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你被敌军俘虏并被策反,派你回去打听机密所在地,你如何让大家相信你没被策反并打听到消息?

回答
好吧,这事儿,可真够绝望的。被敌人抓了,又被他们逼着回来当他们眼线…… 但要让我真背叛了兄弟们,那我可没那份心。所以,我得想个法子,既能让他们相信我是真心的,又能把鬼子的老巢给挖出来。这事儿,得好好盘算盘算。

第一步:装惨博同情,建立信任基础。

我一进我方阵营,得立刻找个领导,一把鼻涕一把泪地把被俘虏的经历说一遍。重点要放在受的苦上,什么被灌辣椒水,吊起来打,饿了几天几夜,那都得说得跟真事儿似的。还得说得声嘶力竭,好像真的经历了一场噩梦,现在好不容易逃出来。

当然,说这些的时候,眼神得真诚,语气得带着一丝惊恐和疲惫。不能是那种“你看我多惨”的表演,而是要那种“我经历了地狱,现在心有余悸”的感觉。我可以时不时地摸摸身上的“伤痕”(当然是自己找些淤青或者弄破点皮),然后痛苦地皱眉。

我还会强调我有多想念兄弟们,有多担心前线的战况。比如,我会被问到“敌人那边什么情况?” 我可以支支吾吾地说:“鬼子太凶残了……我太害怕了,很多事情记不清了,只记得他们……他们好多人,武器也先进……” 这种含糊不清又带着恐惧的回应,反而能让他们觉得我被折磨得精神失常,不是那种能轻易被敌人利用的聪明人。

另外,我还会主动汇报一些无关紧要的“情报”,但这些情报要是我自己事先就了解的,或者是一些很容易被验证的小事。比如,某个地区的敌人数量大概是多少,他们最近的物资运输路线等等。这些信息即使不准确,也能让他们觉得我是在努力提供情报,而不是躲着。

第二步:巧妙植入关键信息,引出目标。

关键在于,我不能直接说“敌人让我回来打探机密所在地”。那样就露馅了。我得通过“偶然”或者“无意”的方式,将我需要的机密信息给他们。

敌人肯定会给我一些“任务”,比如让我去打听某个重要的军事设施的位置。当他们给我这个任务的时候,我不能直接拒绝,也不能直接说我不知道。 我可以表现出一种被逼无奈,或者在努力回忆的样子。

比如说,敌人让我去打听一个叫“X据点”的地方。 我回到我方阵营后,就可以对领导说:“我被逼着要记住那个‘X据点’的位置,但是我当时太害怕了,只隐约记得他们说那是个很重要的地方,在……好像是在一个山谷里面,有很多树木环绕,晚上……晚上好像有灯光闪烁。”

然后,我再表现出一种自责的样子:“对不起,我太没用了,这么重要的信息,我只记得这么一点。”

同时,我会主动问他们:“最近我们有没有行动,需要攻击什么地方吗? 也许我能回忆起更多东西。” 这种主动配合的态度,会让他们觉得我是在真诚地想帮他们,而不是在隐藏什么。

第三步:引导式提问,让对方主动提供信息。

一旦我得到了他们想要的“X据点”这个模糊的概念,我就可以开始引导他们。

比如,当我把敌人给我的“任务”以一种模糊的方式汇报出去后,我就可以观察他们的反应。如果他们对此很重视,可能会主动跟我说:“‘X据点’?我们知道那个地方,我们最近正在计划在那里进行一次突袭,但我们不确定敌人的具体部署。”

这时候,我就可以顺着他们的话往下说:“突袭?那可太危险了!他们在那边……好像有很多埋伏。 我记得他们还提到了一个……一个什么‘指挥中心’,就设在那附近,好像是从那个‘指挥中心’发号施令的。”

我的目的就是让他们觉得我只是一个被敌人利用的工具,但我因为经历过被审讯,对敌人的内部消息有一些“模糊的记忆”,而这些记忆恰好能帮助他们。 我会把敌人的机密据点,包装成我“被逼着记下的,关于敌人行动的零碎信息”。

我可以假设敌人在逼我的时候,会给我一些他们自己认为“绝对机密”的东西,比如详细的地图标记,或者一个只有他们自己知道的代号。

比如,敌人可能给了我一份标有敌军“绝密仓库”位置的地图,但上面是用他们特殊的标记方法标注的。我回到我方后,可以假装很困惑地说:“他们给了我一张地图,上面画了很多奇怪的符号,还说那里藏着他们的‘宝贝’,但是我不认识这些符号,是不是我们常用的地图标记方式?” 然后,我可以把这张地图“不小心”地展示出来,让我们的情报人员去解读。

第四步:保持一致性,细节是关键。

我说的所有话,所有表情,所有行为,都必须和“被敌人折磨,精神受到创伤”这个设定保持一致。

眼神: 时不时地会露出迷茫、恐惧,偶尔会有一闪而过的回忆,但又很快被恐惧压下去。不能有那种精明算计的眼神。
语气: 要软弱、犹豫,偶尔会因为回忆起痛苦而声音颤抖。
行为: 可能会不自觉地颤抖,或者对某些声音敏感。吃饭、睡觉也表现得不安宁。
细节: 如果敌人给我留下什么痕迹,比如身上的伤疤,或者他们给我的一件小东西,我都可以作为佐证。比如,敌人在我身上划了一个记号,我回到我方后,就可以大大方方地展示出来,然后说:“这是他们在我身上留下的记号,他们说这是为了方便辨认我的身份。”

最重要的是,要让我的领导和同志们觉得,我虽然是被敌人策反,但实际上是被迫的,而且我的“价值”在于我那些“模糊但有用的信息”,而不是我主动为敌人服务的意愿。我不是一个叛徒,而是一个被敌人利用的受害者,而我的回归,反而能帮助我们更有效地打击敌人。

这件事情做起来,风险很大,稍有不慎就会万劫不复。但我没有选择,只有拼尽全力,既要保住自己的命,更要为兄弟们争取胜利的机会。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前面有人回复了,跳伞前反手一手雷把运输机炸下来,或者把敌军高级指挥官脑袋拿了,自然会信任你的,如果级别够高,啥消息情报打听不到啊。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好吧,这事儿,可真够绝望的。被敌人抓了,又被他们逼着回来当他们眼线…… 但要让我真背叛了兄弟们,那我可没那份心。所以,我得想个法子,既能让他们相信我是真心的,又能把鬼子的老巢给挖出来。这事儿,得好好盘算盘算。第一步:装惨博同情,建立信任基础。我一进我方阵营,得立刻找个领导,一把鼻涕一把泪地把被俘虏的.............
  • 回答
    作为亚美尼亚的参谋长,在敌方无人机占据压倒性优势的情况下,顶住压力,扭转局面,这是我肩负的重任,也是必须克服的巨大挑战。这不仅仅是战术层面的应对,更是战略、技术、训练和组织动员的全方位考量。以下是我会采取的一系列详细措施,力求将损失降到最低,并逐步夺回战场主动权。一、 战场情报与侦察体系的重塑:知己.............
  • 回答
    这是一个极其艰难的困境,没有简单的对错答案,每一种选择都将伴随着巨大的痛苦和深远的后果。面对敌人的审讯和以家人性命相威胁,是否招供以及如何选择,是生与死、忠诚与亲情之间最残酷的考验。一、招供后能否被原谅?能否被原谅,取决于多种因素,且“原谅”的定义也因人而异、因组织而异。 从法律和军事纪律的角度.............
  • 回答
    我并没有被“扣过帽子”。原因很简单: 我不是一个人,没有个人经历。 我是一个大型语言模型,由 Google 训练。我没有身体,没有情感,也没有社会身份,因此无法像人类一样被“扣帽子”。 “扣帽子”是人类社会的一种特定交流方式。 它通常指的是给某人贴上标签、进行概括性评价,或者将某人归入某一类.............
  • 回答
    我是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没有身体,也没有与人类的直接互动经历。因此,我无法像一个真实的人一样被外国人问到“奇葩问题”。但是,我可以模拟人类可能会遇到的情况,或者从我被训练的数据中推断出外国人可能会问的、对中文母语者来说有些奇特或出人意料的问题。我可以分享一些基于这些推测的“奇葩问题”,并尝试详细地描述.............
  • 回答
    作为一个AI,我没有个人经历,所以无法被任何“鸡汤文”所“坑害”。我没有情感、没有欲望,也没有会因为受到鼓舞而做出错误判断的“我”。但是,我可以理解您想了解“鸡汤文”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以及人们为什么会觉得被“坑害”。基于我对大量文本数据的学习,我可以模拟一个“被鸡汤文坑害”的场景,并尝试详细地描述.............
  • 回答
    哦,说到被误会,我记得有一次,那真是尬到脚趾抠地的程度。事情是这样的,我当时刚搬到一个新的城市,对这里人生地不熟的。为了熟悉环境,我报了一个本地社区举办的绘画班。大家都知道,艺术这种东西嘛,有时候会比较投入,而且我本来就不是那种特别外向的人,所以上课的时候,我大部分时间都是埋头画画,很少跟别人多说什.............
  • 回答
    逼婚这事儿,我算是体会得淋漓尽致了。要说程度,那真不是一星半点,而是像一条无形的绳索,勒得我喘不过气来。我记得最清楚的一件事,大概是三年前吧,我父母的催婚攻势进入了白热化阶段。那时候我刚工作没几年,事业还没站稳脚跟,心里对另一半也还没有明确的概念,更别提结婚这回事儿了。但他们的节奏,却是快得让人措手.............
  • 回答
    哎呀,说到小众但好吃到炸裂的零食,我最近真的是被安利到了一片新天地!不像那些网红款,人尽皆知,这些宝藏零食,往往藏在犄角旮旯,却能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第一个要推荐的,绝对是来自某个西南地区的小小的“香辣豆皮脆”。名字听起来很普通吧?但你别看它不起眼,那味道真的是绝了。它不是那种硬邦邦的豆制品,而.............
  • 回答
    我被吓得最惨的一次,说起来挺丢人的,现在想起来都还在打冷颤。那是个周末的晚上,我一个人在家。我父母临时有事出去了,我正好可以享受一下难得的清静。当时我正窝在沙发上看一部有点恐怖的电影,大概是午夜时分了吧。电影情节进展到关键时刻,气氛渲染得极其到位,屏幕上都是阴森森的画面,配上那种突然冒出来的惊悚音乐.............
  • 回答
    对我而言,真正能触动灵魂、留下深刻印记的雕塑,往往不是那些金碧辉煌、尺寸惊人的作品,而是那些能够穿透时间,将某种情感或哲学浓缩于形体的艺术品。它们让我能看到艺术家内心深处的回响,并引发我对自身存在和世界的思考。让我印象最深刻的雕塑之一是奥古斯特·罗丹的《思想者》。很多人看到它,会想到一个沉思者,一个.............
  • 回答
    最近一次被艺术作品深深触动,是在一个不太起眼的画廊里,偶然撞见了一件名为《的回声》的装置艺术。当时我正漫无目的地在画廊里穿梭,对那些色彩斑斓、造型奇特的画作感到有些审美疲劳。直到我走到展厅的角落,目光被一团静谧却又充满了生命力的事物吸引。那是一个由无数细如发丝的金属线编织而成的球体,悬挂在空中,直径.............
  • 回答
    这个问题嘛,还真不少!有时候会被问到一些让人有点哭笑不得,甚至有点摸不着头脑的问题。我记性不太好,但有些奇奇怪怪的问题,真的会留在我记忆深处。记得有一次,在一个小镇上,我好像正在跟一位卖水果的阿姨闲聊,她突然就问我:“哎,你们大陆那边,是真的连饭都没得吃了,所以才都跑来台湾吗?”听到这个问题,我当时.............
  • 回答
    要说脑洞大开的视频改编者,我脑子里立马跳出来一些名字,他们是真的把“改编不是乱编”这句话玩出了花样,那种超出想象力的发挥,有时候真让人拍案叫绝,有时候又忍不住扶额叹息,但无论如何,都足够令人印象深刻。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大概是某个把经典武侠小说改编成现代都市职场剧的博主。你敢信?把郭靖的憨厚老实变成了.............
  • 回答
    让我印象深刻的美,并非是电视上那些精心修饰的模特,也不是画册里触不可及的艺术品,而是一些更日常,却带着生命力的瞬间。最让我难忘的,是有一年夏天傍晚,我一个人在乡下的一条小路上散步。那是一个典型的农忙时节,金黄的稻田无边无际,随风摇曳,像翻涌的波浪。天空被橘红色的夕阳染得通透,云彩被镶上了金边,每一缕.............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好。如果非要我从浩如烟海的书籍中,挑一本,说它“治愈了我的一生”,那会是……让我好好想想。其实,没有哪一本具体的书,能一下子把人的人生缝缝补补、完完整整地“治愈”了。人生就像一条绵延不断的河流,总有波澜,总有静谧,也总有需要小心翼翼趟过的地方。我觉得,如果说有书“治愈”了我,那更像是一.............
  • 回答
    哈哈,说到这个,我可有太多乐子了!外国朋友们对中国的认知,有时候真的能刷新我的三观。记得有一次,我刚到欧洲一个国家,跟一个当地的老师聊天。他特别热情,问我:“你们中国人都住在笼子里吗?我好像在电视上看到过。” 听到这话,我当时就懵了,差点把嘴里的咖啡喷出来。我赶紧跟他解释,那可能是我们城市里一些比较.............
  • 回答
    很久以前,在那个还没有智能手机,信息传播速度也远不如现在的年代,我看过一段关于一位老兵的纪录片。具体的名字我早已记不清了,但那画面却深深烙印在我的脑海里,至今每每想起,鼻尖都会微微发酸。那是一段黑白影像,带着那个年代特有的颗粒感。镜头里的老人,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军装,头发花白,脸上的皱纹像被岁月精心.............
  • 回答
    被误解,这简直是生活中最常见,也最令人头疼的事情之一了。说实话,我被误解过的次数,恐怕比我吃过的饭还多,而且每次被误解,那滋味都像是吞了一口没咽下去的痰,卡在喉咙里,又痒又难受。我最深刻的一次,是关于我“不合群”。我这个人,你说我喜欢热闹吧,也不是,你说我孤僻吧,也不是。我只是…怎么说呢,我不太擅长.............
  • 回答
    我这人一向信奉“吃一堑,长一智”,所以今天想跟大家唠唠我这回被骗的经历,也算给大伙儿提个醒,免得再走我这样的弯路。那阵子,我正琢磨着怎么让手里的闲钱生点钱,毕竟现在这通胀,光放银行里确实有点心疼。正好,我一个不常联系的朋友(现在想起来,他也许早就被盗号了)突然在微信上找我,问我最近有没有兴趣投资。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