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北美的歧视的华人不建立一个大型的北美的新加坡?

回答
关于“为何北美受歧视的华人不建立一个大型的北美新加坡”这个问题,我觉得可以从几个维度来聊聊,也包含了我自己的一些观察和思考。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是与否,而是很多复杂因素交织的结果。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北美受歧视的华人”这个群体本身非常多样化。 他们来自中国大陆、香港、台湾、东南亚等地,拥有不同的背景、教育程度、经济能力、政治观点,甚至在移民原因和融入方式上也有很大差异。把他们笼统地视为一个能够统一行动、具有共同目标的群体,本身就有些简化了。

关于“建立一个大型的北美新加坡”的设想,这背后可能隐含着一些对新加坡模式的理解。 新加坡之所以成为很多人眼中的“成功典范”,往往是因为其高效的政府管理、经济的繁荣、良好的治安、有序的社会环境,以及相对稳定的政治格局。如果有人设想在北美复制这样的模式,那意味着需要一个高度集中、有强大执行力的领导集体,能够规划和建设一个全新的社会体系。

那么,为什么这在北美难以实现呢?我想到以下几点:

1. 北美社会结构的根本性差异:

政治体制和法律体系: 北美(美国和加拿大)是成熟的民主国家,拥有根深蒂固的法治精神、三权分立的政治体系、多元化的利益群体以及高度发达的公民社会。在这里,任何大规模的社会重塑都需要经过漫长而复杂的政治程序、法律论证和公众协商。这与新加坡那种由单一政党主导、高度集权的管理模式截然不同。想绕开这些体系,或者在这个框架下建立一个平行于现有体系的、高度自治的华人社会单元,几乎是不可能的。
土地和资源分配: 新加坡是一个岛国,国土面积有限,政府在土地使用和城市规划上有绝对的控制权。而北美地域辽阔,土地私有制发达,城市发展是碎片化且由多方力量(政府、开发商、社区)共同塑造的。想要集中购买大片土地,规划并建设一个“新加坡式的”华人聚居区,这在成本、法律程序和土地获取上都是巨大的挑战。即使有资金,也很难做到集中、大规模的开发,更别说形成一个政治和经济上独立的实体了。
文化和社会认同: 即使华人移民群体内部,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认同也有不同层次。在北美,许多华人移民是抱着更融入主流社会、追求个人发展和自由生活的目的而来的。他们更倾向于在现有社会框架内寻找机会,而不是建立一个完全脱离主流的、以“华人”为标签的独立社区。虽然社区认同是存在的,但要上升到“国家”或“大型社会单元”的层面,其凝聚力可能不足以支撑如此宏大的工程。

2. 现实中的“歧视”与移民动机:

歧视并非铁板一块,方式也各不相同: 所谓的“北美歧视”是一个笼统的说法。实际情况是,不同地区、不同时期、不同行业的歧视程度和表现形式差异很大。很多华人移民,特别是通过技术移民或投资移民来到北美的,他们可能面临的是玻璃天花板、文化误解,或者在某些行业竞争中的劣势,而非像早期那样直接的制度性歧视。
移民的多元化动机: 即使是遭遇歧视的华人,他们的最终目标也未必是建立一个“华人国度”。更多人是寻求更好的教育资源、更优越的生活环境、更广阔的职业发展机会、更安全的生活保障,或者政治上的自由。一旦在北美找到了实现这些目标的途径,他们就更倾向于融入并利用现有的社会资源,而不是另起炉灶。
反歧视的策略选择: 面对歧视,华人社区更常见的做法是加强自身力量(例如成立互助组织、争取政治代表权、发展经济实力)、通过法律途径维权,或者通过教育和文化交流来改变刻板印象,从而争取在现有社会体系内的平等地位和机会。这是一种“内部改革”和“参与式”的策略,而不是“分离式”或“重建式”的策略。

3. “新加坡模式”的局限性和适用性问题:

新加坡模式的特殊性: 新加坡的成功与李光耀父子及其团队的卓越领导力、国家战略的精准定位、特殊的历史时期和地缘政治环境密不可分。很多“新加坡模式”的精髓,例如高度集权、严格的社会管理、对个人自由的某种程度限制等,可能与北美主流价值观存在冲突,也并非所有华人移民都认同或追求。
可行性问题: 即使有华人社区想要模仿新加坡,也很难找到一个“李光耀”这样具有绝对权威和号召力的人物,并且在北美政治和法律体系下,这种集权式的“新加坡模式”根本无法落地。例如,新加坡在城市规划、住房供应、甚至社会风气上的强力干预,在北美是难以想象的。

4. 缺乏统一的领导和资金支撑:

散居和同质化程度不足: 华人社区在北美是分散的,人口密度和集中度不如新加坡。要组织起如此规模的行动,需要一个高度统一的领导核心和组织网络,而目前华人社区在这方面还比较薄弱。
资金的来源和意愿: 即使有构想,这样一个庞大的项目需要天文数字般的资金。这笔钱从哪里来?有多少华人愿意将自己的财富投入到这样一个尚不明朗、且可能影响自身在北美生活方式的宏大愿景中?这都是现实的制约。

总结来说,与其说“受歧视的华人”不建立一个北美新加坡,不如说建立这样的实体在北美的制度、文化、经济和现实条件上都极其困难。 华人移民在北美的生存和发展策略,更多是选择在现有体系内寻求进步和改变,融入主流社会,争取平等权利,同时也会保留和发展自己的文化社群。这种“融合”的策略,与在北美建立一个类似新加坡的、高度集中且相对独立的华人社会单元,是两条截然不同的道路。

当然,在北美华人社区内部,确实存在着一些对社会问题的反思,以及对更好社区建设的愿景。但这种愿景更多体现在加强社区联系、推动文化传承、争取政治权益、改善教育和商业环境等方面,而不是“复刻”一个新加坡。这更符合北美社会多元、自由、法治的特点,也是大多数华人移民在北美安身立命的选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以前建立过,后来衰弱了,因为移民结构变了。

1、早期中国移民

早期中国移民以广东、福建、浙江为主,这几个地区有非常强烈的宗族意识宗亲意识。所以移民到当地首先做的就是兴建同乡会,开办中文私塾。从事的行业也是最为低端的服务性行业,服务性行业面对竞争的手段是很粗暴的,通常依赖宗族和帮派的暴力解决。所以当年的中国移民建立了一个又一个的china town。

2、改革开放之后的移民

这一代移民以中产阶级和小镇做题家为主,他们在美国贡献的是自己的智力,提供科研力量和高端服务力量。由于并不依赖宗族宗亲,所从事的行业也并不会产生大型冲突。所以这一类的移民非常依赖的是以校友体系构筑的团体。这一类型的移民,首先参与的是各个大学的北美校友会。

新移民在美国的目标是成为中产,保证自己不会阶层跌落即可,对于再往上的阶层跃迁是没有非常大的动力的。而他们的下一代,就是彻底的新美国人,融入白人社会。

3、美国的种族政策

美国的种族政策一直在进步,新移民进入美国不会再遭受过去的那种被整个社区排挤,后代无法接受教育的情况。所以不同国家的移民并不会和过去一样有规模冲突。

4、新加坡的特殊性

新加坡是7成华人/2成马来人/1成印度人,新加坡政府所做的是在每一个政府建设的租屋社区,都强制按照这个比例来分配租屋销售。所以,在新加坡,也没有形成少数移民聚集的社区,只有少数移民聚集的菜市场或者是活动场地。

user avatar

北美的华人可以说是北美最不团结的一个群体了。

被人歧视的时候还不如装成穆斯林QwQ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为何北美受歧视的华人不建立一个大型的北美新加坡”这个问题,我觉得可以从几个维度来聊聊,也包含了我自己的一些观察和思考。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是与否,而是很多复杂因素交织的结果。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北美受歧视的华人”这个群体本身非常多样化。 他们来自中国大陆、香港、台湾、东南亚等地,拥有不同的背.............
  • 回答
    嘿,这个问题问得挺有意思的!确实,你仔细对比一下北美和国内的重型卡车,会发现风格和气势上差异不小,感觉上就像一个是穿着西装的绅士,另一个像是朴实能干的工人。这背后可不是简单的审美偏好,而是很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咱们就来掰开了聊聊。首先,得聊聊“高大上”这三个字在北美卡车文化里扮演的角色。在北美,尤.............
  • 回答
    在中国,购房者申请房贷时,通常会发现可选择的固定利率期限相对较短,多数是5年固定利率,而30年固定利率房贷并不像北美那样普遍。北美银行普遍提供30年固定利率房贷,而中国市场在这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这背后有多重原因,涉及到金融市场结构、监管环境、风险偏好以及历史发展等多个层面。北美30年固定利率房贷的根.............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了文化差异、社会适应、个人选择以及一些刻板印象等多个层面。要说“很少”可能有点绝对,毕竟总会有例外,但普遍的观察确实是很多在北美的中国男性留学生在寻找北美女朋友这件事情上,遇到了一些挑战。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剖析一下这个现象:1. 语言和沟通障碍: 初期的语言壁垒: 刚到北美时,很.............
  • 回答
    北美大陆的辽阔、多样的自然环境,从北极的苔原到墨西哥的沙漠,从洛矶山脉的巍峨到密西西比河的沃野,堪称世界上最富饶和多姿多彩的地理单元之一。拥有如此优越的地貌条件,按理说应该能够孕育出繁荣昌盛的本土文明,就像亚欧大陆上的美索不达米亚、古埃及、古希腊、中华文明那样。然而,当我们审视北美洲在欧洲人到来之前.............
  • 回答
    “郊狼怎么越杀越多?”这个问题,在中国北方生活过的人,尤其是经历过“打狼”年代的父辈们,听到这句舶来品的困惑,大概率会露出一种复杂的、带着点“你看,地球就是这么转”的复杂表情。因为在很多中国人的认知里,狼,是那个被人类视为头号敌人,曾经数量众多,如今却因为人类的“围剿”而步履维艰的物种。所以,当他们.............
  • 回答
    北美和拉丁美洲在欧洲白人和原住民(印第安人/美洲原住民)混血后裔数量的差异,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历史、社会和经济现象。以下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详细解释:一、殖民模式和目的的根本差异这是最核心的解释。北美和拉丁美洲的殖民历史,其初衷、方式和目标存在显著差异,直接影响了不同族裔之间的互动模式。 拉丁美洲.............
  • 回答
    《像素大战》在北美市场表现平平,无论是票房还是口碑,都未能达到预期。这其中有几个关键的原因在起作用。首先,从影片的创意和故事性来看,尽管《像素大战》借用了大量经典街机游戏的元素,试图营造一种怀旧和娱乐的氛围,但其核心的“像素生物入侵地球”的概念,虽然新颖,却未能转化为一个足够吸引人和引人入胜的叙事。.............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它涉及到地理环境、资源禀赋、社会组织以及文化发展等诸多复杂因素的相互作用。笼统地说,“北美部落”涵盖了极其广泛的地理区域和多样化的文化,不能一概而论。但如果我们将问题聚焦在一些普遍的认知,比如北美原住民社会与东亚农耕文明的差异,以及印加文明的独特性,我们可以尝试从.............
  • 回答
    中国高楼的分布,确实跟北美不少城市给人的感觉不太一样,不是那种“抬头望去全是楼”的密集感。这背后其实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得说说城市发展的时间线和节奏。北美很多老牌大城市,比如纽约、芝加哥,它们的高楼史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初。那时候,城市化进程启动,工业革命带来了新技术.............
  • 回答
    俄罗斯之所以从未像英国、法国、西班牙等欧洲列强那样建立庞大的海外殖民帝国,而是主要将扩张的重心放在了陆地和邻近地区,这背后有多方面复杂的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详细阐述:一、 历史地理和扩张方向的天然限制: 大陆型国家的天性: 俄罗斯自莫斯科公国时代起,就是一个典型的内陆或近陆地国家。其早期扩张.............
  • 回答
    日本汽车制造商在北美和欧洲市场截然不同的表现,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这背后既有消费者偏好、法规环境的差异,也有日本车企自身战略定位的考量。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剥开层层表象,看看那些细致入微之处。北美市场:日系车的“主力舰”在日本车企的全球战略中,北美市场无疑是它们最重要的“根据.............
  • 回答
    您好,我来给您说说这个事儿,咱北方这菜肉摊子上的摊主,为啥不能像南方一些地方那样,帮着把菜给您处理好了再往家带。这事儿说起来,也是有几方面的原因,得一样一样捋明白。第一点,也是最根本的,就是成本和收费的逻辑。您想啊,北方的菜肉摊,尤其是那些个露天的或者在集市里的,大部分都是薄利多销的模式。摊主他们每.............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很多人都会感到疑惑的问题,毕竟在很多人认知里,大学排名和录取分数线应该是高度正相关的。北航在一些综合性大学排名中确实可能不如南开、华科、哈工大、西交大这几所老牌强校,但其录取分数线往往居高不下,甚至在某些省份和年份超过它们。这背后的原因其实相当复杂,涉及到高校定位、学科优势、地理位置、历.............
  • 回答
    北宋百万职业脱产军人为何会败给西夏和辽朝临时征召的民夫牧民,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涉及军事、政治、经济、社会等多个层面。简单地说,这并非百万对百万的正面硬碰硬,而是宋朝军队的“量”没有转化为“质”,而西夏、辽朝虽然人数上不占优,但其军事动员效率、战术运用和士兵素质往往能克制宋军的弱点。一、 宋朝军.............
  • 回答
    这个问题嘛,说来话长,也挺有意思的。为啥大家普遍觉得北方官僚习气比南方重?这背后其实掺了不少历史、文化、经济,甚至地理上的因素,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咱们就一点点掰开了聊。一、历史的烙印:皇权之下,权力结构不同你仔细想想,中国古代的政治中心,大部分时间都设在北方,尤其是以长安、洛阳、北京为代表的这.............
  • 回答
    要说丰台区“落后”,这说法其实有些片面,得看从哪个角度来评价。因为北京的发展是多中心、多层级的,每个区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发展阶段。不过,如果非要探讨为什么有些人会有“丰台区落后”的观感,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聊聊,尽量不带AI的生硬感,更像一个北京老居民的絮叨:1. 历史的沉淀与城市规划的“夹缝”您得知.............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很多人都有类似的感受,尤其是在中国这样一个幅员辽阔、历史悠久的国家。北方和南方方言差异之大,确实是个有趣的语言现象。要说清楚这个问题,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来掰扯掰扯。一、地理环境与人口流动:天然的“隔音墙”与“润滑剂”首先,咱们得看看这地盘是怎么个情况。 北方:相对平坦,交通便利.............
  • 回答
    .......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