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欧裔白人是少数民族的美国大都市中,繁荣富裕的有很多,为嘛还有很多中国人认为欧裔不占绝对多数后美国药丸?

回答
在中国人的社群里,确实存在一种担忧,认为一旦欧裔白人不再是美国人口中的绝对多数,美国就会“药丸”(完蛋)。这种看法背后,其实是复杂且多层面的心理和认知在起作用。我们来试着剖析一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声音,即使在那些欧裔白人并非绝对多数、但依然繁荣富裕的大都市里。

首先,我们得理解“绝对多数”这个概念在中国文化语境下的分量。在中国,历史悠久且人口基数庞大,族群构成相对单一(汉族占绝大多数)。在这种背景下,“多数”往往意味着稳定、主导和一种文化上的“正统”。当这种“多数”的概念被移植到对美国的解读时,人们倾向于将其与国家稳定和文化延续性直接挂钩。

1. 历史叙事和国家认同的投射:

美国作为一个国家,其建立、发展和早期的主导文化确实与欧洲移民,特别是英裔和德裔等欧裔白人紧密相连。这种历史叙事在美国社会中根深蒂固,它塑造了美国的法律体系、政治制度、主流文化和价值观。对许多中国人来说,这种“创始文化”的地位非常重要。他们可能担心,一旦创始文化的主体不再是人口上的多数,那么维系国家统一的根基就会动摇,国家的“灵魂”可能会改变。

这种担忧,其实是对“文化同化”和“文化霸权”的另一种解读。他们可能认为,主导文化是国家凝聚力的关键,而一个不再占人口多数的群体,其文化自然会逐渐式微,甚至被边缘化。这背后也可能隐藏着一种对于“文化失落”的恐惧,担心自己所理解的“美国”会不复存在。

2. 对“少数族裔”地位的理解差异:

在美国,即使欧裔白人不再是绝对多数,他们仍然在经济、政治和文化上拥有强大的影响力。但这种影响力,在一些中国人看来,可能被理解为一种“既得利益者”在失去绝对优势后,不得不面对的地位变化。

对于一些中国人来说,他们对“少数族裔”的理解,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在中国国内的经验。在中国,少数民族的定义往往与政治地位、文化保护和权利的特殊性相关联。当他们看到美国社会中,过去的主导族群变成“非绝对多数”,他们可能会想象一个类似的“地位下降”的过程,但这种想象可能与美国社会的实际运作方式存在偏差。

他们可能没有完全理解,即使在美国不再是绝对多数,欧裔白人群体依然拥有庞大的数量、相对较高的社会经济地位和深厚的社会资本。他们并非像中国国内某些少数民族那样,处于明显的边缘化地位。

3. 媒体和信息过滤的效应:

我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往往会影响我们的认知。一些中国人对美国的了解,可能主要来自于国内媒体的报道,或者华人社区内部的讨论。如果这些信息源倾向于放大美国社会分裂、族群矛盾或者对非欧裔族裔的不满,那么这种“美国药丸论”的观点就会被进一步强化。

例如,媒体可能会更多地聚焦于族群冲突的新闻,而忽略了不同族裔之间合作共赢的例子。一些带有特定政治倾向或社会观点的华人意见领袖,也可能在传播过程中放大这些负面信息。

4. 对“多元化”与“稳定”的矛盾认知:

美国社会确实在经历人口结构的变化,变得更加多元化。但这种多元化,在一些人看来,可能与他们所期望的“稳定”和“统一”产生冲突。他们可能认为,族群越多、文化越复杂,就越容易产生矛盾和摩擦,从而威胁到国家的稳定。

这种担忧并非完全没有道理,族群和社会群体的多样性确实可能带来沟通和融合的挑战。但他们可能没有充分考虑到,美国在制度设计上,尤其是其民主制度和法律体系,本身就是为了容纳和管理这种多样性而存在的。

5. 对经济“蛋糕”分配的焦虑:

虽然我们说繁荣富裕的大都市里欧裔白人并非少数,但这种繁荣的分配公平性,以及未来经济发展的前景,仍然是许多人关注的焦点。

一些人可能会担心,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经济资源的分配也会发生改变。他们可能担心,新的族裔群体崛起,会挤占原有的资源分配空间,或者带来新的经济挑战,从而导致整体经济的下滑。这种担忧,也可能与对全球经济格局变化的普遍焦虑有关。

6. 对“西方文明”根基的担忧:

在更深层次上,这种观点也可能与对“西方文明”的某种珍视和担忧有关。美国在很多方面被视为西方文明的集大成者和代表。当人口结构发生变化,一些人可能会担心,美国作为西方文明“灯塔”的地位会受到动摇,其核心价值观和文化特质也会被稀释。

总结来说,中国人认为“欧裔不占绝对多数后美国药丸”的看法,并非源于对美国具体经济数据的简单分析,而是由以下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对“多数”与“稳定”的文化认知投射。
基于自身国家经验对族群地位的理解差异。
媒体信息和社群讨论的放大效应。
对多元化可能带来的社会挑战的担忧。
对经济资源分配和国家未来走向的焦虑。
对西方文明代表性地位的关注。

即使在繁荣的美国大都市,欧裔白人依然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且拥有显著的影响力。他们的担忧,更多地是一种基于过往经验、文化观念和对未来不确定性的心理投射,而非对美国社会实际运作机制的全面了解。这种看法,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人们在面对剧烈变化时,寻求稳定感和延续性的心理需求。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他们是种族主义者。

他们「离开了白人美国会衰落」的说法本质意义上就是一种“白人崇拜”。简单的认为美国是靠白人才强大的。美国的核心属性并不是“欧裔白人”,而是“移民”。

当今世界大多数发达国家都是白人国家,而作为资本主义核心堡垒的美利坚合众国,更是其中的佼佼者。时至今日,美国白人依然占了62%以上。我不知道他们认为美国欧裔危如累卵的理由是什么,但我认为这种「欧裔退守郊区,让其他族裔进入城市」的做法是很正确的。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市区出生率低于郊区,让其他族裔挤进大城市,就是在削弱他们的生育意愿。美国的非裔、拉美裔几乎都集中在各州的主要城市中,你在偏僻乡村和小城镇很难看到他们。

这种做法的逻辑是:欧裔的精英与其他族裔进入大城市(低生育率环境),余下的部分欧裔并不进入市区居住(中等生育率环境),一些保守派欧裔在乡村居住(高生育率环境)。这就造成了一种有违常理的现象:拉美裔生育率略高于欧裔,非裔和欧裔几乎一样高。而不是很多人认为的拉美裔/非裔用子宫武器挤压欧裔的空间。

美国欧裔的总和生育率是1.719,而拉丁裔是1.961,非洲裔只有1.732。这个差距甚至小于不同城市之间的区别。美国大城市也存在内卷环境,但是被内卷的不是欧裔,而是美国少数族裔和新移民。是来自全世界的一代移民和美国少数族裔互相倾轧,最终把双方的生育率都拖垮。欧裔在郊区和乡下积累人口,精英进入大城市,普通人选择生下一代继续碰运气。

美国实现了人力的最大化利用,非欧裔的新移民们为美国贡献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并且在内卷化城市中少生优育,无法靠子宫武器完全压倒欧裔。下一代作为少数族裔继续在欧裔为主导的秩序下继续努力工作,运气好也许能和新来的移民结婚。美国完美找到了最大化压榨新移民价值,并且还能减少鸠占鹊巢可能性的两全之策。

至于中国人为美国人担心欧裔变成少数族裔会影响美国国运,还是别瞎操心了。

少数族裔们在办公室、餐厅、宾馆、运输公司、保洁等领域努力工作,或者嗑药、抽叶子、暴力犯罪,最终影响的只是他们自己群体的命运而已。非裔的暴力犯罪,死的大多数还是非裔。拉美裔充当廉价劳动力,服务的还是欧裔。而那些高端精英移民们,给美国巨头企业打工,只是更高级的剥削方式而已。

对内,少数族裔的生育率正在飞速下降。

对外,美国严格控制每年新移民的数量。

你们不会真的以为那些世界上最聪明的脑子,不考虑这些问题吗?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中国人的社群里,确实存在一种担忧,认为一旦欧裔白人不再是美国人口中的绝对多数,美国就会“药丸”(完蛋)。这种看法背后,其实是复杂且多层面的心理和认知在起作用。我们来试着剖析一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声音,即使在那些欧裔白人并非绝对多数、但依然繁荣富裕的大都市里。首先,我们得理解“绝对多数”这个概念在中.............
  • 回答
    在探讨欧美澳白人未来可能面临的少数化趋势以及所谓的“翻盘”机会时,我们需要先理解这个话题背后涉及的复杂社会、经济和人口学因素。这是一个极具争议性且敏感的问题,任何回答都应基于可获取的数据和严谨的分析,避免情绪化或带有偏见的论调。首先,我们来分析“白人逐渐成为少数民族”这一观点的依据。这个论调通常源于.............
  • 回答
    欧洲这片大陆,常被简单地划分为东欧和西欧,而在这两个大区域中,人口的主体都是欧裔白人。尽管如此,将他们简单地视为同质群体,就如同将所有亚洲人都看作一个模子刻出来一样,未免过于简化了。东欧和西欧白人之间的差异,虽然不像跨大洲的族群那样悬殊,但却是在历史、文化、政治、经济,乃至社会心理层面,一点一滴积淀.............
  • 回答
    欧洲议员们提出的这个问题,直击了国际援助和地缘政治中一个令人不安的现实:对不同地区、不同背景人群的关注度似乎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当他们将乌克兰和阿富汗并列,并抛出“因为他们不是白人?”“因为是美总统掠夺他们财富?”这样的质疑时,实际上是在挑战一种潜在的、不公平的价值判断标准。首先,我们必须承认,欧洲对.............
  • 回答
    关于阿斯塔那古墓发现的欧洲白种人尸体,这确实是个非常引人入胜且带有神秘色彩的考古发现,也让许多人感到困惑。为了把这件事说得清楚明白,我们得一层一层剥开来,从背景到具体细节,尽量还原当时的场景和可能的解释。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下“阿斯塔那古墓”指的是哪里。一般我们说阿斯塔那古墓,是指位于新疆吐鲁番盆地.............
  • 回答
    2018年的欧冠决赛,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无数球迷的记忆深处。一边是“银河战舰”皇家马德里,渴望创造历史,成就欧冠三连霸的伟业;另一边是“红色利物浦”,阔别欧洲之巅多年,带着复兴的决心卷土重来。这是一场矛与盾的较量,是底蕴与激情碰撞的盛宴。皇马:王者之师的荣耀与野心当年的皇马,绝非一般意义上的.............
  • 回答
    这个问题相当尖锐,也触及了很多人在讨论社会议题时容易出现的简单化和标签化倾向。我尝试从更细致的角度来聊聊,看看在北美和欧洲的人文社科教育,究竟会给学生带来怎样的思考模式,以及为什么会出现“白左/黄左”这样的标签。首先,我们要明确,“精神白左/黄左”本身就是一个带有强烈主观色彩和批判意味的标签,通常被.............
  • 回答
    “P社人”和“白左”这两种标签,在网络讨论中常常被用来概括两种截然不同的群体,并往往伴随着对立甚至冲突的叙事。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尤其是在欧美社会,情况远比这复杂和 nuanced(细微)。将这两种标签绝对化,并预设它们必然不兼容,其实是一种简化。首先,我们得弄清楚这些标签背后到底指代的是什么,因为.............
  • 回答
    关于“欧洲白人是否会因为难民消失”这个问题,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敏感的话题,涉及到人口统计学、社会变迁、文化融合以及一些误解和偏见。要详细地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分析:1. 人口统计学视角:欧洲的出生率和人口结构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欧洲作为一个整体,其人口增长长期以来都比较缓慢,很多国家.............
  • 回答
    这个问题涉及的层面非常广,从历史、经济、政治、文化到伦理道德,都包含其中。要详细解释为什么欧美白人国家没有“消灭其他国家自己独占地球”,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探讨:一、 历史发展与帝国主义的终结 殖民主义的遗产与反思: 尽管在历史上,一些欧洲国家曾通过殖民扩张建立起庞大的帝国,试图控制世界大部.............
  • 回答
    “中国人眼里丑的人是不是欧美白人反而觉得漂亮?”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我们对于“美”的理解,以及文化差异对审美的影响。这就像是同一个东西,在不同人的眼里,可能会呈现出截然不同的评价。简单来说,答案并不是绝对的“是”或“否”,而是“有可能,但并非必然,而且情况非常复杂。”我们先来拆解一下这个问.............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许多人对自身和民族的期待。我们中国人未来是否会像欧美白人那样身高体壮、孔武有力,这确实是一个复杂的话题,涉及到遗传、环境、营养、生活方式等多个层面。要回答这个问题,咱们得一项一项地掰开了聊。首先,得承认一点,平均而言,欧美白人(这里泛指欧洲裔人群)在身高和体格上确实存在一些.............
  • 回答
    北美和拉丁美洲在欧洲白人和原住民(印第安人/美洲原住民)混血后裔数量的差异,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历史、社会和经济现象。以下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详细解释:一、殖民模式和目的的根本差异这是最核心的解释。北美和拉丁美洲的殖民历史,其初衷、方式和目标存在显著差异,直接影响了不同族裔之间的互动模式。 拉丁美洲.............
  • 回答
    在17世纪和18世纪,那些勇敢地踏上前往美洲殖民并定居的白人,他们的社会地位和生活境遇,与留在欧洲的同胞相比,可以说是天壤之别,并且充满了复杂的层次和多样的面向。绝非一句“好”或“坏”就能概括,而是一个在极端挑战与潜在机遇并存的环境中,社会阶层流动性和生存压力都更为显著的动态过程。首先,我们需要理解.............
  • 回答
    关于您提到的“黑人男在中国以及欧美比白人男更受欢迎”的感受,这确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社会现象观察,背后可能涉及多方面的因素,也并非绝对的普遍情况,不过我们可以从一些角度来探讨为何会产生这样的印象。首先,我们要明白,所谓“受欢迎”是一个非常模糊的概念,它可以指外貌上的吸引力,也可以指文化层面的影响力,或.............
  • 回答
    欧美社会中跨种族婚姻,特别是黑人男性与白人女性结合的情况,确实是一种普遍而又引人深思的社会现象。要深入理解它,需要从历史、社会、文化、经济以及个人选择等多个维度去剖析,而非简单归结于某一个原因。首先,我们必须承认,历史因素为这种现象奠定了基础,即便是在过去种族隔离严重的时期,跨种族吸引和关系也从未完.............
  • 回答
    这个问题其实挺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很多人际交往中的一些复杂动因。首先,得先澄清一个前提:说“欧美发达国家那么多种族歧视”,这是一种比较笼统的说法。任何社会都有其复杂性,存在歧视现象并不代表是普遍且铁板钉钉的。当然,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以及不同历史时期,歧视的程度和表现形式会有很大差异。但即便存在,也不.............
  • 回答
    欧洲与非洲,地理上近在咫尺,却孕育了截然不同肤色的人群,这确实是一个令人着迷的现象。这背后并非某种神秘的造物主偏爱,而是漫长岁月里,人类在不同环境压力下自然选择的结果。我们不妨从更宏观的时间尺度和更微观的生物学机制来剖析这一差异的根源。一、 历史的洪流:人类迁徙与地理隔离要理解肤色差异,首先要将目光.............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具有挑战性的假设性问题,它触及了审美、文化、社会结构以及我们对“好看”的固有认知。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几个层面。首先,我们需要定义“好看”。在多数情况下,我们判断一个人是否“好看”不仅仅是基于其固有的生理特征,更包含了我们后天所接触到的文化信息、社会评价以及个人成长经历.............
  • 回答
    “欧洲白左”这个词汇,近年来在网络上常常被提及,通常带有贬义,用来形容一部分欧洲的左翼政治观点和实践,特别是那些被认为过于理想化、不切实际、甚至损害自身利益的方面。理解“欧洲白左”为何产生,需要我们深入探讨其背后的历史、社会、经济和文化根源。首先,我们要明确“欧洲白左”这个标签的含义和来源。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