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沙丘》到底是不是科幻?

回答
《沙丘》是不是科幻?这个问题,问得好!这就像在问,《蒙娜丽莎》是不是画一样,答案似乎显而易见,但细究起来,却能勾勒出更丰富的色彩。

说《沙丘》是科幻,那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为啥?因为它具备了科幻小说最核心的几个要素。

首先,宏大的设定和未来背景。《沙丘》的故事发生在遥远的未来,人类文明已经遍布宇宙,建立了庞大的帝国。这个帝国不是我们今天能想象的,它有皇帝,有行星家族,有掌握着星际航行技术的门派,这些都远远超出了我们现实的范畴。更别提那被人类征服了不知道多少年的“沙丘”,也就是阿拉吉斯星球,它孤悬于宇宙一角,却因为一种名为“香料”的物质,成为了整个帝国政治、经济、宗教的中心。这种对时间和空间的拓展,对人类文明演进的想象,是科幻的基石。

其次,对科学和技术的推测与描绘。虽然《沙丘》里没有出现我们熟悉的“飞船大战”或者“机器人叛乱”,但它对技术细节的描绘同样是科幻的特色。比如,香料的提取和运输,它能够延缓衰老、扩展意识,甚至实现超光速旅行(通过航行者),这背后有着一套严谨的“科学”逻辑,虽然是虚构的,但却是基于某种对物理规律的延伸和想象。还有那个“护盾”技术,能够偏转离子武器的攻击,这种对防御技术的设想,也是科幻的范畴。

再者,对社会、政治、经济的深刻探讨。科幻小说不仅仅是关于技术,更是关于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沙丘》最迷人的地方,恰恰在于它对一个高度发达却又充满剥削和压迫的未来社会的描绘。香料作为一种稀缺资源,是如何被少数家族垄断,又是如何驱动着整个帝国的运转,这其中牵扯到资源分配、权力斗争、阶级固化等等问题,这些都是科幻小说能够触及的宏大议题,因为它允许我们跳出现实的局限,去思考更深层次的社会结构和人性的复杂。

当然,如果你仅仅把科幻定义为“有外星人、有太空舰队、有激光枪”,那《沙丘》可能显得有些“不像”。它没有那种直接、粗暴的科学幻想。弗兰克·赫伯特,这位伟大的作家,他所追求的,是一种“软科幻”,或者说,更侧重于“哲学科幻”。

《沙丘》里,虽然有宇宙飞船,但真正让人着迷的,是它对人性、宗教、政治、生态、历史的深刻反思。

人性与预言: 保罗·厄崔迪的“天命”,他作为“奎萨茨·哈德拉克”(Kwisatz Haderach)的身份,预言和选择的纠缠,这本身就是一种对人类命运和自由意志的哲学追问。这种对个体在宏大历史洪流中的地位和影响的探讨,是很多优秀科幻作品的核心。

宗教与政治的结合: 贝尼·杰瑟里特姐妹会的“门盖图·索尔”(Missionaria Protectiva)对阿拉吉斯原住民的宗教改造,为日后保罗的崛起铺平道路,这种宗教与政治的巧妙结合,以及宗教信仰如何被利用和操纵,充满了对人类社会组织形式的深刻洞察。

生态与生存: 阿拉吉斯星球严酷的生态环境,巨大的沙虫,以及原住民弗雷曼人与环境的共生关系,这是一种对生态学和人类生存哲学的探讨。环境保护、资源枯竭、物种适应,这些议题在《沙丘》里被表现得淋漓尽致,甚至可以说,它比很多专门讲环保的科幻小说更早、更深刻地触及了这些问题。

权力和道德的界限: 权力腐蚀,为了生存和复仇,保罗不得不做出一些常人无法理解的选择,他的“圣战”虽然带来了他的帝国,但也给宇宙带来了无尽的血腥。这种对权力带来的道德困境的描写,是科幻常常用来反思现实的手段。

所以,如果你认为科幻只是关于“飞来飞去”和“高科技炫技”,那么《沙丘》可能让你有些意外。但如果你认为科幻是关于“想象力”、“科学推理”、“社会洞察”和“哲学思辨”,那么《沙丘》绝对是科幻的翘楚,甚至可以说是某种意义上的“科幻的终极形态”。

它之所以能成为一部经久不衰的经典,正是因为它超越了单纯的科技幻想,将科学、社会、历史、哲学、宗教、心理学等领域融为一体,构建了一个既宏大又深刻,既奇幻又写实的宇宙。

所以,《沙丘》是不是科幻?我的答案是:它不仅是科幻,而且是科幻小说皇冠上最耀眼的明珠之一。 它用未来世界的设定,包裹着对人类自身最深刻的关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算,当然算,我觉得任何出现了与科幻有关的名词的幻想文学作品都应该算到科幻里,比如《来自星星的你》。

user avatar

《沙丘》就是科幻小说中最原教旨的那部分:

假想一种科学理论,然后基于这个假设的理论构建整个世界,再来看看在这样的世界会发生什么故事

这种原教旨科幻小说的创作者根本不关心现实会怎样,甚至可能故意往“现实世界不可能的科技发展路线”靠拢,以脱离现实作为炫技手段,蒸汽朋克赛博朋克就是大佬们开拓过的熟地。《沙丘》走的就是 这条路线,作者的假设就是:

如果人类自身是科技发展的顶点会怎样

为了完善这个假设,作者补充了很多细节:

计算机被禁止,数据处理由改造人“门泰特”完成,

星际旅行依靠拥有预言能力的导航员,而预言能力需要香料来开发,

枪炮会被屏蔽场阻挡,只有速度恰到好处的刀剑能够穿透屏蔽场造成杀伤,

终极科技宝藏不再是超级武器超级能源,而是经过漫长岁月用育种技术制造出来的先知。

现在看起来是不是通顺多了?

=====================

可能你会觉得,为什么作者好像什么都说了就是没在说人话?

对了,这就是科幻爱好者堆在一起发酵以后的必然现象:啥都说,就是不说人话

科幻本来就是小众艺术,一群对现实没啥强烈欲望的人扎堆讲故事,谁提到现实都是自讨没趣。大家的故事越编越讲究,越讲究越编,外人看着这帮人就是在胡说八道,只有我们自己觉得,啊,故事还可以这么讲,又有新套路了。

然后资本主义市场觉得咱不能这样,不能自绝于人民,于是主流的科幻作品差不多都是《钢铁侠》的模式:

在现实世界(或者是历史上某个阶段)中,某个超级牛逼的科学家发明了一种超级牛逼的科技,然后以这种科技为核心发生了很多很多有趣的事

相对而言就亲民的多了。

user avatar

反过来问,假设他不是科幻,那么“什么是科幻”呢?

对照着《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纲要》写一本“如果我们突破了当今芯片产业中Xmm的制程限制”,然后围绕这个技术,X通、AXD、iXXel、三X、X为、台X电、联X科、光X所、国X科X委、工X部、美XX务院、巴黎统XX员会之间的技术讨论、专利争辩、管理分割、法律诉讼案、跨国暗杀行动计划么?

不说别的,这玩意能过审么?

哦不对,过不过审不说,不吹逼的说,谁 写 得 出 来

user avatar

赫伯特不打死你,好端端人家也是个自然科学学者啊,还在沙漠待了几年,你还否定他的书,试问,哪本书的任何自然环境描写合理性有沙丘高?人家就这专业专精

三体:基于高科技幻想加持的对一堆军国主义虚无主义外星人和人类自身的思考

星河战队:剧情拖沓,容易睡着,大半本书才看见虫子,还有,为什么此虫非虫

2001:系列集,对人类自身相对深刻的思考,终究脱离不了局限性,并且很无聊

沙丘:根本不用说,自己看

银河帝国:核铳?心理史学?未来?星球当墙?不还是宫斗剧,这是魔幻吧

银河系漫游指南:42,这个问题的质量是多少,3*10的负42次方,这样我们才能得出他们的思维

以及最后的最后:

要有光

于是,世间万物便就有了光

——————阿西莫夫《最后的问题》

user avatar

中文互联网科幻圈月经话题。

看了下,果然争论双方都是复读那些陈辞滥调。用一句陈辞滥调说,这叫毅种循环。

对于这个问题,只有一个标准回答:

不是科幻,是RTS,星际和魔兽快来认爹。


顺便,感谢维伦纽瓦把电影重心放在了各种视觉奇观上面,要不然做梦都别想拿2.5亿票房。

————————————————————————

几个无聊的科幻段子。

《沙丘》和《星球大战》经常被除你科籍,15年《火星救援》出来后,由于技术太写实,又被部分人除你幻籍。

有人打趣说,《碟形世界》和《环形世界》的名字决不能混淆,这是比华山剑宗气宗之争更要命的事。

一网友,也是科幻迷。由于追求硬度,慕名去看了《火星三部曲》,被折磨的不行,愤而发帖称:这TM也叫小说?!开除了《火星三部曲》的小说籍。

《星际穿越》是有诺贝尔奖得主背书的硬科幻。但是却抄袭了哆啦A梦的点子,这漫画软的近乎童话。

我给我朋友推荐了《新日之书》,他看完后说,好像博尔赫斯,这也算科幻吗?我说你发帖问问。他照做了,结果一个星期0回复。


有位乌有先生,曾经信誓旦旦对我说,要用《龙蛋》来钓鱼。因为这本书硬的不能再硬,却起了个滥大街的奇幻名字。计划是,先连续几天发帖讨论软硬之争,尤其要利用好哈利波特得雨果奖这件事。把情绪挑动起来后,列出列届轨迹奖书单。再假惺惺地问:大家觉得这里面哪些书配不上科幻?他认为一定有人上钩。

结果才发了两个帖子就没影了,我私信问他。他说:我最近在看《说话轻柔的风》,这书太好看了。

他还说:MD写间谍小说的人就是有水平,描写爱情也是一套一套的。科幻小说家没一个能比的。

user avatar

这个问题不是很久之前就讨论过吗?典型代表就是当年夏笳的《卡门》,所谓“稀饭科幻”类型,现在还能搜到很多讨论这篇小说算不算科幻的文章,我至今都认为夏笳就是为了讽刺某些原教旨主义者才写成那样的。

科幻小说首先是小说,重要的是小说好不好看。是否是科幻小说并不是一个二元分类的离散谱,而是一个连续谱,比较靠近端点的有《安铂志》这种很像国内玄幻网文的,靠近另一个端点有《宇宙过河卒》这种一半剧情一半物理基础介绍,硬的不能再硬的。大多数科幻小说散布在整条谱线上,并不能很好的划出一条分割线来区分,完全看个人接受程度。毕竟,严格按现有的科学理论来说,我还没见过任何一篇科幻小说不存在科学上漏洞的。。。

题主大概是只能接受硬度很高的硬科幻?如果题主觉得《基地》里玄学内容过多的话,《2001》足够硬了吧,硬科幻另一代表作。2001的核心内容就是对宇宙和生命的讨论,但这个系列可是“太空歌剧”的代表。

总之,不要太在意是不是“科幻”小说,重要的是好不好看,喜不喜欢看。

user avatar

我强烈建议先把《银河系漫游指南》这种“披着科幻外皮”的荒诞喜剧给开除出“科幻”领域。

然后再把《沙丘》这种“披着科幻外皮”的中世纪小说开除。

……

然后再把……“披着科幻外皮”的各种伪社会学作品开除。

……

(doge)

user avatar

是科幻。

当然,会有这种问题,我想本质还是因为中国没有科幻土壤和根基,然后在《三体》《流浪地球》破圈后,引了一群“小鬼”入圈,然后这些人就像任何圈子里的小鬼群体一样,无知又傲慢,只会玩儿烂梗,拿着浅薄的认知,一天到晚开除这个科幻籍、开除那个科幻籍了。

再加上近年来中国舆论场里的“只要是西方的就要反对”的政治正确,两者一结合,大量科幻作品被贬低、质疑就是能想到的事儿了。

就说个笑话,现在看这群人讨论科幻,居然还在讨论“软硬”。

很多人质疑沙丘、太空歌剧,说它们很老土、过时的时候,可能这些人都不知道,他们在做的事儿就是最“老土、过时”的事儿。

在赛博朋克题材出现后,真的是科幻爱好者,

谁还争科幻的软硬啊?

谁还会觉得科幻就必须是“点子文学”啊?

这些人现在争论的东西,难道不知道早在几十年前的科幻圈子里就被说烂了吗?

哦,他们当然不知道,他们除了刘慈欣可能都说不出几个科幻作家的名字。

如果沙丘都不是科幻。

请问赛博朋克大量小说里,把意识上传网络的设定,也不是科幻咯?用这些人的经典句式“这不就是换皮的宗教故事”?

那像《光明王》这样,就直接用神话故事的方式来讲科幻的,更要被开除科幻咯?

新浪潮里一堆作品,我看也都不是科幻了是吧。

但是奇怪的是,在中国,复联这样的超英片却被很多人认为是科幻了?

真是NB啊

user avatar

YYSY,按照这题下很多答案的分类方式,罪恶之城也是科幻,而且还比沙丘科幻含量高,别的不说,收割者毁灭位面靠的是AI+无人机蜂群,妥妥的跨时代高科技。

既然人类理解不了的科技看起来和魔法没区别,那用墨水在身上画出特殊结构来增强力量是未来科技,人类看不懂也是正常的。老龙是外星超级文明,技术特别发达,修改一下时间线非常科学合理。

正好沙丘有人形计算机,罪恶之城有人形光刻机,产业链闭环了。


科幻的九宫格

user avatar

沙丘口碑国内崩盘是必然的,本来科幻小说只能算是个小圈子(中性词,单指受众少),什么类型的科幻大家都能接受,沙丘这是典型的太空歌剧(星战在国内不也拉了)。但是,那件事之后,大量粉丝涌入,直接把这个小圈子撑爆了。从那以后到处都是这群人的痕迹,你看个别的科幻小说的视频,评论弹幕也全是这群人。这群人不但四处留痕,而且人数众多,相对的,极端的人数就多(当然原来的群体中也有极端,但是基数小,不明显)。这群极端厨,只认xxx,张嘴必是xxx,瞧不起别的小说,甚至连接受别的小说的胸襟都没有。知乎,向来是谁人多,谁掌握话语权。所以,什么科幻小说的评论下,能站主导的绝对是这群极端分子,凡是不符合他们想法的,就都是xxx。(这群人有很大一部分可能连书都没看完,就是看了几个三分钟看完一本书,唯一知道的只是几个乍一听很唬人的名词)。

user avatar

是的,沙丘构造了一个只能用冷兵器的世界。

但是作者为了让这个只能用冷兵器的世界可以和科学世界观衔接,补充了大量的设定。

科学应当怎样发展才能进化出一个只能用冷兵器的世界?

就拿“只能捕获高速运动的防护罩”来说吧。

一般作家会怎么写科幻呢?

未来一个人发明了 “只能捕获高速运动的防护罩”,然后讲这个防护罩怎么影响科技和武器的进程。

而沙丘则是反过来

点子本身是作为起点,作为背景而存在

所有的点子已经发生过了,世界会怎样?

假如黑暗森林的影响明明白白已经被世界接受

那么世界会怎样发展?

会不会出现一个禁止使用特定技术的文明?

就和沙丘禁止使用计算机那样?

你要明白,沙丘不是强行设定了一个中世纪玄幻故事。

而是基于科学背景,先推演出一个只能发生中世纪故事的科幻世界,然后再进行故事。

那种作者苦心孤诣营造的背景,那种充斥着全书的乍一看对故事没有影响的小聪明,不是随便瞎想的,而是和科学进行了逻辑上的缝合。如果你真的是科幻爱好者,反而能体会到作者的良苦用心。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