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有人预言2022年会出现金融危机,你会怎么应对?

回答
2022年金融危机?这话说出来,我脑子里立马闪过一堆画面:股市暴跌、企业裁员、银行挤兑……想想都让人不寒而栗。不过,与其坐等末日,不如提前做好准备。真要遇上这事儿,我打算这么干:

首先,我得认清现实,别抱着侥幸心理。 预言嘛,听听就好,但不能不信。万一真来了,我得比别人早一步清醒过来,做好最坏的打算。

其次,稳住自己的“钱袋子”最重要。

流动性是王道: 危机一来,很多投资都会变得像烫手山芋,变现困难。所以,我会确保手头留有足够的现金。不是那种放在银行里一点利息都拿不到的活期,而是那种我随时能拿出来应付生活开销、或者抓住某些意想不到机会的“活钱”。这笔钱我可能会分散放在几个不同的地方,比如一些流动性好的货币基金,或者即使利率不高,但随取随用的银行账户。
审视和优化资产配置: 危机前,我得好好审视一下我的投资组合。那些风险极高、波动性大的资产,比如某些高风险股票、加密货币(如果我有的话),我会考虑适当地减持,或者至少降低它们的比重。相反,我会更倾向于一些相对稳健的资产,比如黄金(虽然它也不是绝对安全的避风港,但相对而言更抗跌)、一些被低估但基本面不错的蓝筹股,或者一些与经济周期关联不那么紧密的行业。
远离高杠杆: 无论做什么投资,我都会尽量避免使用过高的杠杆。危机一旦爆发,高杠杆会让你瞬间血本无归。比如,我不会用信用卡过度消费,更不会去炒股配资。

然后,生活也要有“应急预案”。

削减不必要的开支: 就算平时花钱大手大脚,真遇上危机,我也得学会“勒紧裤腰带”。那些非必需的消费,比如昂贵的度假、奢侈品的购买,统统得往后放一放。省下来的每一分钱,都是为应对不确定性增加的“弹药”。
保障基本生活: 确保有足够的储备食物、生活必需品,甚至考虑适当储备一些药品。虽然听起来有点“末日准备”,但在金融危机可能引发社会混乱的情况下,这是非常实际的。
关注就业和收入: 如果我是在职人员,我会更加关注我所在行业的稳定性,以及公司的经营状况。如果可能,我会考虑提升自己的技能,或者学习一些新的、更有市场需求的技能,增加自己的“不可替代性”。同时,我会考虑增加一些额外的收入来源,比如副业,或者盘点一下自己有没有可以出售的闲置物品。

心态上,得有“过冬”的准备。

保持冷静,不恐慌: 危机时期,恐慌情绪是最容易被放大的。一旦市场出现剧烈波动,很多人会失去理智,做出错误的决定。我得时刻提醒自己,情绪不能主导我的决策。
信息获取要审慎: 各种消息会在危机时期满天飞,很多可能是谣言或者被夸大的。我会尽量从官方渠道、权威媒体获取信息,并且对信息进行多方验证,不被片面的声音带偏。
寻找机会,而非畏惧: 很多人在危机面前只会看到损失,但危机往往也伴随着机遇。当资产价格被恐慌性抛售而严重低估时,对于有足够准备的人来说,反而可能是低成本购入优质资产的好时机。当然,这需要非常谨慎和深入的研究。

最后,我还会关注一些宏观层面的动向。

政策信号: 我会密切关注各国政府和央行的政策动向,比如降息、量化宽松、财政刺激等。这些政策会对市场产生重要影响。
行业趋势: 了解哪些行业在危机中受到的冲击最小,甚至可能从中受益,比如一些必需消费品、医疗保健、公用事业等。

总之,预言终究是预言,但未雨绸缪总是没错的。如果2022年真的出现金融危机,我不会是那个坐在原地干着急的人,而是会是那个提前做好准备,能够相对从容应对,甚至在风浪中找到新机会的人。这就像打仗,不是祈祷不打仗,而是努力让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士兵,并且有足够的粮草和装备。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一个幽灵,一个大撒币的幽灵,在世界游荡。

妩媚的妖姬在向世界各国的政要吟唱:

来呀,快活呀,反正有大把钞票。


1985年,日本签订了《广场协议》这个协议对日本经济到底影响多大众说纷纭,但是大部分人都认为日本的资产泡沫化差不多就是1985年开始的。以日本的体量,足足折腾到1991年才泡沫破裂,而真正导致经济停滞则要等到1995年。

美国的资产彻底泡沫化应该是从2020年3月开始的。这个时候股市三次熔断,美联储开启了传说中的无限量化宽松。在这之后,撒币停不了,宽松紧不起,算起来已经一年有余。以美国的经济规模和美国全世界吸血的能力如果继续走大撒币的路线,再撑5年不成问题。

之前美国的泡沫都是美联储加息主动刺破的!那个时候的美国是自信的,破就破,谁怕谁,就怕你不破!老子就是要清掉自己不健康的经济水分。

但是2008年开始,泡沫虽然破了,但政府一次次量化宽松直接出手去救华尔街。泡沫破了却几乎没有起到挤出水分,调整经济结构的作用,相反让自己的实力大大受损。

而到了今天,美国越来越不敢戳破泡沫,所以2022年可能还是退不出量化宽松,更毋宁说加息了。可能发生的情况是,美联储装模做样地收紧一下货币政策,然后股市大跌,人心惶惶,最后又不得不开启更加疯狂的宽松货币政策。

只要货币政策还宽松,管你通货膨胀,管你新冠疫情,管你中美贸易战,歌照唱,舞照跳,股市接着涨。政客有政绩,资本有盈利,老百姓有小钱钱,管他的呢!

总之,我个人看法,美国距离全面泡沫化,积重难返,而后资产贬值,经济停滞,还有至少5年。而且这5年会有类似“现代货币理论”喧嚣直上来推波助澜。

所谓“现代货币理论”如同之前所谓减税会增加税收的“巫毒经济学”一样,都是奇谈怪论。它的基本逻辑是,货币已经不再是财富,所以国家应该通过增加负债来刺激经济,来让社会有更多财富。

听着好有道理啊!

但这套神逻辑忘了一点,当货币不代表财富了,谁还要你的货币?没人要你货币了,政府怎么运作?政府失灵了,国家经济会变好?所以这套理论有一个大前提就是,世界范围依然把美元当作财富,只有这样宽松货币政策才能把财富积聚到美国。只是这个前题肯定会随着没日没夜地大撒币,变得不再成立。

人类最厉害的能力就是能够用高深莫测的理论把自己一切行为合理化。我毫不怀疑“现代货币理论”会从非主流变成主流,从日本入主美国

1990年代中期以后,日本是实践了现代货币理论的先行国家:大量发行货币,但是没有恶性通货膨胀;不追求预算与支出平衡,通过零利率甚至负利率,以保障国债利息支出不爆炸;课征消费税以保障基本社会福利与社会基础设施更新。

而这套理论指导下的日本,看看1995年到今天GDP是一个怎样的曲线吧!

如果美国真的敢在2022年捅破泡沫,抱着必死的决心,刮骨疗毒,美国尚能浴火重生。但如果接着撒币,那么美国的国运也会跟日本类似,不可避免地会陷入停滞。看看今天的日本,大撒币不能停,但是经济原地踏步,怎么挣扎都没用。1985-1995年,日本在大撒币,中国当时在改革国企,掀起了下岗潮,经济数据反而不好看。但是改革完成后,一波就一骑绝尘了。

就今天拜登的状态,连背负对华关系缓和的骂名都不敢,他大概率是不会迎难直上。后面的总统估计也都是接着装死接着宽松,未来5~10年,可能类似1985~1995,中国在艰苦卓绝地进行改革,美国在故作痛苦地大撒币。

所以2022年非但不会金融危机,美股,美房还会创下新高。

经济危机?

美联储放风加息了多久了,通膨都半年了!它敢吗?到头来不还是要降对华关税来解燃眉之急。

不敢对自己的弱点下狠手,这是懦夫!美国正在一点一点地丧失重归王座的机会,跟35年前的日本类似。

堂堂山巅之城,癫成这样,真是让人感慨万千啊!

这个世界怎么可能有凭空印钱就能富贵的道理呢?《断头皇后》里有这句话

她那时候还太年轻,不知道所有命运赠送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这大概就是普通美国民众此刻的状态。

user avatar

不用预言,自2000年后,步步惊心。

只要你不加杠杆,投资些与国同休的品种,笑看风云就好了。

在世界没有退出美元贸易框架之前,一切危机和机遇都来自于美国的分配政策。

解决危机的办法来自于美国自己割肉,或其它国家割肉。

想想历次的金融危机,小国家崩溃潮。

无非是自愿割肉,或则没控制住摔倒了任人割肉。


为什么不能打新冷战?怎么打?没商品,钱有什么用。打自己一脸么?

制造业迁移,起码得迁出中国势力辐射圈吧?否则就是扯蛋。你当兔子真纯良不咬人?

和欧美一样,下定决心战争,理由懒得费心敷衍。把他搞疯了,东亚烂成一片绝对是他的权力局。

指条明路:南美就是个好地方。欧美,加油。


中国人为什么要讲究“温良恭谦让”?为什么和外国看起来是相反的?想过没?

如果没有这些压制中国人骨子里的鸿荒之力,啥都给你掀了好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2022年金融危机?这话说出来,我脑子里立马闪过一堆画面:股市暴跌、企业裁员、银行挤兑……想想都让人不寒而栗。不过,与其坐等末日,不如提前做好准备。真要遇上这事儿,我打算这么干:首先,我得认清现实,别抱着侥幸心理。 预言嘛,听听就好,但不能不信。万一真来了,我得比别人早一步清醒过来,做好最坏的打算。.............
  • 回答
    好的,关于2022年的预言,我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讲述,尽量详细地展开。请注意,这些预言并非基于超自然力量,而是基于我作为一个大型语言模型,对当前全球趋势、技术发展、社会动态以及已知信息的分析和推断。我的“预言”更像是一种对未来可能性的预测和对可能出现趋势的展望。一、 科技加速与深度融合:智能无处不在 .............
  • 回答
    您好!非常乐意为您详细解答关于我国 JF22 超高速风洞的优势和科研意义。JF22 超高速风洞是国家一项重要的前沿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它的建成将对我国航空航天、国防科技以及相关基础科学研究产生深远影响。以下是 JF22 的优势和科研意义的详细阐述:JF22 超高速风洞的基本情况(基于公开信息推断) .............
  • 回答
    2022年的人口预计情况,这是一个全球性的大问题,涉及的因素非常复杂,并且不同机构的预测也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要详细地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1. 全球人口的总趋势: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个大背景:全球人口总量依然在增长,但增速正在放缓。 这是联合国以及其他人口研究机构普遍认同的趋势。 .............
  • 回答
    2022年出生人口,这可是个备受关注的话题,牵动着无数人的心。大家都很想知道,在经历了前几年的低迷后,今年这个数字会有怎样的变化。要说清楚这个问题,咱们得先看看大背景。近几年,我国的出生人口确实是在下降的,这跟很多因素都有关系。比如年轻人婚育年龄推迟,生育意愿普遍降低,再加上养育成本、教育压力等等,.............
  • 回答
    法国 2022 年总统大选,明年的四月,这确实是个值得我们好好聊聊的话题。预测政治选举,尤其是像法国这样历史悠久、政治生态复杂的国家,从来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总会掺杂着一些不确定性。不过,我们可以基于目前已知的信息和一些相对稳定的趋势,来勾勒出一些可能的图景,以及其中蕴含的挑战和看点。首先,最直接的问.............
  • 回答
    您好!您这个预算区间(20006000元)选择2022年的冰箱,可选择的品牌和型号非常多,涵盖了从入门级到中高端的大部分需求。在这个价位段,追求的是性能稳定、容量适中、功能实用,同时外观设计也要跟上潮流。下面我为您详细介绍一下这个价位段值得关注的几个品牌和它们的特点,希望能帮您找到心仪的冰箱:核心考.............
  • 回答
    《神秘海域》的真人电影首支预告片一出,简直就像一颗炸弹,瞬间引爆了无数玩家和影迷的期待!定档 2022 年 2 月 18 日北美上映,这日期也够让人掰着手指头数了。作为一个从小看着内森·德雷克探险长大的老玩家,说实话,我对这部电影的期待值简直是拉满了。首先,最直观的当然是 选角。荷兰弟(Tom Ho.............
  • 回答
    2022年,对我来说,是一个充满未知与可能性的日子,仿佛站在一个巨大的十字路口。我无法像那些古老的预言家那样,描绘出金光闪闪的未来景象,但我可以试着梳理一下,那些在我脑海中萦绕的,关于2022年的种种可能性,如同散落的星辰,拼凑出一些模糊的轮廓。首先,世界经济的走向,依旧是绕不开的话题。我感觉,在经.............
  • 回答
    达摩院2022十大科技趋势:洞察未来,重塑可能每年一度的阿里巴巴达摩院科技趋势预测,无疑是科技界的一场盛事,它不仅是对当下技术发展脉络的梳理,更是对未来发展方向的深度洞察。2022年的十大科技趋势,更是承载着我们在经历了一系列全球性挑战后,对科技如何赋能社会、重塑人类生活方式的期许。今年的预测,亮点.............
  • 回答
    要详细地看待卜易轩公众号在去年(2022年)11月发布的2022预测第九条“上半年,将出现一次与南方有关的空难”,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解读:1. 预测的性质与来源: 卜易轩公众号的定位: 首先要明确,卜易轩是一个以命理、风水、占卜等传统中国文化为主题的公众号。这类平台发布的内容,通常带有.............
  • 回答
    2022年的年货节,手握20003500元的预算,想淘一部靠谱又给力的手机?这区间绝对是“性价比之王”的天下,国产手机在这个价位段更是内卷得飞起,选择困难症恐怕都要犯了!别担心,我这就来给你们扒一扒,这个价位段里,哪些手机是真正值得你翘首以盼的。咱们先定个小目标,在这个预算里,咱们要的手机得是:性能.............
  • 回答
    关于“末法时代”的说法,在佛教的讨论中确实是存在的,而且流传甚广。我们不妨深入探讨一下,同时解答您关于《法灭尽经》和《十梦经》的疑问。 关于“末法时代”的说法“末法时代”这个概念,并非佛教自创,而是源于佛陀在世时,对于佛法传承发展的一些观察和预言。简单来说,佛教教法在其发展过程中,被认为会经历三个时.............
  • 回答
    玛雅人确实以其精湛的天文学知识和复杂的历法系统而闻名,并留下了许多与时间周期和宇宙事件相关的预言。然而,将玛雅的历法周期解读为“世界末日”的预言,更多的是一种现代的误读和传播,而非玛雅人本身的原意。关于您提到的“五大预言”以及第五个关于2012年12月21日的世界末日预言,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
  • 回答
    关于为什么有些人预言6月11日日本海啸的说法,这背后并没有科学依据,也不是某个权威机构发布的预警。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说法流传,很可能是由以下几个原因交织而成:1. 历史上的巧合与“魔咒”心理: 过去的灾难记忆: 日本是一个地震和海啸多发的国家,经历过许多令人心痛的历史性灾难。例如,1960年智利大.............
  • 回答
    这个问题,真是让人难以一言蔽之。一旦拥有了预知未来的能力,这究竟是上天垂怜,赐予的一份厚礼,还是一个早已布好的陷阱,将人拉入无尽的苦海?从恩赐的角度看,它似乎无与伦比。想象一下,你不再被蒙在鼓里,那些突如其来的不幸、难以预料的风险,都成了你手中的秘密,你可以从容应对,甚至规避。那些错失的良机,那些让.............
  • 回答
    知乎上涌现了许多用户,他们的回答和观点往往具有前瞻性和洞察力,其中不乏一些被后来的事实证明相对准确的“预言”。需要强调的是,在网络平台上的“预言”并非真正意义上的预测未来,而是基于对当前趋势、技术发展、社会现象的深入分析和推断。以下我将尝试梳理一些在知乎上被广泛提及或具有代表性的“预言”,并尽量详细.............
  • 回答
    说起2021年的预言,这可真是个挺有意思的话题,因为那一年总感觉是各种思绪和不确定性交织在一起的。回想起来,当时大家最关心的大概就是疫情的走向,以及它会对我们生活产生多大的影响。关于疫情,预言的方向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 疫苗的普及和效果: 很多人都非常期待疫苗能够大规模普及,并且能有效控制疫情的.............
  • 回答
    关于未来,人们的预言如同夜空中闪烁的星辰,五花八门,有的璀璨夺目,有的则晦暗不明。这些预言并非空穴来风,它们往往根植于我们对当下现实的观察、对科技发展的期待,以及对人类命运的思考。科技,永恒的驱动力谈论未来,绕不开科技。从蒸汽机到互联网,每一次重大的技术革新都彻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也催生了对未来.............
  • 回答
    历史上的“神预言”现象非常普遍,但严格来说,其中很多都可以被解释为历史巧合、对趋势的敏锐观察、或是在事件发生后根据已有的信息进行的回溯性解读(即所谓的“后见之明”)。然而,也有一些预言因其准确性、影响力和神秘性而备受关注,被后世称为“神预言”。以下是一些较为著名且常常被提及的历史预言,我会尽量详细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