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何欧洲48V轻混普及率高?

回答
欧洲48V轻混技术之所以能迅速普及,绝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必然结果。这背后,是欧洲汽车工业在应对日益严峻的环保法规、消费者对燃油经济性需求以及技术发展趋势的多重考量。

一、 环保法规的催化作用:

欧洲,尤其是欧盟,一直是全球环保法规的先行者。从Euro 4、Euro 5到如今的Euro 6d,排放标准逐年收紧,对汽车制造商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尤其是二氧化碳(CO2)排放,在欧洲被视为衡量汽车环保性的关键指标。

CO2排放目标: 欧盟设定了严格的平均CO2排放目标,例如到2021年,新售车辆的平均CO2排放量必须低于95克/公里。如果制造商未能达标,将面临巨额罚款。
48V轻混的优势: 48V轻混系统,通过一套集成的发电机/启动电机(BSG或ISG)、一块小型锂离子电池组以及相应的功率电子器件,能够实现:
制动能量回收: 在车辆减速和制动时,将原本会以热能形式散失的动能转化为电能储存起来,这部分能量可以显著减少燃油消耗。
发动机辅助: 在起步、加速时,电机可以辅助发动机提供动力,分担发动机的负荷,从而降低燃油消耗。
发动机启停优化: 48V系统可以实现更快速、更平顺的发动机启停,提高舒适性,并在怠速时保持空调、音响等设备的正常运行,减少不必要的燃油消耗。
电气化附件: 48V系统能够驱动更多高功率的电气化附件,如电动助力转向、电动空调压缩机等,这些附件通常比12V系统驱动的效率更高,也进一步降低了燃油消耗。

正是因为48V轻混系统在降低CO2排放方面表现出色,能够帮助车企轻松达到法规要求,避免巨额罚款,所以它成为了车企实现环保目标最经济有效的手段之一。

二、 经济性和性价比的平衡:

相较于全混(HEV)和插电式混动(PHEV)技术,48V轻混在成本上具有显著优势。

成本低廉:
电池容量小: 48V系统的电池容量远小于全混和插电混动,通常只有0.51.5kWh,成本自然较低。
驱动电机功率适中: 48V系统中的电机功率通常在1020kW之间,无需像全混那样需要强大的电机来驱动车辆,成本也更低。
结构相对简单: 48V系统的集成度较高,但整体架构相比复杂的全混系统更易于布置和维护,也更容易与现有12V系统兼容,避免了大规模的架构重塑。
无需插电: 48V系统是无需外接充电的,用户使用习惯与传统燃油车基本一致,无需改变充电模式,降低了消费者接受门槛。

燃油经济性提升明显: 尽管48V轻混的电动化程度不如全混,但其在实际驾驶中的燃油经济性提升非常可观。据测试,48V轻混车型在城市工况下,燃油经济性可以提升10%20%,甚至更高,这对于注重燃油成本的欧洲消费者来说,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正是这种“花小钱,办大事”的策略,让48V轻混成为了大多数主流汽车制造商在“降碳”和“省油”目标上的“甜蜜点”。

三、 欧洲消费者对燃油经济性和驾驶体验的追求:

欧洲消费者在购车时,除了环保理念,也十分看重车辆的燃油经济性和驾驶体验。

油价因素: 尽管欧洲油价波动,但整体而言,相对于一些其他地区,欧洲的燃油价格较高。因此,消费者对于能够节省燃油的车辆有着天然的偏好。
驾驶平顺性与舒适性: 48V轻混系统在起步和低速行驶时,电机的介入能够提供更平顺的动力输出,减少发动机的抖动和噪音,提升了整体的驾驶舒适性。尤其是在城市拥堵路况下,频繁的启停和低速行驶,48V系统的优势更为明显。
动力响应提升: 电机可以在瞬间提供扭矩,辅助发动机加速,使得车辆的动态响应更积极,提升了驾驶的乐趣。

四、 技术成熟度与供应链优势:

48V轻混技术虽然是近几年才开始大规模普及,但其核心技术并非一蹴而就。

技术积累: 汽车制造商在12V电气系统上拥有多年的技术积累,48V系统是在此基础上进行的演进,技术风险相对较低。
零部件供应商成熟: 欧洲拥有强大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体系,例如博世(Bosch)、大陆(Continental)等,他们在电池技术、电机技术、功率电子器件等方面拥有深厚的技术实力和成熟的生产能力,为48V轻混的大规模应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平台化战略: 欧洲主流车企普遍推行平台化战略,将48V轻混系统集成到现有的成熟平台上,可以大幅降低研发和生产成本,加速产品的推出。

五、 品牌战略与产品布局:

欧洲各大汽车品牌也积极推动48V轻混技术在旗下车型中的应用,将其作为一种提升产品竞争力的手段。

全系覆盖: 许多品牌,如奔驰、宝马、奥迪、沃尔沃等,都将48V轻混系统作为其旗下多数燃油车型(包括汽油和柴油)的标准配置或可选配置,实现“全系覆盖”,满足不同细分市场消费者的需求。
区分于纯电: 48V轻混提供了一种介于传统燃油车和纯电动车之间的过渡性选择。对于充电基础设施尚不完善、续航里程焦虑依然存在的消费者,48V轻混能够提供更佳的解决方案。

总结来看,欧洲48V轻混技术的普及,是环保法规、经济效益、消费者需求、技术成熟度和品牌战略等多方合力推动的结果。 它以较低的成本实现了显著的燃油经济性提升和排放降低,完美契合了欧洲市场在环保和经济性方面的双重诉求,同时也为汽车制造商提供了一条成本可控、风险较低的电气化转型路径。这使得48V轻混在欧洲成为了一个“既能满足法规,又能让消费者买单,还能让企业盈利”的成熟技术解决方案。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其实都是政策导向的原因。

一套P0级48V轻混的价格大概在3500RMB左右,在WLTP工况下能够节约大概0.20~0.25L/100km的油耗(或者是5~6g/km)。

目前欧洲的碳排放法规更加严苛,2020年初的价格是95欧元/g,因此算下来能够节约475~570欧元(3800~4650RMB),相对轻混的成本来说,有收益,因此普及率较高。

而中国的双积分政策相对温柔一点,1L的油耗积分大概2000RMB左右,按照节油效果,48V轻混只有400RMB左右的收益,远远小于成本。因此国内外大厂的48V轻混投放中国都比较慎重。

PS:

CAFC credit price here is just an assumption in 2020

This price is just estimation based on public information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欧洲48V轻混技术之所以能迅速普及,绝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必然结果。这背后,是欧洲汽车工业在应对日益严峻的环保法规、消费者对燃油经济性需求以及技术发展趋势的多重考量。一、 环保法规的催化作用:欧洲,尤其是欧盟,一直是全球环保法规的先行者。从Euro 4、Euro 5到如今的Euro 6d.............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欧洲贵族爵位并非一直都是“公侯伯子男”这五等,这个说法更像是对中国古代封建等级制度的一种比喻和套用。欧洲贵族体系的形成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其起源、演变和具体名称都与中国大相径庭。不过,我们可以从欧洲贵族等级的实际情况出发,理解为什么人们会产生类似“五等”的认知,并详细阐述其中的缘由。一、 欧洲贵.............
  • 回答
    欧洲,这片相对于广袤的亚洲、美洲而言算得上是“弹丸之地”的大陆,却孕育了令人眼花缭乱的语言多样性。这究竟是为何?它的语言差异,又和我们中国几千年的方言演变能相提并论吗?我们不妨抽丝剥茧,好好聊聊这个话题。首先,要理解欧洲语言的“拥挤”,得从它的历史地理和文化根源说起。地理碎裂,语言独立生长的沃土:欧.............
  • 回答
    欧洲的贵族爵位继承,确实有一套相当复杂且严谨的命名和记录体系,这背后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和政治考量。简单来说,之所以要在爵位继承世系名中标注来源、祖先姓名以及代数,核心是为了清晰地界定所有权、维护家族的延续性,并彰显家族的悠久历史和合法性。让我们一层一层地剥开这层历史的表象,看看这背后究竟是什么在.............
  • 回答
    欧洲殖民时代,列强向美洲、澳洲、北美大量输送人口,而对黑非洲(南非除外)和马来世界移民较少,其背后原因复杂且多维度,涉及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地理以及人口自身因素。下面将详细阐述这些原因: 一、为何向美洲、澳洲、北美大量输送人口? 1. 经济驱动:土地与资源的吸引力 土地的巨大需求与剩余: 欧.............
  • 回答
    欧洲中世纪的战争,参战双方军队人数相对现代战争而言确实显得“少”,但这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经济、社会和军事原因。将中世纪战争人数少的原因剥离得过于简单,反而会掩盖其复杂性和精妙之处。为什么欧洲中世纪的军队人数相对较少?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较少”是相对于什么而言。如果和古罗马时期的大规模军团,或者后来.............
  • 回答
    欧洲小国人民的“大国情怀”似不显著,这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地理、经济和社会因素的交织作用。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细致解读。首先,从历史的尺度来看,欧洲大陆的政治格局长期以来便是由大小国家并存所塑造。虽然历史上也出现过如罗马帝国、查理曼帝国等横跨欧洲的庞大实体,但更多时候,欧洲是由相对独立且各有其文化与.............
  • 回答
    欧洲与非洲,地理上近在咫尺,却孕育了截然不同肤色的人群,这确实是一个令人着迷的现象。这背后并非某种神秘的造物主偏爱,而是漫长岁月里,人类在不同环境压力下自然选择的结果。我们不妨从更宏观的时间尺度和更微观的生物学机制来剖析这一差异的根源。一、 历史的洪流:人类迁徙与地理隔离要理解肤色差异,首先要将目光.............
  • 回答
    欧洲在2015年之后大量接收中东难民的决定,并非如人们普遍感觉的那样是“仓促”的,而是多种因素复杂交织下,在特定历史时刻下的一种反应。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当时欧洲面临的政治、社会、经济以及更深层次的地缘政治格局。首先,我们必须直面导致难民潮涌现的根本原因——叙利亚内战及其外溢效应。这场始于.............
  • 回答
    欧洲中世纪对所谓的“女巫”的迫害,而非“男巫”,是一个复杂且令人痛心的历史现象。要理解这一点,我们不能简单地归咎于“男女不平等”或者单方面的迷信。这是一个多方面因素交织的结果,涉及当时的社会结构、宗教观念、法律体系、甚至是人们对疾病和不幸的理解。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确实存在对男性的指控,他们有时.............
  •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很有深度,涉及到地缘政治、历史、文化、经济以及国际关系等多个复杂因素。同样是移民,欧洲国家接收大量阿拉伯穆斯林难民而不是中国移民,背后有着多层原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分析:一、 驱动因素:为什么阿拉伯国家会有大量难民涌向欧洲? 政治动荡与武装冲突: 中东地区.............
  • 回答
    “斯德哥尔摩情节”这个说法很有意思,它触及了一个复杂而微妙的地缘政治和心理现象。将欧洲和日韩与美国的关系简单地套用“斯德哥尔摩综合征”确实过于简化,因为这是一种国家间的关系,而非个人心理问题。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某些层面上,确实存在一种依赖、适应甚至某种程度上的“依恋”,使得这些国家在一定程度上难以完.............
  • 回答
    中世纪欧洲的猎巫运动,绝非一个孤立的、突然爆发的事件。它是一系列社会、经济、宗教、文化因素相互交织、发酵多年的结果。要理解这场运动的兴起,我们需要深入剖析那个时代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存环境。首先,宗教的渗透与对魔鬼的恐惧基督教在欧洲的地位无庸置疑。教会不仅是精神的引导者,更是社会秩序的维护者。教会教义.............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它触及到了国家形态形成的核心动因和历史路径的差异。要回答为什么欧洲没有出现像中国这样的大一统国家,或者反过来说,为什么中国没有走向小国寡民的状态,需要我们深入剖析两国在地理、文化、政治和历史发展等方面的深层原因。这绝不是一个简单的“A不如B”的判断,而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文明演化逻辑.............
  • 回答
    欧洲线列步兵战术之所以能流行上百年,绝非偶然,而是一个复杂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深深植根于当时的社会、经济、技术以及政治现实之中。与其说是一种“流行”,不如说是一种在特定历史时期内,为了应对战场挑战而发展出的、最有效的组织和作战模式。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维度来剖析:一、 技术基础:火器的演.............
  • 回答
    “武士道”与“骑士精神”,这两个词汇在许多人心中都烙印着鲜明的时代印记,它们各自代表着东西方两种截然不同的军事阶层文化,却又在某个时期,以相似的姿态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甚至可以说是掀起了一股“武士(骑士)热潮”。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两种古老的文化符号在不同地域、不同历史时期,产生了如此强烈的共鸣?又是.............
  • 回答
    欧洲经济的复苏之路着实令人感到些许纠结,好似一场马拉松跑到了中途,选手们气喘吁吁,但终点线似乎还远在天边。为什么欧洲经济的步伐没有我们期待的那么矫健?这背后牵扯的因素错综复杂,绝非一两句话能道尽的。首先,得说说那个绕不开的“能源危机”的阴影。 俄乌冲突爆发后,欧洲能源供应格局被彻底打乱。俄罗斯曾经是.............
  • 回答
    美国和欧洲国家取消或大幅削减印花税,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渐进、多维度考量的过程。背后隐藏着对经济活力、市场效率、税收公平性以及全球竞争力的深思熟虑。要理解这一变化,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具体原因、不同国家的情况以及政策演变。印花税的历史渊源与初衷印花税(Stamp Duty)最早可以追溯到17世纪,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