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中国的中产阶级主要指哪一群人?

回答
中国的中产阶级,这个词听起来好像很简单,但真要把它说清楚,里面的门道可不少。他们不是一成不变的标签,而是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演变、壮大的一个群体。

首先,咱们得明白,“中产阶级”这个概念,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它的标准是不一样的。在中国,衡量一个人的中产属性,除了收入,还有很多软性的东西。

收入是硬指标,但不是唯一:

最直观的,当然是钱。中国的中产阶级,通常指的是那些拥有相对稳定且可观收入的家庭。具体的数字嘛,说实话,各家有各家的算法,也没有一个绝对统一的标准。但大致来说,他们能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还有一定的储蓄和消费能力。这意味着他们不太会为一日三餐发愁,能够负担得起比如一套不错的住房(虽然可能在一线城市还得背负房贷),能够给孩子提供相对优质的教育,并且有能力支付家庭的医疗开销。

这个收入水平,能够让他们在消费上有一些选择权,而不是只能捡最便宜的。比如,他们可能会选择去品牌店购物,会买一些智能家电来提升生活品质,也敢于尝试一些新的消费体验,像旅游、文化娱乐等等。他们不再是单纯的“生存型”消费者,而是开始追求“生活型”的消费。

教育背景和职业是重要特征:

除了收入,教育程度和职业也是划分中产阶级的重要维度。很多中产阶级成员都接受过高等教育,拥有大学本科甚至硕士、博士学位。他们在各自的领域里,通常是知识密集型的职业,比如工程师、医生、律师、教师、公务员、企业中高层管理者、专业技术人员等等。

这些职业的特点是,需要一定的专业技能和知识储备,收入相对稳定,而且往往伴随着一定的社会地位和发展前景。他们不太可能从事低技能、重复性的劳动,更倾向于依靠自己的智力和专业能力来获得经济回报。

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的转变:

随着收入和教育水平的提高,中国中产阶级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注重生活品质: 他们不再满足于“吃饱穿暖”,而是开始追求更精致、更健康的生活。这体现在他们对食品安全、家居环境、个人健康等方面都有更高的要求。他们可能会花钱购买有机食品,会去健身房,会关注养生保健。
教育投资是重头戏: 对于有孩子的家庭来说,教育支出是家庭开销的大头。他们愿意投入大量金钱和精力在孩子的教育上,包括课外辅导、兴趣班、甚至考虑留学。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获得比自己更好的教育资源和发展机会。
休闲和娱乐: 旅游、文化消费(看电影、音乐会、艺术展)、户外活动等,都逐渐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他们有闲暇时间,也有能力去体验这些能够丰富精神世界的东西。
风险意识和财务规划: 中产阶级通常会意识到风险的存在,并开始进行一些基础的财务规划,比如购买商业保险(健康险、意外险等),进行一些理财投资(股票、基金、理财产品等),以期实现财富的保值增值,为未来做打算。

社会地位和价值认同:

除了经济层面,中产阶级也有一层社会认同感。他们通常是社会的中坚力量,在各自的行业和社区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可能更关注社会公平、环境保护、公共事务等问题,并且有一定的渠道和能力去表达自己的声音。

他们可能不是社会金字塔顶端的那群人,但他们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者,也拥有相对稳定的社会地位。

地理分布的差异:

需要注意的是,中国地域广阔,发展不均衡。一线城市、新一线城市和二三线城市的中产阶级,在收入水平、消费能力、生活方式等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一线城市的中产门槛可能更高,生活压力也更大。

总结一下:

中国的中产阶级,是一个以拥有稳定较高收入、接受过良好教育、从事专业技术或管理类工作为主体,追求生活品质、重视教育投资,并且具备一定风险意识和社会参与感的群体。他们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中国消费市场最活跃的力量之一。他们不是一个僵化的定义,而是一个动态的、不断成长的集合。说到底,他们是那些努力工作、追求更好的生活,并且有能力去实现这些目标的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请大家先默念三遍【中产跟富裕无关】再来看我的回答:

讨论几点:

  • 我理解的中产
  • 什么是中位数
  • 中位数和平均数的关系
  • 基尼系数与平均数/中位数的关系
  • 收入数据
  • 家庭财产数据
  • 结论
  • 中等消费阶层(白领)
  • 吐槽
  • 回应质疑

顺便做个小调查,看看大家心中的自己在哪个阶层:收入阶层调查。(调查人数很快就要超过3000人啦)

类似回答:

评论中的焦虑可能可以解释中国人的幸福指数排行:

---------------2019更新---------------------------

我理解的中产

原始意义上的中产阶级就是Middle Class,指的是在个人收入或财产中位数家庭收入或财产中位数附近的那一部分人。

然而,不像发达国家的统计部门都要统计收入平均数收入中位数两个指标,中国统计局原来只披露收入平均数,不计算收入中位数,所以我们用来比较的数据都是平均数。而统计局新的国家数据网站上已经可以在2013年以后的季度数据中查到收入中位数了,算一个进步。很多人知道,在一个有贫富差距的社会中,收入平均数总是大大高于收入中位数的

什么是中位数
平均数大家都理解,那么中位数是什么,其实中位数就是其字面意思,把一组数从小到大排列,在中间那个位置的数就是中位数,如果中间有俩数,那么中位数就是这俩数的平均值。
例子:
1,1,2,3,8,9,9。 这组数的中位数是3,平均数是4.7。

为什么很多国家都统计收入中位数?
因为中位数作为对平均数的补充,受贫富两极分化影响较小,更能体现出中间收入人群的位置。一群低收入者+几个富豪的组合中,平均收入就会远远高于低收入的数值,而收入中位数则不受什么影响,因为中间位置只是往右挪了几位,差距不会很大。

中位数和平均数的关系

是不是收入平均数总是大于收入中位数?我们来看例子:


上图是英国2006-2007年的数据,每周收入平均数为463磅,每周收入中位数为337磅,中位数低27%。

上图是2010年,美国和荷兰的收入对比。美国年收入平均数为36092刀,年收入中位数为22960刀,中位数低36%。荷兰年收入平均数为32972刀,年收入中位数为28032刀,中位数低15%。

所以,因为国家贫富差距严重性不同,中位数可能比平均数低15%-35%,为计算方便我们算25%。(后面的数据证明我的估算低估了贫富差距,低的比例可能是60%~90%)

基尼系数与平均数/中位数的关系

中位数距离平均数越远,说明穷人越多或者贫富差距越大,同样,基尼系数就会越高。基尼系数如果是45,则代表有1%的人占有了社会上的45%的财富/收入。这个数值是越高越代表财富分配不均。

我们看看我举例的这几个国家(收入基尼系数对应收入的平均与中位数):

荷兰: 中位数低15%,基尼系数25.1
英国: 中位数低27%,基尼系数32.4
美国: 中位数低36%,基尼系数45
中国: 中位数低?%,基尼系数46.9


CIA网站上的收入基尼系数排行:
cia.gov/library/publica


中国的收入数据

看个2014年的老数据,中国统计局统计时分城镇、非城镇、私营企业职工、非私营企业职工。


2014年平均工资数据:

城镇非私营 城镇私营 城镇平均
56339, 36390, 46364, 中国
102268, 52902, 77585, 北京

再根据其他国家的数据显示,假设收入中位数比收入平均数低25%左右。

所以,预估中国城镇收入中位数:¥34773,北京城镇收入中位数:¥58188。

根据比较流行的算法,在中位数上下25%的都算中产,那么中国城镇收入区间:26079-43466, 北京城镇收入区间:43641-72735。

下面是2016年第四季度的数据(新口径):

2016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23821,中位数是¥20883,中位数比平均低12%。

按上下25%来算,中国居民可支配收入区间:¥16288-26103。

2017年第四季度的数据(新口径):

2017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25974,中位数是¥22408,中位数比平均低13.7%。

按上下25%来算,中国居民可支配收入区间:¥16806-28010。

最新2018年第四季度的数据(新口径):

2018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28228,中位数是¥24336,中位数比平均低13.7%(这数值挺稳定)。

按上下25%来算,中国居民可支配收入区间:¥18252-30420。

2018年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情况

家庭财产数据

1. 根据国家统计局2002年的《城市家庭财产调查报告》,城市居民家庭财产户均总值为22.83万元。财产分布如下图,为枣核型。


如分大中小城市,大城市居民户均财产为27.74万元,中等城市居民家庭户均财产为19.84万元,小城市居民家庭户均财产为15.50万元。

此数据较早,所以只是作为参考,不宜作为计算的数据。

2. 根据《城镇居民财产结构及其区域差距研究》(数据是基于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的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hinese Family Panel Studies,CFPS)),2012年城镇居民家庭净财产524512元,东部地区家庭净财产706674元。(这些数据推测为平均值)


还是按照中位数比平均数低25%来算,2012年城镇家庭财产中位数393384,东部城镇财产中位数530005。2012年城镇家庭财产中位数区间295038-491730,东部城镇财产中位数区间397503-662506。


3. 来看《中国家庭追踪调查
2012 年和 2010 年财产数据技术报告》,此报告抽取全国16000户进行调查。我做了下图的表格,显示2012年全国(城镇和乡村)的抽样数据,家庭财产平均数42.15万,家庭财产中位数16.79万(中位数比平均数低63%),有33万以上财产的家庭占25%,有112万以上财产的家庭占5%。


大家对照一下,如果你的家庭有112万元以上的财产,那你在中国就属于top 5%的家庭。按照全国4.3亿户来算,5%也就是2150万户。

4. 再看来自西南财经大学可能是2012年的《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精选》,此报告是选取全国8000多户的数据得出的。报告显示,家庭总资产均值为 727762元,中位数为 37000元。其中,城市家庭总资产均值为 1568675元,中位数为 50000元;农村家庭总资产净值均值为 154432元,
中位数为 28730元。城市家庭总资产中位数比平均数低了96.8%

在城市,处于财富分布 90%以上分位数家庭的财富占社会财富的比例高达 84.59%,也就是说,最有钱的10%的家庭占有了社会84.59%的资产,家庭财富分布差异大。

西南财大在2019年出了一个《2018中国城市家庭财富健康报告》,其中说2017年,中国城市家庭户均总资产规模为150.3万元,2011-2017年均复合增长率为7.6%。

总结:

来自上述收入数据:(中位数为估算)

2014年在国内任意城镇,个人年工资在2.6万-4.3万范围内即为中国的中产阶级。 2014年在北京,个人年工资在4.4万-7.3万范围内即为北京的中产阶级。

来自上述收入数据1:(中位数为实际值)

2016年在国内任意地方,居民可支配收入在1.6万-2.6万内为全国的中产阶级。

2017年在国内任意地方,居民可支配收入在1.6万-2.8万内为全国的中产阶级。

2018年在国内任意地方,居民可支配收入在1.8万-3万内为全国的中产阶级。


来自上述财产数据2:(中位数为估算)

2012年在国内任意城镇,家庭财产在30万-49万范围内为中产家庭。

2012年在东部城镇,家庭财产在40万-66万范围内为中产家庭。

来自上述财产数据3:(中位数为实际值)

2012年在国内任意地方,家庭财产在12万-21万范围内为中产家庭。

来自上述财产数据4:(中位数为实际值)

2012年在国内任意城市,家庭财产在3.7万-6.2万范围内为中产家庭。


各个数据的计算结果差异巨大,以标准最高的数据为阈值,家庭财产在50万以上的家庭是肯定能算为中产了。

注:以上财产统计数据中,总资产含房产价值、含负债。收入的数据均为税前数据。


更多有趣的文章,我的博客:

--------------------------------------------------------------------------------
中等消费阶层(白领),也是很多人心中”中产“应该在的位置

中国有不少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而积累起一定财富的人群,他们对国内以及世界经济都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看看他们的数据:

  • 需缴个人所得税的。

中国目前个税3500元起征,全国有2800万人在交工资所得税,整好是2%人口, 3.5%的劳动人口。2014年工作适龄人口9亿,劳动人口8亿。

       14亿100%=不能劳动的35%+学生和内退的7%+缴工资个税的2%+其他需交个税的2+%+收入少于3500的40+%。     

总缴税的人可能在5%~10%。(无总缴税数据,2800w的数字还是政协委员透露的,这也是机密?)也就是说,全国月收入超过3500的人可能就占5%~10%,最多约1.4亿人。

  • 根据高盛集团的数据,11%的人口即算是美国标准的“Middle Class”。结合上面数据3,家庭财产超过70万,可以进入这个阶层。
  • 同样高盛把这群人定义为“URBAN MIDDLE”即“城市中产”或都市白领,人数1.46亿,人均年收入11,733USD,合年入76000元
  • 麦肯锡报告中称这人群为“upper middle class”,可支配家庭年收入在10.6万~22.9万之间,占城市家庭的14%


  • 这些人会买笔记本电脑、数字相机、衣物柔顺剂、高档的包鞋表首饰、
  • 上中产二代增多,多为80年代中以后出生。愿尝试新事物、买个人数码产品、更多使用网络、寻求情感的满足、忠于品牌。


总结,这个群体人均年收入76000以上或家庭可支配收入10.6万~22.9万之间,比较符合大众对“小资”或“白领”的印象,却仍和很多人心中的“中产”水平有差距,然而再往上就是top3%的“Affluent”也就是富人阶层了(见上图)。

政协委员贾康:个税发展畸形 目前就2800万人在交 个税纳税人缘何只有2400万
_滚动新闻 学者称中国劳动人口被高估1亿 危机比想象更重 Goldman Sachs 高盛数据
Mapping China's middle class 麦肯锡数据
---------------------------------------------------------------------------------

CNN 在2015年有个总结,从收入、财产、消费、追求、人口统计五个方面来分析美国中产所处的位置。

收入方面,刨去最穷的20%人和最富的20%人,剩下的60%人口为中产,年收入从$46.9K-$140K。

财产方面,刨去负资产的20%,最富有的20%,中产财产为$0-$400K。

消费方面,包括食品、交通、娱乐、住宿,但不包括医疗和教育支出(因为可算作投资)。中产消费区间:$38K-$49K

追求方面:有自己的房子、有车、可以全家旅游、有医保和退休金、能送孩子上大学。

人口统计方面:根据年龄阶段、两种种族类、是否上完高中、是否上完大学来大致判断这个人可能是低中高哪个阶层。

我比较倾向于CNN计算收入的方法,取收入中位数上下25%的人口所在的收入,而不是目前的上下25%收入所代表的人口,前者更合理。套用数据3的话,2012年的中产家庭在6-34万财产区间。

链接:

----------------------------------------------------------
吐槽区

最新的报告我只找到了统计局的2016年的可支配收入数据,家庭数据还没找到最新的。

本来想下载2014年的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结果只有政府邮箱才能注册,连个数据都不想让公民查到,不知怎么想的。

找最新数据时看到有由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趋势研究院编制的《中国家庭财富调查报告(2017)》于2017年5月24日发布,然而搜索个半天也只是各个新闻网站转载趋势网的新闻,并没有看到真正的pdf报告格式。不知道这个报告是“发布”给谁了,反正我是找不到。而且新闻中仅提了各种“平均数”,对于我来说意义不大。

西南财经大学的《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CHFS,每两年一次,分别是2011,2013,2015年,公布的数据只有2011年的,而2013和2015年的数据因为“正在构建数据平台”未公布,好吧,从2016年11月到2018年1月,数据平台已经构建了1年2个月了还没整好。所以CHFS是没新数据了。突然在2019年出了个《2018中国城市家庭财富健康报告》,跟之前的并不是一个系列,怎么感觉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不够连续。

其他很多答案要么就是臆想个数值,要么就是以虚无的阶层来划分,这些都不是公认的中产阶级划分方式。以上两个数字看似很容易达到,让人觉得达到中产太容易了,但事实就是这样,因为穷人确实太多了。

继续吐槽,大多国人心里的“中产”可能有以下特点:

  • 一线城市有房自住无贷款
  • 吃穿用都是中高档
  • 每年至少出国旅游一次
  • 资产XXX万(7位数)以上
  • 年薪XX万(6位数)以上
  • 孩子上学上重点/留学美英澳加

满足以上特点的其实已经超过“小富”了,典型的富裕人群。其实在其他发达国家的人也一样有对“中产”的憧憬,只是憧憬没中国的这么离谱。所以我觉得知乎没必要张嘴就“中产”,就直接说富人比较好。发达国家只要能贷款买得起房,基本就是中产了,原因是一般只有60%-65%的成人拥有房产。

有意思的对比是,美国一项调查显示,每个收入群体都认为自己的收入比较靠近中产,而看知乎的答案,感觉大家不管自己挣多多,都觉得中产应该比自己挣得多。
-------------------------------------------------------------------
疑问:
请搞统计的同学科普下为什么同样是抽样调查,《中国家庭追踪调查》和《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一个8000一个16000,数据却相差了好几倍?

<<<<<<<<<<<<<<<<<<<<<<<<

回应质疑

  • 有同学说自己家庭按文章数据算中产,却领着学校对贫困生的补助金,所以中产数据是错的。

我还真去查了下学校一般给补助金的标准,可能包括但不局限于以下:

孤儿单亲且收入低/家庭人口多且父母多病或残疾/城市低保家庭/来自农村且家庭成员中无青壮劳动力/城市且父母一方或双方失业/烈士子女/不测原因(如自然灾害、交通事故、重大疾病等)导致家庭突变的特殊困难家庭的学生。

认定程序是:填申请表、提供困难证明材料、民主评议。

上面的条件很多都可以虚报(参考如何评价一些学生做虚假贫困证明拿助学金? - 贫困生),我们就以低保家庭标准来看:2013年享受农村低保待遇的人数达5300余万人,月人均保障标准100余元。城市低保约2150万人,月人均保障标准240余元。北京农村低保标准月460元,城市低保标准月580元;南京城市低保标准月610元;广州农村低保标准平均月536.43元,城市低保标准月760元。

所以,截止2013年,最高的低保家庭标准是广州的每年收入9120元,与财产无关。

再顺便来看看中国的最新的贫困线标准:
2011年,经国家统计局测算、各部门共同研究、国务院确定,2011—2020年的农村贫困标准为“按2010年价格水平每人每年2300元”。中国还有1.28亿的贫困人口,占农村总人口的13.4%,占全国总人口近十分之一。

【贫困户<家庭人均年入2300<低保户<人均年入9120<也挺难的阶层<人均年入26000<可能是中产阶层<人均年入40000<肯定是中产阶层】

pkusz.edu.cn/uploadfile 贫困生标准参考
借鉴香港保障体系 建立农民工退休保障制度 100/240元的来源
低保户标准|低保申请书范本 各城市低保标准
2015.08:中国农村贫困标准问题研究(王萍萍等) 中国贫困人口1.28亿 占全国总人口近十分之一--时政--人民网

  • 有同学说我算的中产的财产在一线城市都不一定够首付的,所以肯定不对。我只能说北上广的房价高得离谱,可负担程度是世界倒数的,不能作为衡量某个阶层的标准。退一步讲,欧美的中产买house得贷款,中国的中产在一线城市买个1-2室公寓也得贷款。
  • 有同学说我的数据太旧、或算法不科学、或应该单算一线城市,那么欢迎提供最新数据或者与我结论相悖的数据,有更科学的算法也要告诉我,我会及时更新。

>>>>>>>>>>>>>>>>>>>>>>>>>>>>

欢迎关注公众号搜索 turensite土人仓库

土人仓库 - 一点知识,一点信息,一点思考

同类回答:

数据来源:

20省份去年平均工资出炉 北京最高河南垫底(表)|平均工资

BBC NEWS | UK 英国收入中位数来源

wjmc.blogspot.nl 的页面 美国荷兰中位数对比

wsj.com 的页面 华尔街日报 什么是中产?

概述篇一:家庭财产总量和结构 国家统计局 《城市家庭财产调查》

119.108.161 的页面 《城镇居民财产结构及其区域差距研究》

isss.edu.cn/cfps/d/file

isss.edu.cn 的页面 《中国家庭追踪调查
2012 年和 2010 年财产数据技术报告 》

money.sohu.com/upload/c 《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精选》

国家数据

user avatar

公司经理、中层干部、工程师、设计师

种粮大户、中型养殖场主、中等牧民

中小型商店主、淘宝店主、房产主

教师、医生、律师、公务员、科研工作者、社会工作者

记者、新媒体运营者、广告业者、职业运动员、职业演员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中国的中产阶级,这个词听起来好像很简单,但真要把它说清楚,里面的门道可不少。他们不是一成不变的标签,而是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演变、壮大的一个群体。首先,咱们得明白,“中产阶级”这个概念,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它的标准是不一样的。在中国,衡量一个人的中产属性,除了收入,还有很多软性的东西。收入是.............
  • 回答
    关于知乎是否汇聚了中国的中产阶级,以及目前是否主要由中产阶级在知乎输出价值观,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因为它触及了互联网平台的用户构成、内容生产和文化影响等多个层面。一、 知乎是否汇聚了中国的中产阶级?从多个维度来看,知乎确实在很大程度上吸引并汇聚了中国的中产阶级群体。 用户画像的早期倾向:.............
  • 回答
    “中产阶级的卖国性”是一个极具争议性的概念,其“特例”或“普世”的属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如何定义“中产阶级”、“卖国”以及考察的语境。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层面展开分析:一、 对“中产阶级”的定义与理解: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中产阶级”在中国和西方语境下的差异,以及这一群体内部的异.............
  • 回答
    中国“中产阶级”的斑斓生活:不止是房子和车子“中产阶级”这个词,在中国语境里,仿佛自带一种光环,又夹杂着些许复杂的情感。它不仅仅是收入和社会地位的标签,更是一种生活方式、消费习惯、价值取向,以及对未来隐约的期待与担忧的集合体。如果你问我,中国中产阶级的生活是怎样的?那一定是一个丰富多彩、充满矛盾的画.............
  • 回答
    《金融时报》关于“不知风险来临的中国中产阶级”的报道,确实触及了一个非常敏感且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这篇报道的提出本身就具有相当的社会洞察力,它并非简单地宣称中国中产阶级处于危险之中,而是试图剖析他们当前所面临的一系列经济、社会和心理层面的挑战,以及这些挑战可能带来的潜在风险。要评价这篇报道,我们可以.............
  • 回答
    在中国大陆,中产阶级的定义其实是一个挺有意思也挺复杂的话题,因为它不像西方国家那样有那么长久和固定的历史积淀。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产阶级就像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它的标准也在不断地浮动和演变。不过,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描绘一下当下中国大陆中产阶级的轮廓,尽可能不让它显得那么“公式化”。首先,收入.............
  • 回答
    在中国,技术工人难以进入中产阶级是一个复杂而深刻的社会现象,其根源是多方面的,涉及经济结构、社会观念、教育体系以及制度设计等多个层面。以下将从这些角度进行详细阐述: 一、 经济结构与产业升级的滞后: 产业结构以“世界工厂”为主,高附加值环节缺失: 长期以来,中国经济的增长模式依赖于劳动密集型和资.............
  • 回答
    中国经济的现状,确实让不少人感到忧虑,甚至有人抛出“没救了”的论调。但“悲观”和“没救”之间,差着十万八千里,更别提“中产阶级陷阱”这个标签了,虽然它触及了当下一些普遍存在的感受。要说清楚这个问题,咱们得一层层剥开来看,不回避现实,也不夸大其词。当前中国经济的“不确定性”与“挑战”首先,我们得承认,.............
  • 回答
    中国一线城市的高房价,确实给不少80后中产家庭的生活带来了不小的压力,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拉低了他们原本可以享受的生活水平。这并非一句空洞的论断,而是许多身处其中的个体切身感受到的现实。首先,我们得明白什么叫“80后中产阶级”。这个群体,他们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接受过良好的教育,拥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和职业.............
  • 回答
    中国是否可以走一条不依靠中产阶级崛起的路?这个问题非常复杂,涉及经济发展模式、社会结构变迁、政治稳定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等诸多层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探讨。首先,理解“不靠中产阶级崛起”的含义。这里说的“不靠中产阶级崛起”,可以有两种理解:1. 中国的发展模式本身就不依赖于中.............
  • 回答
    2015 年的中国股市动荡,尤其是那场被人们称为“股灾”的暴跌,对中国的中产阶级和平民造成了相当显著的经济和心理上的冲击。同样,2018 年 10 月份的下跌,虽然幅度可能不如 2015 年那么戏剧性,但其影响同样不容忽视。2015 年股市暴跌:一场触及“财富幻觉”的洗礼2015 年的股市狂潮,可以.............
  • 回答
    这篇以“317我听见北京中产梦碎的声音”为题的文章,其背后所映射出的现象和社会情绪,确实值得我们深入探究。将之简单归类为“无病呻吟”或是“破碎的中产阶级内心的呐喊”,都可能过于片面,因为现实往往是复杂且多层次的。我们不妨先拆解一下这个标题本身。“317”显然指向了2017年3月17日中国出台的一系列.............
  • 回答
    马前卒那篇《中产阶级过得轻松,社会必定没有未来》的文章,确实触及了一些挺有意思的社会现象和潜在问题。我个人觉得,他这篇文章的内核,可以理解为对一种“躺平”式中产状态的警惕,以及对这种状态可能带来的社会停滞的担忧。咱们先来拆解一下他的几个核心观点,再仔细聊聊这些观点背后可能存在的逻辑和反例。核心观点一.............
  • 回答
    中国的贪官,在理论上和实践中,其阶级属性是一个相当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简单地将他们归为无产阶级或资产阶级,都可能过于片面。我们可以从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理论出发,结合中国具体的社会经济现实来理解这一现象。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的经典定义。阶级,最核心的区分在于其在生产关系中所处.............
  • 回答
    在中国,“资产阶级文化”这个词汇的出现和演变,本身就带着浓厚的历史和政治色彩。在计划经济时期,“资产阶级”往往带有负面含义,指代剥削阶级及其代表的腐朽落后文化。改革开放之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深入,中国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资产阶级”的概念也随之复杂化,其文化表现也更加多元和隐晦。要.............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关乎到一个国家发展的根本。在我看来,一个国家要是想真正实现富强,拥有一个强大的中产阶层,那绝对是不可或缺的。这就像盖房子,地基不稳,就算楼盖得再高,也难免摇摇欲坠。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不妨一层一层地剥开来看。首先,中产阶层是消费的稳定主力。 大家都知道,经济发展离不开消费拉动。而.............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历史、政治、社会等多个层面,也牵动着许多人的心。要回答“现在的中国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理想中的新中国吗?”,我们需要回到那个年代,理解他们的理想,再对照当下的中国,进行一番细致的梳理。理解“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的理想”首先,我们要明确,老一辈革命家们并非铁板一块,他们的思想也有发.............
  • 回答
    在中国历史上,“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曾是一个备受讨论的政治理想,尤其是在辛亥革命前后。然而,事实证明,这个以西方模式为蓝本的方案在中国遇到了根深蒂固的阻碍,最终未能实现其预期的目标。究其原因,并非简单的情感排斥或宿命论,而是由中国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社会结构以及革命的实际进程所共同决定的。首先,我们.............
  • 回答
    在探讨近代中国为何未能走上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之前,我们首先需要理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个概念对当时中国社会结构、政治权力、经济发展以及思想文化产生的深刻影响。这个独特的社会形态,是由内外的双重压迫和扭曲造成的,它为任何试图建立现代民族国家,尤其是以西方模式为蓝本的资产阶级共和国,设置了难以逾越.............
  • 回答
    考上好大学学 IT,是不是穷人家孩子改变命运,跻身中产的“唯一”出路?这个问题触及了太多现实的痛点,也勾起了无数人心底的渴望与挣扎。说它是“唯一”出路,可能有点过于绝对,生活总有意外和变数,但不得不承认,在当前的中国社会大环境下,对于许多出身普通、家境一般的孩子来说,这确实是一条门槛相对清晰、上升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