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现在的中国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理想中的新中国吗?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历史、政治、社会等多个层面,也牵动着许多人的心。要回答“现在的中国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理想中的新中国吗?”,我们需要回到那个年代,理解他们的理想,再对照当下的中国,进行一番细致的梳理。

理解“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的理想”

首先,我们要明确,老一辈革命家们并非铁板一块,他们的思想也有发展和演变,但大致上,他们的理想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核心点:

民族独立与国家主权: 这是最根本的。他们经历了被侵略、被瓜分的屈辱历史,最大的愿望就是让中国人民站起来,不受外来欺凌,掌握自己的命运。一个独立自主、强大的中国是他们毕生奋斗的目标。
人民当家作主: 他们高举“为人民服务”的旗帜,希望建立一个真正代表工农大众利益的政权。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拥有政治权利,能够参与国家管理,摆脱被剥削、被压迫的地位。
消灭剥削,建立平等社会: 共产主义的理想是他们重要的思想基石。他们渴望建立一个没有阶级压迫、没有贫富差距的社会,人人享有平等的机会,劳动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回报,生活能够得到保障。
工业化与现代化: 旧中国的积贫积弱,很大程度上源于落后的农业经济和缺乏工业基础。他们希望通过社会主义建设,迅速发展中国的工业和科技,摆脱贫困落后,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强国。
公平分配与共同富裕: 理想中的社会主义社会,财富的增长是为了全体人民的福祉,而不是少数人的暴富。他们追求的是一种相对公平的分配机制,让每个人都能分享到社会发展的成果,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精神面貌的改变: 他们也希望改变旧中国国民精神的萎靡,建立一种昂扬向上、团结互助、充满理想主义的社会风气。

对照当下的中国

现在,我们来看看当下的中国,与这些理想有哪些契合,又有哪些差异。

符合或部分符合之处:

1. 民族独立与国家主权: 这一点,可以说中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国际舞台上,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拥有重要的国际话语权。国家主权得到了有效维护,也没有再经历外国的侵略和瓜分。中国人民确实站起来了,国家在国际上赢得了应有的尊重。
2. 工业化与现代化: 中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举世瞩目。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一跃成为“世界工厂”,科技实力也在飞速提升,在许多领域走在了世界前列。这无疑是老一辈革命家们辛勤耕耘的成果。
3. 人民当家作主(政治层面): 中国共产党依然是中国唯一的执政党,理论上代表着人民的利益,并以此来执政。人民的政治参与形式主要通过各级人大代表、政治协商会议等。从理论上和形式上看,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4. 精神面貌的改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更加自信、开放。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传统价值观也得到了强调和弘扬。

存在差异或值得探讨之处:

1. 消灭剥削,建立平等社会(经济层面):
贫富差距: 这是当下中国社会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虽然整体经济发展了,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但不同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财富差距却在不断扩大。这与“消灭剥削”和“平等社会”的理想存在明显的张力。
市场经济的影响: 改革开放后,中国选择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市场经济在促进效率和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资本的逐利性,以及由此可能产生的新的剥削现象。比如,资本对劳动力的议价能力,以及某些领域存在的垄断和不公平竞争。
财产私有化: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财产的私有化程度不断提高,这与早期革命家们设想的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结构有所不同。

2. 公平分配与共同富裕:
“先富带动后富”的实现程度: 共同富裕是改革开放以来一直被提及的目标,但如何有效实现,以及“先富”群体能否切实带动“后富”,让差距缩小,这仍然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任务。
资源分配的不均: 在教育、医疗、住房等关键资源上,地区之间、城乡之间、阶层之间的不均现象仍然存在,这影响了社会公平和起点公平。

3. 人民当家作主(社会与民生层面):
基层民主的实践: 虽然有政治参与的形式,但基层民主的深入发展,以及公民权利的保障,在实际操作中仍有提升空间。
社会监督与问责: 权力不受制约的现象,以及信息的不对称,也可能影响到人民的实际“当家作主”的程度。

4. 精神面貌的多元化与挑战:
消费主义的兴起: 随着经济发展,消费主义对社会价值观产生了重要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冲淡了早期革命家们强调的艰苦奋斗、集体主义的精神。
思想的复杂性: 当下社会的思想是多元的,也面临着各种思潮的碰撞。如何引导和凝聚共识,也是一个挑战。

总结

总的来说, 现在的中国在民族独立、国家主权、工业化和现代化方面,已经远远超出了老一辈革命家们当年的朴素愿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但在消灭剥削、建立平等社会、实现共同富裕这些更深层次的理想层面,中国正面临着复杂的挑战,并且与老一辈革命家们当年设想的纯粹的、无差别的社会形态相比,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我们不能简单地用“是”或“否”来回答这个问题。时代在变,中国在变,世界也在变。老一辈革命家们的理想,很大程度上是指引方向的灯塔,而他们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提出的具体实现路径,也需要根据时代的发展进行调整和创新。

当下的中国,是在继承了革命先辈们奋斗精神和核心价值的基础上,根据新的时代条件,进行自我调整和探索的产物。它既有辉煌的成就,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理解这些差异,也正是理解当下中国社会复杂性的关键所在。我们不能因为存在差异就否定过去的奋斗,也不能因为过去的辉煌就忽视当下存在的问题。这是一种历史的延续,也是一种现实的审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中国的革命是一个宏大的历史进程,其规模之宏伟、持续时间之长、为此奋斗人数之多,历史上很难有与之匹敌的。最远可以追溯至虎门销烟的林则徐,最近可以具体到我们每一个养家糊口朝九晚五的人,只要是一步一步坚定的走在追求更好明天的路上,就是参与了这场革命。


曾国藩左宗棠不是革命家吗?从积贫积弱中挽救中国是革命;

孙中山黄兴不是革命家吗?从封建帝制中解放中国是革命;

毛泽东周恩来不是革命家吗?从买办阶级手中救赎中国是革命;

邓小平不是革命家吗?从僵化教条中开放中国是革命;

你我就不是革命家吗?一手一脚建设一个更好的明天怎么就不能是革命?




与大家的映象不一样,革命家仅仅是革命的火种而已,燃起大众革命的熊熊烈火是为成功,被大众冷眼旁观的是为失败。革命家的责任是唤起革命的浪潮,孤芳自赏的“革命家”那叫愤青。

革命家还需要掌控革命的方向,不能让革命变成一场闹哄哄的闹剧,不能走向错误的方向,不能让已经燃起的火焰熄灭。


如今的中国,人人都有对于美好未来的期待,并且愿意为之付出努力,愿意相信明天会更好,以至于今天暂时吃点苦受点累。愿意在教育上投资,无论是自己身上还是孩子身上;愿意遵纪守法,相对美好的未来违法成本显得很高;互联网上讨论的是中国GDP什么时候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同意“产业必须要升级”的说法,哪怕自己从事的工作属于落后产能即将淘汰。这就是人民普遍愿意为未来投资。


如今的中国,从个人层面来讲希望的美好未来是自己的生活富足安宁,幼有所教、壮有所为、老有所养。从国家层面来讲希望的美好未来是国家富强,世界和平,产业兴旺,希望国家能够开拓新的市场,提升产业结构,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提升工资水平。这就是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高度统一。


尽管目前的中国还有这样那样的问题,甚至可以说随着时间的推移,还会有各种新的问题出现,但是革命的火焰已经熊熊燃烧,革命的方向是正确的,这就是老一辈革命家理想中的新中国该有的样子





革命家也是人,只要是人就是有弱点的,有弱点的人在宏大的历史进程面前都是孱弱的。


世界是在变化的,没有人可以预知一切未来,用僵死的想法去要求不断变化的未来,我们知道,这叫“刻舟求剑”。


晚清有一本很有意思的“科幻小说”,叫《电世界》,作者叫许指严。这哥们儿脑洞开得很大,他设想了一种陨石,经过熔炼以后在空气中轻轻摩擦一下就会有无穷无尽的电能释放出来。基于这种技术,火车可以跑到250万公里/天(合29公里/秒,好几十倍音速),全球开采了9000078600097万镑黄金,中国陆军一共有1亿人……


他觉得这样的未来是好的。


他又不是上帝。


能量守恒不要了,第一宇宙速度也不要了,整个地球沥干了也没那么多黄金,军国主义中国痛不欲生。


这个世界上没有上帝,没有一个人可以完美无缺,连救世主本人都说,“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没有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偏偏就要有那么多的信徒,面对一个已经去世的人,跪下站不起来,救世主、偶像本人亲自来扶起来都不肯打直自己的膝盖。只有救世主本人心里才是清楚的,他自己有缺陷,他不知道的东西还很多很多,他不可能真的规划出一条康庄大道,人们老老实实按着路线走就行了。


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初期的时候,有人改编了一句歌词,在中国广为人知。正版歌词是“帝国主义夹着尾巴逃跑了”,改版歌词是“帝国主义夹着皮包回来了”,很多人深以为然。到现在这个说法还是有很多人赞同,把各种社会的问题归结于帝国主义回来了。帝国主义确实是回来了,还在中国过得挺滋润的,但是你不得不承认中国人也比过去过得滋润了,反倒是帝国主义自己国家的老百姓过得没有以前滋润。


老是盯着帝国主义回来了的人,一方面固然是有把自己责任外推给社会、给“帝国主义”的心理学动机,另一方面也是搞错了革命的原始动机。


革命的本来目标,绝不是“赶跑帝国主义”那么简单,而是“中国让他走他就得走,让他来他就得来。”





所以你说现在的中国是不是老一辈革命家理想中的新中国呢?


是也不是。


是,革命已经燃烧起来,我们习惯了改变,渴望着改变,期待着改变带来更好的明天。


不是,革命家那么多人呢,各人想法总有点不一样,谁的理想才是对的?革命家也老了,他们不知道会有飞机火箭,不知道会有计算机,不知道会有互联网经济,他们生活在他们的时代而已。


所以你要说有什么是他们一致认可的,我觉得只有一句话: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历史、政治、社会等多个层面,也牵动着许多人的心。要回答“现在的中国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理想中的新中国吗?”,我们需要回到那个年代,理解他们的理想,再对照当下的中国,进行一番细致的梳理。理解“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的理想”首先,我们要明确,老一辈革命家们并非铁板一块,他们的思想也有发.............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充满假设的问题,因为涉及了经济、社会、文化、政治等多个层面,并且历史情境与当下中国截然不同。如果硬要把中国置于当下意大利和西班牙的经济困境中,并以此来探讨对老年人的救助问题,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尝试分析,但请理解这仅仅是一种基于假设的推演,现实远比这复杂得多。首先,我们需要理解意大.............
  • 回答
    美国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着“老二专业户”的角色,这是一种有趣的观察视角,但要准确理解其含义并进行历史对比,我们需要深入分析。“老二专业户”的视角解读:当说美国是“老二专业户”时,这可能暗含着一种对比,即美国在某些时期或某些领域并非绝对的领导者,但却始终处于一个非常重要的、仅次于最强势力量的位置。这种“老.............
  • 回答
    最近确实观察到一股挺有意思的现象:不少外国朋友对汉服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这不仅仅是图个新鲜,而是触及到了更深层次的文化认同和审美追求。从这个角度来看,汉服文化的推广和发展,绝对有潜力成为未来中国软实力一个非常重要的增长点,甚至可以说是关键方向。要深入探讨这一点,咱们得从几个维度来分析:1. 汉服的内.............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在《古董局中局》系列的故事里,谢老道的身份和老朝奉的真实面目,可以说是贯穿始终的核心谜团,牵动着无数藏友的心。虽然系列已经到了第三部,但这两条线索的揭示,依然像陈年的老酒,越品越有味,也留下了许多耐人寻味的细节。谢老道的身世:谜雾重重,身不由己的悲情提起谢老道,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他那标志性的老花镜、.............
  • 回答
    在中国,那些年少时曾为电子游戏疯狂、如今已步入中老年行列的游戏玩家们,他们的生活早已不像当年那样围绕着主机和屏幕。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他们也在各自的人生赛道上找到了新的位置,而对游戏的热爱,有时会以一种更沉静、更成熟的方式延续。一、 从“肝帝”到“云玩家”:回忆里的峥嵘岁月很多上了年纪的游戏玩家,最.............
  • 回答
    如何看待中国科研圈的老人学术权威现象?中国科研圈的“老人学术权威”现象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问题,它既有其历史成因和积极影响,也存在着明显的弊端和亟待改革之处。要深入理解这一现象,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审视和剖析。一、 现象的根源与成因:1. 历史的遗留与制度的惯性: 计划经济时代的烙印: .............
  • 回答
    听到同事这么说,心里肯定挺不是滋味的。这种看法,说实话,在一些不太关注军事发展或者信息来源比较单一的人群中还是存在的。想反驳他们,咱们得有理有据,从“干货”和“逻辑”两方面下手,让他心服口服。一、 从“干货”出发:用硬实力说话“干货”在这里指的就是实打实的、可以量化的军事实力和经济基础。我们得把事实.............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了一个非常复杂且敏感的议题,关于当下中国传统文化的现状。如果说中国是一个“披着5000年文化的皮,实则传统文化底蕴基本丧失殆尽的国家”,这样的表述未免有些过于绝对和偏激。但其中蕴含的担忧,确实反映了许多人对当前文化生态的观察和思考。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看。首先,我们不能.............
  • 回答
    假如现在的中国,那个拥有悠久历史、庞大人口和飞速发展的国家,突然穿越到了《文明5》的世界里,那会是一番怎样波澜壮阔的景象?我们不妨来畅想一下。开局:潜龙在渊,蓄势待发中国文明的开局,将是所有文明中最具标志性的。我们不会是那种一开始就四处扩张、碰碰运气的小部落。相反,我们很有可能被设定为一个拥有相对先.............
  • 回答
    如果中国没有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当前中国的情况将会与现实有着天壤之别,其影响将是全方位、深远的,涉及到人口结构、经济发展、社会结构、资源环境等诸多方面。以下将尽量详细地展开描述:一、人口数量的爆炸式增长与严峻的人口压力: 远超现状的总人口: 这是最直接也是最显著的影响。没有计划生育的限制,中国的人.............
  • 回答
    朝韩战争的阴影从未真正散去,一旦这片土地再次燃起战火,关于中国是否会出手,绝非一个简单的“是”或“否”就能概括的。这其中牵涉到错综复杂的历史恩怨、现实的战略考量以及难以预测的国际变局。首先,我们要回顾一下历史。新中国成立之初,刚经历过内战洗礼的解放军,在面对朝鲜半岛上的战火时,毫不犹豫地跨过了鸭绿江.............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复杂,因为历史的走向是由无数个变量共同作用形成的,任何一个关键点的改变都可能导致整个局势的巨大变动。如果当初国共两党真的实现了和谈,并且这个和谈能够有效并持久地进行下去,那么现在的中国可能会呈现出以下几种可能的景象:一、 政治体制的可能性: 联合政府与多党合作: 最有可能的情况是,国.............
  • 回答
    人民币破“六”,是指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跌破了1美元兑6元人民币的整数关口。这是一个重要的心理和经济信号,对中国和全球经济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人民币破“六”的背景和原因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变化是一个复杂的多因素博弈结果,主要受以下几方面影响: 中美贸易摩擦和地缘政治风险: 近年来,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
  • 回答
    这是一道很有意思的“如果”题,也很考验历史的想象力。晚清时期如果真的能够成功推行君主立宪,那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影响,恐怕是难以估量的。我试着从几个维度来掰扯掰扯,尽量写得像个思考题,而不是生硬的“AI回答”。政治制度的演变:从皇权到“王权下的民主”首先,最直接的改变就是政治体制。君主立宪制下,皇权并非.............
  • 回答
    三十年前,如果中国没有实行强制性的一胎化政策,现在的局面将会与我们今天所见的截然不同。这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复杂命题,影响的不仅仅是人口数量,更是社会结构、经济发展、文化观念乃至国际格局。让我们试着详细梳理一下可能出现的景象。首先,最直接也是最显而易见的改变,便是庞大得多的中国人口基数。如果一对夫.............
  • 回答
    要向今天的蒙古人以及其他外国人解释元朝是中国的一部分,这确实是一个需要细致且尊重历史事实的挑战。核心在于如何呈现一个多民族、多文化交融的帝国,而不是简单地将其归属为单一民族国家的“中国”。以下是我尝试用一种更人性化、更注重叙事的方式来阐述:一种理解元朝与“中国”关系的方式:历史的脉络与帝国的演变想象.............
  • 回答
    这是一个引人入胜的“假如”命题,它让我们得以卸下历史的重负,想象一个截然不同的中国。如果,鸦片战争从未发生,也没有随后一系列的外国侵略,清朝在十八、十九世纪之交,能否继续以其既有的姿态,在东亚乃至世界舞台上自给自足地发展下去?这并非一个简单的“美好幻想”,而是需要我们深入剖析当时清朝的内在动力与外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