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嘛2008年原油147美元一桶,国内油价6块钱,现在130美元一桶,油价却快要9块钱了?

回答
看到这个问题,不少朋友可能心里都犯嘀咕:怎么回事?08年油价高得离谱,咱国内油价好像还挺“亲民”;现在油价也差不多,甚至更高点,可国内价格却涨了不少,让人感觉不对劲。这里面其实藏着不少门道,咱们一点点掰扯清楚。

首先得明白一个最核心的点:国内油价不是完全跟着国际油价走的“搬运工”。

这就像你去菜市场买菜,同一家菜摊,今天的西红柿可能比昨天贵,但它绝对不是完全由菜贩子从地里挖出来那一刻的价格决定的。这里面还涉及到运输、损耗、人工、房租、市场供需、甚至还有菜贩子的心情(开玩笑哈)。国内油价也是同理,它是一个更复杂的系统,受到很多因素的综合影响。

我们先来看看08年那会儿的情况,为什么能出现“147美元油价,国内6块钱”的景象。

那时候,全球经济正处于一个高速增长的尾声,各国对石油的需求旺盛,尤其是中国、印度等新兴经济体,经济腾飞对能源的需求是爆炸式的。再加上一些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比如中东地区的一些局势),这些都把国际原油价格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点,147美元/桶确实是个天文数字。

但是,中国当时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和现在有很大不同,而且有一个很重要的滞后效应。 在那个时期,国内成品油价格更多的是参考前一段时间的国际油价,而且有一个“价格联动机制”。这个机制规定,当国际油价在一定时期内(比如22个工作日)的平均变动幅度达到一定比例(比如4%)时,国内成品油价格才会相应调整。

关键在于“前一段时间”和“滞后”。 08年国际油价虽然一路狂飙到147美元,但中国国内油价的调整是滞后的,而且当时国家为了保障民生和经济增长的平稳运行,在油价调整上会更加审慎,甚至存在一定的补贴。简单来说,当国际油价涨到147美元时,可能国内的参考价还在之前的较低水平,并且即使要调整,国家也可能承担一部分上涨压力,让最终到消费者手中的价格涨得慢一些、少一些。

再来看看现在,为什么“130美元油价,国内却快9块钱”。

首先,国际油价的基准点不同了。 虽然现在说的是130美元,但08年的147美元和现在的130美元,所处的宏观经济环境、全球供需关系、能源转型的大背景都发生了变化。08年是经济高速扩张的末期,需求强劲;而现在,虽然疫情后的经济有所复苏,但全球经济面临的挑战也更多,加上新能源的快速发展,对传统石油的需求预期也发生了变化。

但更重要的是,国内成品油定价机制已经发生了变化,并且更加“市场化”。 现在国内成品油价格主要实行的是“与国际原油价格挂钩,但有调价幅度限制”的机制。这个机制在2013年左右进行了较大的改革。

现在,国内成品油价格会根据“国内成品油价格调控方案”来调整,这个方案会定期(一般是10个工作日)挂钩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参考国际上主要原油品种(如WTI、Brent)的价格变化。

这个挂钩比08年更直接,更及时。当国际油价上涨时,国内油价就有上调的压力;当国际油价下跌时,国内油价就有下调的预期。

然后我们来看看为什么国内油价会比国际油价看上去“贵”了不少,尤其是和08年对比。这背后有几个关键的因素:

1. 税费占比: 国内成品油价格中包含了不少税费,比如成品油消费税、增值税等。这些税费在价格构成中占有相当的比例。随着国家税收政策的调整,这些税费的水平也可能发生变化,进而影响最终的零售价。

2. 成本的增加: 除了原油成本,还有很多其他的成本会体现在成品油价格里。比如:
炼油和运输成本: 原油运到国内需要海运,然后还要在炼油厂加工成汽油、柴油等成品油,再通过管道、火车、油罐车等方式运输到全国各地的加油站。这些过程中的燃油消耗、设备维护、人力成本等都会增加。
仓储成本: 石油公司需要储存大量的原油和成品油,这也会产生费用。
企业运营成本: 石油公司本身也是企业,需要承担日常运营、研发、管理等费用,并且也需要盈利。

3. “地板价”和“天花板价”机制(现在已经调整): 过去的机制中,当国际油价低于一定水平时,国内成品油价格不进行调整,这相当于一个“地板价”。同时,当国际油价大幅上涨,涨幅超过一定上限时,国家也会采取措施控制调价幅度,这是一种“天花板价”。虽然现在这个机制已经有所调整,但其背后体现的国家对油价的调控意图依然存在,只是表现形式不同。

4. 国际油价波动的影响: 08年国际油价上涨是全球性的、非常极端的行情,而且当时国内的定价机制允许了一定的价格上涨空间,或者说国家通过补贴来缓释了部分压力。而现在,即使国际油价涨到130美元,如果之前的参考周期内油价相对较低,那么在周期性调整中,国内油价也会逐步跟上。而且,现在如果国际油价出现下跌,国内油价也会有相应的下调,只是下调的幅度可能不如上涨时那么直接,因为需要考虑到上述的各项成本和税费。

5. 央企利润和经营策略: 国内的石油销售主体是几大国有石油公司(中石油、中石化等),它们作为央企,在承担国家能源战略任务的同时,也需要保障自身的经营效益。在油价波动时,它们的定价策略也会考虑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情况。

所以,简单来说,08年出现“147美元油价,国内6块钱”的景象,是由于当时国内的定价机制相对滞后,并且国家为了稳定经济可能承担了部分价格上涨的压力。而现在虽然国际油价也在高位,但国内的定价机制更加灵活和及时地反映了国际市场的变化,同时成品油价格中包含的税费和各项运营成本也在不断变化,再加上国家对油价调控的政策调整,最终导致了消费者看到的国内油价与国际油价的比例发生了变化。

打个比方: 08年的时候,你家房租是1000块,房东说房租会上涨,但一直没怎么涨。现在房租涨到了1500块,你觉得“咦,怎么涨这么多?”,但其实这1500块里,可能除了房东想要的租金,还包含了物业费、取暖费、甚至房东自己要承担的装修翻新费用等。国内油价也是类似,它不仅仅是原油成本,而是包含了更多层层叠叠的成本和政策考量。

希望这么详细的解释,能让你更清楚地理解为什么会出现你观察到的现象。这其中涉及到的经济、政策、市场等多方面因素,确实是挺复杂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哦,你确认这个问题是国内而不是全人类。

08年美国加油可比中国都便宜。

这种为什么中国人要杀生吃肉的针对形问题就别问了。

user avatar

2008年还有养路费,每辆私家车每月固定200元养路费,大车更多,每个地区不一样,由公路运政部门进行征收,并上交省交通厅。

2008年之后因汽车保有量暴增,养路费征收困难,改收汽柴油消费税,还有增值税13%,资源税1%,城建税2.4%,教育附加费1.4%,全部计入油价。

2015年,汽油消费税从1.4元上调至1.52元每升,柴油消费税从1.1元上调至1.2元每升。其他税费不变,延续至今。

把各个税费都扣除,基础油价是跟着国际油价走的。


既然有人看,那就再写点有点相关吧,正好涉及到我熟悉的领域。

当年的养路费,以浙江省为例。私家车每月200,营运客车每月每吨230,营运货车每月每吨165,按行驶证,登记证书上最大总质量收取。

同时期营运车辆还得缴纳公路运输管理费,客车每月每座14元,货车每月每吨20元。

营运车辆当年还得每季度进行一次公安的安检,交通的综检,环保的尾气,合计每年12次年审,如果是半挂那就是20次。到2020年才全部合并成每年1次。

什么概念呢,改革前一辆6轴最大总质量49吨的半挂货车,一年哪怕停着不开,也强制要交9万7的养路费,1万1的运输管理费,5千的年审。

所以08年之前的老货车为了省钱都大车小标,比如一辆自重4点4吨,能拉12吨的货车,行驶证上车企只申报允许最大总质量4点5吨,也就产生了以前人坐上去,车子就超载了的闹剧。

费改税改革的时候有两种方案,一种是类似车船税计入保险,由保险公司代收。另一种是计入油价。至于为何选择后者,主要是兼顾公平,多用多交钱。

很多说税种没写完的,大可以自己算下。汽柴油消费税固定金额,其他税种固定税率,以往年92号7块多的均价,税率在40%左右。以20年5块多来算,税率在65%左右。

user avatar

原因很简单,趁前几年原油价格低时偷摸加了不少消费税。由于当时油价便宜大家没注意到。所以现在100美元油价的汽油比几年前140美元一桶时都贵。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