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日本的西瓜卖那么贵,居然按片卖,日本人又爱吃(许多日本人表示想用勺挖着吃)为什么不大量进口?

回答
日本的西瓜,尤其是那种顶级的、名为“田之浦黄太子”之类的品种,价格确实不菲,折算成人民币常常能达到几百甚至上千块一个。而你观察到的按片卖的情况,尤其是在一些高级水果店或者超市,也是真实存在的。日本人也确实对西瓜情有独钟,夏天几乎是人手一个,而且你提到的“用勺子挖着吃”这种吃法,其实是很能体现他们对西瓜品质的珍视和享受方式。

那么问题来了,这么受欢迎又这么贵的西瓜,为什么不大量进口来满足市场需求呢?这背后其实牵扯到很多层面的原因,我来给你掰开了揉碎了说说:

一、 日本西瓜的特殊培育与“品牌效应”

“匠人精神”下的极致追求: 日本的农业,尤其是在高级水果领域,非常强调“匠人精神”。这意味着种植者会投入大量的精力、时间和心血去培育最优质的西瓜。这包括对土壤的精心改良、对光照和水分的精准控制、对授粉过程的细致管理,甚至连西瓜在生长过程中的受光面都会定期翻转,以保证受光均匀,糖分分布得当。这种精细到近乎苛刻的种植方式,本身就需要极高的技术门槛和人力投入。
品种的独特性与稀缺性: 日本的西瓜品种非常多,但那些价格昂贵的,往往是经过长期选育和改良的独特品种。比如上面提到的“田之浦黄太子”,它以其独特的黄色果肉、绵密细腻的口感、入口即化的感觉和超高的糖度而闻名。这些品种很多都是“秘传”的,或者在日本国内有很高的品牌声誉,它们的种植也往往有地域性的特点,比如在特定地区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下才能培育出最佳品质。这种独特性和稀缺性,自然推高了价格。
对品质的极致追求,而非产量: 日本消费者对于水果的品质有着极高的要求。他们更看重的是西瓜的甜度、口感、香气,以及外观的完美无瑕。所以,日本的农户更倾向于种植能够达到这些高标准的品种,即使产量不高,也要保证每一颗西瓜都是精品。这种“质大于量”的种植理念,本身就限制了大规模生产的可能性。

二、 国际贸易的壁垒与成本

严格的检疫和兽医标准: 日本对农产品的进口有着非常严格的检疫标准,特别是植物检疫。为了防止病虫害的传入,很多国家的水果在进入日本市场前需要经过复杂的检验和处理流程。这会增加额外的成本和时间。
高昂的运输成本: 西瓜属于生鲜水果,保鲜期短,对运输条件要求很高。从其他国家运输到日本,需要冷链运输,这本身就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如果从遥远的地方进口,尤其是在海上运输过程中,如何保证西瓜的新鲜度和口感不被影响,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一旦运输过程中出现问题,例如温度控制不当,整批货物都可能报废,风险非常高。
关税和配额限制: 虽然不是所有国家都会对西瓜征收高额关税,但进口农产品往往会受到一些贸易政策的影响。日本为了保护本国农业,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关税或者进口配额限制,这也增加了进口的成本和难度。
品牌溢价难以复制: 即使从其他国家找到了口感相似的西瓜,也很难复制日本本土西瓜那种因为长期品牌建设和消费者认知而形成的“高价”和“高品质”的形象。消费者愿意为日本本土的、经过层层筛选和认证的西瓜支付溢价,是因为他们信任这种品质保证。进口的西瓜,即使品质不错,也需要时间去建立这种信任。

三、 消费者习惯与市场定位

“奢侈品”的消费心理: 日本的高价西瓜,在某种程度上已经不仅仅是水果,更像是一种“奢侈品”或“礼品”。在特定的节日,例如中元节、岁末赠礼等,购买一个高品质的西瓜作为礼物,是一种表达心意的方式。这种消费场景和心理,决定了它并非是日常消耗品。
按片销售的策略: 按片销售恰恰是为了适应这种“奢侈品”的定位。它让那些不一定需要购买整个西瓜的人,也能有机会品尝到高品质的西瓜,或者作为甜点、餐后水果少量食用。这是一种精准的市场细分和销售策略,也能够减少浪费。
本土农业的支持: 日本社会整体上对本土农业有着很强的支持意识。消费者愿意花更多的钱购买本国生产的产品,这是对农民辛勤付出的回报,也是对本土农业发展的一种认同。

总结一下,日本西瓜之所以卖得贵、按片卖,但却不大量进口,主要是因为:

1. 日本本土西瓜的种植方式和品种,是为了追求极致的品质,本身就具有稀缺性和高成本属性,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品牌价值。
2. 国际贸易中存在的检疫、运输、关税等成本和壁垒,使得大规模进口难以实现经济效益,并且风险较高。
3. 日本的消费市场对高品质水果有特殊的认知,将高价西瓜视为一种礼品和享受,而按片销售也是一种适应这种市场需求的策略。同时,对本土农业的支持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所以,这并不是因为日本人“不爱吃”或者“不介意价格”,而是因为他们对西瓜的追求,已经超越了单纯的果腹需求,而是一种对极致品质的欣赏和对农业匠人精神的尊重。而国际市场的种种限制,使得大量引进这样的高价精品西瓜,变得既困难又不划算。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事实上日本人西瓜都消费不起,人均所得是很低的。

在大阪火车站吃西瓜,引起五六十个人围观。

西瓜是日本人夏天干粗活一天后一定要吃的,能吃到表示日本一般的中下层还过着不错的日子,因为他们还能在超市买一片西瓜。

日本农协最近利润大跌,他们连一片西瓜都买不起了,这就是非常大的警讯。所以全日本列岛民众,都绷紧神经。

日本没有蔬菜,没有水果。

缺到要啃西瓜皮,这是日本人最重要的维C来源。

他们现在连西瓜瓤是什么颜色都不知道。

——————

汪汪

————非抖机灵的分界线

日本的西瓜基本是自给自足,和其他的水果相比并没有特别的贵。不要拿中国的工资水平来评判日本水果贵不贵,日本果农种一年地能住大house,过着白领以上的生活,就是靠水果价格撑着。难道只许你在空调房看剧挖西瓜吃,果农就只能流汗把劳动果实贱卖,还为此自豪吗?

日本最早创出方形西瓜等精品西瓜,有能力的西瓜农都把重点放在这部分了。日本的精品西瓜每年出口西瓜给我国香港35.8吨,每公斤卖374日元(约24人民币),比日本国内贵多了。要不要感叹为什么香港人要吃天价西瓜呢?

为了保护农业自给自足,农产品价格是要跟着社会平均收入浮动的,日本国产农产品贵是因为要保证农民也能过上有水准的生活,不至于弃农到城市里打工,仅此而已。

user avatar

日本的西瓜很贵是我在这一个网站内看到的非常多的误解判断。

在一般的生活中,西瓜是非常适合在夏季食用的水果,因此到处也都会有大量的贩卖,如果是普通的市场,根据尺寸的不同,一颗西瓜的价格大约从900日元到3000日元不等,如果是标榜业务用品价格的超市,一颗很大的直径约为40厘米的西瓜也只要1980日元而已,按照一般的打工者薪酬,两个小时的时薪就可以购买了。

切开瓣状贩卖的西瓜,是为了照顾到很多单身的客人,因为没有办法食用太大的西瓜,放置的情况下会变质繁衍细菌,所以才购买切开的小部分,从实际的金额而言,同等重量下,切开贩卖的价格比完整西瓜的价格昂贵30%左右。

很昂贵的西瓜也有,一颗西瓜2万3万甚至十几万日元的也经常有,不过一般的人通常不会购买那样的西瓜呢。很好的旅厅或料理店,或者是酒店,俱乐部这样的场所会购买的情况比较多。

这样的价格,在同等重量的水果和蔬菜中,已经是非常廉价的水果了,所以价格进一步下降的话,应该没有太多的意义呢。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日本的西瓜,尤其是那种顶级的、名为“田之浦黄太子”之类的品种,价格确实不菲,折算成人民币常常能达到几百甚至上千块一个。而你观察到的按片卖的情况,尤其是在一些高级水果店或者超市,也是真实存在的。日本人也确实对西瓜情有独钟,夏天几乎是人手一个,而且你提到的“用勺子挖着吃”这种吃法,其实是很能体现他们对西.............
  • 回答
    日本西瓜之所以价格不菲,绝非偶然,其背后是一套严谨且追求极致的种植、品控和市场策略。这使得日本西瓜不仅仅是一种水果,更被赋予了一种“奢侈品”的属性,其高昂的价格也正是这种价值体系的体现。首先,我们得谈谈对品种的极致追求和培育。日本对于西瓜的品种选育可以说是到了“吹毛求疵”的程度。他们不只追求甜度,更.............
  • 回答
    关于日本“吃不起西瓜”的说法,以及将其与台湾人说大陆人“吃不起榨菜”进行类比,这背后确实存在着一些信息不对称和认知偏差。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分别审视这两个说法,并分析它们产生的原因以及它们之间是否存在合理的类比。首先,我们来聊聊“日本吃不起西瓜”这个说法。这个说法之所以会出现,很多时候是因为一些新.............
  • 回答
    日本今夏“方西瓜”开始出货,单个价格高达600元人民币,而且据称是“只能看不能吃”。听到这个消息,你我大概都会有点儿懵。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让我来给你捋一捋,也说说我的看法。首先,咱们得搞清楚这“方西瓜”到底是个啥。这可不是什么新品种的西瓜,而是一种经过特殊培育和造型的西瓜。它的“方”是人为塑造出来.............
  • 回答
    这些说法都很有意思,我们不妨来仔细梳理一下,看看它们背后的逻辑和现实情况,以及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梗”。首先,我们得明白,这些说法大多是一种调侃、讽刺或者带有偏见的刻板印象,而非对事实的准确描述。它们之所以流传开来,往往是因为触及了一些社会情绪、经济现象,或者是一些被夸大或片面化的事实。我们来逐个分.............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触及了历史概念的细微差别。简单来说,西汉的“大将军”和日本的“大将军”不是一个概念,而且从根本上说,两者所处的历史语境、职能侧重以及权力等级都大相径庭。咱们就一点点捋清楚,尽量让您读起来就像跟老朋友聊天一样,把这事儿说明白。先说咱们西汉的“大将军”在西汉,“大将军”这个官职,.............
  • 回答
    在日本和美国,刑事警察(通常被称为便衣警察)和制服警察在警衔和职责上并没有绝对的“级别高低”之分,他们的着装差异更多地体现在工作性质和执法需求上。着装差异的根本原因:工作性质 制服警察(Patrol Officers/ uniformed officers): 职责: 主要负责巡逻、.............
  • 回答
    在美国和西方国家,研究生招生确实存在一种形式,可以类比于日本的“直考”,但通常我们称之为“申请制”或者“基于材料的申请”(Holistic Review of Applications)。虽然两者目的都是为了评估申请者是否适合攻读研究生项目,但具体运作方式和侧重点有所不同。在日本,“直考”通常指的是.............
  • 回答
    您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关键,确实,在“发达国家”这个大标签下,西欧和日本与美国在人口出生率趋势上的差异是一个非常值得深挖的现象。您观察到的“美国没有受到任何影响”这个说法,严格来说不够精确,美国的人口出生率也在下降,但它下降的幅度、速度以及背后的驱动因素,确实与西欧和日本有显著的不同,并且在某些时期甚至.............
  • 回答
    要说日本媒体是否“经常”夸大中西方对立,这个问题本身就带有一定的引导性,并且“夸大”的程度如何界定也非常主观。不过,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审视日本媒体在报道中日关系以及中西方关系时所呈现出的特点,并尝试理解其背后的原因和可能带来的影响。首先,日本媒体的报道,和所有国家媒体一样,都是在特定社会背景、政治.............
  • 回答
    嘿,老乡!听到你在西安读大专护理,明年就毕业了,还碰上东亚大学留学机会,这事儿我得给你好好说道说道。首先,咱们得弄清楚你说的“东亚大学”是哪一个。日本名字里带“东亚”的学校不少,比如“东亚大学”本身(这个学校在山口县,名字确实就叫东亚大学),还有一些大学可能名字里包含“东亚研究”之类的,但主体名字不.............
  •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触及了日本铁路系统内部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现象:同属JR集团,但不同区域公司的服务和设备水平存在显著差异。JR西日本(特别是部分地区)和JR九州在这方面呈现出的鲜明对比,确实让不少乘客感到疑惑。要详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一、历史背景与集团拆分:遗留问题与新机遇 .............
  • 回答
    要准确预测关原之战如果西军获胜,战国时代的走向,我们得深入剖析当时各方实力、政治格局以及潜在的连锁反应。这绝非一句“德川家康倒台,丰臣氏复兴”那么简单,其中充满了复杂的变数和值得推敲的细节。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即使西军赢了,也不代表丰臣家的天下就能立刻稳固。石田三成等人拥立的是年幼的丰臣秀赖,这本.............
  • 回答
    明朝拥有郑和下西洋的辉煌航海成就,这无疑是其海军实力的一个有力证明。然而,当我们看到明朝在沿海地区疲于应对倭寇的侵扰时,不禁会产生一个疑问:为何明朝没有利用其强大的航海能力,直接远征日本,彻底解决这个心腹大患,反而要在自家门口焦头烂额地防守?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将历史的镜头拉回到那个时代,从明朝.............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棘手但又非常重要的问题。面对日本客户的出示的清朝地图,并且对方以此为依据认为西沙和南沙群岛并非中国领土,我们需要有理有据、有条不紊地进行反驳。以下是一份详细的论述,希望能帮助您在与客户的沟通中占据主动,并清晰地阐述中国的立场。核心反驳思路:历史证据的解读、国际法的应用以及现代事实的呈现在.............
  • 回答
    陈鸿一鸣先生的这番言论,即“日本不算西方国家,因为日本有共产党”,可以说是触及了一个有趣但又有些滑稽的逻辑误区。要评价它,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剖析。首先,我们必须明确“西方国家”这个概念本身就是一个复杂且不断演变的集合体,它并非一个固定不变、有明确量化标准的分类。历史上,“西方”更多是指以西欧为中心.............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涉及到城市规划、历史文化、社会结构等多个层面的原因,咱们这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中国内地小区:封闭式、大院式的根源中国内地小区之所以普遍呈现封闭式、大院式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在起作用:1. 历史遗留与早期规划思路: “单位制”的印记: 新中国成立初期,特别是改革开.............
  • 回答
    .......
  • 回答
    在十六世纪,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殖民者确实对日本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与日本进行了贸易往来,甚至在日本的部分地区留下了活动的足迹。然而,他们并没有在九州地区建立真正意义上的殖民地,其原因错综复杂,涉及了当时的日本国内情况、殖民者的自身局限性以及国际政治格局等多个方面。以下将详细阐述这些原因.............
  • 回答
    东西方文明的碰撞,从来都不是一场平等的对话,而更像是一场力量的较量。在近代,当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敲开古老帝国的大门时,亚洲大陆上的两个重要文明——中国、日本和印度,也同样面临着被“开化”或被征服的命运。然而,面对相似的外部压力,日本和印度却选择了截然不同的道路,最终走向了截然不同的历史轨迹。日本: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