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北美不像拉丁美洲那样有很多欧洲白人和印第安人的混血后裔?

回答
北美和拉丁美洲在欧洲白人和原住民(印第安人/美洲原住民)混血后裔数量的差异,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历史、社会和经济现象。以下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详细解释:

一、殖民模式和目的的根本差异

这是最核心的解释。北美和拉丁美洲的殖民历史,其初衷、方式和目标存在显著差异,直接影响了不同族裔之间的互动模式。

拉丁美洲:
“征服与采矿”模式: 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者主要目的是掠夺黄金、白银等贵金属,并建立大规模的土地所有权以获取财富。这导致他们需要大量劳动力来开采矿藏和经营庄园。
人口结构和劳动力需求: 拉丁美洲许多地区(如墨西哥、秘鲁、玻利维亚)在殖民之前就已经拥有发达的、人口稠密的土著文明(如阿兹特克、玛雅、印加)。这些文明的社会结构和劳动力是可以被利用和控制的。
西班牙的“血统纯洁”观念: 虽然西班牙殖民者将原住民视为需要被同化的异教徒,但他们也带有一种社会等级制度的观念。在缺乏大量欧洲女性抵达的情况下,与当地原住民女性发生关系并繁衍后代,是一种相对普遍的现象。这些混血后裔( mestizos, mulatos, etc.)在殖民社会中拥有一个特定的社会地位,虽然不如纯粹的西班牙人,但高于大多数原住民。西班牙社会对混血后裔的接受度(尽管有等级划分)比英国殖民者要高。
强制劳动和经济模式: 恩科米恩达(Encomienda)和拉巴拉(Repartimiento)等制度将原住民劳动强加给西班牙殖民者,这种制度直接促使殖民者与被征服的当地人口产生更密切的接触,包括生殖关系。

北美(特别是英属北美):
“定居与农业/贸易”模式: 英格兰、法国等北美的殖民者,尤其是英国殖民者,其主要目的是建立永久性的居住地、发展农业、宗教自由和贸易。他们希望在这里复制欧洲的生活方式。
人口结构和劳动力需求: 北美东部的原住民人口密度相对较低,且社会结构与拉丁美洲的帝国文明不同。殖民者认为原住民的社会和文化与欧洲文明格格不入,不适合被“整合”。
社会隔离和排斥: 英国殖民者对原住民的态度更多的是排斥和隔离。他们认为原住民是“野蛮人”或“异教徒”,不愿与他们进行深层次的社会融合。殖民者倾向于建立自己的社群,并希望将原住民赶走或边缘化,而不是将他们纳入自己的社会结构中作为劳动力。
性别比例: 最初抵达北美的英国殖民者中,男性远多于女性。虽然这可能促使与原住民女性发生关系,但英国殖民者对混血后裔的态度更为负面。混血后裔常常被视为“低等”的,不被完全接受进入殖民者社群。
土地获取: 英国殖民者直接剥夺原住民土地用于农业生产,而非依赖原住民劳动力。这种土地占有方式也减少了殖民者与原住民的日常互动和融合。

二、社会和文化接受度

拉丁美洲:
社会等级制度中的“混血”: 西班牙殖民社会发展出了一种复杂的种姓制度(Casta system),将不同族裔和混血组合进行划分。虽然这是一种歧视性的制度,但也意味着混血后裔(如mestizos)在社会结构中占据了一个“位置”,存在一定的社会流动性,并且在某些时期和地区,与原住民女性的结合被视为一种提升社会地位的方式(至少比原住民地位高)。
文化融合的痕迹: 尽管存在等级划分,但拉丁美洲在文化上表现出更显著的融合。许多宗教仪式、节日、饮食、语言(如克里奥尔语的形成)都融合了欧洲和原住民的元素。这种文化上的开放性,也间接促成了人口的融合。

北美(特别是英属北美):
严格的种族界限: 英国殖民者更倾向于维持严格的种族界限。他们将白人定义为“文明人”,而原住民则被视为“野蛮人”。混血后裔往往不被双方群体完全接纳。
法律和习俗的排斥: 很多殖民地的法律和习俗都明确地将白人与非白人区分开来,混血后裔在法律上和社会地位上都处于不利地位。
对原住民文化的贬低: 殖民者认为原住民文化是落后的、需要被“文明化”的,这种观念导致他们不愿意在文化上与原住民进行真正的交流和融合,更不用说通婚和生育。

三、殖民者的动机和对“其他”的态度

西班牙和葡萄牙:
“传教”的动机: 虽然有剥削的成分,但西班牙和葡萄牙也声称有“教化”和“传播基督教”的义务。这为他们与原住民的接触提供了一层“正当性”,也增加了与当地人口互动和融合的可能性。
欧洲社会结构的影响: 欧洲本身就是一个社会分层、地域差异巨大的地区,殖民者在很大程度上将这种社会观带到了新大陆。

英国和法国:
宗教纯洁和“新教伦理”: 英国(尤其是新英格兰的清教徒)更加强调宗教纯洁性和社区的排他性。他们认为自己是上帝选中的人,要建立一个“新耶路撒冷”,这使得他们与被视为“异教徒”的原住民之间的隔阂更深。
对“文明”的定义: 英国殖民者对“文明”的定义更为狭窄,主要围绕着自身的文化、宗教和社会习俗。他们很少将原住民视为可以与之平等共存的文明群体。

四、移民模式和人口构成

拉丁美洲:
早期男性殖民者比例高: 初期抵达拉丁美洲的西班牙和葡萄牙殖民者以男性为主,这使得他们更容易与当地的原住民女性建立关系。
非洲奴隶的引入: 为了弥补劳动力不足和弥补原住民人口的下降,非洲奴隶被大量引入拉丁美洲。非洲人与原住民和欧洲人的混血也构成了拉丁美洲人口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北美:
相对平衡的性别比例(后期)和更多家庭移民: 尽管早期也有男性殖民者比例高的情况,但英国北美(特别是美国)吸引了更多家庭单位的移民,许多人是为了建立永久性家园而来。
非洲奴隶的引入模式不同: 虽然北美也引入了大量非洲奴隶,但其与白人社区的融合和社会互动模式与拉丁美洲存在差异。奴隶制度在美国更加严酷,强调族裔隔离,混血后裔(尤其是有非洲血统的)往往被视为“奴隶”或“低等种族”,即使有混血,也更倾向于被置于社会底层,难以真正融入白人社区。

五、混血后裔的定义和认知

拉丁美洲: 如前所述,拉丁美洲发展了丰富的词汇来描述不同程度和组合的混血后裔( mestizo, mulatto, zambo, castizo 等)。这反映了混血在社会构成中的普遍性和其复杂的存在状态。
北美: 在英属北美,对混血后裔的界定往往更加简单粗暴,尤其是带有非洲血统的后裔,常常被视为“有色人种”或“黑人”,即使他们的白人血统可能占多数(如“一滴血”原则)。这种简单化的分类进一步阻碍了其融入白人社会。

总结来说,北美和拉丁美洲在欧洲白人和原住民混血后裔数量上的显著差异,源于各自殖民历史中不同的殖民模式、劳动力需求、社会结构、文化接受度以及种族观念。拉丁美洲的殖民者以征服和采矿为主要目的,需要并相对更容易地与人口稠密的原住民融合,甚至引入非洲奴隶,从而形成了复杂的混血社会结构。而北美殖民者(尤其是英国人)更倾向于建立独立的、文化上排斥原住民的定居社群,将原住民视为边缘化的“他者”,从而限制了混血后裔的产生和融入。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个问题可以追溯到西、葡、英三国美洲殖民地的差异没错,但是很多人似乎了解美国都多于拉美,以至于对拉美有不少错误印象,因而夸大或者忽略了某些重要因素。我的回答整理如下:

  结论主要包括以下三点,这三点因素的重要性递减

  1.西班牙美洲殖民地是在印第安人社会组织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因此它必须要整合西班牙人和印第安人社会;相对而言,葡萄牙巴西殖民地在较小的程度上面临这个问题,而英国北美殖民地的传统是把印第安人排斥在社会组织之外。

  2.两愿结合(或说非婚生子)在拉丁美洲的普遍性。

  3.伊比利亚移民的性别失衡。

  由于大家普遍对拉美了解较少,因此难免有很多错误的印象甚至是偏见,这些错误印象和偏见大大增加了很多人思考拉美问题时的困难。许多人最常犯的错误就是,拿美国模式嵌套和想象拉丁美洲,其中一个最典型的荒谬印象就是,认为在拉丁美洲(特别是西属美洲),印第安人都像在美国一样人口锐减,近乎灭绝,并且被排挤到社会边缘。然而这和事实完全是大相径庭,基本上就和认为现代中国人还都蓄着辫子一样可笑。

  在西班牙征服后,西属美洲的印第安人确实发生了人口锐减,但是西属美洲的印第安人(中美洲和秘鲁)同巴西和英属北美相比,有着两个巨大的差异。其一是,社会组织化程度高;其二是,人口繁多。

  人口锐减诚然恐怖:中部美洲的印第安人口从征服前的1200万-2500万人减少到1630年最低谷时的75万人,秘鲁的人口从征服前的900万人减少到1680年低谷时的不到100万。但是即使如此,印第安人仍然是殖民地早期和中期社会的基础。按照西班牙船员登记簿的记载,在16世纪时约有24.3万人前往西属美洲,17世纪上半叶有19.5万人,18世纪有5.3万人,这个数字相比锐减到最低谷后的的印第安人数目,不还是明显的少数派吗?而且这些数字只是毛数而非移民的实际数目,因为其中包括多次前往美洲的同一个人,包括许多在美洲担任公职或者发家致富后返回西班牙定居的人,另外西班牙人也常有在美洲因疾病或者意外死去的情况。

  没有印第安人就没有西印度。在纵轴上同波旁王朝的西班牙美洲相比,或者在横轴上同葡属巴西及英属北美相比,哈布斯堡的西班牙美洲可以说是一个后阿兹特克-印卡帝国。西班牙美洲的劳动力基础是印第安人,财源也是印第安人,对印第安人进行政治控制和经济剥削的基础正是西班牙人对殖民前的社会组织的接管,以及对原先的行政组织的沿用。在那些印第安人社会组织初级,人口稀少,没有明确的行政单位的地方,西班牙人就难以控制印第安人,而不得不长期同他们战斗,阿劳坎人、奇里瓜诺人、奇奇梅卡人、阿帕奇人都是这样的例子。在殖民末期的1788年,印第安人占西属美洲人口的45%,白人不到20%,梅斯蒂索人(印欧混血)占30%,黑人4%,这还是18世纪梅斯蒂索人比例开始猛增后的结果。从一开始,印第安人就是西班牙美洲社会不可分割的,而且可以说是基础性的一部分。

  回过头来看巴西。巴西的原住民主要是图皮人、瓜拉尼人、热人和阿拉瓦克人,这几个族群的社会在哥伦布时期尚且处于农业革命的开端,不具备复杂和庞大的社会组织。在1549年前,葡萄牙在巴西的政策主要是同原住民进行贸易,完全没有控制印第安人的需要,到1549年后,葡萄牙决定进入内陆建立种植园,才第一次面对整合印第安人的问题。但是,由于印第安人社会组织简单,人口在遭受疫病后更加稀少,不服从的印第安人又可以逃亡内陆丛林,所以殖民者选择大量引进非洲奴隶。葡萄牙种植园社会的主要劳动力是非洲奴隶,对于葡萄牙人而言,整合印第安人到殖民地社会是一个相对不那么重要的问题,毕竟印第安人并不是巴西社会的基础。从一个事例就可以看出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对处理印第安人地位迫切性的差别:伊莎贝拉一世早在1500年就宣布印第安人是天主教国王的臣民,原则上不受奴役;而类似的法令在巴西则是在塞巴斯蒂安一世(1557-1578年在位)时期才迟迟发布。

  而英属北美-美国的状况如何?一言以蔽之,英属北美几乎从未试图把印第安人整合进自己的社会,北美殖民地的南部和北部存在结构性差异,前者使用黑人劳动力维持种植园经济,后者是自成体系的白人移民社区。对于北美殖民地而言,社会组织松散的原住民缺少利用的价值和控制的必要,因此印第安人长期被排斥在殖民地社会之外。

  很多人在讨论殖民国家原住民政策的不同时,首先就会拿拉丁/日耳曼“种族心性”的不同,或者是天主教/新教文化传统的不同,再或者是老旧教科书上垦殖型/开发型殖民地的僵硬分类说事,事实上这都是舍本逐末的分析方法。原住民政策的关键在于殖民地自身的社会状况,以及这种社会状况同殖民者发生的互动。倘若是英国人统治墨西哥,他们又岂能尝试把千百万人隔离在社会之外而不加以利用呢?西班牙人到了人烟稀少的阿根廷草原,不也是搞起了农业垦殖社区,并且对草原上的印第安人采取敌视态度?殖民地历史的创造者是殖民地人民,而非帝国的一厢情愿。

  接下来答主谈第二点,两愿结合的普遍性。

  前文说过,很多人思考拉美问题的最大局限性,就是拿美国社会的模式去嵌套拉美社会。其实有的时候,我们也是在拿中国社会的惯常模式不自觉地嵌套拉美社会,这里就是个很明显的例子。在亚洲社会中,婚姻是两性结合的绝对主导方式,与此同时,婚姻被视为社会秩序的中心,任何其它方式都是小众的旁门左道。但是在殖民地时期的拉丁美洲,以下两个社会特征不可忽视:

  1.两愿结合(非婚结合)非常普遍,尽管同样受到社会偏见的打压,但是其比例却相当之大。在当代拉美社会,这一习俗仍然十分常见。

  2.婚姻同样是社会秩序的中心,但是对婚姻的重视程度以及参与正式婚姻的人口比例随着主流社会的吸纳度降低而递减。换句话说,在中低层社会,婚姻在相对意义上不受重视参与度也较低。

  因此,婚姻是殖民时期生育的一个靠不住的标志。

  以利马城的圣塞巴斯蒂安教区为例,登记簿资料表明,在16世纪末,40%受洗的婴儿是非婚生子女,而在整个17世纪,这个百分比波动在25%-40%之间;在智利的瓦尔帕莱索,整个18世纪的非婚生率保持在40%左右;在1690-1729年的墨西哥查尔卡斯矿区,非婚生率达到29%。在人口流动小,习俗传统的印第安人农村,非婚生的比例会小一些,低到6%。

  在巴西,赞成异族通婚的法令在1755年才制定出来,但是事实上从殖民地开拓时起,教会和政府都已经容忍族际婚姻了。但是,巴西种族混血的过程也不是合法家庭的产物,非婚的两愿结合才是主流。对于贫穷的底层来说,婚姻是一项太过奢侈、复杂和正式的活动,暂时的婚外结合才是主要秩序。在1790-1810年间,圣保罗自由人口的非婚生子女就超过40%;在1804年的维拉里卡,自由人口的非婚生子女多达52.2%。至于自由人和奴隶之间的,奴隶和奴隶之间的结合,根本还没算在内。

  两愿结合对于混血儿的产生具有决定性的重大意义,倘若都是整整齐齐,一夫一妻制的婚姻,混血儿的产生和扩张速度将会大大降低。

  最后一个因素,才是很多人提到的,伊比利亚移民人口性别失衡,而北美常常是社区搬迁的状况。这个因素确实不能忽略,但是其作用其实是被夸大了,原因如下:

  1.虽然移民到殖民地的女性总是较少,但是在1560年后也超过了总人数的1/4,而且女性来到新大陆的定居率相较于男性更高,同时因意外死亡的几率相较于男性更小。因此失衡并没有想象的那么严重。

  2.前文提到过的,两愿结合的普遍性减弱了正式的婚姻结合的地位。

  3.在婚姻结合当中,普遍的规律是一个地位较低的女性嫁给一个地位较高的男性,而在西班牙美洲,种族成分和社会阶层挂钩,因而在婚姻当中,一个混血女性嫁给西班牙白人男性很常见。例如一个白人农场主可能会把自己的梅斯蒂索女儿嫁给打工的白人青年等。换句话说,这种因素影响下混血现象的发生还是基于社会一般的婚姻规则,而非是“西班牙男人找不到老婆”。

user avatar

其实你就是想问印第安大屠殺(

Indian massacre

)吧。。。

西欧人,包括盎格鲁撒克逊人,对于血统的痴迷是根深蒂固的,远大于拉丁人。

有很多证据表明当时的美国人对印第安人实行了有组织的种族灭绝,

与印第安人通婚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另外美国历史上曾对血统不纯的人进行绝育...

甚至到了20世纪下半叶,许多美国人的精神偶像安兰德还把印第安人与animal类比。

just keep everybody out so that you will live practically like an animal,
or maybe a few caves above it.

====================

补充:

talich

的答案说主要问题是统计口径,这是不准确的。

事实上,很多当今的美国人还以印第安人血统为荣。

毕竟DNA不会说谎,下图来自

Evaluating Self-declared Ancestry of U.S. Americans with Autosomal, Y-chromosomal and Mitochondrial DNA,

测算了美国不同族群的DNA构成,

三个图分别代表双性遗传,母系遗传和父系遗传(请指正)。

可以看出美国的白人的混血率很低,不是人口普查的问题。

=======================

我在quaro上找到了一个看起来很靠谱的答案,

Why do a lot of South American and Central American countries have populations that are mixed ancestry between Native American and European people, but North America seems to have a very low mixed population?
This is a reflection of specific colonial history.

The Spanish incorporated Indians into their colonial system, albeit within a racial hierachy. Indians were relegated to a lower social position than Whites, but had a slightly higher position than Africans. There was early and extensive mixing and these admixture levels were also used to determine an individual's standing within society. A mixed blood, or mestizo, would have higher status than an indio. A castizo (child of a European and a mestizo) would have higher standing than a mesitzo but slightly less than a criollo or European. Running in tandem with this social structure that favored mixing and incorporating European colonial culture, there was also a biological reason that these populations flourished. The mixed blood children tended to have more immunity to diseases and integrated into the colonial society, while the fullblood Indian communities dwindled. Once these mixed blood populations were established, the indigenous genetics have simply been passed along over the generations.

The English colonial system in North America was radically different. The English did not incorporate Indians into their societies. They treated with tribes as though they were dealing with warring or allied nations. There was dramatically less Indian admixture that was incorporated into the wider White American population. Native populations plummeted during the colonial era, and there wasn't a large mixed-race group that had better immunity to diseases. So, tribes dwindled in the face of European contact, and unlike in South America, there was no large mixed-creole group that carried on indigenous DNA (in the general American population).

西班牙殖民者把印第安人纳入了社会系统,他们比白人低等比黑人高等。

混血比印第安人高等,比白人略低。

这种等级制度鼓励了印第安人找白人混血。

混血儿更能抵御疾病,所以基因流传了下来。

(参考Guns, Germs, and Steel,移民者带来的疾病是本地人的第一杀手)

而英国人并没有把印第安人纳入社会,他们把印第安族群当做另一个国家。

(美国曾经立法禁止种族间通婚,还曾对血统不纯的人绝育)

由于没有足够的混血,北美印第安人缺少疾病抵抗力,所以逐渐灭绝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