斗剧里不算差。但如果跟那些动辄8.5分以上的经典之作比起来,或者跟观众们对它最初的期待值比,那确实是有点“意难平”了。要深究为什么,我觉得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聊聊,而且这些点也确实是很多观众在豆瓣上表达过的。

首先,剧情的“玛丽苏”与“神化”色彩太浓,逻辑硬伤不少。这一点是最多人诟病的地方。

主角光环过强,升级打怪过于顺利: 芈月这个角色,从一个楚国的庶出公主,到秦国后宫的边缘人物,再到最终成为掌握秦国大权的太后,她的成长之路简直是开挂模式。很多时候,她遇到的困难好像都有贵人相助,或者她总能凭借过人的智慧和运气化险为夷。比如,她几次差点丧命,都能被某个关键人物突然救下,或者她随口说出的话就恰好能解决一个大难题。这种“主角不死定律”和“总有办法”的设定,虽然能推进剧情,但大大削弱了真实感和观众的代入感。相比于一些历史剧里主角经历的挣扎和试错,芈月的“顺风顺水”显得不够接地气。
历史背景的“魔改”与人物塑造的简单化: 剧虽然披着历史的外衣,但很多情节和人物关系其实是为了剧情需要而设计的,与史实偏差较大。例如,关于芈月如何成为秦王后,她的政治才能如何一步步展现,都经过了大量的艺术加工,甚至有些地方是为了塑造她的“政治女强人”形象而强行安排的。另外,一些配角的人物弧光不够明显,或者被简化成“工具人”,比如一些反派的动机显得比较单一,缺乏层次感,让整个故事的复杂度和深度打了折扣。
后期剧情的“注水”和节奏问题: 前期围绕芈月如何在后宫生存、如何与黄歇、魏美人、春申君等人发展感情线,节奏还算紧凑。但后期,尤其是在秦国执政时期,虽然想展现芈月的政治手腕,但情节推进有时显得缓慢,一些权力斗争的细节处理不够精彩,反而让观众觉得有些乏味,节奏拖沓感比较明显。

其次,演员表演的层次感和情感表达。

孙俪的演技虽然在线,但风格略有重复: 孙俪作为实力派演员,贡献了精彩的表演,尤其是在展现芈月的情感爆发和隐忍时,很有感染力。但也有一些观众认为,孙俪在《甄嬛传》中已经将“隐忍到爆发”的宫斗女主形象演绎得淋漓尽致,在《芈月传》中,虽然角色设定不同,但观众在看到她面对困境时,难免会联想到甄嬛的影子,表演上缺乏一些颠覆性的突破感。当然,这其中也有角色本身设定的原因,芈月本就是一个在逆境中不断成长的女性。
部分配角的表现不尽如人意: 虽然有刘涛、蒋欣等演技派演员坐镇,但也有一些配角,尤其是年轻演员的表演,略显稚嫩,难以完全支撑起复杂的角色和情节。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体观感。

再者,制作的精良与后期特效的争议。

服化道和场景的精美: 不得不承认,《芈月传》在服化道和场景布置上是相当用心的,画面质感很好,非常有大制作的风范,这一点豆瓣上很多人也给予了肯定。
后期剪辑和配音的瑕疵: 然而,在后期剪辑上,有时会出现一些镜头衔接不够流畅,或者配音与口型对不上等小问题。更有人诟病的是一些场景的绿幕痕迹比较明显,尤其是在一些表现宏大场面时,特效感略重,拉低了真实性。

最后,观众群体和期待的差异。

与《甄嬛传》的比较: 《芈月传》由《甄嬛传》的原班制作团队打造,加上孙俪主演,观众自然会拿它与《甄嬛传》做比较。而《甄嬛传》在人物塑造、剧情逻辑、台词韵味等方面都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准,成为许多人心目中的宫斗剧标杆。相比之下,《芈月传》在这些方面确实存在差距,满足不了所有观众对“甄嬛”式品质的期待。
“大女主”剧的普遍困境: 近年来,“大女主”剧盛行,但很多这类剧在创作上都容易陷入“套路化”,即主角光环太强,剧情过于理想化,缺乏对女性成长中真实困境和复杂性的深刻挖掘。《芈月传》在某种程度上也未能完全跳出这个窠臼。

总而言之,《芈月传》是一部制作精良、演员表现可圈可点的电视剧,它在传播历史文化、展现女性成长方面也有其积极意义。但如果从更严谨、更挑剔的角度去看,尤其是在剧情逻辑、人物塑造的深度和真实性上,确实存在一些不足,这些不足累积起来,就导致了它在豆瓣上的评分没有达到许多观众心中的“巅峰”水平。它更像是一部打着历史旗号的“爽剧”,满足了一部分观众的娱乐需求,但未能完全打动那些追求更深层次艺术和现实意义的观众。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芈月传才刚刚开播,豆瓣的评分就掉得厉害,评价很是两极~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