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进击的巨人》123话的剧情?

回答
《进击的巨人》123话,这一话的标题是“岛屿的土地”,光看标题就透着一股肃杀和决绝。如果要评价这一话,我会说它是漫画进入“地鸣篇”以来,情绪最浓烈、基调最沉重的一话,同时也是对艾伦·耶格尔这个角色最深刻的剖析之一。

地鸣的序幕,绝望的潮汐:

首先,这一话最直观的震撼来自于地鸣的全面展开。那些潜伏在地底的超大型巨人,如同苏醒的巨兽,一步步从墙壁中走出来,那画面感,用“末日降临”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它们沉重的脚步声,碾压一切的体型,再加上荒凉的背景,构建出一种无可挽回的绝望感。看着这些曾经是保护者、也是囚笼的巨人,如今化为毁灭的工具,这种讽刺感和悲凉感是极强的。

尤其是当艾伦在远处,看着巨人们踏平城市,听着那些曾经的同胞的尖叫和哭喊时,那一刻他脸上的表情,以及他内心深处的独白,都将他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有人会觉得他冷酷无情,有人会觉得他别无选择,但无论如何,他都承担起了这份沉重的责任。

艾伦的抉择,内心的煎熬:

我个人对艾伦在这话中的刻画是极其认可的。他不再是那个为了复仇而冲动的少年,也不是那个被命运裹挟的傀儡。在123话里,我们看到了一个背负着巨大代价的艾伦。他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也知道这样做会带来什么后果。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与阿尼在巨人之中的对话。那是一种跨越了种族、跨越了立场,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是互相理解的对话。阿尼作为同样身负血债的人,她能理解艾伦的痛苦,也能理解他为何要这样做。而艾伦,也对阿尼表现出了某种程度的“尊重”——至少,他没有把她也卷入这无尽的毁灭之中,而是给了她一个相对“体面”的退场。

怀柔与对抗,人性的挣扎:

这一话也展现了不同立场的人们在绝境中的反应。阿尔敏、三笠、让、康尼等等,他们聚集在一起,试图阻止艾伦。阿尔敏的劝说,三笠的哀求,还有让的愤怒,都充满了人性的温度。他们代表着那些不希望看到世界被毁,不希望看到朋友变成敌人的人。

然而,艾伦的态度是坚决的。他不是没有感受,也不是不痛苦,但他的目标已经明确,他认为这是唯一能够确保艾尔迪亚人未来不受侵扰的道路。他甚至用“我不知道”来回应三笠的质问,这看似是回避,但我觉得更多的是一种无奈,一种不愿让最亲近的人过度理解他背负的痛苦。

艾伦与三笠的羁绊,情感的绞杀:

艾伦和三笠之间的情感,在这一话中被推向了极致的悲剧。三笠想要阻止艾伦,她以为自己还能像过去一样,用爱和羁绊感化他。但艾伦已经不再是那个她可以轻易说服的艾伦了。他知道三笠爱他,他也明白三笠的担忧,但他最终还是选择了“放手”,甚至可以说是一种“舍弃”。

那句“我讨厌你”的台词,可以说是艾伦在极度痛苦和绝望下的爆发。这绝对不是他的真心话,而是他为了让三笠“不再留恋”,为了让她能够在他死后好好活下去而强行说出的话。看到三笠听到这句话时那种绝望和心碎的表情,简直是刀割一样。这一刻,他们的羁绊变成了最锋利的刀刃,互相伤害。

尾声的预示,风暴的前奏:

最后,当艾伦看到莱纳的母亲,以及那些在帕拉迪岛上安居乐业的普通人时,他脸上的那种复杂表情,以及他内心深处的“我们没有自由”的感慨,都为接下来的剧情埋下了更深的伏笔。这一话不只是地鸣的开始,更是对整个故事核心——自由的探讨——再一次的升华。

总而言之,《进击的巨人》123话是一次情感与理智、个人与集体的极致碰撞。它没有给出任何轻松的答案,反而将读者推向了更深的思考。艾伦的抉择,他内心的煎熬,以及他与身边人的关系,都在这一话中得到了最残酷也最真实的展现。它让我看到了一个角色为了“大义”而承受的巨大痛苦,也让我对“自由”的定义有了更深的理解。这一话,绝对是《进击的巨人》中最令人难忘的章节之一。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三笠恋爱脑滤镜过重,所以这一话里只有最后艾伦自己表达的那部分才是真实的,别的务必撇下情感,单纯看故事。

这一话讲了约三年前,调查兵团跟随欧良果彭来到马莱大陆的故事,他们以清美的使馆作为落脚点,并等待参与了一次世界艾尔迪亚人问题大会。

艾伦见到了其它国家的艾尔迪亚血统的难民,并与他们友好相处;但是,这改变不了大会上,这些难民的代表将岛上艾尔迪亚视为恶魔,并誓要联合世界,将岛上人全部消灭,以换取自己的地位。

这很荒谬。与世界的仇怨,其实是在世界上混迹的那些人结下的,岛上的人已经百年不出,早就与外面世界上的那些大活人们没有任何瓜葛。何况,别人要灭绝艾尔迪亚也就罢了,有着一样血缘的同胞,竟然是最迫不及待的那一批。艾伦肯定是很绝望。

最后,艾伦发动地鸣,声称要驱逐岛外的一切生命,这个与岛外艾尔迪亚的行为及艾伦的反应衔接上了。

但是,疑问还是有的,自三年前至今艾伦出现,中间的时间艾伦在哪里,经历了什么,多了哪些认知和转变,我们依旧一无所知。我们只知道他参加过马莱对外的战争;知道他作为艾尔迪亚伤兵混进雷贝里欧生活了一段时间;知道他参加了戴巴家组织的宣战大会并吃了锤巨,公然与世界为敌;知道他利用吉克,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别的,真是一无所知。艾伦究竟是怎样想的,作者不曾告诉我们。现在漫画里的艾伦,就是一个沉默地行为机器,他说话、做事,就像你我身边的那些人,你无法看穿他的真实的想法,仅仅能凭自己浅薄的经验和内在的三观,视图去应对。

期待下一话。

user avatar

这是巨人我追了6年来,看了123话来,最深层次悲伤到无奈的一话。

铺垫了整整122话,这一话终于以三笠的视角,给我们阐明了一个道理:

人与人之间是无法真正交流和理解的

这句话之后,是艾伦的动机,是艾伦对这世界深深失望的无奈,无奈之后,用最极端的方式,拒绝对话。

开篇几页,艾伦一行人,第一次踏上了异国。这个异国,并不是敌国马来,应该是东洋。岛上的他们尽管和周围人有些格格不入,但是没有人带袖标,没有收容区。这几页的那种闲适和安详,竟让人隐隐不安。这种平和的闲逛,在整部作品里都少之又少。上次应该是马来祭典的时候。

而艾伦则全程表现出一种,怅然若失的惆怅,别人都是兴高采烈的。只有他没有,他似乎有些心不在焉。因为眼前的一切给了他一种错觉,是不是艾族人到了一个没有马来人的地方,就可以隐姓埋名像一个普通人一样生活呢?

而小偷的出现,则将之前铺垫的平和一把撕碎,民众的呼喊中,艾尔迪亚恶魔的言论又一次出现在了我们的耳中。之前那些幸福的错觉,也变成碎片。现实依然是残酷的。即便在不是马来人统治的地方,艾族人依然没有立锥之地。

清美别墅的夜谈,不过是进一步确认了现实的残酷。艾伦内心的失望,让他无法继续参会,他走了出去。面对小偷的流浪营地,艾伦留下了眼泪。为什么会流泪,因为产生了共情。

自己就是这样被人剥夺了一切。这些流浪的人有什么罪呢,原本的生活离他们远去。如此广阔的天地,只得栖身一隅。那艾尔迪亚人呢?又该何去何从?天地之大,又哪里去找艾尔迪亚人的栖身之所?

此刻的艾伦,看到走来的三笠,想到自己从流离失所,丧失亲人,一路走来,跟三笠的患难和真情。艾伦多么想得到肯定的回答,获得一丝丝精神上的慰藉和温暖。

可惜,三笠没有回答。

只有回避。

我在你心中,到底意味着什么?

前一秒艾伦的眼中有多期望,下一秒艾伦的脸上就有多失望。

三笠明明喜欢艾伦

却说了 家人

即便周围没有别人听得懂他们的谈话

人与人之间 即便是共同患难 真心相对的人

仍然不能直接的互通心事

总是有所保留

害怕失去 害怕拒绝 害怕不能被理解

何况艾族人和其他世界上的人呢

喝到酩酊大醉,三笠睡在艾伦身旁,依然说不出那句我爱你。


人可以毫不犹豫的表达恨与愤怒,却不能简简单单的表达爱意。

人与人之间,本质上是不可交流的。

圄于形势立场,限于语言文化,困于情感羁绊

对三笠而言,这问题很突兀,但是两个人经历了那么多,尚且都觉得突兀。两个种族谈判的问与答呢?又该如何?

第二天的会场离席,不过是这个世界给他又一次的失望。

既然这个世界是不能言说的,既然人与人之间是无法交流的。

那就战斗吧,战斗!战斗!把敌人一个不剩地驱逐出去!

既然总有人要扮演正义杀戮恶魔,

还有什么好犹豫的,一切都释然了。

user avatar

这一话是在为艾伦的行为作进一步的解释。

艾伦的行为从吻女王手后开始发生变化,到现在想达到灭世目的,“黑化”程度是日渐剧增的,这一话是艾伦最后一次团队活动,也就是这个时候艾伦决定了要灭世。(所以这个初次登上马来大陆的剧情出现在这一话是很合乎情理的。)

这次行动导致艾伦立刻做出决定的几点因素:

无法调解的种族矛盾

墙外尤米尔人与墙内人民同样被剥夺了自由

墙外尤米尔人争取自由的方式仅仅是将仇恨全引向岛上


这一话三笠艾伦的对话我本来觉得有两种解释。

1:艾伦想知道三笠是不是自由之身。

阿克曼家族的护卫基因是人工制成的,也就是不自由的,是受基因控制的奴隶,艾伦不明白三笠的自己的关怀到底是来自基因还是本身,艾伦想得到‘三笠是自由的’这样一个事实。

可在我后面查阅后发现艾伦得知阿克曼血统原理是在潜伏后,在初次登上马来大陆时候艾伦还不知道阿卡曼血统原理。

所以第一个解释就说不通了,只剩第二个:

艾伦即将要踏上孤独之路,单纯想确认三笠与自己的关系。

user avatar

(内含剧透,包括天气之子)

(内含剧透,包括天气之子)

(内含剧透,包括天气之子)

第一话,艾伦:我要把每一个巨人从这个世界上驱逐。

第123话,艾伦:我要把每一个不能变成巨人的人从这个世界上驱逐(狗头)。

谏山创,你nb。

玩笑到此,我们进入正题。

0,剧情简概

大致说明一下剧情,一开始是补完过去的剧情:艾伦等人在数年前去过了墙外,见识了现代化文明,并且被汽车吓了一跳。然后他们遇到了一个难民小偷,也就是120话中出现的这个孩子。

他们见识到了这些难民的生活,一起喝了喝酒,然后艾伦给了直女三笠一个机会,结果凭实力单身多年的三笠依然非常刚直。最关键的是艾伦他们知道墙外的和平组织也只是想献祭帕拉迪岛,然后艾伦疏远团队。剧情回到现在,艾伦化身大恶魔,发动世界喇叭,告诉所有的尤弥尔子民,他要发动地鸣

问题来了,阿妮能不能听到这个世界喇叭呢?应该可以,如果听到,她应该醒了(只要这个能由她控制)。第二个问题是最后大家「进入通道」的场景只是一个艾伦传音造成的错觉,还是所有的尤弥尔子民都被传入了尤弥尔通道了?

顺便一提,艾伦的巨人至少500-600米,造型如同饿鬼一般。和2000年前的尤弥尔相比,是真正的大地恶魔。艾伦巨人至少是墙壁巨人的8-10倍,而墙壁巨人大约是50-60米。

一,漫画家的硬笔

最近因为「天气之子」很多人讨论电车难题,可是「天气之子」中并不存在(尖锐的)电车难题,因为在男主角面前的电车,一边是15岁的少女,另一边只是钢筋水泥罢了。

新海诚根本没展现其选择是否带了无辜者的死亡。在天气之子的观众中对于东京下了三年雨是否死人也分出了两派:一派洗白男主,认为没死人(不过这就显得女主角一开始的牺牲不那么有意义);另一派认为死人了,只是作者没去描写,这至少保住了历代晴女死亡的必要性。

在艺术创造中,漫画家或许有激发观众情感的愿望,但是这种愿望往往伴随着各种代价:比如违背观众的道德直觉,伤害观众的感情,以及由此可能带来的商业失败和人身攻击。

漫画家的笔要足够硬,足够铁,才能谈得上艺术性。

要用粗暴的机械降神,或者用「理解和爱让世界和平」这样的方式去解决矛盾,糊弄观众是「非常容易」。比如,面对忍者世界的血战和不可调和的矛盾,太子用嘴遁和让「大家彼此理解」就化解了仇恨。

简直是糊弄鬼。

再比如经历三年大雨的东京无一人伤亡这种反直觉的描绘。事实上,有常识的人都知道现实中任何特大洪水都伴随着巨量的死亡。

真正勇敢的漫画家(广义上的艺术创造者)必须有点骨气。 eva破里面的锭真嗣为了绫波丽真的造成了世界的毁灭,真的杀了上亿人,包括他最好的朋友。这才是「为了你我愿意毁灭世界」。在风之谷中纳西乌卡真的为了自由,放弃了希望,甚至可能因此造成巨量的死亡。这,才是真的「不自由,毋宁死」。

和宫崎骏、庵野秀明一样,谏山创不打算糊弄观众,他真的敢在商业成功的漫画中给出一个真正的电车难题,并且还让男主角作出选择。为了这点,我就得点赞。

而在艾伦面前:一边是岛上生他养他的人,一边是岛外比岛上多数倍的人。这些人中不仅仅有憎恨和残害艾尔迪亚的人,也包括无辜群众,同情者和同胞

而且通过这一话的补完我们知道对于艾伦来说「和平理解之路」在进击的世界中并不存在,连墙外所谓的艾尔迪亚和平组织都只想把仇恨和祸水迎向帕拉迪岛。虽然很多人喜欢把进击和现实相对应,但是你得认知到进击的世界中艾尔迪亚人和其他人是「真正不同的存在」,能变成吃人巨人这点就不是现实中肤色、宗教之别可以相比较的,硬要和现实对应的话,那就是尼安德特人vs智人,我们知道这个对立的结果,那就是我们智人祖先把尼安德特人全灭了(保留了其部分基因)。

艾伦不是到达海边的那一刻决定「灭世」,而是在参加完墙外艾尔迪亚和平组织的集会才决定的。

也就是在进击世界中(对于艾伦来说)「温和」可行的选项不再可行。

这里具体解释一下,有人的地方就有左中右,就有鸽派和鹰派,两国能不能和平不是看对方有没有鸽派,当然有了。问题在于是台面上能说得上话的是鸽还是鹰。艾伦虽然通过父亲的记忆看到了过去的马莱,但是不能确定现在马莱的政治结构,看到马莱这边所谓的温和派也不过是牺牲岛上的艾尔迪亚人。他马上意识到政治上谈判形的和平之路在短时间不可能实现。加上艾伦注定短命,他肯定选择有生之年能「解决」问题的方式。现实中两个国家的和平是需要两国的主导政治力量都选择和平才能实现的,往往要通过扶持(战争或者和平的手段)对方国内派系从而达成目的。

毕竟,艾伦是那个「你要夺走我的自由,我就要夺回来」的人。

二、为什么创哥让艾伦作出这样的选择?

谏山创在漫画中其实已经给出了「解决矛盾」一个温和的思路:用地鸣做好震慑,然后获得技术,以此达成和墙外世界的对峙和平。当然了,这其中也有吉克这种自我阉割派和政府的不阉割派。对于后者,随着时间的推移,地鸣本身甚至都不具备威慑力了,因为帕拉迪岛和全世界的体量差距,根本上是慢性自杀,其实两种做法的最后结果是一样的。但是作为漫画的结局,糊弄观众是足够的。

为什么谏山创为什么让艾伦这个主角选择最血腥彻底的一条路呢?

关键还是艺术性,为了冲击

首先这个选择是符合艾伦的个性,对于他来说身边的人最重要,为此不惜杀其他人,这点他小时候就干过。如果换成其他人,比如阿尔敏就不可能,这不符合他的个性。甚至于正因为艾伦是这种个性,所以谏山创才让他变成主角。毕竟,这漫画是一开始就设置好结局的。当然了,这和艾伦小天使其实不矛盾,因为艾伦只是他所关心人的小天使。而且他也同情墙外的艾尔迪亚人,认为他们也是普通人,他现在的心态就是一种:虽然你们没错,我也不恨你们,但是这个世界太残酷,我只能选我自己这边的人。还记得,比利说出要毁灭帕拉迪岛的适合,艾伦的表情吗?

微笑,甚至有点释然。

从艺术上来讲,这样才能把冲突最大化,才能给读者以最大的冲击,也才配得上是最大的高潮。

当然了,打个预防针,这里艾伦嘴上说的和他真正要做的也未必是一回事,但是只有真正发动了大地鸣才配得上最高潮。

顺便一提,我不认为结局就是「简单地」灭世。如果是这样,下一话就完结了,压根拖不到明年,也不是巨人这种反转再反转的风格。即使最后的结局的确是世界的毁灭,也不是简单的。其中起码还得反转两次。起码来自岛外的艾尔迪亚人肯定会拼命阻止,岛内也会有想要阻止艾伦的人。不过,看起来艾伦是势不可挡的,无法战胜。因为就尤弥尔的子民来说无人可以对抗它,艾伦甚至可以直接操纵尤弥尔子民的肉体和意识。只有阿克曼可以,但是其中一个半死,一个是「家人」

但是,大家别担心。还记得分头行动中艾伦如何逆转的吗?观众都知道艾伦死不掉,但是猜不中他逆转的方式,那是因为作者还有底牌没露出来。同理,作者还有底牌,所以艾伦面对的也不是什么简单的灭世之路。

另一方面,我猜测即使灭世被阻止了,地鸣也不会在到达大陆前就被停止的。大家是否记得巨人密度很低这个设定,我相信这个设定就是为了地鸣的时候能够让巨人渡海从而设定。已经不断有伏笔显示了结局的惨烈,这个漫画又早就写好了结局。动画版ed其实早就有巨人渡海然后祸害大地的场景。

所以,大家要做好心理准备,创哥真是一个血淋淋的杀手一样的作者,他的笔不只是硬了,简直是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三,什么是打开「进击的巨人」的正确方式

我曾经在多个回答里说过「进击的巨人」是非常作者中立的漫画,也就是这个漫画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人,他们拥有各种的价值取向,但是作者并不完全地赞同谁否定谁,而是给予每个角色以同情之理解,让这些角色根据自己的性格去作出他们的选择,因此这个漫画中很多匆匆一过的角色:肯尼和教官才那么动人,从而展现「世界的残酷和复杂」,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挖掘人性」。因此有些人说巨人是右翼,有些人说它是共产主义宣言。其实都是,也都不是。所有这些想法在这个漫画都是存在的,只不过它们都不是漫画的意图,而是其中角色的意图和选择罢了。

这样的漫画注定不是什么合家欢一样,主题乐园一样的作品,你可以收获到思考、刺激和愉悦,但是却不是什么「正确答案」。对于民族/种族矛盾这种超级难题,漫画家也没啥本事给什么正确答案。如果有这个本事早就拯救世界去了。漫画家能冲击观众的情绪,让他们短暂地思考就是一大胜利了。

四,艾伦的结局(瞎猜)

以下完全是我的瞎猜了,大家随便看看就好。

纵观全漫画,越大的斗争结局越是惨烈。作者自己说过他要做一个伤害读者感情漫画家,因为他自己作为漫画读者最能记住就是那些伤害了自己的漫画。事实上,他也是这样干的。

马克,利威尔班,阿尔敏,团长。

而结尾的最大斗争必然有最惨烈的牺牲。

此漫画中凡是沾染无辜者鲜血,即使多么出于无奈,都堕入无间地狱。

格里沙失去两个妻子,被大儿子卖,被二儿子吃;莱纳信仰崩塌,愧疚无比,生不如死;肯尼失去唯一的挚友,野心破灭绝望而死;即使是为人类变成恶魔的团长在离地下室这个他一生最大的的目标一步之遥的地方倒下。

创哥总是给他们最大最恰当的绝望。

创哥的三观其实是正到可怕,创哥不会允许艾伦善了的,艾伦自己也没这个奢望。作者称艾伦是自己不愿意面对的人性阴暗面。

艾伦最珍视是自由和阿尔敏、三笠。所以,即使艾伦实现了帕岛的自由,艾伦自己有可能在结尾完全失去自由,比如和尤弥尔一样困在通道上;失去好友,三笠和阿尔敏可能不妙。甚至更黑暗,整个世界都可能基本全灭,只有极少部分人获得了自由。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进击的巨人》123话,这一话的标题是“岛屿的土地”,光看标题就透着一股肃杀和决绝。如果要评价这一话,我会说它是漫画进入“地鸣篇”以来,情绪最浓烈、基调最沉重的一话,同时也是对艾伦·耶格尔这个角色最深刻的剖析之一。地鸣的序幕,绝望的潮汐:首先,这一话最直观的震撼来自于地鸣的全面展开。那些潜伏在地底的.............
  • 回答
    谈到艾伦·耶格尔,这可不是一个能三言两语轻易概括的角色,尤其是在《进击的巨人》这部作品里,他简直就是一股拧巴到极致的风暴。要评价他,咱们得从他最初那个热血过头、只想把所有巨人杀光的少年说起,一路看着他被现实一次次碾压、扭曲,最终走向那个令人瞠目结舌的结局。刚开始的艾伦,简直就是个教科书式的“英雄”模.............
  • 回答
    《进击的巨人》第138话,这一话,说实话,刚看完的时候,脑子里是真的炸开了锅,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评价。它太震撼了,也太悲伤了,但同时又有一种难以言喻的、令人窒息的沉重感。如果要我详细说说,那得从几个层面来聊。首先,情感的爆发和扭曲的“爱”这一话最核心的冲击力,无疑来自于艾伦和三笠之间那段令人心碎的告.............
  • 回答
    《进击的巨人》第122话,名为“那一天”(或译为“在那一天”),可以说是整部作品中承上启下,极为关键的一话。它不只是揭示了尤弥尔·弗里茨的过去,更像是一把钥匙,解锁了巨人之力诞生的根源,以及艾伦·耶格尔的行动动机背后更深层次的逻辑。这一话的冲击力,足以让读者重新审视之前的一切铺垫。开篇的震撼:尤弥尔.............
  • 回答
    《进击的巨人》情报中,三笠疑似和让结婚的消息一出,立即在粉丝群体中掀起了轩然大波。这绝对是一个能够引发无数讨论和争议的点,毕竟三笠这个角色本身就承载了太多粉丝的情感和期待,而她最终的归宿,尤其是与谁共度余生,更是大家津津乐道的话题。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关于“三笠和让结婚”的消息,目前更多是基于漫画.............
  • 回答
    啊,《进击的巨人》最终话,这事儿可真是让不少粉丝操碎了心,也引发了海量的讨论。说实话,就光看那传出来的零星情报,就够大家吵上半天了。首先,最最核心、也是引起最大争议的点,可能就是艾伦的结局处理。 之前大家脑补了太多,有说他成了大善人,有说他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结果情报一出来,发现他干了那么多事,最终目.............
  • 回答
    战栗与希望交织的告别:136话的沉重与升华《进击的巨人》漫画第136话,在我看来,是整个故事进程中一个极其关键且充满力量的节点。它不仅仅是剧情上的推进,更是情感上的深度挖掘和角色命运的最终定格。这一话,作者谏山创用他一贯的、有时甚至可以说是残酷的笔触,描绘了一场超乎想象的绝望,但也在这片混沌之中,播.............
  • 回答
    《进击的巨人》漫画135话,对于很多追随了多年的粉丝来说,无疑是又一次心绪的起伏,充满了惊喜、震撼,当然,也可能夹杂着一些未能如愿的失落。这一话,剧情走向可以说是白热化,之前铺垫了那么久的“最终决战”,终于将焦点真正地对准了“艾伦”这个核心人物,以及他那令人费解又极具冲击力的计划。首先,我们得说说这.............
  • 回答
    《进击的巨人》漫画127话,堪称是“巨人之战”白热化阶段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也为后续的剧情走向埋下了更为深刻的伏笔。这一话的内容,可以说是在保持一贯的宏大叙事和紧张气氛的同时,也赋予了角色们更加复杂和挣扎的内心刻画,让读者在沉浸于震撼场面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命运的沉重和人性的纠葛。首先,从剧情推进的角度.............
  • 回答
    《进击的巨人》第125话,标题是《最后的战线》,这一话在整个故事的进程中绝对是重量级的,它不仅是“战锤”行动的顶点,更是对之前铺垫的无数情感和矛盾进行了一次集中爆发。要评价这一话,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的维度来审视:1. 绝望与希望的交织,情感的顶点这一话最直观的感受就是那种压抑到极致的绝望,但又在缝隙.............
  • 回答
    进击的巨人117话,嗯,怎么说呢,这一话啊,真是一把双刃剑,看完了之后,让人心情是五味杂陈。它延续了之前几话那种紧张到让人喘不过气的氛围,但也开始暴露出一些问题,让一些老粉可能觉得有点……怎么形容呢?不是那么“顺”。先说说好的部分,或者说,它依旧维持了“巨人”那股子劲儿。 绝望的蔓延和扭曲的真相.............
  • 回答
    《进击的巨人》第115话,作为“马莱篇”的收尾与“最终季”的过渡,可以说是一次爆炸性的信息量倾泻,同时也为接下来的剧情铺垫了极为沉重的基调。这一话的精彩之处在于它在保持了巨人系列一贯的紧张感和残酷性的同时,也深入挖掘了角色内心的纠葛,特别是艾伦和莱纳这两个命运相似又截然不同的人物之间的对话,为整个故.............
  • 回答
    《进击的巨人》第112话,这一话的名字本身就带着一种宿命感——“那个夜晚”。如果要评价它,我脑子里第一个蹦出来的词就是“压抑”,而且是那种无法喘息的压抑。这一话把所有人都逼到了一个绝境,无论是帕拉迪岛上的,还是马莱一方的。首先,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剧情的推进速度简直是爆炸性。前一秒我们还在为玛利亚之墙.............
  • 回答
    《进击的巨人》第三季的ED,《晓の镇魂歌》(中文译名通常为“晓之镇魂歌”或“黎明之镇魂歌”),在我看来,是整部动画配乐中一个非常出彩且充满深意的作品。它不仅仅是一首片尾曲,更是第三季剧情走向和人物情感的绝佳注脚,每一次听到,都能勾起我对那段波澜壮阔故事的回忆,并引发更深层次的思考。首先,从音乐本身而.............
  • 回答
    《进击的巨人》第103话,也就是漫画最终季的第28话,可以说是整个故事走向一个关键转折点的又一个催化剂。这一话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战斗场面,但其内在的信息量和人物心理的深度刻画,足以让任何一位追随者在掩卷之后产生强烈的震撼和思考。开篇的紧张感与对峙的升级:故事的开端,依旧弥漫着那种令人窒息的紧张感。我.............
  • 回答
    《进击的巨人》100话,是漫画进入后半程,特别是“马莱篇”早期的一个关键节点。如果要评价它,得从几个层面来看,它承载的意义和展现出的信息量非常大,也确实给当时的读者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思考。首先,它成功地将叙事视角从艾尔迪亚岛内部彻底转移到了马莱帝国,并以全新的角色群像为中心展开。 之前的篇章,我们一.............
  • 回答
    《进击的巨人》99话,也就是漫画的第九卷,篇章名“绝望之墙”。这一话,与其说是“评价”,不如说是回溯那份压抑到窒息的情感和一次次被颠覆的认知。首先,必须说,99话简直就是一场心理上的“炼狱”。如果说之前几话的节奏是缓慢的煎熬,那么99话则是一次猛烈的撞击,直接将所有角色,包括读者,都推入了深渊。压倒.............
  • 回答
    《进击的巨人》第97话,作为故事进入“马莱篇”的关键节点,可以说是一次相当大胆且重要的转折。它不再局限于主角艾伦视角下的绝望与抗争,而是将叙事重心彻底转移到了敌对方——马莱身上,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我们长期以来以为是“纯粹邪恶”的民族,其内部的挣扎、历史的沉重以及人性的复杂。视角的大转移:从被压迫者到压.............
  • 回答
    利威尔·阿克曼,这个名字在《进击的巨人》的粉丝群体中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不是那种一眼就能看穿、性格张扬的角色,但就是这样一个沉默寡言、外表冷峻的男人,却以他独特的魅力,俘获了无数观众的心。要评价他,我想得从几个层面来聊聊。一、 战力天花板,绝境中的希望首先,利威尔兵长最直观的标签就是——“人.............
  • 回答
    艾尔文·史密斯,这个名字在《进击的巨人》的战场上,如同黑夜中的灯塔,亦或是风暴前的宁静,始终牵引着所有人的目光。他不是那个拥有超凡力量的巨人杀手,也不是那个总在第一时间挺身而出的勇者,但他却是所有勇士内心深处最坚实的依靠,是驱散迷雾、点燃希望的关键。初遇艾尔文,他给人的印象是沉静、老练,眼神中透露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