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见近百年前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这一个阶级,在人数上,在阶级性上,都值得大大注意。
自耕农和手工业主所经营的,都是小生产的经济。这个小资产阶级内的各阶层虽然同处在小资产阶级经济地位,但有三个不同的部分。
第一部分是有余钱剩米的,即用其体力或脑力劳动所得,除自给外,每年有余剩。这种人发财观念极重,对赵公元帅礼拜最勤,虽不妄想发大财,却总想爬上中产阶级地位(毛选中的中产指民族资产阶级)。
他们看见那些受人尊敬的小财东,往往垂着一尺长的涎水。这种人胆子小,他们怕官,也有点怕革命。因为他们的经济地位和中产阶级颇接近,故对于中产阶级的宣传颇相信,对于革命取怀疑的态度。这一部分人在小资产阶级中占少数,是小资产阶级的右翼。
第二部分是在经济上大体上可以自给的。这一部分人比较第一部分人大不相同,他们也想发财,但是赵公元帅总不让他们发财,而且因为近年以来帝国主义、军阀、封建地主、买办大资产阶级的压迫和剥削,他们感觉现在的世界已经不是从前的世界。他们觉得现在如果只使用和从前相等的劳动,就会不能维持生活。必须增加劳动时间,每天起早散晚,对于职业加倍注意,方能维持生活。他们有点骂人了,骂洋人叫“洋鬼子”,骂军阀叫“抢钱司令”,骂土豪劣绅叫“为富不仁”。
对于反帝国主义反军阀的运动,仅怀疑其未必成功(理由是:洋人和军阀的来头那么大),不肯贸然参加,取了中立的态度,但是绝不反对革命。这一部分人数甚多,大概占小资产阶级的一半。
第三部分是生活下降的。这一部分人好些大概原先是所谓殷实人家,渐渐变得仅仅可以保住,渐渐变得生活下降了。他们每逢年终结账一次,就吃惊一次,说:“咳,又亏了!”这种人因为他们过去过着好日子,后来逐年下降,负债渐多,渐次过着凄凉的日子,“瞻念前途,不寒而栗”。
这种人在精神上感觉的痛苦很大,因为他们有一个从前和现在相反的比较。
个人感受:
看了那么多答案,愈发感觉很多人十几年的政治课和历史课白上了(老课纲)。
纺锤型社会的大部分人是中产,但他们依然是无产阶级,只不过是生活水平较高的高负债无产阶级而已。
图钉社会只有牛马红利没有中产。
上海的平均工资一万多,中位数收入六千多。房价,农村三四万,市区十几万。租金么,市区一房一万多,合租一间三五千。要过上想象中的中产生活需要月入3万以上。一年马马虎虎算36万,房子最好不要多想了,副中心搞一套也就生活质量从中产打回赤贫。
坐标非洲某修地球办公室,最苦的一个现场办公室有六位大神,户口均上海,最低学历硕士。有的土著有新上海人,6人每月按揭总计22万多。人均三万多不到四万,工资卡直接挂钩贷款卡,每月准时清空。老婆们人均学霸,奋斗上海体制内。牛马们人均30多岁两鬂斑白,全体省钱不抽烟不喝酒,业余视频聊天看娃写作业,疫情已经2年未回家。
而以上诸位大神,已经是图钉的那个钉,就问这生活中产不中产?
中国人均GDP为美国1/6,究竟多少反正计算方法不一样我也搞不清。美国铲牛粪大概一年6万刀,躺平在家啥也不干大概3万刀。铲牛粪算底层,躺平不算人。
但是,8小时上班,下班老婆孩子热炕头,周末钓鱼打球,虽一屁股卡债没啥存款但也不操心明天。请问这个生活中产不中产?
400万的房产,300万的负债。60%的收入都拿来交房贷。30%的收入给小孩报补习班。剩下穷得天天快要吃土。
通常,大家都认为律师是中产阶级,收入可以,但也赚不了很多钱。所以就截取律师的一些生活片段,呈上一段一家之言,有些是律师群体特有的,有些是中产阶级共有的。
简言之,这是个对未来充满憧憬和忧虑的群体。
1.对未来的憧憬
中国的律师已经将近30万人,本回答所说的情况不能代表全部律师的情况。如果一个毕业生有幸能加入一个一线的内资律所,他可以期待15到25万每年的起薪,通常他还可以期待后续每年约10万元的涨幅。律师职业的特点是越老越吃香,所以只要他足够努力,通常可以期待一个相对稳定的职业生涯。律所的扁平化结构与一般公司的金字塔结构有很大不同,所以他还可以期待一个可预期的上升空间。
所以一个好的律所工作10年的律师,通常可以基本维持一个体面的生活。
如果他足够优秀,他还可以期待将来成为顶尖的律师,虽然会比较艰难。那么这些顶尖的律师在干什么呢,可能同时是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可能同时在收藏文玩、在养马,可能在国内有几幢别墅同时在海外有资产,可能在投资一些初创企业也可能已经是上市公司需要披露的股东。
2.对未来的忧虑
(1)先说律师群体独有的忧虑
尽管职业道路看起来未来很美好,但几乎每个律师都很焦虑。这个职业给每个人足够大的自由发挥空间,但同时也意味着几乎没有人能告诉你你该如何发展。
律师不一定有很多的资产,但通常会有稳定的现金流。所以律师的一大忧虑是怎么不让手里的现金贬值。但天生的谨慎又让很大一部分律师对有风险的投资项目望而却步,所以尽管有些律师还比较有钱,但可能并不是金融机构理想的客户,因为他们过于谨慎、爱挑刺以至于有些让人觉得“麻烦”。
大部分律师有很强的规则意识,并且通常不会刻意去破坏规则。规则和法律是律师的立身之本,一旦规则受到挑战,律师们就会有很强的不安全感,例如前些天最高法院院长发表了“要敢于向西方‘宪政民主’、‘三权分立’、‘司法独立’等错误思潮亮剑”的言论,让不少律师不寒而栗。
(2)再说中产阶级普遍的忧虑
都说中产阶级是国家稳定的保证。中产阶级对于国家的稳定也同样很关切,对于中产阶级来说,最大的风险是国家风险(或主权风险),因为中产阶级并不像富豪阶层那样有那么多的避险手段。所以即使他们不做投资,也同样会关注外汇、股市,以及特朗普又说了什么。很多人从中国现有的政治体制、社会体制和教育体制里获得了成功,但他们并不认同这些体制,如果他们是中产阶级里的富裕阶层,可能会考虑让子女获得外国国籍以及在海外配置资产。目前的世界并不平静,各个国家的现状都表明,一旦政权出现危机,中产阶级是第一个待宰羔羊(低收入阶层没油水,权贵阶层动不了)。
这是个很没有安全感的群体。各种随时变动的政策、税收在威胁着中产阶级的财产安全。前一段的雷洋案又让人感到连生命都是受威胁的。更别提早些年李庄案反映出来的对职业的威胁。
中国的中产阶级,有很多是从低收入阶层走出来的。虽然目前有阶级固化的趋势,但从过去三十年来看,有些人走的太快了,导致他们和原来的阶层产生了越来越多的冲突,包括物质上的和精神上的。这种冲突,用旧的观念看可能是忘本。具体到家庭里,反映出来的可能是两代人、两种生活环境的人之间的冲突和煎熬,因此知乎才有了“为什么年轻人越来越反感‘亲戚’这群人”这种问题。
中产阶级还有一个普遍的忧虑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而中国经历了太长时间的稳定发展,大部分人已经忘了或者根本不知道危机发生时是什么样子,整个社会都有点浮夸,体现到人的思想上,就是欲壑难平。如果真的有一天发生了危机了呢?这些中产阶级可能就只是镜花水月而已。
在中国,“中产阶级”的意思是“高产阶级”。“中间”的意思不是“平均”,而是远高于平均。这是给美资银行的私人银行部带坏的,他们也忌讳说“我们只给富人理财,穷人请滚一边去”,所以把持有100万以上现金的中国籍公民成为“中产阶级”。他们美国自己,倒大谈中产阶级的苦难生活。
所以博主先要讲清楚,你如何定义“中产阶级”,我才好回答你的问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