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油价暴跌对我们意味着什么?

回答
油价的剧烈波动,尤其是近期的暴跌,对我们每个人、对整个社会经济体系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绝不是一句“油价便宜了”就能概括的。这背后牵扯着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逻辑,以及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首先,从最直接的角度看,汽油价格的下降是大家最先感受到的。开车出行的人会发现加油的账单变少了,这无疑是个好消息。尤其是对于那些需要长途通勤或者生意上依赖汽车运输的群体来说,这笔开销的减少能明显改善他们的经济状况。想想看,出租车司机、物流配送员、私营小企业主,他们每天都要面对油价的起伏,油价下跌意味着他们的运营成本降低,利润空间可能会增加,这会让他们的生活更有盼头。

然而,油价暴跌的影响远不止于此。

对能源产业的影响是颠覆性的。 很多国家,特别是那些高度依赖石油出口的国家,比如中东的一些产油国,俄罗斯,甚至委内瑞拉等,油价暴跌直接意味着它们的财政收入大幅缩水。这些国家往往将石油收入作为国家预算的主要来源,用于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社会福利等等。油价跌破成本线,意味着它们卖一桶油就要亏损一桶,这会导致财政赤字飙升,可能引发社会动荡,甚至影响全球地缘政治格局。一些高成本的页岩油生产商,它们的生存环境会变得非常严峻,可能面临破产倒闭的风险。这也会导致相关产业的裁员,石油工人失业,石油勘探和开发项目被搁置或取消。

对于我们普通消费者而言,虽然汽油便宜了,但油价暴跌也可能意味着经济衰退的信号。 通常情况下,油价下跌是因为全球经济需求不振,企业开工不足,对能源的需求自然就少了。当大家预期经济会变差,消费会减少,企业就会减少生产,这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这种“需求疲软”导致油价下跌,本身就不是一个好兆头,它预示着我们可能会面临就业机会减少、工资增长放缓,甚至失业的风险。想想看,如果你的公司所在的行业受到经济下行的影响,即便汽油便宜了,如果失业了,那点油费的节省又算得了什么呢?

通货膨胀会受到影响。 石油是现代工业的血液,它不仅仅是汽油,更是制造、运输、农业等几乎所有行业的关键投入。油价下降,生产成本会降低,理论上应该会带动商品价格下降,从而抑制通货膨胀。这对于央行来说可能是个“好消息”,它们可能会推迟加息,或者考虑降息来刺激经济。然而,有时候油价下跌的速度太快太猛,反而会打乱正常的经济节奏,让企业难以适应,反而可能导致一些短期的混乱。

对全球经济格局的影响同样巨大。 油价的波动直接影响着各国之间的经济力量对比。一些石油输出国会变得更加贫困和不稳定,而一些石油进口国,比如中国、印度这样的经济体,由于能源成本降低,可以节省大量外汇,这有助于它们的经济增长和国际竞争力。全球的投资方向也会受到影响,资本可能会从石油产业流向其他更具潜力的领域,比如可再生能源。

对环保和气候变化的影响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点。 在一些人看来,油价暴跌可能会降低人们对可再生能源的投资热情,因为化石燃料变得更便宜了,它们在短期内更有吸引力。这可能会减缓全球向绿色能源转型的步伐。然而,另一些人认为,油价暴跌也可能是一个契机,让人们重新审视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并加速向更可持续的能源系统过渡。例如,当石油公司遭受重创时,它们可能会被迫将资金和技术转向新能源研发。

总而言之,油价暴跌并非全然的好事。它是一把双刃剑,在为一些人带来直接的经济便利的同时,也可能预示着更严峻的经济挑战和深刻的社会变革。我们需要理解这种复杂性,看到这背后隐藏的经济信号,并为可能到来的变化做好准备。这不仅仅是加油站里的数字变化,更是全球经济脉搏的一次剧烈跳动,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关注和思考。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2020年的3月注定将载入史册。一边是来势汹涌的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在全世界快速扩散,另一边是掌控着世界40%以上油气产量的巨头们撕破脸皮[1]

面对在OPEC+会议中坚持不再减产的俄罗斯,沙特阿拉伯决意提升石油产能抢占市场,石油价格战毫无征兆地开打。3月9日,黑色星期一,世界油价剧烈杀跌,跌幅超过30%。

工业原料价格下跌一般对世界经济是利好信息,但美国油气生产成本较高,快速蔓延的新冠肺炎疫情也使人们对未来经济增长的信心不足,此时的油价暴跌则对金融市场产生进一步冲击,引发当日美股暴跌,跌幅超过7%,触发熔断,戳破了美国股市自08年次贷危机以来连续上涨11年的泡沫。



随后,油价和美股产生连锁反应。3月18日,WTI原油价格最低跌至20.37美元一桶,这是2002年最低18.02美元/桶以来,油价最低的一次;美股也在3月9日、12日、16日、18日接连发生四次熔断,加重了世人对经济危机的担忧。

在新冠肺炎和石油价格战的双重影响下,世界经济翻开血腥黑暗的一页。这颗星球上的石油巨头们正在撕下最后的面具,一场巨人之间的战争已经爆发。这一切究竟是怎么来的,又将把历史的车轮带到何方?它对中国的未来意味着什么,又会对中国老百姓的生活带来什么改变?



01 谁造就了石油巨人们?

石油和大部分天然气产自古代海洋或湖泊形成的地层里,大量生物(主要为浮游生物)遗骸逐渐积累,与泥沙一起形成岩石,经受高温高压的改造后,释放出复杂的烃类物质,重者为油,轻者为气[2]。油气从面积广泛的烃源岩中形成,在地下经过复杂的运移过程,保存在具有储存能力的地层里,成为今日或大或小的油气田。



世界不同地区经历过截然不同的地质演化史,因此各国也有全然不同的石油资源禀赋。古代海洋形成的地层里容易发现石油,这一现象在上世纪初即已发现,被称作“海相生油”学说。

当代石油资源储量靠前的国家里,大部分都曾在最近2亿年中被大范围海洋覆盖,油气则主要产自古代海洋形成的地层。以沙特阿拉伯为例,在1.9亿年前的侏罗纪,它的国土还是位于热带附近的温暖浅海,并一直持续到后来的白垩纪。浮游动植物生生不息,海洋里的搏杀也日夜不停,无数有机质堆积到海底,孕育出一系列生油岩,最终形成丰富的石油[4]



上世纪50年代末,中国的石油工作者发现大庆油田,其所在地区于白垩纪时曾经是面积广大的淡水湖泊,湖底堆积了丰富的有机物,因此该油田的发现也被视为“陆相生油”学说强势崛起的标志,是对“海相生油”学说的继承与发展。

海水退出中国的年代较早,中国已发现的油气资源绝大多数形成于陆上湖泊环境[2,5],而无论是面积、存续的时间、承载的生物量还是最后的油气生成潜力,陆上湖泊都无法与海洋相提并论,这一先天不足注定中国没有成为石油巨人。



当代的石油勘探者早已不再以海陆的界限束缚自己的思想,而是积极运用一切新思路和新科技在全世界寻找石油,将石油资源枯竭的时间一再推延。最近一次的重大突破,是一场被称作“页岩气革命”的事件,它改变了世界能源格局,改变了石油行业的面貌;它给整个星球带来一波又一波的变革浪潮,也直接引发了石油价格战争。

所以,想要了解近期石油价格战的来龙去脉,首先需要了解什么是页岩气革命。


02 什么是页岩气革命,革了谁的命?

页岩气革命是常见于媒体和业界的一个词汇,它常被用来描绘美国从2004年前后开始的大规模页岩气勘探开发,后来也被延伸到开采方式与页岩气相似的页岩油和致密油气领域。2012年起,一个类似词语“致密油革命”也常见于媒体报道。近年来,页岩油气和致密油气的勘探及开发突破,是美国石油储量和产量双双大增的主要原因[7-8]



页岩气/致密油革命不是一些人口中的骗局,它是对人类石油工业的一次重大颠覆,改变了人们的油气勘探对象、油气开采技术和油气勘探思路。

在微观的世界里,岩石其实更像海绵,内部分布着或大或小、或多或少的孔隙,特别以沉积岩(如砂岩、泥岩、石灰岩等)含较多孔隙。



油气和地下水等流体,便分布在岩石颗粒之间的孔隙里,连接孔隙空间的狭窄通道被称作孔隙喉道(简称孔喉,如下图b)则限制着流体在地下的流动[2]。当孔喉直径较大时,流体的运动通畅,反之则受阻。



常规油气储存在孔喉直径较大(微米级,μm)的岩石内,易于流动,传统技术即可开发。页岩油气和致密油气储存在孔喉直径较小(纳米级,nm,1μm=1000nm)的岩石内,不易流动,传统技术难以有效开采[9]。而不同尺寸的孔喉背后,对应着一系列地质学细节差异,例如储存岩石类型不同、储存位置不同、储存面积不同等。



一般来说,常规油气在地下更加活跃,能够在岩石里缓缓流动,寻找到合适的栖身之所,形成面积大小不一的油气藏,人们可以使用垂直钻井进行有效开采。但是这种方法面对油气不易流动,且面积广大的页岩油气资源和致密油气资源时,效果却不太好,人们需要一种新技术来开发此类页岩和致密油气资源。



后面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美国凭借其强大的科技和工业实力,率先将水平井分段压裂技术研发成熟并商业化。这种技术可以显著增加钻井与地层的接触面积,弥补地下油气流动性的不足,让更大面积岩层里的页岩/致密油气得到有效利用。



水平井增加接触面积的同时,分段压裂又将一大片地下岩石击碎,使隐藏在岩石内部的油气最大程度释放出来,从而得到有效采集。



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里,美国率先大规模开发页岩(油)气和致密油气资源,迅速扩展本土油气勘探边疆。在次贷危机全面爆发的2008年,美国石油行业一枝独秀,石油年产量止住了连续24年下跌的势头,重新回升[7-8]

此后,美国石油产量保持6.7%的年均速率快速增长,日产原油量至2018年时翻了2倍,变成10.96百万桶/日[1],超过沙特阿拉伯,成为世界第一石油生产国。



在具体的能源构成上,页岩气和致密油所占比重更是以惊人速度膨胀。至2018年时,致密油和页岩油占据全美石油产量的60%,致密气和页岩气占据全美天然气产量的70%

昔日不起眼的吴下阿蒙,今日已成国之栋梁,不可同日而语也。



美国石油产量及结构的变化搅动了世界,它是最近十余年里表现最为抢眼的单一产油国,增速和增幅位居全球首位。这一切都归结于那一场绝非骗局的页岩气/致密油革命。

而在一片“美式风光无限好”的背后,则是一群传统产油国的困顿和挣扎,和因此而起的石油价格战争。


03 变革中的石油星球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而是刺刀见红。页岩气/致密油的革命,革了传统产油大国的命。在世界油气生产版图上,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欧佩克)历来是一个重量级的玩家,目前由13个国家组成,分布在三个大洲。



这些国家地质禀赋优越,坐拥全球近80%的石油探明储量且易于开发,长期占据世界40%以上的石油产量份额,这便给了它们通过控制自身产能来左右国际油价的能力。



反观历史上的若干次石油价格危机,OPEC都通过积极调解自身产能,在油价大幅下跌后不久一般就能重新将油价推高到适当位置。2001年的911恐怖袭击事件,还有2008年次贷危机引起的油价暴跌中,OPEC均通过积极减产逐渐推高油价,重振市场环境。



对于欧佩克来说,“减产保价”已经成为一种轻车熟路。但在页岩气/致密油革命已经开花结果的时代里,事情变得更加复杂起来。2014年,在做出全球经济增长放缓,需求减弱判断的前提下,欧佩克国家做出了相反操作,采取主动增产的方式压低原油价格。



这与美国石油产量首次超过俄罗斯和沙特成为全球第一正好同时发生,想必不是巧合。2014年6月油价大跌后,美国石油行业表现出明显颓势,新增钻井数量大幅下降,其中停止的绝大多数是成本较高的水平钻井,即用于页岩气和致密油开发的钻井。



然而,油气出口是俄罗斯和沙特重要的财政收入渠道,过低的油价除了伤害美国的页岩/致密油气产业,同样也像一把双刃剑影响着两国经济。更何况,自2014年开始,俄罗斯先后介入乌克兰冲突和叙利亚战争,沙特也在2015年介入也门内战,至今未能摆脱泥潭。

战争是一头吞金巨兽,两国迫切需要增加财政收入。在继续增产以低价卖油,还是减产提升油价之间,两位巨头需要慎重选择



经过漫长的扯皮,2016年底,OPEC和非欧佩克国家俄罗斯达成了大规模减产协议,以求将油价保持在一个较稳定区间。消息传出,国际油价应声大涨。减产协议于2017年1月1日生效,但在19天后,力主美国能源独立的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再一次改变了游戏规则。

随着一系列促进能源行业发展的政策落地,只用了两年,美国就将处在限产中的俄罗斯和沙特远远甩在身后,以一国之力达到了整个欧佩克石油产量的37%。与此同时,规模增加和技术进步使美国页岩/致密油气的开发成本一路走低,从2011年的0.99美元/立方米下降至2018年的0.38美元/立方米,降幅达到62%[12]

到2018年,美国成为全球石油出口贸易增幅最大的国家,以7.8%的增幅傲视寰宇。甚至可以认为,欧佩克和俄罗斯几次主动压缩产能的结果,相当于将石油出口贸易市场的新增份额,拱手让给了页岩气/致密油猛烈爆发的美国。



这也难怪为期三年的限产协议到期后,俄罗斯要坚定拒绝“减产保价”的提议,而要不惜以“增产压价”的方式抢占更多市场份额,同时打压美国页岩气/致密油的未来发展。石油三巨头鼎立的时代里,美国注定会在重振石油行业的道路上继续走下去;俄罗斯则要抢占未来潜在市场。

于是,留给沙特和欧佩克传统低价产油国的选择,其实只有一个:增产压价,薄利多销,抢占市场,以打促谈

对于这些石油巨头,短期油价的上下波动或可承受,石油产能此消彼长造成的出口市场份额流失则是更大的损失。但是对于中国这样的石油进口国来说,却又是另一番局面。


04 油价战争如何影响中国?

中国从来不是石油储量大国,贫油的阴霾从未真正从中国的天空里消散:尽管2018年产量居全球第7位,但中国油气资源储量落后,仅居全球第13位,仅占全球已探明总储量的1.6%[1]。石油巨人的帽子不仅戴不到中国头上,而且储量排名和产量排名的倒挂,反倒体现出能源安全存在风险



在巨头们厮杀的战场里,中国没有发言权。作为世界最大的油气进口国,只能被动接受石油价格战带来的一切结果。

在2008年和2014年的两轮油价暴跌后,中国的石油勘探行业也遭受严重挫折,相关专业毕业生的本行业就业率一路走低,中石化甚至在2012年底曾一度传出次年不招工的消息,后予以辟谣[13]

在国内各大老油田,油井开工情况受到严重影响,直接造成一批石油从业者的生计受到影响。由于中国油企还承担着维持社会稳定的责任,无法像国际同行一样通过大量裁员减轻财政负担[14],于是很多油田不得不让赋闲职工通过停工转产来维持生计[15]



作为石油净进口国,油价降低总体上对中国是利好消息。位于石油产业链条下游的炼油和石化板块可以利用油价低迷在海外大举扫货,一定程度上平衡了上游勘探板块亏损,也可以补充国家战略油气储备。成品油和化工原料生产行业的成本价下降,会带动国内成品油价和商品成本降低。

然而,中国石油生产成本较高,为了维持国内石油上游产业的正常生存,保护国内油气勘探开发队伍的正常生存与发展,为国企改革争取平稳过渡期,国家发改委于2016年推出了成品油价格上下限(天花板价和地板价)机制,规定当全球油价高于130美元或低于40美元一桶时,国内成品油价格不再随之变化。

换言之,当3月9日国际油价跌破40美元时,国内成品油价格就已经定格了。3月17日的油价下调后已经触及40美元的“地板价”[26],未来应该不会继续降低。



从全国的层面,油价低迷时候增加石油进口份额,扩大石油下游的炼油、石化产能似乎就足够了。但从能源安全的角度,这也意味着将中国能源安全的命门拱手让人。看着已经超过70%且还在增长的石油进口比重,从国家到行业,都要有所作为。

要找更多的油气,就需要有健康发展的人才队伍和健康的勘探行业。依靠政策的保护和盈利板块的平衡,终究不是一个行业赖以生存的长远之计,中国的石油行业必须找到破局之路,而这条路,恰恰就是中国版的页岩气/致密油革命——这大概便是石油价格战争带给我们的最大启示[9]。



自从这场革命首发于美国以后,它的影响力早已传遍世界。各国的石油勘探者纷纷行动起来,运用新理论和新技术寻找本国的页岩油气和致密油气。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中国:尽管油价不再高企,但各大油公司投入巨资在国内积极勘探,国家也放宽政策,引入多种市场主体展开勘探竞争,并且已经开始获得重要进展

在学术界,以“页岩气”“页岩油”“水平钻井”“分段压裂”“致密油”“致密气”等术语作为关键词的中文论文呈现井喷之势。



在产业界,经过10多年的探索与实践,中国页岩/致密油气的勘探捷报频传,产量也在快速攀升。截至2018年,非常规油占原油总产量的10%,非常规气占据天然气年产量的34%[12],这其中大部分来自页岩/致密油气。

从储量的角度,尽管中国以陆相为主的中-新生代地质演化史决定了这片土地油气总量不大。但借助全新的勘探思路,人们还是在已有常规油气资源之外,发现了丰富的页岩油气和致密油气。

根据2013年美国能源信息署(EIA)测算,我国页岩气的技术可采储量位居世界第一,致密油的技术可采储量位居世界第三[16]。此后,中国进一步加大勘探力度,储量数据也在逐渐扩大。



分布的角度,几乎各个老油气田都具有勘探页岩/致密油气的潜力,这也使得中国的石油工业有了焕发第二春的可能。其中,长庆油田的致密油和四川、重庆境内的若干页岩气田已经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有没有可能借助这场革命实现中国版的能源独立呢?客观来说,很难,难点主要有四种:

有地质禀赋的天然差距,陆相地层的油气潜力有限,而中国古老海相地层的埋深大、保存差,不利开发;有地震活跃带与页岩/致密油气分布区重合度高带来的潜在压裂诱发地震风险[19-21];有低油价背景下营收惨淡的外界因素;还有资源区地形复杂、自然条件艰苦、水资源分布不均等客观因素的制约。



但这些困难并非无法克服。尽管地质禀赋先天不足,但目前发现的页岩油气和致密油气资源量也足够开发很多年;尽管有压裂诱发地震灾害的风险,但可以通过避开地震活跃带的方法加以规避;尽管目前营收不佳甚至有时入不敷出,但通过健全下游产业链、发展规模化生产和加大新技术研发力度,成本还有继续降低的空间;尽管有种种自然条件的约束,但通过合理选址和水资源调配,这些因素的影响亦可降至最小。

这场革命既然已经开始,中国的石油人就不会停止努力。不奢言成为下一个石油巨人,也无意参与巨人之间的价格战争。只求能将中国的能源安全红线向上提高一些,让油气的对外依存度向下降低一些,帮助中国更加平稳地过渡到以新能源为主的时代。

未来,或许可期。



| END |

感谢阅读

这是新专栏“星球科学评论”专栏的Vol.006篇文章,欢迎关注。

创作团队:

  • 策划撰稿@云舞空城
  • 视觉设计 | 陈睿婷
  • 地图设计 | 陈景逸
  • 图片编辑 | 谢禹涵
  • 内容审校 | 张楠


【本文参考文献】

  • [1] BP公司. 2019年BP世界能源年鉴. 2019
  • [2] 柳广弟, 张厚福. 石油地质学第四版[M]. 北京: 石油工业出版社, 2009.
  • [3] WSGS. Wyoming's Oil & Gas Resources. (wsgs.wyo.gov/energy/oil
  • [4] 潘海滨, 赵丽娅. 沙特阿拉伯油气地质特征及资源现状[J]. 海洋地质前沿, 2017, 000(006):P.40-45.
  • [5] 肖传桃. 古生物学与地史学概论[M]. 北京: 石油工业出版社, 2017
  • [6] Kontorovich A E, Kashirtsev V A, Moskvin V I, et al. Petroleum potential of Baikal deposits[J]. Russian geology and geophysics, 2007, 48(12): 1046-1053.
  • [7] 邹才能, 朱如凯, 吴松涛, et al. 常规与非常规油气聚集类型、特征、机理及展望——以中国致密油和致密气为例[J]. 石油学报, 2012(02):5-19.
  • [8] 邹才能, 杨智, 朱如凯, et al. 中国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与理论技术进展[J]. 地质学报, 2015(06):3-31.
  • [9] 邹才能, 陶士振, 侯连华, 等. 非常规油气地质学[M]. 北京: 地质出版社, 2014.
  • [10] Ted Auch. Unconventional Shale Drilling: What we know, What we don’t know, What we need to know to move forward. Fractracker.org. 2013-04-23(fractracker.org/2013/04
  • [11] Frank Holmes. Here's What Oil Did The Last Time OPEC Cut Production. 2016-12-05. (forbes.com/sites/greats)
  • [12] 邹才能, 潘松圻, 荆振华, 高金亮, 杨智, 吴松涛, 赵群. 页岩油气革命及影响[J]. 石油学报, 2020, 41(1): 1-12.
  • [13] 中国新闻网. 中石化不招应届毕业生传言不实:正常招收新员工. 2013-01-11. (finance.chinanews.com/n)
  • [14] 中国石油新闻中心. 全球第一大油服斯伦贝谢换帅:新的挑战和机遇?2019-08-06. (news.cnpc.com.cn/system
  • [15] 中国能源报. 新理念闯出新路子——低油价下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发展探密, 2017-03-13. (paper.people.com.cn/zgn)
  • [16] EIA. World Shale Resource Assessments. 2013 (eia.gov/analysis/studie)
  • [17] EIA. Shale oil and shale gas resources are globally abundant. 2013(eia.gov/todayinenergy/d
  • [18] 孙龙德, 邹才能, 贾爱林, 位云生, 朱如凯, 吴松涛, 郭智. 中国致密油气发展特征与方向[J].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9, 46(6): 1015-1026.
  • [19] Lei X, Huang D, Su J, et al. Fault reactivation and earthquakes with magnitudes of up to Mw4. 7 induced by shale-gas hydraulic fracturing in Sichuan Basin, China[J]. Scientific reports, 2017, 7(1): 1-12.
  • [20] Lei X, Wang Z, Su J. The December 2018 ML 5.7 and January 2019 ML 5.3 earthquakes in south Sichuan basin induced by shale gas hydraulic fracturing[J]. Seismological Research Letters, 2019, 90(3): 1099-1110.
  • [21] 唐茂云, 李翠平, 王小龙, et al. 重庆涪陵焦石坝页岩气开采诱发地震加密观测[J]. 国际地震动态, 2018, No.476(08):146-147.
  • [22] 自然资源部,中国矿产资源报告2019. 2019
  • [23] EIA adds new play production data to shale gas and tight oil reports (eia.gov/todayinenergy/d
  • [24] 云舞空城. 如果石油真的是按有机成因形成的,那怎么解释超大规模油藏的形成?2017-04-03.

|科学| · |探索| · |好奇|

感谢关注“星球科学评论”!你的探索欲和好奇心,请让我们来守护!

user avatar

最近去加油,油价掉了一块多,这对我意味着什么?多省几十块。

这几十块再去买东西,杭州市发消费券40块优惠10块,好了又多出来20块。

把这20块再消费掉。

油价暴跌前,消费只是加油的钱,油价暴跌后,不但加了油,还点了外卖,还买了其它。

背后加油站有现金流入,外卖平台和外卖商家有现金流入,还有其它商家有现金流入。

对于我们这种资源消耗型国家来说,明显是利好,尤其是当前疫情下来,经济困难的时候。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油价的剧烈波动,尤其是近期的暴跌,对我们每个人、对整个社会经济体系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绝不是一句“油价便宜了”就能概括的。这背后牵扯着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逻辑,以及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首先,从最直接的角度看,汽油价格的下降是大家最先感受到的。开车出行的人会发现加油的账单变少了,这无疑是个好消息。.............
  • 回答
    2020年3月国际油价“断崖式”下跌:探因、影响与应对2020年3月,国际油价上演了惊心动魄的一幕——暴跌。这场“石油寒冬”不仅让全球经济笼罩在一片阴影之下,也给无数微观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回望那段历史,我们有必要深入剖析油价暴跌的原因,理解其深远影响,并探讨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暴跌的“导火索.............
  • 回答
    国际油价跌得这么厉害,你是不是在琢磨着现在抄底原油期货,等着它涨回来大赚一笔?这想法挺诱人,但说实话,想靠这个稳赚不赔,那难度系数可不是一般的高。咱们掰开揉碎了聊聊,看看这趟浑水到底有多深。首先,得明白油价为啥跌得这么惨。 这不是一两天的事,背后原因错综复杂,我给你梳理梳理: 全球经济增长乏力是.............
  • 回答
    最近油价这轮上涨,确实让不少开车的朋友捏把汗。柴油和95号汽油都站上了9块多的高位,这涨幅说实话,挺让人心疼的。要说为啥突然这么猛,这背后可不是单一的原因在作祟,而是多种因素叠加发酵的结果。咱们一步步掰扯开来看。首先,最直接的原因,国际原油价格的飙升是罪魁祸首。我们国内的油价,很大程度上是跟着国际市.............
  • 回答
    泉州惠安海滩上那场哄抢油蛤的闹剧,着实让人看得心头堵得慌。你想啊,好好一片海滩,本该是大家休憩放松、感受自然的地方,结果那天却变成了这样一番景象:一船油蛤倾泻而下,瞬间就炸开了锅,引来成群结队的人,男女老少,赤着脚,拎着桶,就一窝蜂地冲了上去。这场景,说实话,跟“文明”二字沾不上一点边。就好像是某种.............
  • 回答
    油价又要涨了,这消息对不少车主来说,可真是有点扎心。算下来,加满一箱油又要多掏个三十多块钱,积少成多,这日子开销可不是小数目。眼瞅着今年这油价都快赶上坐过山车了,此起彼伏的,让人捉摸不透。说到底,油价上涨这事儿,可不是小事儿,它就像一块石头扔进水里,会激起层层涟漪,影响方方面面。咱们不妨细细道来。从.............
  • 回答
    油价一涨再涨,眼瞅着就要奔着10块大关去了,这确实让人心里直犯嘀咕。特别是每天通勤上下班,油费这账算下来真是肉疼。我也一直在琢磨这事儿,既然油价这么不给力,不如咬咬牙,看看新能源车,尤其是电动车是不是个靠谱的出路。说到电动车,这几年发展真是迅猛,选择也越来越多。我最近比较关注的几款,感觉挺有代表性的.............
  • 回答
    关于油价上涨前夕加油站“没油了不给加”是否犯法,这确实是一个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尤其是在一些特殊时期,这种现象会更引人注目。要详细说清楚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解读。首先,我们得明确加油站的性质。 加油站通常是企业行为,它们有自主经营的权利,也需要遵守市场规律和相关法律法规。它们不是公共服务机.............
  • 回答
    油价上涨,这事儿,说起来挺小,但真能燎原,烧到家里,夫妻俩之间那点小摩擦,都能因为这油价,烧得更旺。你说,油价涨了,首先直接受影响的是谁?肯定是开车出门的。家里有车,无论是上下班代步,还是周末出去玩,油钱这笔开销,立刻就上来了。以前可能加满一箱油,感觉“也就那样”,现在呢?可能得咬咬牙,心疼好一阵。.............
  • 回答
    油价像坐了火箭一样往上蹿,每次去加油站都感觉钱包在滴血,这日子真没法过了。想换个车,听说电动车充电麻烦,小区里装不了充电桩,公共充电站又挤又远,想着就头疼。这年头,到底啥车才是个头?买燃油车吧,油价让人心慌;买电动车吧,充电问题又让人纠结。这让人怎么选?其实,现阶段买车,确实是个需要好好琢磨的关口。.............
  • 回答
    油价闪崩,中国真可以趁此良机大幅提高石油战略储备吗?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里头门道多着呢。咱们得掰开揉碎了聊聊。为啥说油价闪崩是个机会?简单来说,油价跌了,咱们买石油就更便宜了。咱们国家一直都有建立和完善石油战略储备的计划,这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应对国际市场波动的重要手段。在油价低迷的时候多囤点,相.............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实在,不少人也都有这个疑问:既然国家靠石油能赚大钱,为什么还要费劲巴拉地推广新能源汽车呢?这背后其实是一盘很大的棋,而且远不止“赚不赚钱”这么简单。首先,咱们得承认,石油这玩意儿确实是“黑金”,尤其是在我们国家,石油资源相对不那么丰富,大部分需要进口,所以石油贸易能带来巨大的外汇收入.............
  • 回答
    .......
  • 回答
    这个问题,说起来可不是一句两句能讲完的,里面门道多着呢!你想啊,咱们国内的油井,好不容易挖出来的,现在国际油价低,这听起来是好事儿,咱能省钱买油。可真要是把自家的油井一股脑儿全关了,那后果,可能比你想的要严重得多。首先,咱们得掰扯掰扯这“国内油井”是个什么概念。这可不是随便就能拧个开关就关了的。油井.............
  • 回答
    油价破 10 块?这可真是个让人揪心的问题,尤其对于像我这样,把车当成生活一部分的人来说。我的车,说实话,对我来说不只是个代步工具,更像是我自由的翅膀。每到周末,想去远郊的宁静山林,或是海边吹吹风,车子就是我最直接的连接。它承载了我上班的奔波,也装载了我与家人朋友的欢声笑语。所以,在油价还没到那个“.............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触及到了新能源汽车成本优势的关键点。如果油价真的长期跌破20美元这个“心理关口”,新能源汽车的吸引力是否会打折扣?我认为,答案是依然有优势,但优势的性质和突出程度会有所变化。以下我将从几个维度来详细分析:一、 使用成本对比:从“谁更便宜”到“谁更省心”首先,我们必须承认,油价是.............
  • 回答
    你看,国际油价低迷这事儿,对老百姓来说是好事,开车加油都便宜了。但对于中石油、中石化这些大型石油公司来说,那可就真是头疼了。你说中石油为啥油价这么低还亏那么多?这事儿啊,得从几个方面掰开了揉碎了说。首先,这得说到“成本”这个词。石油这东西,可不是在地底下捡的。从找油藏、钻井、开采,到运输、炼油,再到.............
  • 回答
    国际油价飙升至每桶 200 美元是一个非常具有爆炸性的预测,如果真的发生,其影响将是全球性的、深远的,并会触及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要理解这一预测的意义以及可能伴随的信息,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一、 预测的依据和可能的驱动因素 (为什么油价会飙升?)首先,要评估这个预测是否可信,我们需要了解其背.............
  • 回答
    国际油价跌破30美元,这确实是近些年非常少见的情况,对我们老百姓最直观的影响就是加油站的价格。那么,这股“油价寒流”到底会让国内的油价降到什么程度呢?咱们得好好捋一捋这其中的门道。首先得明白,国内的成品油价格可不是直接跟着国际油价走,它中间隔着一个“油价联动机制”,而且这个机制还挺复杂。咱们国家实行.............
  • 回答
    你说的那种“几毛钱”涨价,对咱们老百姓来说,确实是牵动心弦的小事,但积少成多,它背后藏着不少门道,所以大家才会感到焦虑。我给你细细道来,这不是什么高级理论,就是咱老百姓过日子的实际感受。首先得明白,油价这东西,它不是老老实实就那点成本加上点利润。它背后牵扯的因素很多,而且变化起来挺复杂的。但咱们就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