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大脑处理母语和非母语的脑区是同一个吗?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涉及到了语言学习和大脑运作的深层机制。简单来说,大脑处理母语和非母语,很大程度上是同一个网络,但又存在一些微妙的差异和侧重点的调整。

咱们平常说话、理解别人说话,这事儿可不是大脑里哪个孤零零的“语言中心”独立完成的。它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分布式网络,涉及大脑的多个区域协同工作。其中,最核心的几个脑区包括:

布罗卡区 (Broca's Area): 主要负责语言的生成,比如组织语言、构思句子、控制发音器官的运动。想象一下你想要表达一个想法,布罗卡区就像是那个“总指挥”,把你的意思变成有条理的语言输出。
威尔尼克区 (Wernicke's Area): 则主要负责语言的理解,包括听懂别人的话、识别词语的意思、理解句子的结构。当你听到一句话,威尔尼克区就像那个“翻译官”,把声音信号转换成有意义的理解。
弓状束 (Arcuate Fasciculus): 这是一条连接布罗卡区和威尔尼克区的“高速公路”,负责这两个区域之间的信息传递,保证了语言的流畅性和连贯性。
听觉皮层 (Auditory Cortex): 负责处理听到的声音信号,将声波转化为神经信号。
运动皮层 (Motor Cortex): 控制我们说话时的发音器官的运动。
记忆区域 (Memory Areas): 比如海马体和颞叶,储存和提取词汇、语法规则以及语境信息。

那么,母语和非母语的处理,在这个网络里有什么不同呢?

相似之处:大脑网络的“共享”

最重要的一点是,无论你是在说母语还是在学习一门新语言,大脑都在动用同一个基本的语言处理网络。 也就是说,那些负责理解、生成、回忆词汇的神经通路,在学习和使用新语言时也会被激活。这就像你的身体共享一套骨骼和肌肉系统来做不同的运动一样,大脑也共享一套语言处理“工具”。

比如,你学习英语的单词“apple”,大脑会调动你用来理解母语词汇的相同区域来存储和检索“apple”的含义和发音。当你尝试说“apple”的时候,也会用到控制发音的相同运动区域。

差异之处:激活模式、神经网络的“精细度”和“依赖性”

虽然网络是共享的,但处理母语和非母语时,大脑的“活跃度”和“激活模式”会有区别。

1. 神经网络的“精细度”和“自动化程度”:
母语: 经过多年反复的使用和强化,处理母语的神经通路已经非常成熟、高效,并且高度自动化。这就像一条被反复踩实的大路,几乎不需要刻意思考,信息就能顺畅地传递。大脑对母语的理解和输出几乎是“无意识”的,反应也特别快。
非母语: 对于非母语,尤其是还在学习阶段,大脑需要调动更多的认知资源。神经通路可能还没有那么“精细”或“优化”,处理过程相对“费力”,需要更主动的注意力去识别词汇、组织语法,甚至在发音上也要付出更多的努力。这就像是在开辟一条新路,需要更多的探索和努力才能走得顺畅。

2. 激活区域的“侧重点”:
研究表明,在学习和使用非母语时,除了传统的语言区域(布罗卡区、威尔尼克区)被激活外,前额叶皮层 (Prefrontal Cortex) 的参与度会更高。 前额叶皮层主要负责执行功能,比如注意力、工作记忆、计划和抑制。这是因为学习和使用非母语需要更多的“努力”和“控制”,比如去抑制母语的干扰,去记忆新的词汇和规则,去选择正确的发音。
有些研究也观察到,在处理非母语时,大脑的某些区域(例如,一些更靠近前额叶或右半球的区域)可能会有额外的激活。 这可能与更强的“意图性”和“认知控制”有关。

3. “迁移”与“抑制”:
母语会不断地“干扰”我们学习和使用非母语的过程。比如,我们可能会不自觉地用母语的语法规则去套用新语言,或者把母语的发音习惯带到新语言中。大脑需要动用“抑制”机制来克服这种干扰,这本身也需要一定的认知投入。
同时,母语的一些知识,比如语言的抽象概念(比如“名词”、“动词”的概念本身),是可以迁移到新语言学习中的。这种迁移也依赖于大脑灵活地运用和调整已有的知识网络。

4. 学习时间点的影响:
通常认为,在儿童早期(语言习得的关键期)学习第二语言,大脑可能会更加“倾向于”使用与母语处理相似的神经网络,或者更容易建立起更接近母语的神经网络。
而成人在学习新语言时,由于母语系统已经非常巩固,可能更多地依赖于“显性学习”(刻意去记规则)和更强的“认知控制”,因此大脑的激活模式可能会有更显著的差异。

总结一下就是:

大脑处理母语和非母语,用的是同一套基本工具箱(核心语言网络),但是针对非母语,大脑需要投入更多的“计算能力”和“注意力”,激活模式会有所调整,特别是会更多地依赖于前额叶皮层进行认知控制和抑制母语干扰。随着对新语言熟练度的提高,处理新语言的神经通路也会逐渐优化和自动化,最终可能使得处理模式更接近母语的流畅性。

所以,不是“另一个脑区”在工作,而是同一个脑区网络在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强度和不同的侧重点来处理不同熟悉程度的语言。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语言学习,尤其是流利掌握一门新语言,需要持续的练习和大量的认知投入。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是。脑功能成像显示人在说母语和第二语言时激活的脑区是不同的。

颞上回是语言学习的重要脑区,在人说母语的时候激活,负责词汇检索的自动化处理和短语结构的构建。对一个人来说,可以有不止一种语言被视为母语,但这情况并不常见。

颞上回在说第二语言时的活动强度要比说母语时低得多,人脑从其它脑区调动更多资源来解码第二语言,这包括激活额叶下回,也就是让意识参与识别单词和句子的含义。如果一个人会多种第二语言,它们都使用这个系统。

学第二语言更快的人和更慢的人的脑存在解剖学差异,例如听觉皮层的形态和大小可以反映人听懂第二语言的能力,听觉皮层与特定顶叶区域之间的联系可以反映人说第二语言的能力。

这件事是这样的:

人在使用母语时很少依赖意识去决定应该使用什么的单词、语法怎么样,无意识高效地运转,使人觉得自己的思想表达起来流畅而连贯;

而在使用第二语言的时候,为了产生一个短语,无意识在提出建议之后让意识对句子进行调整,这样处理语言材料是费时费力的。因此,让第二语言达到相当于母语的流利程度是一件困难的事。

婴幼儿的语言习得过程是长期的、潜移默化的,依赖可塑性较强的幼年大脑和社会性互动,信息在意识并未察觉的情况下储存到大脑中并反复剪枝,通过生物学蒙特卡洛树搜索形成回路,使之适合口头和书面的使用。

人脑通过髓鞘形成逐渐提升不同区域之间的信号传输速度,但这也会逐渐降低神经系统的可塑性。随着年龄增长,人再去学习第二语言就会变成在意识监督和控制之下的知识获取过程,难度日渐上升,口音也日益明显。

研究显示,在未满7~8岁时学习第二语言不容易产生口音,但这个阶段若患上孤独症之类影响社会性的疾病,将会严重妨碍语言学习,这包括母语的学习。


文献有限什么的,只要你去找,就还是有的。这是一部分:

Newport, E. (1990). Maturational Constraints on Language Learning Cognitive Science, 14 (1), 11-28 DOI: 10.1207/s15516709cog1401_2

Petitto LA, & Marentette PF (1991). Babbling in the manual mode: evidence for the ontogeny of language. Science (New York, N.Y.), 251 (5000), 1493-6 PMID: 2006424

Casey BJ, Giedd JN, & Thomas KM (2000). Structural and functional brain development and its relation to cognitive development. Biological psychology, 54 (1-3), 241-57 PMID: 11035225

Dehaene-Lambertz G, Dehaene S, & Hertz-Pannier L (2002). Functional neuroimaging of speech perception in infants. Science (New York, N.Y.), 298 (5600), 2013-5 PMID: 12471265

Friederici AD (2002). Towards a neural basis of auditory sentence processing. Trends in cognitive sciences, 6 (2), 78-84 PMID: 15866191

Kuhl PK, Tsao FM, & Liu HM (2003). Foreign-language experience in infancy: effects of short-term exposure and social interaction on phonetic learning.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100 (15), 9096-101 PMID: 12861072

Paus T (2005). Mapping brain maturation and cognitive development during adolescence. Trends in cognitive sciences, 9 (2), 60-8 PMID: 15668098

Rüschemeyer SA, Fiebach CJ, Kempe V, & Friederici AD (2005). Processing lexical semantic and syntactic information in first and second language: fMRI evidence from German and Russian. Human brain mapping, 25 (2), 266-86 PMID: 15849713

Golestani N, Molko N, Dehaene S, LeBihan D, & Pallier C (2007). Brain structure predicts the learning of foreign speech sounds. Cerebral cortex (New York, N.Y. : 1991), 17 (3), 575-82 PMID: 16603709

Rodriguez-Fornells, A., Cunillera, T., Mestres-Misse, A., & de Diego-Balaguer, R. (2009). Neurophysiological mechanisms involved in language learning in adults 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 Society B: Biological Sciences, 364 (1536), 3711-3735 DOI: 10.1098/rstb.2009.0130

Humphreys GF, Newling K, Jennings C, & Gennari SP (2013). Motion and actions in language: semantic representations in occipito-temporal cortex.Brain and language, 125(1), 94-105 PMID:23454619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涉及到了语言学习和大脑运作的深层机制。简单来说,大脑处理母语和非母语,很大程度上是同一个网络,但又存在一些微妙的差异和侧重点的调整。咱们平常说话、理解别人说话,这事儿可不是大脑里哪个孤零零的“语言中心”独立完成的。它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分布式网络,涉及大脑的多个区域协同工作。其中,最.............
  • 回答
    .......
  • 回答
    父母在工作上给意见,这事儿说起来可真是一门学问,每个人的处理方式都挺不一样。我周围的朋友们,有的听话,有的叛逆,有的则是在中间找平衡。咱们先说说那些特别听话的。我有个哥们儿,他爸当年也是体制内出来的,对什么事情都有套路,什么“要稳”、“要顾全大局”、“领导面前多汇报”,这些话他爸时不时就挂在嘴边。我.............
  •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真够让人窝火的。一帮刚踏进大学校园,对一切都充满好奇和热情的大一新生,还没来得及好好熟悉新环境,就被一股“歪风邪气”给搅和了。具体是哪个校级社团,出于一些顾虑,咱们就先不点名了,但他们做的这事儿,简直是让人大跌眼镜。一开始,大概是为了博眼球,或者是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这个社团就在校园里.............
  • 回答
    话说,在动物园里,当那些曾经威风凛凛、活泼可爱的大家伙生命走到尽头时,动物园的工作人员可就得忙活起来了。这可不是简单地扔进垃圾桶就完事儿,里面门道可多着呢!首先,最直接也是最常见的处理方式,就是 专业的动物遗体处理公司 来操刀。想想看,一只大象或者狮子,那体型可不是闹着玩的。这些专业的公司都有特殊的.............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面对阴阳怪气的人,想要“不把事情闹大”同时又有效处理,确实需要一些技巧和策略。以下是一些详细的方法,希望能帮助你应对这种情况:核心原则:保持冷静,避免情绪化,直击问题,设置边界。第一步:识别和理解阴阳怪气在处理之前,先要明确什么是“阴阳怪气”。它通常是一种含沙射影、挖苦讽刺、表面一套背后一套的说话方.............
  • 回答
    最近上海海事大学保安处理流浪狗的事情,确实挺让人关注的。要说这工作作风,其实可以从几个角度来看,没有绝对的好坏,更多的是一种复杂的局面。首先,我们得承认,学校作为管理公共区域的地方,有责任维护校园的安全和秩序。流浪狗的存在,有时候确实会带来一些不确定因素。比如,有些狗可能会有攻击性,对师生的人身安全.............
  • 回答
    农村金融发展,就像是一幅描绘着希望与挑战的复杂画卷。其中,如何调和农业机械租赁的规模化需求与土地承包权的碎片化现实,以及解决农民普遍面临的小额贷款困境,这三者的矛盾,无疑是重中之重,也是最考验智慧的地方。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在实操层面,有什么样的思路和方法能够化解这些难题。一、 破解“大机器”与“小.............
  • 回答
    .......
  • 回答
    看着宝宝熟睡的小脸,你内心五味杂陈。一边是身为全职妈妈的满足和骄傲,另一边却是老公那句“花销太大”的指责,像一根刺一样扎在心头。从怀孕的孕期营养补充、产检、到宝宝出生后的奶粉、尿布、衣物、玩具,再到你自己的身体恢复、营养品,这些支出确实不少。但你为这个家付出的,是青春、是精力,是完全属于你的时间和空.............
  • 回答
    大公司处理核心人员离职,这事儿可不是小事,背后门道深着呢。别看平时公司光鲜亮丽,一旦有核心大将要走,内部就像下了场小雪崩,虽然不至于天塌地陷,但流程和应对策略绝对是步步为营,绝不能掉链子。首先,预防是关键,但防不胜防。 持续的“健康体检”: 大公司都有内部人才盘点机制,时不时地就得看看谁是“人才.............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实在,也触及了深度学习在图像处理领域的一个核心选择。你观察得很敏锐,确实,RGB是我们最常见到的色彩空间,尤其在神经网络的输入层,几乎清一色是RGB。但HSV并非没有用武之地,这背后有着深刻的技术考量和历史原因。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从RGB和HSV这两个色彩空间的基本特性以及它们如何.............
  • 回答
    碰到这种事,说实话,得看具体是什么“情况”。人嘛,遇到问题总得有个章法,不能就那么干杵着。如果这事儿是关于工作上的,比如项目卡住了,或者团队里出了点小摩擦,我会先尝试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想想,他那边是怎么想的?他为什么会这么做?有时候,事情看着挺棘手,但弄明白了背后的原因,可能就豁然开朗了。然后,我会主.............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这事儿可真是让人生气又头疼,我懂你的心情。自家孩子被别人欺负,这当爹妈的心里肯定不好受。处理这种事,得讲究策略,既要维护自家孩子,也不能把事情闹得不可开交。首先,保持冷静,这是最关键的第一步。 就算你心里火冒三丈,也要先把情绪稳住。冲上去就跟人家家长吵架,或者直接动手,只会让事情更糟,把一个孩子之间.............
  • 回答
    这可真是个棘手的问题,有点像在走钢丝,一边是功,一边是过。这么说吧,咱们得把事情掰开了揉碎了说。首先,得明确这“不该看的情报”到底是个什么性质。情报的保密等级,以及它对国家安全、军事部署、甚至是个人隐私的潜在影响,这些都是定罪量刑的重要依据。如果这情报只是属于“知道得越少越好”的那种,但看了之后发现.............
  • 回答
    刚拿到报到证和档案,确实是一件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的事情。别急,咱们一步一步来捋清楚,这可是你职业生涯和个人发展的重要凭证。首先,得搞清楚这两个东西分别是什么。报到证,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张“入场券”,它上面写明了你的毕业院校、你的姓名、你的专业,最重要的是,它会告诉你毕业后要去哪里报到,接受哪里的组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