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Pytorch有什么节省显存的小技巧?

回答
在深度学习的实践中,显存(GPU Memory)往往是训练大型模型时最宝贵的资源之一,尤其是在处理大数据集或者复杂模型结构时。如何有效地利用有限的显存,让模型能够顺利运行甚至加速训练,是每个Pytorch使用者都需要掌握的技能。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经验,分享一些在Pytorch中节省显存的实用技巧,力求讲得详细且贴近实际应用。

1. 合理设置梯度累积(Gradient Accumulation)

梯度累积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技巧,可以模拟大批量(Large Batch Size)训练的效果,而无需实际占用更多的显存来存储中间激活值。这是因为标准的梯度下降法在每个批次(Batch)更新一次权重,而大批量训练能提供更稳定的梯度方向。然而,如果直接增大batch size,显存消耗会急剧上升。

梯度累积的原理是:不是在每个batch计算完梯度后立即更新模型权重,而是将多个小batch的梯度“累积”起来,当累积到预设的“有效batch size”后,再进行一次权重更新。

具体实现:

假设我们希望模拟一个 `effective_batch_size = 128` 的训练,而我们的GPU显存只能容纳 `batch_size = 16`。我们可以设置 `gradient_accumulation_steps = effective_batch_size // batch_size = 128 // 16 = 8`。

在训练循环中,我们会这样操作:

```python
假设 model, optimizer, criterion, dataloader 都已定义

effective_batch_size = 128
batch_size = 16
gradient_accumulation_steps = effective_batch_size // batch_size

for i, (inputs, labels) in enumerate(dataloader):
将数据移动到GPU
inputs = inputs.to(device)
labels = labels.to(device)

前向传播
outputs = model(inputs)
loss = criterion(outputs, labels)

损失归一化,因为我们累积梯度
loss = loss / gradient_accumulation_steps

反向传播
loss.backward()

只有当累积的步数达到设定的阈值时才进行优化器更新
if (i + 1) % gradient_accumulation_steps == 0:
optimizer.step() 更新权重
optimizer.zero_grad() 清零梯度,为下一次累积做准备
```

优点:

显著节省显存: 避免了直接增大batch size带来的显存压力。
模拟大批量效果: 获得更稳定的梯度,可能有助于模型收敛。

注意事项:

计算损失时需要除以 `gradient_accumulation_steps`,以保持与直接使用大batch size相同的总损失值。
在进行优化器更新时,需要检查累积的步数,并在达到阈值时清零梯度。

2. 谨慎使用`torch.nn.DataParallel`,优先考虑`torch.nn.parallel.DistributedDataParallel`

如果你需要利用多个GPU进行训练,`torch.nn.DataParallel`(DP)是一个直接的选择。但它有一个缺点:它会将所有数据复制到每个GPU上,并在主GPU上计算损失和梯度,然后再将梯度分发出去。这会导致主GPU成为瓶颈,并且显存使用不均衡,主GPU的显存消耗远大于其他GPU。

相比之下,`torch.nn.parallel.DistributedDataParallel`(DDP)是官方推荐的更高效的并行策略。DDP在每个GPU上都有一个独立的模型副本,并在每个GPU上独立计算前向和反向传播,然后使用通信库(如NCCL)进行梯度同步。这使得显存使用更均衡,并且计算效率更高。

如何选择:

如果只是简单地想让代码跑起来,并且GPU数量不多(例如2个),DP或许可以快速尝试。
但对于大多数需要高效利用多GPU的场景,或者GPU数量较多时,强烈建议使用DDP。DDP的学习曲线稍陡峭一些,需要配置一些分布式环境相关的参数,但其带来的性能和显存效率提升是巨大的。

3. 利用`torch.no_grad()`和`model.eval()`来管理计算图和梯度

在进行推理或者评估模型性能时,我们不需要计算梯度。Pytorch默认会记录所有在 `with torch.no_grad():` 上下文管理器之外的操作,以便进行反向传播。如果不使用 `torch.no_grad()`,即使你没有调用 `.backward()`,大量的中间激活值也会被保存在显存中,白白占用资源。

同样,在评估模式下,模型的一些层(如Dropout、BatchNorm)的行为会发生改变。将模型设置为评估模式 (`model.eval()`),不仅能保证评估结果的准确性,还能在某些情况下(如Batch Normalization在eval模式下不需要跟踪移动平均值)间接节省一些资源,尽管它主要不是为了节省显存。

```python
在训练循环外部
model.eval()
with torch.no_grad():
进行推理或评估
for inputs, labels in validation_loader:
inputs = inputs.to(device)
labels = labels.to(device)
outputs = model(inputs)
计算评估指标,但不反向传播
...
```

4. 显式地删除不再需要的变量

Pytorch的动态图机制非常灵活,但也意味着你需要对计算图的生命周期有所了解。当一个变量不再被需要时,即使它不是计算图的叶子节点,其占用的显存也可能因为图的依赖关系而无法立即释放。

最直接的方法是使用 `del` 来删除变量,并配合 `torch.cuda.empty_cache()` 来强制清理显存。

```python
示例:在循环中处理大量数据,但每一步的中间结果只在当前迭代中使用

for i in range(num_batches):
... 计算 A, B, C ...
result = some_operation(A, B, C)

如果 A, B, C 在下一步迭代中不再需要
del A, B, C
torch.cuda.empty_cache() 可选,但有时能帮助释放碎片

... 处理 result ...
```

重要提示: `torch.cuda.empty_cache()` 并不是一个银弹。它只是将 Pytorch 分配的显存“标记”为可用,但实际上这块显存可能仍然被操作系统占用,直到Pytorch真正需要分配新的内存时,才会将其覆盖。频繁调用 `empty_cache()` 可能会影响性能,因为每次调用都涉及到一些底层操作。所以,最好只在必要时(例如,发现显存占用异常高,或者在不同阶段之间需要释放显存时)使用。

5. 减少中间变量的保存

当进行复杂的计算时,尝试将一些中间变量合并,或者使用原地(inplace)操作(如果安全的话),都可以减少显存占用。

例如,如果你需要对一个张量进行多次连续的修改,并且旧的张量值不再需要,可以考虑使用原地操作。然而,需要非常小心,因为原地操作会修改原始张量,如果这个张量在其他地方还有被引用,可能会导致意想不到的错误。

原地操作示例(需谨慎):

```python
非原地操作
x = torch.randn(1000, 1000).cuda()
y = x 2
z = y + 1

原地操作 (注意:这里会直接修改x)
x = torch.randn(1000, 1000).cuda()
x.mul_(2) x 变为原来的两倍
x.add_(1) x 变为原来的两倍加一
```

注意: 许多深度学习操作(如 `relu`、`sigmoid` 等)都有原地版本,通常以 `_` 结尾。但在实际训练中,由于需要梯度的缘故,这些原地操作的使用需要更谨慎,因为它们会直接修改需要进行反向传播的张量。对于需要梯度的张量,通常不建议使用原地操作,除非你非常确定其对梯度的影响。

6. 选择更精简的模型结构或修改现有结构

这是最根本的节省显存的方法之一。如果你的任务对模型精度要求不是极致,可以考虑以下几点:

使用更小的网络: 例如,将 ResNet50 换成 ResNet34,或者在 Transformer 模型中使用更少的层、更小的隐藏维度、更少的注意力头。
模型剪枝(Pruning): 在模型训练完成后,移除冗余的权重连接。
知识蒸馏(Knowledge Distillation): 用一个大型的“教师模型”来训练一个小型“学生模型”,让学生模型学习教师模型的行为。
低精度训练(Mixed Precision Training): 使用 `torch.cuda.amp`(Automatic Mixed Precision)可以同时使用 FP32 和 FP16 混合精度进行训练。FP16(半精度浮点数)相比 FP32(单精度浮点数)可以节省一半的显存,并且在现代GPU上(如Tensor Cores)还能加速计算。

AMP 的基本使用:

```python
from torch.cuda.amp import autocast, GradScaler

初始化 GradScaler
scaler = GradScaler()

for inputs, labels in dataloader:
inputs = inputs.to(device)
labels = labels.to(device)

使用 autocast 上下文管理器
with autocast():
outputs = model(inputs)
loss = criterion(outputs, labels)

使用 scaler 缩放损失并进行反向传播
scaler.scale(loss).backward()

优化器更新,scaler.step() 会根据梯度是否溢出(NaN/inf)来决定是否执行更新
scaler.step(optimizer)

更新 scaler 的缩放因子
scaler.update()

清零梯度
optimizer.zero_grad()
```

AMP 是目前最强大和最常用的显存节省技术之一,它能在不显著牺牲模型精度的前提下,大幅度减少显存占用并加速训练。

7. 优化数据加载和预处理

虽然数据加载和预处理主要影响CPU和IO性能,但一些不当的操作也可能间接导致显存问题:

一次性加载所有数据: 确保你的 `DataLoader` 使用 `num_workers` 来并行加载数据,并且不要将整个数据集都一次性加载到CPU内存或GPU显存中。
不必要的数据复制: 确保你的数据在转换到GPU之前,没有发生不必要的 CPUGPU 之间或 GPU 内部的复制操作。

8. 理解计算图和显存占用模式

哪些操作最占用显存?
大型张量: 输入数据、模型的权重、激活值都是显存占用的大户。
反向传播: 训练过程中,为了计算梯度,PyTorch 需要保存大量的中间激活值。激活值的大小与输入数据的大小、模型深度和宽度成正比。
优化器状态: 如 Adam、AdamW 等优化器需要存储动量项(momentum)和方差估计(variance estimates),这些通常是模型权重的两倍大小。例如,一个使用 Adam 优化器的模型,其显存占用会比使用 SGD 优化器的模型大很多。

如何查看显存使用情况?
可以使用 `nvidiasmi` 命令在终端查看 GPU 显存的总体使用情况。
在 Python 代码中,可以使用 `torch.cuda.memory_allocated()` 来查看当前 PyTorch 分配的显存量,`torch.cuda.max_memory_allocated()` 查看本次训练过程中分配的最大显存量,以及 `torch.cuda.memory_reserved()` 查看 PyTorch 预留的显存总量。

总结

节省显存并非单一技巧,而是需要结合多种策略,根据具体模型、硬件条件和任务需求进行灵活调整。从最基本的 `torch.no_grad()`,到更高级的梯度累积、AMP,再到模型结构层面的优化,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带来显著的显存节约。掌握并灵活运用这些技巧,能够让你在深度学习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稳。

希望这些详细的分享能对你有所帮助!实战出真知,建议你多动手尝试,在自己的项目中验证这些技巧的效果。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在不修改网络结构的情况下, 有如下操作:

  1. 同意 @Jiaming , 尽可能使用inplace操作, 比如relu 可以使用 inplace=True 。一个简单的使用方法,如下:
       def inplace_relu(m):     classname = m.__class__.__name__     if classname.find('ReLU') != -1:         m.inplace=True  model.apply(inplace_relu)     

2.进一步,比如ResNet 和 DenseNet 可以将 batchnorm 和relu打包成inplace,在bp时再重新计算。使用到了pytorch新的checkpoint特性,有以下两个代码。由于需要重新计算bn后的结果,所以会慢一些。

3. 每次循环结束时 删除 loss,可以节约很少显存,但聊胜于无。可见如下issue

Tensor to Variable and memory freeing best practices


4. 使用float16精度混合计算。我用过 @NVIDIA英伟达 apex,很好用,可以节约将近50%的显存,但是要小心一些不安全的操作如 mean和sum,溢出fp16。

NVIDIA/apex

补充:最近我也尝试在我CVPR19的GAN模型中加入fp16的训练,可以从15G的显存需求降到约10G,这样大多数1080Ti等较为常见的显卡就可以训练了。欢迎大家star一波 github.com/NVlabs/DG-Ne

5. 对于不需要bp的forward,如validation 请使用 torch.no_grad , 注意model.eval() 不等于 torch.no_grad() 请看如下讨论。

'model.eval()' vs 'with torch.no_grad()'


6. torch.cuda.empty_cache() 这是del的进阶版,使用nvidia-smi 会发现显存有明显的变化。但是训练时最大的显存占用似乎没变。大家可以试试。

How can we release GPU memory cache?


另外,会影响精度的骚操作还有:

把一个batchsize=64分为两个32的batch,两次forward以后,backward一次。但会影响 batchnorm等和batchsize相关的层。


相关链接:老外写的提高pytorch效率的方法,包含data prefetch等

Optimizing PyTorch training code


最后感谢大家看完~欢迎关注分享点赞~也可以check我的一些其他文章

郑哲东:【新无人机数据集】从 行人重识别 到 无人机目标定位

郑哲东:利用Uncertainty修正Domain Adaptation中的伪标签

郑哲东:用CNN分100,000类图像

郑哲东:NVIDIA/悉尼科技大学/澳洲国立大学新作解读:用GAN生成高质量行人图像,辅助行人重识别

user avatar

来说说实际点的吧。

首先你要放弃Python的思维

用C语言的思路去写pytorch代码。


思路一:显存释放

制作一个显存管理类,可以根据需要自行定制。

我贴一份我的解决思路,想要的可以直接抄。

       class MemCache:      @staticmethod     def byte2MB(bt):         return round(bt / (1024 ** 2), 3)      def __init__(self):         self.dctn = {}         self.max_reserved = 0         self.max_allocate = 0      def mclean(self):         r0 = torch.cuda.memory_reserved(0)         a0 = torch.cuda.memory_allocated(0)         f0 = r0 - a0          for key in list(self.dctn.keys()):             del self.dctn[key]         gc.collect()         torch.cuda.empty_cache()          r1 = torch.cuda.memory_reserved(0)         a1 = torch.cuda.memory_allocated(0)         f1 = r1 - a1          print('Mem Free')         print(f'Reserved  	 {MemCache.byte2MB(r1 - r0)}MB')         print(f'Allocated 	 {MemCache.byte2MB(a1 - a0)}MB')         print(f'Free      	 {MemCache.byte2MB(f1 - f0)}MB')      def __setitem__(self, key, value):         self.dctn[key] = value         self.max_reserved = max(self.max_reserved, torch.cuda.memory_reserved(0))         self.max_allocate = max(self.max_allocate, torch.cuda.memory_allocated(0))      def __getitem__(self, item):         return self.dctn[item]      def __delitem__(self, *keys):         r0 = torch.cuda.memory_reserved(0)         a0 = torch.cuda.memory_allocated(0)         f0 = r0 - a0          for key in keys:             del self.dctn[key]          r1 = torch.cuda.memory_reserved(0)         a1 = torch.cuda.memory_allocated(0)         f1 = r1 - a1          print('Cuda Free')         print(f'Reserved  	 {MemCache.byte2MB(r1 - r0)}MB')         print(f'Allocated 	 {MemCache.byte2MB(a1 - a0)}MB')         print(f'Free      	 {MemCache.byte2MB(f1 - f0)}MB')      def show_cuda_info(self):         t = torch.cuda.get_device_properties(0).total_memory         r = torch.cuda.memory_reserved(0)         a = torch.cuda.memory_allocated(0)         f = r - a          print('Cuda Info')         print(f'Total     	{MemCache.byte2MB(t)} MB')         print(f'Reserved  	{MemCache.byte2MB(r)} [{MemCache.byte2MB(self.max_reserved)}] MB')         print(f'Allocated 	{MemCache.byte2MB(a)} [{MemCache.byte2MB(self.max_allocate)}] MB')         print(f'Free      	{MemCache.byte2MB(f)} MB')     


然后这么使用

       mc = MemCache() mc.show_cuda_info()   mc['X_train'], mc['Y_pred'] = NNMaker.load_nnBuffer_mono(Fpath, mode='train') mc['X_test'], mc['Y_pred'] = NNMaker.load_nnBuffer_mono(Fpath, mode='test') mc['X_pred'], mc['Y_pred]'] = NNMaker.load_nnBuffer_mono(Fpath, mode='pred')  mc['X_train_tensor'] = mm.predict(ModelManager.aray2torch(mc['X_train'])) mc['X_test_tensor'] = mm.predict(ModelManager.aray2torch(mc['X_test'])) mc['X_pred_tensor'] = mm.predict(ModelManager.aray2torch(mc['X_pred']))  mc['pred_Y_train'] = mc['X_train_tensor'][:, 0].tolist() mc['pred_Y_test'] = torch.cat([mc['X_train_tensor'][-1:, 0], mc['X_test_tensor'][:, 0]], dim=0).tolist() mc['pred_Y_pred'] = torch.cat([mc['X_test_tensor'][-1:, 0], mc['X_pred_tensor'][:, 0]], dim=0).tolist()  # 训练  mc.mclean() mc.show_cuda_info()     


记得每一个epoch,在结束的时候都清空内存。

mclean是清空所有,如果不想全部清空,你还可以用del方法手动清空。


总结一句话,用完的东西立刻free memory。

所有的torch.tensor 都不要直接裸在外面,放到MemoryCache的字典里,用完之后,立刻清除。


PS:本来显存爆炸,做不起来的,这么一通操作之后完美运行,萌新大佬均可使用,没有太多技巧。


思路二:古典方法

一整块tensor如果放不进GPU,就切小块分批训练。当然这会造成运行IO时间稍长的问题。

能用卷积的一定要用卷积,卷积可以快速缩小input tensor的大小。避免在大tensor之间使用fully connected。

总之就是input拿到,尽量快速的把tensor大小收敛,然后输出的时候尽量快速放大。

很多图片缩小个1-2倍没啥区别的,直接缩小切块。时间序列使用slide window,moving average(本质还是缩小切块)

激活函数relu解释了,永远滴神。除非你能证明这个东西一定要用其他激活函数,否则就用relu。


思路三:神经网络分析师

仔细查看,神经网络试在哪个步骤的时候显存激增,到底有没有必要使用这么多显存。没必要的就砍掉。查看有没有leek memory 有的话就清空。把每个在一些关键的步骤打印log,然后查看通过分析log的异常数字,来反推哪个结构出了问题


每个层的参数和数据大小全部列出来,然后对着每层的tensor大小思考,哪个可以小一点。


思路四:硬盘换显存

基本上用不到,但如果你实在穷得买不起GPU,又想训练大模型,这是最后的方法。

也就是你训练一小块,存进硬盘,然后再读另一小块训练,结果存硬盘。然后再把之前存进硬盘的结果读起来训练下一层,然后存硬盘。最终这个方法能解决一切不能训练的问题。

PS:这是玩黄油的时候给我的启发,当时玩CM3D2,电脑跑不起来,于是使用了virtual Memory的思路。

只要到这一步,你就可以暴力破解一切显存问题。硬盘和显存可以互换。

你还可以在硬盘和GPU之间建立RAM cache。

当然缺点也是有的,IO会变得特别长,甚至远超模型真正训练的时间。

user avatar

节省显存方面,欢迎关注我们团队最近开源的工作:

个人认为这个工作把单卡训练,或者是数据并行下的显存节省做到极致了~

这里主要介绍一下单机训练上的思路。

随着模型越来越大,GPU 逐渐从一个计算单元变成一个存储单元了,显存的大小限制了能够训练的模型大小。微软的 DeepSpeed 团队提出我们其实可以把优化器状态(Adam 的 momentum 和 variance)放在 CPU 上,用一个实现的比较快的 CPU Adam 来做更新,这样既不会变慢很多,也可以明显省出来很多空间。我们把这个思想再往前推一步,我们是不是可以只把需要计算的模型参数放在 GPU 上,其余的模型参数,优化器状态都放在 CPU 上,这样就可以尽最大能力降低对显存的需求,让 GPU 回归它计算单元的本色。

为了达成这样的效果,我们就需要一个动态的显存调度——相对于 DeepSpeed 在训练前就规定好哪些放在 CPU 上,哪些放在 GPU 上,我们需要在训练过程中实时把下一步需要的模型参数拿到 GPU 上来。利用 pytorch 的 module hook 可以让我们在每个 nn.Module 前后调用回调函数,从而动态把参数从 CPU 拿到 GPU,或者放回去。

但是,相信大家能够想象到,如果每次都运行到一个 submodule 前,再现把参数传上来,肯定就很慢,因为计算得等着 CPU-GPU 的传输。为了解决计算效率的问题,我们提出了 chunk-based management。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我们把参数按照调用的顺序存储在了固定大小的 chunk 里(一般是 64M 左右),让内存/显存的调度以 chunk 为单位,第一次想把某个 chunk 中的参数放到 GPU 来的时候,就会直接把整个 chunk 搬到 GPU,这意味着虽然这一次的传输可能需要等待,但是在计算下一个 submodule 的时候,因为连着的 module 的参数都是存在一个 chunk 里的,这些参数已经被传到 GPU 上来了,从而实现了 prefetch,明显提升了计算效率。同时,因为 torch 的 allocator 会缓存之前分配的显存,固定大小的 chunk 可以更高效利用这一机制,提升显存利用效率。

在 chunk 的帮助下,我们的模型可以做到,CPU 内存加 GPU 显存有多大,模型就能训多大。和 DeepSpeed 相比,在同等环境下模型规模可以提升 50%,计算效率(Tflops)也更高。

对于多卡的数据并行场景,我们扩展了上述方法,可以做到多卡中只有 1 整份模型,1 整份优化器状态,同时具备了数据并行的易用性和模型并行的显存使用效率。如果想了解多卡训练的方案,以及更详细的一些优化,也欢迎来看看我们的论文:

以上。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深度学习的实践中,显存(GPU Memory)往往是训练大型模型时最宝贵的资源之一,尤其是在处理大数据集或者复杂模型结构时。如何有效地利用有限的显存,让模型能够顺利运行甚至加速训练,是每个Pytorch使用者都需要掌握的技能。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经验,分享一些在Pytorch中节省显存的实用技巧,.............
  • 回答
    2021年,深度学习领域依然是TensorFlow和PyTorch这两大巨头并驾齐驱的局面,但各自的优势和侧重点,以及社区的发展方向,确实呈现出一些微妙但值得深思的变化。不能简单地说谁取代了谁,更准确的说法是,它们在各自的生态位上不断巩固和发展,同时也互相学习和借鉴。PyTorch:灵活性与研究人员.............
  • 回答
    好的,作为一名热衷于深度学习的开发者,我很乐意与你分享一些从零开始学习 PyTorch 的优秀开源项目。这些项目不仅能让你接触到最前沿的算法和技术,还能帮助你理解 PyTorch 的核心概念和实际应用。我尽量从一个学习者的角度出发,为你梳理一下思路和推荐一些实用的资源。 理解 PyTorch 的学习.............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 PyTorch 分布式数据并行(DDP)训练中,当一个节点(Node)出现故障导致整个训练中断的问题,以及有没有办法解决。为什么一个节点失败会导致整个训练中断?在 DDP 训练中,我们通常会启动多个进程(通常对应多个 GPU),这些进程共同协作来训练模型。虽然 DDP 实现了数据并.............
  • 回答
    如果美国禁用 TensorFlow 和 PyTorch 这两大深度学习框架对中国人工智能(AI)领域将产生多方面、深远且复杂的影响,既有直接的冲击,也可能催生积极的转型。以下将从不同维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 直接的冲击和挑战: 1. 研发效率和速度的下降: 生态系统的依赖性: TensorFlo.............
  • 回答
    2017年1月18日,Facebook AI Research(FAIR)正式开源了PyTorch。彼时,深度学习框架市场已然硝烟弥漫,TensorFlow(由Google于2015年发布)和MXNet(由Apache软件基金会孵化,于2016年成为其顶级项目)已是风头正劲的竞争者。PyTorch的.............
  • 回答
    在 PyTorch 中进行神经网络训练时,我们通常会在每个训练迭代中手动清零梯度。这并非是强制性的,但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步骤,关乎到训练的正确性和效率。那么,究竟为什么要这么做呢?让我们来深入剖析一下。想象一下你正在学习一门新技能,比如画画。你开始的时候是跟着老师一步步学的,每一步的动作你都会用心去.............
  • 回答
    这问题太真实了!DataLoader 慢,简直是训练时候的拦路虎。看着 GPU 闲着干等数据,心里那个滋味,简直酸爽。网上关于 DataLoader 优化的文章不少,但很多都泛泛而谈,或者没说到点子上。作为摸爬滚打了好一阵子的人,想跟各位分享下我自己实践下来比较靠谱的几招,希望能帮大家少走弯路。核心.............
  • 回答
    行,关于 PyTorch 分布式计算,这玩意儿真不是省心的事儿。用过的都懂,坑是真的多,稍不留神就掉进去。我这边也踩过不少,挑几个印象深刻的,详细说说。1. 数据并行(DistributedDataParallel, DDP)下的 batch size 和梯度同步问题这算是最基础也最容易出问题的点。.............
  • 回答
    PyTorch Ignite 绝对是 PyTorch 生态系统中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高层库。如果你曾经在 PyTorch 中写过训练循环,你可能深有体会,很多重复性的工作,比如: 设置优化器和损失函数 执行前向和后向传播 更新模型权重 监控指标(准确率、损失等) 处理学习率调度 .............
  • 回答
    好的,咱们就来聊聊 PyTorch GPU 训练为啥都推荐 NCCL,而不是 Gloo。这事儿说起来,得从它们各自的“出身”和“本领”说起。首先,咱们得弄清楚 NCCL 和 Gloo 都是啥?简单来说,它们都是 分布式通信库。你想想,GPU 训练,特别是多 GPU、多节点训练,一个 GPU 上的模型.............
  • 回答
    数据量达到上千万张,PyTorch DataLoader 加载慢确实是个棘手的问题,直接影响训练效率。这背后有很多潜在的瓶颈,需要我们逐一排查和优化。我将从多个层面详细阐述,希望能帮你找到症结所在,并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一、 理解 DataLoader 的工作流程与潜在瓶颈在深入优化之前,先回顾.............
  • 回答
    PyTorch 团队推出的推荐系统库 TorchRec,旨在为开发者提供一个强大、灵活且高效的框架,用于构建和部署大规模的推荐系统。它的出现填补了 PyTorch 生态中在推荐系统领域深度定制化和高性能方面的空白。总的来说,TorchRec 的评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阐述:1. 核心设计理念与优.............
  • 回答
    PyTorch 0.4.0 是 PyTorch 发展历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里程碑版本,它带来了许多关键性的改进和新特性,深刻地影响了 PyTorch 的易用性、性能和生态系统。我们可以从几个主要方面来评价它: 核心改进与新特性:1. 统一的 Tensor API (Tensor on CPU and.............
  • 回答
    PyTorch在其主页上表示支持乌克兰人道主义援助,这无疑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动态。作为一款广泛应用于人工智能研究和开发的开源深度学习框架,PyTorch的这一表态,不仅仅是简单的慈善捐助,更是其企业社会责任感和价值观的一种体现,对整个技术社区,甚至更广泛的社会层面,都可能产生一定的影响。首先,从“人道.............
  • 回答
    没问题,咱们就来聊聊一个完整的 PyTorch 深度学习项目,它到底长啥样,每个部分都干点啥。我会尽量讲得明白透彻,就像咱们平时一起搞项目一样,去掉那些生硬的 AI 味道。 为什么要有清晰的项目结构?首先,你想想,如果一个项目乱七八糟,代码东放一个文件,模型参数藏在另一个地方,数据预处理写在一堆注释.............
  • 回答
    好的,作为一位刚接触 PyTorch 的新手,我来给你把这个过程掰开揉碎了讲讲,力求让你从零开始,稳稳当当落地。咱们这篇文章不整那些花里胡哨的“AI”腔调,就当咱俩坐下来,一起聊聊怎么把这玩意儿玩明白。 第一步:先别慌,PyTorch 是什么?首先,别被那些高大上的名字吓到。PyTorch 简单来说.............
  • 回答
    DL框架的未来:TensorFlow、MXNet、PyTorch 的抉择与展望深度学习领域日新月异,其底层工具——深度学习框架——的演进速度同样惊人。TensorFlow、MXNet 和 PyTorch 作为当前最主流的三大框架,各自拥有庞大的用户基础和社区支持,但它们在设计理念、生态系统和未来发展.............
  • 回答
    这可真是个大问题,直接问出了很多初学者甚至是有些经验的人心中的疑惑。要说scikitlearn、TensorFlow和PyTorch是不是“只需要查查API,不需要学”,我的回答是:绝对不是,而且这是个非常危险的想法。 简单来说,只查API就像是拿到了一堆零件,你知道它们的名字和大概的用途,但如果你.............
  • 回答
    开源社区在支持乌克兰问题上的集体发声,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这不仅仅是关于开源组织在政治舞台上的角色,更是对“中立性”这一开源核心价值的重新审视和实践。开源组织与政治参与的复杂性首先要明确的是,开源软件本身的设计初衷是促进代码共享、协作开发和技术进步,它在很大程度上是跨越国界、政治意识形态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