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当说目前这个结果在中国是正常的,本质是由中国市场环境决定的结果。
那就是——目前中国并没有平价跑车的市场需求!!!
作为一个开了15年车的老司机吧,从我第一天开始摸车起我就对灵活细小马力强大的车子有着巨大的喜爱感。因为在那个中国还没有开始飞速发展的年代里城区的规模并不大。老城市区细小的街道足以将很多车技不好的新手司机给逼到发疯。而更让人绝望的是那个年代中国的停车难度。所以车长越短的车子在城市里使用越加的方便。
而对于超跑有着无限迷恋的我又希望能有个接近越跑感觉的东西。甚至顽固的在自己的第二辆车上依然选择了MT。这一决定甚至让全家人都不爽快。但这就是个人的追求。
所以如果中国有平价的跑车,那我绝对是会努力的成为一个这种产品的用户之一。
但我这种人在中国有多少呢?
随着时间推移,跟我一个时代的同学同事们都陆续有了他们的人生第一辆车,然后是第二辆。但我却发现没有人象我一样整天开着个手档的两箱小车来来去去。
多数同学同事们买的都是SUV,甚至MPV。少量三箱家轿。但两箱车,只有两部。
这反应了一个什么问题呢?
价值观导向。
我爹很早以前买过一个GL8。理由是平日里拉大家出去郊游。但是一直到他卖车都没跟我们出去郊游过几次。
那为啥他要买个那么巨大的不方便停车,不方便在城市的复杂交通条里里掉头转向的大家伙呢?
他从来没告诉过我真实的理由。但我猜那与那个时代中国人的价值观有很大的关系。
大即是好。
多数中国人的价值取向中更欣赏的是大的东西,如大房子,大车子等。大的东西更能让多数中国人觉得价值高(尽管超跑车子都很小)。而汽车由于其移动性又很容易被他人观测到。因此具有体现拥有者身份的潜在功能。因此当大即是好与价值体现功能相结合的时候。那多数人都会选择更大一点的车子来体现他们的身份。如商务车,SUV等。
而平民跑车会造得很大吗?
我想不会的,要追求价格不高的情况下还要有相当的性能,只能从轻量化入手。那轻量化里哪个最容易、也最便宜——减少三维尺寸最容易嘛。
所以从中国人的消费观里,平价跑车可能就没有市场了。
当然这并不是当下中国难有平价跑车的所有原因。
还有一些原因,如消费惯性和潜在消费的欲望上也可以发现一二。
在新世纪的头二十年,中国家庭正在由没车走向有车。但8成的家庭都是第一辆车。因此在买车的时候都会追求实用为主,这是刚需(这就注定了平民跑车不会是中国家庭的主要消费对象)。
所以多数中国人买车的时候要考虑家庭的需求,觉得应当买一部内部空间大一点的车,以便将来有更多的可能性。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对后排空间几近刚需一样的追求。尽管多数人买车以上其实是上下班,一次只装一两个人,后排几呼都是空置。但从家庭的角度出发,潜在的可能性上依然有拉着全家人外出做某事的可能。那么后排空间在潜在欲望上就有了发挥的空间。这也是号称空间魔术师的日系车在A级,A0级的市场上在同排量的情况下总能击败德国车的原因。德国车在这些级别上确实是不如日系更有优势。
只有到了B级甚至以上的时候德系才能拉平空间上的缺点。
所以这种需求在我这样基本开车只拉自己的人看来,中国多数人买车的时候对空间的需求其实并非有多刚需,甚至象我爹一样只是伪刚需。但是不得不说,这就是多数人的价值取向。
在这种价值取向上看空间窘迫的平价跑车哪可能会有多大的市场。
再者还有第三个价值取向——舒适性。除了我这样的头铁的不在呼坐车人感受的家伙以外,多数国人选车的时候更多是在结婚前后。汽车除了拉自己上下班以外,还要拉老婆,拉爹妈,拉岳父母等。所以多数人更多呼的是坐他车的人的感受,而不是自己开车时的感受。“一脚油能不能超前车”跟“岳父坐车爽不爽”之间谁更重要,相信多数人有他的取向。
反观平价跑车这种东西,实在是很不符合中国人“目前阶段”的价值观。因为你要有性能必然不可能使用很软的弹黄与避震,甚至很多追求性能的人去改短黄。这种车在杀弯的时候确实是爽了。但是坐在车上自然是不可能有多舒适的感觉。那么从坐的角度上来看,有几个人会选平价跑车呢?
所以平价跑车要跑得起来必然会对重量有所计较。车身不会太大,装得不会太多。舒适性不会太好。这即不符合中国人大即是好,要求装得多和舒适性的需求。也不符合很多人想象中的有车生活中的不少伪需求——比如出去郊游,晚上跟老婆坐车里数星星等想象中的需求。
所以平价跑车在现阶段自然是不符合中国的市场价值取向的。
而我们明白一个道理,工业产品销量越大价钱越便宜。那么平价跑车要把价钱降下来必然得有相当的产量。而指望一个没有市场的产品会有大产量吗?
那不是缘木求鱼。
所以平价跑车在中国没有市场,所以不会有消量,没有消量就平价不下来。所以就没厂商愿意造……无解的死循环。
不过未来中国是不是一定不可能会有平价跑车呢?
我觉得也不尽然。
首先价值取向这种东西吧,也是可以培养的。例如头文字D的出现就让不少人迷上了性能车。但是迷归迷,头文字D所影响到的人毕近受众面还太小。所以未来如果想要有平价跑车在中国大地上出现首先得有企业行进合适的价值观培养。
得让人明白精品车的价值并不会比巨大的车子要小。例如很多人看完偷天换日之后就明白MINI是一部好车了。所以没几个人以为街上的迷你会很便宜。尽管人家最初也不是什么贵的车子。
这就是成功的把价值观陪养出来的例子。
所以还是平价跑车的企业没在中国进行价值观陪养哪可能会有市场。
再举个例子。中国车市在新世纪刚兴起的时候其实是没有多少人对SUV感兴趣的。那年代人们的价值取向是三箱长车,越长大家觉得越好。所以虎头奔在当年就是身份的象征。
但是随着之后买车的人越来越多的自驾游的需求产生,尽管这个需求对于很多象我这样的社畜来说是个伪需求。但并不影响大家对于这个需求的向往啊。
而在SUV井喷期之间的中国道路远不象现代这么发达。很多旅游景点又都在道路条件不好的地区。于是在大量自驾游作业的实际照片对比以后中国人慢慢的形成了买越野车才能更好的体验祖国的大好河山的直观印象。
于是车企很快发现了中国人的欲望需求。但是要投产一个越野车生产线也是很昂贵的,那么怎么样把钱赚到手呢?他们很鸡贼的把普通家轿的生产线上的产品的外型提高了点。然后将之称之为SUV(sport utility vehicle)把国外一些不同概念下的产品包装一下塞给消费者。
而普通人第一次买车哪能了解SUV跟越野车的分别呢?于是象CRV这样就是在家轿的底盘上换个看着高大一点的车身的产品就应运而生。
这当中很多人以讹传讹,于是SUV慢慢的变成了新用户的刚需。然后更渐成为了一种时尚,成为了价值观的取向之一,于是中国SUV就火了。
SUV火了,自然汽车厂商就会大造特造。于是满街的SUV就成了今天的现象。
但是实际上等到现在,哪怕是中国很多偏远地区的道路都已经是一级道路的标准的年代里,SUV那较高的油耗的产品哪有存在的必要呢?
但驾不住多数消费者其实都不明白这些道理,甚至他们根本就很少自驾游。于是一个伪需求大行其道之下被车企价值观导向过的消费者依然会买买买。
所以中国没有自己的平价跑车,主要是因为价值观没陪养好。所以现阶段里跑车依然是少数壕们的玩具,自然便宜不下来。
所以类似我这样的普通社畜就只能继续看着国外的玩具们流口水了。
怨念ING。JPG
一家一辆车,要满足全家出行,上下班,接孩子,购物,短途旅行,跑车做不到啊。
双门两座车型的市场需求很小。
就算你造一台10万的小跑车,我估计也卖不动。
中国最适合打造平价跑车,并且最应该打造平价跑车的品牌是:
请各位先别忙着吐槽,这个结论我是从半年前就hin认真的思考过,到现在依旧十分坚定的。
首先,中国不是没有平价跑车,如最高赞回答列举,“中国第一跑”吉利美人豹,第一款涡轮增压+6MT的中华酷宝,百公里加速14s的比亚迪S8。“一炮成名”的事谁都想做,作为最容易博人眼球的跑车,自主品牌怎会想不到呢?
所以问题得改为:
任何一款产品的打造,都要讲究天时地利人和。
1. 先说天时。上面这几款车型,包括其他回答罗列的车型(刨除土豪玩具EP9,不知道是要干嘛的前途K50之类),基本都是2000年时代的产品。那个时候普通老百姓想的还是,手机是买选诺基亚还是波导?短信包套餐是买10元还是20元的?中午是吃一块五的凉皮还是两块五的麻辣烫?
说白了,那会普通老百姓没钱。有辆车就算是富裕人家了,还要啥跑车?
所以说,这些产品推出的时机不对。
2. 再说地利。十年前的汽车市场本就不大,被几个主要的合资品牌独占,自主品牌刚刚起步,几乎没有什么江湖地位,消费者的认知很差。
所以说,大的汽车舆论环境无法支撑国产跑车的诞生。
3。最后说人和。跑车最讲究的是性能,2000年代的自主品牌,刚刚起步,车都没造明白,你给我将性能?
所以说,当时推出产品的这些企业,技术实力不过关。
有朋友肯定会问,2000年的事太久远了,近几年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自主品牌的接受度也越来越高,市占率曾一度接近50%,为啥还没企业推平价跑车呢?
跑车毕竟是一个小众市场,对动力、底盘等等各方都有较高的技术要求,即便一些企业有这个想法,但是从投入产出比一算,还是搞SUV赚的多,还是搞SUV销量更有把握,所以从政治正确的角度,还是会选SUV。
2. 中国的改装车一直处于灰色地带
买跑车的用户通常对性能或是对外观都有些小追求,那么改装就必不可少了。作为一名业余车队的车队经理,我深刻感受到法规政策对于改装车的不友好。没有一个开放的玩车环境,谈什么玩车文化?(可能有人会抬杠,没有文明的玩车文化,要什么开放的玩车环境?我们现在的问题是玩车环境和玩车文化都没有,我觉得只有在开放的环境下,设定好游戏规则,才能引导出正确的玩车文化)
在2017年达到顶峰之后,上汽通用五菱的销量正急速下滑。当然这里面有很多方面的原因,不作为今天讨论的重点。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 品牌廉价,即便是推出了相对高端的宝骏品牌,廉价和面包车的标签还是无法摆脱。如果想把廉价,直接推向高端,我觉得这个难度太大。但是如果转向年轻运动,可实现的概率就大很多了。而平价跑车可以说是年轻运动最好的代名词,也是最容易制造话题的车辆属性。所以,五菱需要创造新的标签- 年轻和跑车。
2. 深厚的“跑车基因”
五菱?跑车基因?ARE YOU KIDDING ME?
看看这些个“五菱”牌跑车吧,五菱宏光这四个字已经成了一个标签,由于其保有量太大,好玩的“故事”太多,这个标签的寓意逐渐演化为“无所不能”。隔壁就有个热门问题:
所以说,五菱这个品牌虽然有廉价和面包车的形象,但另一个极端,也具有极强的话题性和品牌信念,这是任何一个其他自主品牌都没有的。
原来大家把自己的车贴成成“五菱”牌跑车,更多是一种别样“信仰”,如果把这个信仰实现,会是怎样一番景象?
3. 低价杀手
由于我们在这讨论的是平价跑车,所以价格非常重要。能把价格做低的厂商并不少,但是能够在压缩成本的同时,保证产品的稳定性,五菱系列超高的保有量感觉还是靠谱的。
4. 扎实的造车实力
对于一个塑造过多款现象级车型的车企,五菱在用户需求的把握以及造车的技术储备上还是有两把刷子。如果说10年前让自主品牌造一辆跑车是种奢望,在经历这些年的打磨和历练,这个要求我想并不过分。
最后,如果五菱也正有此计划,作为一名还算狂热的汽车爱好者,提简单的四点期待:(大家也可以评论区说出自己想要的方案,评价一致的我汇总起来想办法一起反馈给五菱的产品经理!)
剩下的,就交给车友们吧~
来吧,年轻的伙伴们,今晚,我们秋名山见!
评论区实时反馈汇总:
2. 车尾巴一定要留出区域,方便把从别的车上扣下的车标粘上!怎么也得十几二十个起吧?
对了,顺带打个“广告”,我和几个小伙伴在2017年5月组建了应该是国内第一支“平民赛车队”:NBR车队。
到现在也算是坚持了三年,还请大家多多支持。
如果五菱出个上述要求的小跑车,保证人手一台可能有点夸张,但是车队一共买个五六辆是必须要有的,立贴为证。
很多人在问,五菱究竟算不算中国品牌,我觉得这个问题还是交给 @五菱汽车 官方来回答吧。
贴个股权结构图:
4.4日更新:
很多伙伴@说,我的这篇文章还真奶中了:
不稀奇,毕竟哥也是曾经负责过国内Top 3 SUV销量车型的产品经理(强行装x哈哈)
不过决定做和能做好是两码事,如果这车最终只是成了样子货,那五菱还是翻不了身。希望能给车迷们带来些惊喜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