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头今天要很负责任地告诉大家,大量关井压产,以大量进口国外原油来替代国内生产的方法,想起来很美很划算,但做起来却行不通。这是为什么呢?且听我细细道来。
1关井不难 但复产难
要想明白这个原因
首先要知道石油是怎样开采的
储油构造示意图▲
注意:上图石油那一层并非是地下流淌的“油河”或者“池塘”,而是岩石。
采油原理三维图 来源:油微感觉▲
看看上面两幅图,你就能大致了解油井的功能了。油井,可以把埋在地下几千米的石油采出来。如果地下压力足够大,开个井就冒油,那就是自喷井。
自喷井在中东遍地都是,所以他们的原油开采成本很低。自喷井地下压力足,关闭和开启都很容易,这也就是为什么中东的产油国如果想增产或者限产都比较容易。
但我国的情况就不一样了。
自喷井在我国极少,这是我国的资源禀赋决定的。油井自喷压力不够,需要用抽油泵提升,这就是大家常见的“磕头机”。而且,开采一段时间后,往往还要靠往地下注水、注入聚合物,把油挤出来,可见成本投入不低。
我国的高成本油井主要是老油田的高含水井、稠油井、致密油开发井等,地下资源禀赋决定了中国的石油生产成本确实比一般中东高很多。
采油原理示意图 来源:油微感觉▲
从技术上讲,我国的油田关井不难,但如果要开井复产却很难。
我们知道,中国不少大油田都是依靠注水、注聚合物的二采、三采技术来保证产量。倘若油井停产,地下水就会淹没原油,或者压力不够出现断流,这样的油井就废了,不仅几千万的前期投资打水漂,还会影响附近其他油井的生产,甚至这一区块的地下油藏就采不出来了。关一口井,可能影响一大片。
地面采油机及配套设施 来源:油微感觉▲
从经济上讲,关井限产也不一定划算。开关井频繁,不利于油井长期稳定生产。油井复产需要成本,尤其是我国一些高凝、高粘的油井,一旦关闭,再开发的成本会更高。
我们以中国石化西北油田采油二厂为例↓↓↓
中国石化西北油田采油二厂,位于塔河油田,主要管理着稠油油藏的开采,这里的稠油是缝洞型油藏,原油埋藏在5500米的地下,像一个个巨大的桂林溶洞,由于地下压力大、温度高,溶洞中的油气像蜂蜜一样,是可以流动的,当被抽到3000米左右时,才随着温度降低开始变稠。
因此,这里的稠油开采主要是补充能量和井筒降粘,先是注入处理过的油田水、或者注入氮气补充能量,然后在井筒中掺和密度低的稀油来开采,这样的操作显然增加了开采成本。
单元注水和注气驱替,是在一口井注入油田水或者氮气,水和气将油沿着“溶洞”间的通道往采油井驱赶,如果停工,前面的现金投入就白白投资,这就好比在斜坡上推车,如果不继续使劲,车就会倒退回去。
另外,国内一些以碎屑岩为主的稠油油藏,因为埋深浅,稠油不能流动,需要采取蒸汽驱的方式开采,这种开采方式操作成本相较注水注气更高,注入的蒸汽在地下形成蒸汽空腔,将油不断往前驱赶,这时蒸汽腔的前面是油,后面是水,停下来也意味着前功尽弃。
就像大冬天烧炕停了柴火,等凉了再重新烧炕,就要比持续的保温加热要更费力费钱费时。
对石油企业来说,限产关井只能减少一部分可变成本,而资产折旧等固定成本依然存在,且这部分成本比例较高。因此,即使盈利空间缩小,甚至接近经济边际,石油企业也不能随意关停正常生产的油气井。
2原油限产影响产业链运行
国内大型石油石化企业都是上中下游一体化企业,包括油田勘探开发、炼化加工、油品销售的全产业链。
石油产业链示意图▲
产业链是一个整体,上游的油田限产停产,不仅影响到前期勘探投入回收,而且波及中游管道和下游炼化企业,从而影响整个产业链的运行和效益。上下游一体化的大公司,会综合考虑各环节的需要,不会轻易打断正在运行的产业链生产经营。
原油生产是处在产业链的中间关键环节,上游还有有物探、钻井等勘探业务。
同时,还有个问题需要了解:那就是每个炼化企业都有相对固定的原油来源,原油资源的相对稳定对炼化企业的安全平稳生产很重要,因为针对某一种或是几种原油,炼化企业的工艺设备条件是相对固定的,频繁变换原料可能会使石化企业“消化不良”,生产不出需要的产品;为适应原料调整生产计划会影响企业及产业链下游的效益。
3进口原油装哪儿是个问题
即使国内油井大量关井限产,多多进口低价原油,但进口的原油装哪儿呢?目前有3种设备可用来储存原油:大型储油罐,大型油轮和石油管道。
图源:视觉中国▲
但是,现在全世界陆上石油储存空间基本满了,海上还漂浮着大量已经装满原油的油轮,具备仓储功能的油轮租金上涨了600%。据纽交所上市世界最大的原油油轮公司CEO说,越来越多的船用于储存,现在几乎没有空间用于储存原油和成品油了,有人说碗里装的都是石油了。
石油是危化品,对仓储设备有很高的要求,投资很大,短期很难增加仓储设备,因此近期油价暴跌才会出现这种“无地放油”的情况出现。
舟山岙山基地▲
按照国际公认惯例,一国的石油储备能力要达到90天左右才是安全的。目前,全球一天的生产量就已经达到了全美国的战略储备总容量。全球最大的石油战略储备国——美国也就1亿吨的储存能力。
中国投资协会能源研究中心副理事长曾兴球说,国家石油战略储备主要是用来应对国家安全和极端灾难情况,不是为应对原油涨价储备。现在我们的储罐也基本都满了,石油储备设施建设周期长、投资大,为建设在全国大范围内建设储备设施不现实,也不可能无限制地储存,石油是消耗品,存多少才能够用呢。
4油田企业存续需要现金流与员工信心
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需要有足够现金流来维持。
石油企业关井限产则意味着产量下降,现金流会受到威胁。企业能获得现金,就能运转下去,就有度过危机的希望。如果现金流断了,企业会面临真正的危机。
此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不能忽视,轻易关井停产,对企业员工队伍的信心会造成一定负面影响。油价波动,美国企业出现大量裁员甚至破产,但中国石油、中国石化这样大型国有企业,企业的稳定同社会的稳定直接相关,因此关井停产更需慎之又慎。
听了这么多,你了解了吧
油井并不是家里的水龙头
想关就关,想开就开
石油是重要能源
能源是国家命脉
这背后有整个产业链的发展
更有国家能源安全的考量
因为高含水的油井停一次,不要说关停,就是因为雷暴停电停一次,都有可能产量归零。
我曾经每天都对着这样的井的日报表发愁,当尤其是这些井的采收率已经达到教科书都不敢说的50%以上,经历过3次采油,进入4次采油的阶段。
至于云舞空城,我只想说国家对于石油工人不能说没有亏待,但发底薪保证饿不死对比同时期的下岗工人,算是做的很好了。
没有油大家都知道,具备专业技能的老工人要是有工作必须向外开拓市场。但是为什么开拓不出去呢?
03年我父亲的13位好友就因此死在埃塞俄比亚,我父亲本来预订后2-3批就去的。
一位姓王的经常和我父亲一起在煤灰运动场跑步的当拿着ak的黑人叫着moneymoney冲进来的时候,被一枪打在头上,人没了。当年的我还不太能理解这件事,只有邻居家阿姨的哭声在我心里久久不能忘怀。
半个工程院的骨干,国家培养了那么久的人才,家庭的顶梁柱没了。
石油工人的工作领域与祖国的军事投射息息相关,祖国的力量投射到的地方,才有可能稳定的投入工作,
我不知道云舞空城为啥成了怨天尤人这样子,可能是因为国家体谅他的家庭,没有在那个年代派他的家人去开拓国外市场吧。
其实,不止石油。很难找到比国际到岸价低的生产、生活资料。(你听说过往外走私吗?除了人口。人便宜。)任何物资,比国际到岸价低,财经新闻里都会惊呼,价格倒挂。一方面是上面,行业早就分好了,某行业属于哪家的,这个不能多讲。另一方面是下面,很多基层小组长,整家三代内的亲属都在一个大型国企。一动真是全家失业,上面也怕麻烦。所以,竖起进口关税壁垒,以及进口配额垄断,保住前述两类人。苦的是中产阶级(全球定义,不是汇丰给大陆的定义),从汽车到大米,任何消费品都贵。本质是中产阶级在交税养别人。
真到了情况紧急的时候,买买买或者复工复产还来得及吗?
远的不说,就说前段时间的印度。
新冠病人缺氧气,你买一个试试?
就算全世界都帮忙,都不卡脖子,你猜,从外国买氧气到病人吸上氧,要多久?是几天?还是几个小时?
请注意,躺在ICU里面的病人,时间是以秒来计算的。
扯远了,说回石油。
假设碰到天灾(我都不说战争),运输机队要执行救灾任务,库存已经消耗光了,去买吧。我还是只当国际上都侠义心肠,都不卡脖子,别说原油了,成品油都舍得卖,买回来加上油就能飞那种,要多久到货?灾区人民撑得住多久?
买买买能从阎王爷手上买时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