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北方的菜肉摊的老板不能帮客人把菜处理好?

回答
您好,我来给您说说这个事儿,咱北方这菜肉摊子上的摊主,为啥不能像南方一些地方那样,帮着把菜给您处理好了再往家带。这事儿说起来,也是有几方面的原因,得一样一样捋明白。

第一点,也是最根本的,就是成本和收费的逻辑。

您想啊,北方的菜肉摊,尤其是那些个露天的或者在集市里的,大部分都是薄利多销的模式。摊主他们每天进多少菜,多少肉,刨去成本,再算上租金、人工(有时候就摊主自己一人干)、损耗(菜放久了会蔫,肉放久了要处理),剩下的就是他们赚的钱。

如果摊主把所有来买菜的客人都给收拾好了,这就要算工时。您买一把葱,他给您择干净、切段;您买一斤肉,他给您切片、切丝、绞馅儿,甚至给您卤好、炸好。这些都是需要时间,也需要额外的精力和工具的。这些工时和损耗,谁来承担呢?

在北方的传统观念里,菜市场卖的就是“原材料”。您买回家,自己怎么吃、怎么做,那是您自己的事儿。您愿意吃生葱,就带回家生葱;您愿意吃肉馅,就买回去自己剁。摊主给你把菜处理好了,那就像是给您提供了半成品或者成品,这价格自然就得往上涨。可如果大家都这么要求,摊主得多雇多少人?得多配多少刀、多少案板、多少保鲜盒?这些成本加起来,菜价能不高吗?到时候您可能就嫌贵了,宁愿自己在家动手。

第二点,就是南北方饮食习惯和生活节奏的差异。

北方人的生活方式,尤其是过去,普遍节奏相对慢一些,而且家里都有自己一套“厨房功夫”。大家习惯了买回新鲜的食材,然后在自己家厨房里慢慢处理。比如说,北方人做炖菜、做饺子馅,那都是自己在家剁的菜,有的是经验。自己家剁出来的肉馅,那口感和调味,跟外面买的现成馅儿还是有区别的。

而且,北方很多菜品,比如炖白菜、烩菜、炒合菜,都需要自己在家按照自己的喜好来切,有的是粗切,有的是细切,这个是个人口味问题。北方人对食材的新鲜度很看重,他们觉得拿到手就处理好的,不一定就比自己在家处理的新鲜。

南方很多地方,生活节奏快,而且很多地方推崇“精致生活”,大家可能更愿意花钱买方便。加上南方很多菜本身就比较细致,比如做一些凉拌菜,需要把菜叶一片片摘好,把豆芽根儿挑干净,这些工作如果能有人代劳,确实能省不少事儿。所以南方市场的摊主提供这种增值服务,就比较顺理成章,也符合当地的市场需求。

第三点,是关于食品安全和卫生考量。

您想啊,市场里人来人往,各种食材混杂。摊主如果给您处理菜,那就要用到刀、案板、以及可能接触到肉的区域。如果同一个案板,一会儿切了猪肉,一会儿又切了青菜,您能放心吗?尤其是现在大家对食品安全越来越重视,摊主如果处理不当,比如刀具不干净,或者不同食材交叉污染,那问题就大了。

虽然南方有些摊主提供这种服务,但他们通常会有专门的区域和工具来处理,也会注意卫生。但如果摊主每天要给成百上千的客人处理食材,要保证每一样都绝对干净卫生,这个管理难度非常大。北方很多菜肉摊,它的运作模式就是提供新鲜原材料,您自己带回家处理,这样就规避了很多潜在的卫生风险。您自己在家处理,用的是自己的刀、自己的案板,您可以控制卫生条件。

第四点,还有点是市场定位和竞争格局。

在北方很多城市,菜肉摊的数量很多,竞争也很激烈。如果一家摊主开始提供收费的处理服务,那么其他摊主可能也会跟着做,这样一来,大家都成了“半成品加工点”,但如果大家都收费低,就没啥利润;如果收费高,又会流失一部分对价格敏感的客户。

反而,如果大家都专注于提供新鲜、优质的原材料,以原价出售,这样更容易形成一个清晰的市场分工。那些需要食材处理服务的,可能会去专门的超市熟食区或者提供净菜的商家那里购买,而不是在传统的菜市场里强求。

当然,也不是说绝对没有。 在一些比较大型的北方农贸市场,或者面向特定高端客户的菜摊,也可能看到有人提供简单的处理服务,比如帮你把肉块切一下,或者把鱼收拾一下。但这些通常是有限度的,而且也可能包含在价格里,或者额外收费。

总而言之,北方菜肉摊的老板不能帮你把菜处理好,更多的是一种成本、习惯、卫生和市场定位综合作用的结果。他们更像是提供一个“食材的集散地”,而把后续的加工烹饪的权利和乐趣留给了您自己。这在中国北方是一种普遍的、大家都能接受的市场运作模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且说郑屠开着两间门面,两副肉案,悬挂着三五片猪肉。郑屠正在门前柜身内坐定,看那十来个刀手卖肉。鲁达走到门前,叫声“郑屠!”郑屠看时,见是鲁提辖,慌忙出柜身来唱喏道:“提辖恕罪!”便叫副手掇条凳子来,“提辖请坐。”鲁达坐下道:“奉着经略相公钧旨:要十斤精肉,切作臊子,不要见半点肥的在上面。”郑屠道:“使得,——你们快选好的切十斤去。”鲁提辖道:“不要那等腌臜厮们动手,你自与我切。”郑屠道:“说得是,小人自切便了。”自去肉案上拣了十斤精肉,细细切做臊子。

那店小二把手帕包了头,正来郑屠报说金老之事,却见鲁提辖坐在肉案门边,不敢扰来,只得远远的立住,在房檐下望。

这郑屠整整的自切了半个时辰,用荷叶包了道:“提辖,叫人送去?”鲁达道:“送甚么!且住,再要十斤都是肥的,不要见些精的在上面,也要切做臊子。”郑屠道:“却才精的,怕府里要裹馄饨,肥的臊子何用?”鲁达睁着眼道:“相公钧旨分付洒家,谁敢问他?”郑屠道:“是合用的东西,小人切便了。”又选了十斤实膘的肥肉,也细细的切做臊子,把荷叶包了。整弄了一早辰,却得饭罢时候。

那店小二那里敢过来,连那正要买肉的主顾也不敢拢来。

郑屠道:“着人与提辖拿了,送将府里去?”鲁达道:“再要十斤寸金软骨,也要细细地剁做臊子,不要见些肉在上面。”郑屠笑道:“却不是特地来消遣我?”鲁达听得,跳起身来,拿着那两包臊子在手,睁着眼,看着郑屠道:“洒家特地要消遣你!”把两包臊子劈面打将去,却似下了一阵的“肉雨”。郑屠大怒,两条忿气从脚底下直冲到顶门,心头那一把无明火腾腾的按捺不住,从肉案上抢了一把剔骨尖刀,托地跳将下来。鲁提辖早拔步在当街上。”


你看看鲁提辖想打人,也先开口提要求了嘛。你有要求倒是说啊,合不合理能不能做放一边,你这还要求人家有超能力读心术了?

  • 那个,我b站看了文思豆腐不错想吃。豆腐摊老板给我切1斤豆腐,要细成能做文思豆腐那样的,还要包好了,别我拿回去碎了。
  • 那个,我想吃盘龙茄子了,帮我把茄子切一切吧。一定不能切断了,但是也不能太厚了,连接处不能超过茄子厚度1/8。
  • 那个,今天我来个简单的肉沫蒸蛋吧,但是我不要机器绞的肉,那个太碎没口感。需要人手剁的,需要用马蹄点剁1800刀,少一刀都不行,马蹄点也不能乱,不然我听着烦。
user avatar

问题前提有误。

我在长治和郑州买菜的时候,只要老板忙得过来,都是愿意帮我收拾一下的。

在天津没去菜市场买过菜,这里就不讨论了。

user avatar

这题就是现成的内卷案例。


举个例子说明一下:

同一座办公楼,有很多个公司。

A公司,里面有个职员,为了竞争过其他职员,天天免费加班。其他职员也不肯落后,于是,这个公司的所有职工都无偿加班了。

A公司其中一个职员因为某些原因,跳槽到B公司,也开始免费加班博取老板注意。之后B公司也开始全体无偿加班了。

随着这些公司互相跳槽的员工的越来越多,整个二楼都开始加班到半夜。


有一天,B公司老板无意之间走到其他楼层,发现C公司的员工居然按时下班,偶尔加班还给加班费。

于是他找到C公司的老板,说:“你是不是傻的?我们公司员工加班都不给钱的,而且天天都加。”

C公司老板想了想,好像是这么个道理。于是跟员工提意见,要求员工免费加班。

员工:不加,爱咋咋地。

user avatar

我出去买鱼,和老板说一声,鱼给我收拾了,就给收拾了。包括,掏内脏,刮鳞片。我们这鱼是整条炖,我没遇到有片片处理的。

我去买排骨,和肉摊老板说一声,老板就把排骨给我剁成块,大块小块提前说好就行。

我去买猪肉,包饺子,肉馅可以直接给我搅碎。

我去买牛,羊肉吃烤串,告诉老板。老板帮我切成小块,我回去直接串就行。

我吃烤牛羊肉,告诉肉摊老板,肉摊老板可以直接帮我切片,然后拌上腌料给我。我拿回家等腌入味,直接放烤锅上就能烤。

买鲜羊肉,说我要吃火锅。人家羊肉摊老板那直接带片片的机器,刷刷刷,一会儿我就能把羊肉片带回家吃羊肉了。

买鸡,整鸡可以给剁成块。吃鸡翅,整翅,翅中,翅尖,翅根这些都是分割好直接买就行。我这不流行自己在家做脱骨凤爪啥的,所以鸡爪子,就是直接卖干净的就行。鸡腿就是大腿小腿提前处理,直接买就行。

别的地方不说,在哈尔滨这里。但凡张嘴给老板说一声,能帮你处理的,就都给你处理了。

你不张嘴问,不吱声。人家老板直接给你收拾了,你在不乐意,老板亏不亏。

我妈去买菜,鱼要活的,肉啥的都是要整块的。她都是回家自己处理,这是她的年代,她的生活方式给她养成的习惯。

可是我是懒人,我是不会杀鱼,不会处理鳞片。我也没刀剁排骨。像我这种年纪的去买菜,不用我张嘴。人老板都会问我,买来咋吃,就顺便直接给收拾了。

面对这么大的市场,这么多不会收拾,懒得收拾的年轻人。但凡正常点的老板都不会放弃的。

做人赚钱,不分南北,甚至都不分国籍。想赚钱就会做。

user avatar

就很好奇,南方总说去买菜老板会给收拾,还有什么土豆给削皮切好,菜给切成适合炒的小段的......

你们是不是完全不介意那玩意切完没一会儿就氧化的情况啊,有好些人还鼓吹什么老板提前就切好备好你直接买现成的......你要再逛久一点,回家炒菜只能用一堆氧化后又黑又蔫巴的菜不难受吗?

我家在西北,目前在东北生活,这边只要你开口,菜都是可以处理的,而且是针对于你的需求,为你私人定制的处理方案,比如肉类可以根据你的需求绞馅切块,要几成肥几成瘦你都可以提要求,菜你要自己不好处理的他会给你处理了,有些氧化快容易变味的菜人也会告诉你回家啥时候吃啥时候处理就好,你要说不会处理,人老板也会告诉你用啥啥啥办法处理又简单又快......有时候你不知道菜咋做,和人老板提一嘴,人老板也会麻溜的给你把菜配好顺便告诉你做菜的方子......

咱北方的菜市场,你要的多人家可以麻溜的拿麻袋出来给你装菜,看东西多还能招呼伙计给你送到家里,你要的少人也能细细致致的处理好递到你手上。批发零售人家都能满足你......就不理解那些给你切个菜就不得了了一样拿出来炫耀的,你生活是多缺爱啊,老板给你切个菜都值得你拿出来说一嘴了?

真就不理解了,不就是个菜嘛,至于叭叭叭叭叭叭翻来覆去的说吗?是这辈子没人给你切过菜给你感动着了嘛?一天天拿菜市场说事儿,显得你们又没见过世面又小家子气......真不知道你们是怎么好意思腆个脸那这事儿炫耀的......

分割~~~

唉~有些人啊~眼睛就小到只能看得见削土豆这事儿了……咋的……别的菜不是菜了?菜市场老板处理别的菜就不会氧化了?你这瞧不起人绿叶菜是不是?人绿叶菜氧化蔫巴了也很难吃的好不好……有空多锻炼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吧……说个土豆你这人生里还真就只剩土豆了……也太辛酸了……

user avatar

不管北方有没有,就处理菜和肉这么点事真值得这么捧吗?市场经济这么多年了,我不把你当傻子,你也别把我当缺心眼。

你话里话外说的意思是南方老板帮顾客处理菜和肉都是免费的,你尊重老板吗?他是脑子不够用不会算账吗?人力成本不是成本吗?

无论是摊在成本里,还是为了吸引更多客人,处理菜和肉的钱肯定是要被老板赚回去的,换言之,是所有顾客买单的。

区别无非就是摊到菜价里是老板主动赚钱;为了吸引顾客的话,可能是周围的人都这么干了老板被迫内卷。

所以你告诉我这摊上“免费”给客户处理菜和肉,我第一反应当然是:我不要你处理你价格算我便宜点行不行?

买一顿两顿的菜真的不用你比划那两下,一是家里人真的有手,我就好奇,南方菜摊老板收拾菜,一群人在那夸南方老板勤快踩北方老板懒,难道这不是同步在说北方顾客勤快自己回家收拾菜和肉,南方顾客懒,连收拾菜都不会吗?二是我买一斤好菜,你给我处理掉半斤,后面又从处理的垃圾里拾掇出来二两“烂菜”接着卖,我觉得不怎么合适。我的菜当然是我自己说了算,不劳您费心,真那么好心,便宜点卖是真的。

存冬储菜吧,这事南方遇不上,讲的话那白菜就是靠外面保护里面,外面的干巴了扒掉两层里面还水灵。你给我处理好,且不说几十上百斤的菜你累成什么样,刚入冬您就给我扒的只剩白菜心了,我这冬天怎么过啊?真那么好心,便宜点卖是真的。

肉就不用说了,你处理的我不放心。那肉洗了吗上来就切?绞肉馅的机器多久没清了?我这买点瘦肉包馄饨,你给带出来点肥油,我是吃还是不吃呢?真那么好心,便宜点卖是真的。

杀鱼杀鸡,这北方也会做。杀完之后粗处理也没有问题。但其实大家也都知道,这程序不免费(要么收笔小钱,要么摊在价格里),只不过杀活物实在费劲,交钱免事完了。也有手巧耐劳的就是不用你杀,毕竟粗处理之后你回家还得去残留的鸡毛鱼鳞,鱼的黑膜,鸡的淋巴之类的也是你自己清理。遇上那爱干净的,还得先看看杀生的刀干净不干净,烫鸡毛的桶里水是啥颜色,不干净宁可买西装鸡也不让摊主处理。

您便宜点,我多省点钱,现在洗菜剁馅也没有那么麻烦。


我自己洗,自己绞,用着放心,您卖便宜点,帮我凑点买机器的钱,谢谢啦。

user avatar

坐标大连

你想处理菜,你可以跟老板说

比如我买了一根青笋,但是我不想削,我就会告诉老板让他帮我削,他也会帮我削

再比如我买了一斤肉,我想包个饺子,但是我不想自己剁馅,那么老板会给扔到绞肉机里给你绞好

但是老板为啥不能直接给你绞好呢

因为一些人是不喜欢用外头的绞肉机来绞肉的,毕竟你也不知道他用完一天擦不擦洗

这个时候假如你不说人家就给你绞好了,就会产生矛盾

另外我们买菜的量也比较大

比如我在北方,每次买几斤肉几斤排骨那简直是非常正常的

到了深圳,我跟老板说,给我来二斤五花二斤里脊

老板送了我一颗白菜

在这种买菜的量之下,你指望你不说老板就一点一点给你处理好,那简直就是不现实的

以上,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没事儿多来我们这里走走。

以上,祝好

user avatar

因为南方给你剁排骨,切肉片,杀鱼,摘菜的,没有本地人。不光养自己的老婆孩子爹妈,还得养铺主。

人家携家带口租你这天价铺面,只求一家人能过上好生活,你能多来消费,所以人家忍了。你和个大爷(二声)一样赞叹一下“真有服务精神”。不如多给点钱。

而北方租肉铺,做菜店的,都比南方同行有钱,大部分是男的上班,给自己老婆和带孩子的爹妈丈人丈母娘找个副业做做。刷点存在感罢了。你来也行,不来也行。我家门口商铺100平的才三四万一年,二楼还能住人,一个月三千多房租,舒舒服服谁差你这一单。

切肉片,杀鱼这一类精细操作要也可以,得加钱。

等广西云南贵州四川一代繁荣富强起来,南方你也得老老实实加钱让人给收拾处理。或者说是自己动手。附加劳动凭什么不给钱?凭什么不给钱?凭什么不给钱?

评论里很有趣了,说北方不给做是因为懒。请问,老板让你加班不给加班费,轻飘飘来一句你怎么这么懒,你怎么想?都是劳动者你搁哪摆啥大爷谱呢?人家以前大爷还知道打赏,知道体面是钱换来的,你呢?

本质上就是吃人口红利欺负人就是了。


注:评论区非常精彩, 请有孩子的家长截图,以后孩子再说不读书开出租,开肉铺,做服务业也能活。 就拿图给他看, 在中国,尤其是在南方, 服务业就是囗囗囗的代名词。你问囗囗囗是啥?南方人不让说。就酱。


又续。

1:评论区开始言之凿凿说我没去过菜市场了。

笑话,我上中学时就帮家里卖过菜。你知道进菜要几点起来吗?

天天三点起来去市郊的批发市场批菜!为啥要叫孩子?因为批菜少说两个人去,为了效率(各个品种抢菜)人越多越好。如果你一个人去,好的都让人批完了你买的就是次品,更别提卖。甚至你这边买完,那边三轮车上的菜就被人偷了。

如果按照你们所说的那种净菜,咱们不说南方标准吧,就单纯卖相好,没有肉眼可见的泥。(有小孩可能要问为啥会有泥,很简单,除了地里带的,更多的是二道贩子为了压秤加的,大批量进菜没法挨个抖干净。)

你回来都没法睡回笼觉,一直都要收拾菜、喷水,加湿布……直到出太阳,还得定期翻检,看有没有卖相不好的,及时拿下去。(这是在北方,要是在南方保持卖相不知道要难多少倍。)

so,这是你们眼里了不得的好工作?谁有点门路会热衷干卖菜?啥叫专业性强?是一般人受不得这种辛苦好吗!评论区是不是都觉得不用去批菜,专门有人给你送上门?人家欠你的吗?外卖点多了吗?

还不如做早餐好吗?起码炸油条不用跑十多公里就为了买点便宜面。做完早餐就休息。起码人家八块钱一屉的蒸包从四点忙到九点就自由了。起码做早餐不用挪地方,不用跑到郊县去……

卖菜九点之后你休息?你不进菜?

2:我会说福山话,不代表我就是“福山人”。

3:题主出这个题不叫“黑北方”,我说点我的所见所闻叫“黑南方。”

某君说“胡说八道,就硬黑,南方菜场都是本地人,看来黑南方真就是知乎的政治正确了”

哦呦。你这个话念三遍你自己信吗?

黑东北>黑山东>黑河南>黑西北。南方,在哪?

user avatar

作为一个南方人给我弹一下这种问题,是不是想引发南北争论啊?

不过有的回答有意思,比如买一点点东西都要人伺候,如何如何。。。

北方怎么样我不清楚,但说是伺候就有点过分了,充其量不过是行业内卷。

这个问题如果放三十年前,鱼摊老板帮顾客处理鱼能上新闻你信不?

你能提供更好的服务,能卖更多鱼赚更多钱,然后进货多你能以更低成本进货,进而赚更多钱,划不划算?

别的鱼贩一看,不行,我得跟上。。。于是乎,杀鱼成了行业标配。

就我所在地区,除了小泥鳅不处理,还真没见过什么鱼不帮你处理的,大泥鳅也帮你杀啊。像鳗鱼草鱼黑鱼之类的,都会问你要怎么吃。甚至普通海鱼都会问下是干煎还是清蒸,干煎的话会帮你划几刀。

批发另说。

user avatar

北方人开朗的多,有想法直接说,老板能办直接给你整了。

我之前租房家里就一把小水果刀,想吃孜然肉片,叫来朋友给我做,买肉的时候和老板说我家没刀,能不能帮我切了,老板问了句做啥菜,立马给我切成片。

至于水果蔬菜,北方这边天气多数干燥,大家又能吃,买十斤八斤都是非常常见的事情。

往前倒十来年,秋天买土豆白菜都是几十上百斤,老板要是都给你洗了,他这一天啥也甭干了。

就是老板真的愿意给你都洗干净,你拿回家,一放好多天了准备做菜,自己还是要再洗一遍。

费那劲,犯不上。

北方老板是热情的,也是愿意好好做生意的。

我初中的时候我爸妈出差,让我给家里买一袋土豆,一麻袋,三五十斤那样,我去买完,长相凶悍的老板让我先别拿走,喊了下自家媳妇儿,说让他儿子过来,帮我把土豆送回家,他看我太瘦,怕我自己拿着一大袋子拿不动,我说应该拿得动,他说你一小姑娘,拿这么多,别摔了。

老板儿子也没多大,就跟我差不多年纪,老板娘拿出两个大塑料袋,把麻袋打开,让我家用塑料袋分几趟拎回家,临了又给我换了个大麻袋,跟我说这样回去方便装。

我特开心,从家拿出可乐给老板儿子喝,老板说没多大事儿,客气啥。


每个地区的商贩,都是经过了市场多年洗礼,他们也都愿意拿出该有的诚意,如果这个服务没有,很可能是这个服务并不适用于这方水土

user avatar

北方人,在南方上的大学,对当地感情挺深,自认为比较有发言权。社会现象的出现与当地经济现象和文化传统生活方式是息息相关的。并不是北方都是镇关西,南方也并不是天生服务态度就好。第一次去南方有点不适应,南方同学可以在菜市场买一块西瓜,一根黄瓜,三两猪肉,同学跟小贩都习以为常。当我提出疑问时,同学告诉我:“买多了会坏掉。”这才是问题的本质。南方普遍气候炎热潮湿,在之前没有冰箱的年代,肉类会被制成熏肉腊肠,把萝卜之类的青菜做成泡菜,才能比较长时间保持食物不变质。而北方来说因为漫长的冬天造成蔬菜比较单一,肉类放在外面缸中,用盖子盖上,比冰箱还要管用,所以就养成了大量采买食物的习惯。南方应该很少见到一个人买三五百斤白菜,十几捆葱,几挂蒜,还有按半只买猪肉,一整扇排骨的场景。说实话,如果我买了一百斤猪肉,然后让肉贩给我细细的切成臊子(肉丁),这个场景是不是在哪本名著里见过?所以对北方人而言,食物的价格要比服务重要的多,五百斤白菜如果每斤多五毛,都会有两三百元的价差。而对南方来说,正因为食物的不易保存,所以每次的采买量都会特别小,一顿饭的量就够了。所以对于南方人来说,一般不会太在意半斤猪肉涨了五毛还是一块,南方主妇们在乎的是如果你给我把肉切碎,那么我在家就会多出十分钟的时间来看剧。所以一边卖的是实惠,一边卖的是服务,二者并不冲突。在北方买条鱼,摊主自然而然会免费帮你收拾;而南方假如是单位食堂大宗采购,我相信摊主也不会把上百斤的土豆给你洗干净切碎方便你回单位烧牛肉,这就是一笔经济账。

多说一句,关于南北方的问题有很多,每次大概率都会引起南北网友的冲突对立。其实个人感觉,你对立冲突的很大原因,是因为你跟南北方朋友们接触的不够多。如果你多去走一走看一看,就会发现,不管是哪里的人,大部分都很淳朴善良。这是根植于中国人骨子里的民族基因。当然哪里都有人渣和败类,到他们代表不了任何东西,言尽于此。

兄弟不好意思挂你一下,因为个人觉得你有点钻牛角尖了。你提的问题大概只能存在于数学题中,现实里没有人会去买几百斤猪肉然后全切碎的。因为如果你只是买一斤猪肉,大概率是为了包饺子做馄饨当馅儿,摊主会给你切碎。但是你买二百斤猪肉还要切碎……你是要包一年半的饺子吗?北方大量采购主要是方便贮存,并不是为了一顿吃光的,如果把肉全剁成了馅儿,想炖肉炼油都没法弄了,这是常识吧

user avatar

唔,坐标河北,绝对的北方。

菜肉摊这三字太笼统了,很难概括,我用本地情况介绍下。

菜肉摊大体分4类,在下用猪肉来举例子吧。

第一类,晚上三点半四点左右大车发货拉来的猪,供摊主的那一批,只有熟人能半扇半扇的买。我还没能买过,据买过的人说6,7块多一斤,不过要自己回家劈半扇猪分肉。

至于处理猪肉切块那就是做梦。


第二类,早上五点多到九点多,菜市场肉类大棚里面的,20多个摊位。(因为疫情,市场有时开有时关,现在不稳定了)

第一类的猪肉扇就是由他们分割成五花肉、排骨、里脊之类的。油腻腻的堆在案板上出售。味道并不美妙,摊主们系着染成黄灰油脂色的白围裙,招揽着客人。

价钱今天是九块钱,昨天是10块5,价格随着供货有上下起伏,但能保证相对的便宜。

一般就是附近居民和岁数大的人去买,或者出门看病人,看亲属,看老人,买个十斤二十斤,或者过年直接定个一二百斤出门和家里吃的。

因为竞争大(毕竟肉棚那么多摊位,市场上自己租小店的肉垫也不少)人少的时候摊主可以帮你砍排骨,用机器搅肉馅,其他的就不管了。当然那是八点半以后人少,肉看起来又不那么新鲜的事,属于粗加工。


第三类,肉店,基本上全天开门,猪肉十一到十二块五一斤。

环境干净,肉也分割成块放在冰柜里,或者干净的案板上让人选。

肉店多数是老板娘,笑眯眯的和你搭话,偶尔喊一句她老公补觉醒了别忘了接孩子。或者肉不够了,让他去库里再拿点。

肉店里为了揽客,人不多时候,愿意给你细细的切,想要什么切成什么,上次老板娘炫技,给我切了个腰花,骚筋去的干净,花刀干净利索,两个腰花我居然炒出了一大鱼盘。

但是服务也有个度。如果遇上鲁智深式客人,那么宁可不做生意,也不干。


第四类,超市。9点到7点半。

价格上,今天特价,后臀尖12.99元一斤,五花肉14,5吧,差不多。

员工不满足顾客要求,被投诉会被扣钱,而且各类机器极其全,所以只要说了就能处理。

切块切丝切片都可以,排骨说明白了,炖排骨给你砍的大,糖醋排骨给你砍得小。


所以说,不敢说整个北方,起码本市服务质量和价格成正相关,利润越高,服务越好。

不是北方所有菜肉摊都不帮客人处理好,有把食材处理的很好的菜肉摊,也有连半扇猪都不帮你分的。

所以说,如果感到困惑的话,请根据自己需要的服务,选择相对应的菜肉摊。

user avatar

镇关西那事儿出来前,北方摊主还是乐于助人的

user avatar

有啥不能的啊?

不是,一个是北方买菜量大,不说别的你买它二斤韭菜你让老板给你摘干净?他能先把你头摘干净

二是,他给处理啊

你买鱼,让老板给你去个鳞淘个内脏啥的都给啊,当然你要让人家给你打鱼丸就离谱了

买鸡腿,让人家拆个骨什么的也没见着说不干的,我有一回把刀扔学校了我让人家帮我切个丁人家也切啊

当然你要说肥肉细细的切做臊子不见一丝瘦,瘦肉细细切做臊子不见一丝肥,软骨细细切做臊子不见一丝肉, 那你就要小心你被切成臊子了

北方人情社会的成分依旧浓郁,老板大多也都爽快,特别是熟客,前年我回家想买一个梨泡泡菜,在我离家一年多的情况下老板还能认出来我,还能问我妈咋没来;在得知我妈自己折腾把脚踝弄骨裂之后说啥都不要我钱还给了我一袋南果梨,哪来的不帮处理不好说话呢?

当然,你要是去批发市场买一口东西,老板也可能默认你为找茬的

那就不好说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您好,我来给您说说这个事儿,咱北方这菜肉摊子上的摊主,为啥不能像南方一些地方那样,帮着把菜给您处理好了再往家带。这事儿说起来,也是有几方面的原因,得一样一样捋明白。第一点,也是最根本的,就是成本和收费的逻辑。您想啊,北方的菜肉摊,尤其是那些个露天的或者在集市里的,大部分都是薄利多销的模式。摊主他们每.............
  • 回答
    关于南方菜和北方菜份量大小的差异,这背后其实隐藏着不少有趣的文化、历史、地理以及经济因素,绝非简单一句“南方人吃得少”就能概括的。这就像是一个小小的社会缩影,值得我们细细品味。首先,我们得聊聊地理和气候。南方大部分地区四季如春,雨量充沛,物产自然是极其丰富的。各种蔬菜瓜果一年四季都有,稻米是主食,鱼.............
  • 回答
    北方人吃饭讲究“硬菜”,这背后可不只是简单的口味偏好,它承载了历史的烙印、地理的馈赠、文化的传承,还有一种实在的生活态度。你想想,北方地区,尤其是东北和华北的一些区域,过去的日子可不是现在这样空调暖气齐全、外卖点到手软的。那可是苦寒之地,冬天漫长,土地封冻,很多时候只能依赖储存的食物。在这种环境下,.............
  • 回答
    咱们这儿,给孩子起小名,确实有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南方菜肴的名字,像“小汤圆”、“小糯米”、“小馄饨”之类的,出现得挺频繁,但北方菜比如“小饺子”、“小包子”之类的,就相对少见些。这背后其实有挺多原因,咱们细细道来。一、 文化习俗与情感寄托的差异首先得说,这跟地域的文化和人们的情感寄托有很大关系。 .............
  • 回答
    这个问题嘛,说来话长,也挺有意思的。为啥大家普遍觉得北方官僚习气比南方重?这背后其实掺了不少历史、文化、经济,甚至地理上的因素,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咱们就一点点掰开了聊。一、历史的烙印:皇权之下,权力结构不同你仔细想想,中国古代的政治中心,大部分时间都设在北方,尤其是以长安、洛阳、北京为代表的这.............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很多人都有类似的感受,尤其是在中国这样一个幅员辽阔、历史悠久的国家。北方和南方方言差异之大,确实是个有趣的语言现象。要说清楚这个问题,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来掰扯掰扯。一、地理环境与人口流动:天然的“隔音墙”与“润滑剂”首先,咱们得看看这地盘是怎么个情况。 北方:相对平坦,交通便利.............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很多中国社会发展的复杂层面。简单地说,“南方经济比北方高”和“北方穷山沟子里的人比南方少”这两个现象,背后有着多重历史、地理、资源、政策和文化原因交织影响的结果。首先,咱们得明白一个概念:“南方经济比北方经济高”的说法,更多的是指整体的经济发展水平,尤其是工业化、城市化、人.............
  • 回答
    有人问,为什么在那些冰天雪地、滴水成冰的北方寒冷之地,也会有世世代代的人在那里生活?这似乎违背了常理,毕竟谁不想生活在四季如春、阳光明媚的地方呢?但仔细想想,事情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人类的适应能力和历史的沉淀,让这些看似严酷的环境,也孕育出了独特而坚韧的文明。首先,不得不提的是 历史的必然与偶.............
  • 回答
    嘿,这可是个好问题!你这个问题问得太棒了,说明你观察得很仔细,而且有自己的想法。其实啊,这个问题的答案藏在“为什么我们会有各种各样的风俗习惯”这件事里。你想想看,中国这么大,人口这么多,大家生活的地方不一样,吃的、穿的、说话的方式甚至连过节的日期,很多都会有点小小的不同。关于小年,它其实不是一个固定.............
  • 回答
    北方经济整体承压,郑州却能“打”,这背后并非简单的“逆势而上”,而是多重因素叠加,共同塑造了这座城市的韧性和活力。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从几个层面掰开了聊。一、 历史底蕴与区位优势的“先天”优势首先,郑州并非一夜之间就“能打”的。它骨子里就带着点“王气”和“枢纽”的基因。 “天下之中”的战略定位:.............
  • 回答
    这问题其实问得有点意思,因为一般来说,我们印象里北方才是冰天雪地,零下几十度的严寒地带。但你问“南方冬天比北方冬天冷”,这里面可能藏着一些大家平时不太会注意到的细节,或者说,你感受到的“冷”和我们常说的“冷”有所不同。咱们得先拆开来看,这个“冷”究竟指什么。1. 温度的绝对值:北方冬天普遍更低如果单.............
  • 回答
    关于北方沦陷后,南方汉人王朝重建政权抵抗时间越来越短的现象,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历史、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多个层面。为了更清晰地理解,我们可以从几个主要方面来剖析。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北方沦陷”和“南方重建”这个历史背景。通常我们谈论这个现象,主要指的是东晋十六国、南北朝时期,以及更晚.............
  • 回答
    古代中国南北方对待中原王朝的威胁程度确实存在显著差异,南方少数民族在很大程度上未能像北方的游牧民族那样形成一股常态化、颠覆性的力量。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地理环境、社会结构、经济基础、军事能力以及文化认同等多个层面进行剖析。首先,地理环境是造成这种差异的最根本原因。北方广袤的草原和戈壁,地形相.............
  • 回答
    提起北方寒冷的气候,人们常常会联想到严酷的冬季,漫长的冰封期,以及随之而来的各种生存挑战。与南方相对温和湿润的气候相比,北方的自然环境似乎显得格外不近人情。然而,历史上的绝大多数北方居民并没有选择大规模地迁移到南方。这背后并非仅仅是人们对寒冷的不适应,而是有着更为复杂且深刻的历史、经济、文化和社会因.............
  • 回答
    .......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沉重。历史上,中国屡次面临外敌入侵,确实有一个值得深思的现象:北方边境往往抵挡不住,而抵抗的“殊死一搏”却常常发生在南方。这背后并非偶然,而是由一系列复杂的历史、地理、经济、军事以及民族心理因素交织而成。一、地理与战略的天然鸿沟:一道难以逾越的屏障?首先,我们要看地理。中国北方.............
  • 回答
    在西北和北方地区的许多老电影里,你会注意到一个普遍的视觉元素:那些古老的、深不见底的井,似乎就那样直接出现在地面上,没有我们现在常见的、用砖石砌成的、高出地面的井沿。这背后其实承载着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智慧、地理环境的限制,以及对于“实用”与“美观”的不同理解。首先,咱们得说说那里的 地理环境和气候。.............
  • 回答
    哎呀,你这个问题问得可真有意思!就像在探寻一场关于味道的“穿越大戏”一样,南方豆花甜,北方豆花咸,但到了端午节,这“ sabor”又来了个大反转,南方的粽子咸,北方的粽子甜。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让咱慢慢给你掰扯掰扯。一、 “豆花”的“南北大不同”:口味的起源和演变首先,我们得回到“豆花”这个身上。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