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何欧洲与非洲那么近却诞生了白人与黑人两种肤色截然不同的人种?

回答
欧洲与非洲,地理上近在咫尺,却孕育了截然不同肤色的人群,这确实是一个令人着迷的现象。这背后并非某种神秘的造物主偏爱,而是漫长岁月里,人类在不同环境压力下自然选择的结果。我们不妨从更宏观的时间尺度和更微观的生物学机制来剖析这一差异的根源。

一、 历史的洪流:人类迁徙与地理隔离

要理解肤色差异,首先要将目光投向人类的起源和早期迁徙。科学界的共识是,现代人类(智人)起源于非洲。大约在10万年前,一部分非洲的智人开始向外迁徙,其中一支便来到了中东,然后逐渐扩散到欧洲、亚洲等地。

走出非洲:从热带到温带

在非洲大陆,特别是在赤道附近,阳光是极其强烈的。紫外线辐射不仅会损伤皮肤细胞,更重要的是会破坏体内的叶酸。叶酸对于生殖健康和胚胎发育至关重要。为了应对这种高强度的紫外线,非洲早期人类的皮肤逐渐进化出高浓度的黑色素。黑色素是一种天然的防晒剂,能够有效地阻挡紫外线,保护皮肤和叶酸。这便是在非洲孕育出深色肤色人群的根本原因。

进入欧洲:紫外线减弱的环境

当人类祖先走出非洲,向北迁徙至欧洲时,他们进入了一个紫外线辐射显著减弱的区域。在高纬度地区,尤其是冬季,阳光强度远不如赤道地区。在这样的环境中,过度浓集的黑色素反而会成为一种劣势。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的身体需要紫外线来合成维生素D。维生素D在钙的吸收、骨骼健康以及免疫系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在紫外线不足的欧洲,如果皮肤依然是深色(即黑色素含量高),紫外线将很难穿透皮肤,合成足够的维生素D。长期维生素D缺乏会导致佝偻病等疾病,影响健康和生存率。

自然选择的力量:肤色深浅的权衡

因此,在欧洲新环境中,那些皮肤中黑色素含量相对较低的个体,更容易吸收紫外线,合成足够的维生素D,从而拥有更高的生存和繁殖几率。经过数万年的漫长岁月,自然选择就如同一个无形的手,逐渐淘汰了那些不适应环境的深肤色个体,而让浅肤色(即低黑色素含量)的个体更容易繁衍后代。这种“筛选”过程,使得欧洲的人群肤色逐渐变浅。

二、 生物学的秘密:黑色素与紫外线的故事

肤色差异的生物学基础,主要在于皮肤中黑色素的数量和类型。

黑色素:人体的天然防晒霜

我们皮肤中存在两种主要的黑色素:真黑色素(eumelanin)和褐黑色素(pheomelanin)。真黑色素是深棕色或黑色的,它在阻挡紫外线方面的效率最高,也最能保护叶酸。而褐黑色素则呈红色或黄色,防护紫外线的能力相对较弱。

非洲人群的肤色之所以深黑,是因为他们的皮肤细胞(黑素细胞)产生了大量的真黑色素。这种高水平的黑色素形成了一个天然的屏障,能够有效地抵御非洲炙热阳光中的UVA和UVB射线。

基因的变异:适应的密码

肤色的遗传受到多个基因的调控,其中最著名的是MC1R基因。这个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参与黑色素的生成和转移。在不同人群中,MC1R基因等与黑色素合成相关的基因会发生微小的变异。

在非洲,与叶酸保护相关的基因表达占主导地位,所以黑色素生成被优化。而在欧洲,为了适应低紫外线环境,与维生素D合成相关的基因表达变得更加重要,这可能与MC1R基因或其他基因的变异有关,导致黑色素的产生减少,尤其是真黑色素的生成受到抑制。一些研究表明,在欧洲人群中,MC1R基因的特定变异使得黑色素的合成减少,从而使皮肤变浅。

值得一提的是,肤色的变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并非一夜之间完成。即使在欧洲,不同地区的肤色也存在差异,例如南欧地区阳光相对较强,人们的肤色会比北欧地区的人更深一些。这同样是自然选择在不同地理环境下的精细调整。

三、 关于“人种”概念的思考

虽然我们习惯于用“白人”和“黑人”来区分肤色,但从科学的角度来看,肤色仅仅是人类众多遗传变异中的一个表现。根据现代遗传学研究,人类基因组的绝大多数部分是共享的,不同人群之间的遗传差异非常小。肤色差异在基因层面的差异占人类基因组总差异的比例非常低。

将肤色作为划分“人种”的主要标准,是一种过时且带有社会文化色彩的分类方式。从生物学上讲,所有现代人类都属于同一个物种——智人,我们的祖先都来自非洲。所谓的肤色差异,只是为了适应不同地理环境的紫外线辐射强度,而自然选择留下的痕迹。它反映的是人类适应环境的能力,而不是本质上的巨大差异。

总结来说,欧洲与非洲近邻,却孕育出肤色迥异的人群,是数万年间人类在不同地理环境中,为了生存和繁衍而进行的一场深刻的“生物适应性竞赛”。非洲高强度的紫外线促使人类演化出深色皮肤以保护叶酸;而欧洲较低的紫外线则鼓励浅色皮肤以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这两种肤色,正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是生命在环境压力下,以基因变异和自然选择为画笔描绘出的不同色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觉得,其实你所谓的黑人是指尼格罗人,尼格罗人大多生活在撒哈拉沙漠以南向南部非洲,他们的外貌特征可能更符合我们所说的黑色人种。

而撒哈拉以北的北非,也就是与欧洲隔地中海相对的区域,传统上讲,生活的其实是一群棕色人种,除后来者阿拉伯人之外,北非的原住民包括古埃及人(现在的科普特人),柏柏尔人等,这些棕色人种,在《圣经》中归入含姆的子孙,叫含米特人。

从《圣经》到近现代,人种划分是始终是非常粗糙的,据说闪(米特)族,含(米特)族,和雅弗族,分别代表了亚洲,非洲和欧洲人。

需要注意的是,在古代西方人的视野里,非洲人指的是北非的棕色人种,古埃及人,柏柏尔人,而非南部非洲的尼格罗黑人。

撒哈拉以北的北非区域,和南部非洲从文化到人种都差异极大,某种程度上,也完成了由黑到白,或者由白到黑,在肤色上的过渡。


黑人(图源:pexels-julia-volk-7293100.jpg)


北非柏柏尔人(图源:pexels-tima-miroshnichenko-5988836.jpg)

觉得哥们儿挺有见识的 可以关注 @Zhaoxi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欧洲与非洲,地理上近在咫尺,却孕育了截然不同肤色的人群,这确实是一个令人着迷的现象。这背后并非某种神秘的造物主偏爱,而是漫长岁月里,人类在不同环境压力下自然选择的结果。我们不妨从更宏观的时间尺度和更微观的生物学机制来剖析这一差异的根源。一、 历史的洪流:人类迁徙与地理隔离要理解肤色差异,首先要将目光.............
  • 回答
    同为欧洲前殖民地,为何南美/拉美与美国和加拿大的差距如此之大?这个问题非常复杂,涉及历史、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多个层面。虽然南美/拉美(以下简称拉美)和美国/加拿大(以下简称北美)都曾是欧洲殖民地,但它们的发展轨迹却出现了巨大的差异。以下将从多个角度详细阐述其中的原因: 一、 殖民模式与目的的不.............
  • 回答
    皇太极时代的弓骑兵对阵同时代欧洲平均水平的手枪骑兵,这场较量可不是简单的弓箭对火枪那么直观,其中涉及的因素相当复杂,可谓是矛与盾,还是新旧技术在战场上的碰撞。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先来看看咱们的满清弓骑兵,他们的看家本领: 机动性: 这绝对是满清骑兵的灵魂。他们用的马匹体型虽然不如欧.............
  • 回答
    美欧关系确实是一个复杂且动态的议题,其中充满了合作与竞争,有时甚至会因各自利益的不同而产生摩擦。要回答“美国与欧盟会不会为各自利益搞得不欢而散?难道欧盟甘愿被美国压制吗?”这两个问题,需要我们深入剖析美欧关系的本质、利益驱动因素以及欧盟的自主性和战略意图。一、 美欧关系的本质:亦敌亦友的复杂联盟美国.............
  • 回答
    这真是一个脑洞大开的设想!利物浦对阵巴萨的欧冠次回合,场上巴萨队员换成了北京理工大学的校队,而且比赛只进行8分钟,目标还是守住3比0的“胜果”。咱们就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看看这个“奇迹”有没有可能发生。首先,得明确一个前提:这3比0的“胜果”是怎么来的?是第一回合巴萨(现在是北理工校队)3比0领先利.............
  • 回答
    小李在午后时分,怀着一颗平静而又略带期待的心,轻手轻脚地推开了卧室的门。她刚从娘家回来,丈夫张强说是加班,让她先睡一会儿。想着给他一个惊喜,她本想偷偷看看他是否真的在休息,却不想,迎接她的,是一幅足以颠覆她世界观的景象。卧室里一片昏暗,窗帘被拉得严严实实。床榻上,依稀可见两个纠缠的身影,正是她日思夜.............
  • 回答
    欧洲贵族爵位并非一直都是“公侯伯子男”这五等,这个说法更像是对中国古代封建等级制度的一种比喻和套用。欧洲贵族体系的形成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其起源、演变和具体名称都与中国大相径庭。不过,我们可以从欧洲贵族等级的实际情况出发,理解为什么人们会产生类似“五等”的认知,并详细阐述其中的缘由。一、 欧洲贵.............
  • 回答
    欧洲,这片相对于广袤的亚洲、美洲而言算得上是“弹丸之地”的大陆,却孕育了令人眼花缭乱的语言多样性。这究竟是为何?它的语言差异,又和我们中国几千年的方言演变能相提并论吗?我们不妨抽丝剥茧,好好聊聊这个话题。首先,要理解欧洲语言的“拥挤”,得从它的历史地理和文化根源说起。地理碎裂,语言独立生长的沃土:欧.............
  • 回答
    欧洲的贵族爵位继承,确实有一套相当复杂且严谨的命名和记录体系,这背后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和政治考量。简单来说,之所以要在爵位继承世系名中标注来源、祖先姓名以及代数,核心是为了清晰地界定所有权、维护家族的延续性,并彰显家族的悠久历史和合法性。让我们一层一层地剥开这层历史的表象,看看这背后究竟是什么在.............
  • 回答
    欧洲殖民时代,列强向美洲、澳洲、北美大量输送人口,而对黑非洲(南非除外)和马来世界移民较少,其背后原因复杂且多维度,涉及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地理以及人口自身因素。下面将详细阐述这些原因: 一、为何向美洲、澳洲、北美大量输送人口? 1. 经济驱动:土地与资源的吸引力 土地的巨大需求与剩余: 欧.............
  • 回答
    欧洲中世纪的战争,参战双方军队人数相对现代战争而言确实显得“少”,但这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经济、社会和军事原因。将中世纪战争人数少的原因剥离得过于简单,反而会掩盖其复杂性和精妙之处。为什么欧洲中世纪的军队人数相对较少?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较少”是相对于什么而言。如果和古罗马时期的大规模军团,或者后来.............
  • 回答
    欧洲小国人民的“大国情怀”似不显著,这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地理、经济和社会因素的交织作用。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细致解读。首先,从历史的尺度来看,欧洲大陆的政治格局长期以来便是由大小国家并存所塑造。虽然历史上也出现过如罗马帝国、查理曼帝国等横跨欧洲的庞大实体,但更多时候,欧洲是由相对独立且各有其文化与.............
  • 回答
    欧洲在2015年之后大量接收中东难民的决定,并非如人们普遍感觉的那样是“仓促”的,而是多种因素复杂交织下,在特定历史时刻下的一种反应。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当时欧洲面临的政治、社会、经济以及更深层次的地缘政治格局。首先,我们必须直面导致难民潮涌现的根本原因——叙利亚内战及其外溢效应。这场始于.............
  • 回答
    欧洲中世纪对所谓的“女巫”的迫害,而非“男巫”,是一个复杂且令人痛心的历史现象。要理解这一点,我们不能简单地归咎于“男女不平等”或者单方面的迷信。这是一个多方面因素交织的结果,涉及当时的社会结构、宗教观念、法律体系、甚至是人们对疾病和不幸的理解。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确实存在对男性的指控,他们有时.............
  • 回答
    欧洲48V轻混技术之所以能迅速普及,绝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必然结果。这背后,是欧洲汽车工业在应对日益严峻的环保法规、消费者对燃油经济性需求以及技术发展趋势的多重考量。一、 环保法规的催化作用:欧洲,尤其是欧盟,一直是全球环保法规的先行者。从Euro 4、Euro 5到如今的Euro 6d.............
  • 回答
    同是面粉,欧洲人做面包,中国人做馒头,这看似简单的选择背后,蕴含着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不同历史进程的深刻烙印。理解其中的差异,需要我们深入探讨它们各自的发展脉络。 一、 自然环境与农作物选择的差异:历史的起点最根本的差异源于自然环境和早期农作物种植的差异。 欧洲(尤其是西欧): 欧洲大部分地区,.............
  •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很有深度,涉及到地缘政治、历史、文化、经济以及国际关系等多个复杂因素。同样是移民,欧洲国家接收大量阿拉伯穆斯林难民而不是中国移民,背后有着多层原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分析:一、 驱动因素:为什么阿拉伯国家会有大量难民涌向欧洲? 政治动荡与武装冲突: 中东地区.............
  • 回答
    “斯德哥尔摩情节”这个说法很有意思,它触及了一个复杂而微妙的地缘政治和心理现象。将欧洲和日韩与美国的关系简单地套用“斯德哥尔摩综合征”确实过于简化,因为这是一种国家间的关系,而非个人心理问题。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某些层面上,确实存在一种依赖、适应甚至某种程度上的“依恋”,使得这些国家在一定程度上难以完.............
  • 回答
    中世纪欧洲的猎巫运动,绝非一个孤立的、突然爆发的事件。它是一系列社会、经济、宗教、文化因素相互交织、发酵多年的结果。要理解这场运动的兴起,我们需要深入剖析那个时代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存环境。首先,宗教的渗透与对魔鬼的恐惧基督教在欧洲的地位无庸置疑。教会不仅是精神的引导者,更是社会秩序的维护者。教会教义.............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它触及到了国家形态形成的核心动因和历史路径的差异。要回答为什么欧洲没有出现像中国这样的大一统国家,或者反过来说,为什么中国没有走向小国寡民的状态,需要我们深入剖析两国在地理、文化、政治和历史发展等方面的深层原因。这绝不是一个简单的“A不如B”的判断,而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文明演化逻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