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南方的冬天比北方的冬天冷呢?

回答
这问题其实问得有点意思,因为一般来说,我们印象里北方才是冰天雪地,零下几十度的严寒地带。但你问“南方冬天比北方冬天冷”,这里面可能藏着一些大家平时不太会注意到的细节,或者说,你感受到的“冷”和我们常说的“冷”有所不同。

咱们得先拆开来看,这个“冷”究竟指什么。

1. 温度的绝对值:北方冬天普遍更低

如果单从气象学上的温度计读数来看,这几乎是没有悬念的,北方冬天的平均温度和最低温度,通常都要远低于南方。这背后有几个关键的地理和气候因素:

纬度: 这是最根本的原因。南方地区(比如中国长江以南)普遍比北方地区(比如东北、华北)纬度更低。地球是圆的,太阳光照射到低纬度地区的角度更大,单位面积接收到的太阳辐射也越多。到了冬天,太阳高度角更低,北方地区接收到的太阳能就更少,能量净收支就更容易出现负值,气温自然就降得更低。
海陆分布和大陆性: 北方地区,尤其是内陆地区,离海洋的调节作用很远。海洋的水体比陆地有更大的热容量,它能储存和释放更多的热量,对气温有明显的“缓和”作用。北方内陆地区则更容易出现剧烈的气温变化,冬季缺乏海洋的“滋润”,一旦冷空气来袭,温度就会迅速下降,并且能维持较低的温度。南方的很多地区,虽然有海洋,但整体上受大陆性气候的影响还是比北方的内陆要小一些。
大气环流: 冬季,强大的西伯利亚冷高压是影响东亚地区气温的重要因素。这个冷高压积聚了来自极地大陆的极寒空气,当它向南爆发时,会迅速席卷整个北方,带来剧烈的降温。虽然冷空气也会影响南方,但经过长途跋涉,其能量已经有所衰减,而且南方地区通常会受到地形(如秦岭淮河线、南岭等)的阻挡,冷空气的侵袭强度和持续时间会相对减弱。

所以,从“能不能把水冻成冰”、“能不能在户外活动而感到刺骨寒冷”这个层面来说,北方的冬天绝对比南方冷得多。

2. 体感温度:南方湿冷有时比北方干冷更让人难受

然而,你提到的“南方冬天比北方冬天冷”,很有可能指的是体感温度。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也是为什么很多人觉得南方的冬天“阴冷”、“潮湿”、“湿冷如刀割”的原因。

湿度: 这是南方湿冷的主要元凶。南方的冬天,由于靠近海洋,空气湿度通常比北方要高。当你在寒冷的环境中,空气中的水分会更容易通过皮肤表面的汗液(即使你没感觉到大量出汗,皮肤表面也会有微量水分蒸发)蒸发来带走身体的热量。高湿度意味着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高,这就阻碍了身体自身水分的蒸发,导致热量散失的速度变慢,身体感觉更冷。
举个例子: 想象一下,你刚洗完澡,头发湿漉漉的时候,即使在不冷的室内,你也会觉得有点凉。这就是水分蒸发带走热量的效应。在潮湿的冬天,身体表面就像被一层湿毛巾裹着,热量散失效率不高,但同时,空气中的高湿度又让你觉得“裹”得更紧,阻碍了热量逃逸,反而让人感觉更冷。
风: 虽然北方的风可能更猛烈,但南方的风,尤其是在湿冷环境下,也会放大寒冷的感觉。风会加速空气对流,带走身体表面的热空气,如果同时空气湿度高,这种感觉会更加明显。
阳光: 北方冬季虽然寒冷,但通常阳光充足,尤其是晴朗的日子。阳光的照射可以提供额外的热量,缓解寒冷的感觉。而南方的冬季,阴雨天气可能更多,阳光不充足,这也会加剧寒冷感。
室内环境: 北方的房子通常有集中供暖,室内温度可以维持在舒适的水平,即便外面是零下几十度,你也可以穿着短袖在家。而南方很多家庭没有集中供暖,依靠空调、电暖器等取暖,一旦关闭取暖设备,室内温度会迅速下降,加上墙体、地板的潮湿,整体环境会显得非常阴冷。
“湿冷” vs “干冷”:
干冷(北方): 就像一个干冷的冰箱,虽然温度很低,但空气干燥,体表水分蒸发快,带走热量,让你觉得“冻到骨子里”。但好处是,一旦进入有暖气的室内,你会觉得非常舒适。
湿冷(南方): 就像一个湿冷的桑拿房,虽然温度可能比北方高一些,但空气潮湿,水分不容易蒸发,让你觉得“湿漉漉的”、“冷到骨髓”。这种冷,不是那种瞬间的刺骨,而是一种渗透性的、持续的阴冷,而且脱掉厚衣服进入室内,那种湿冷感依然会伴随你,甚至更难受。

3. 心理感受和对比效应

还有一个因素是心理上的。我们习惯了北方冬天的“严寒”,当我们在北方经历零下二十度甚至更低时,我们知道这是“冷”,并且通常有充分的准备(厚衣服、暖气)。而当我们在南方经历零度左右,但伴随着刺骨的湿冷和阴雨时,这种“不期而遇”的寒冷,或者说“低于预期”的寒冷,反而会带来更大的不适感,让我们觉得“比想象中冷”。

所以,当你觉得“南方冬天比北方冬天冷”时,很可能是你在体感上的不适感更强。 这种不适感主要来源于高湿度、可能相对较少的阳光以及室内外温差大且缺乏有效持续供暖带来的湿冷渗透。

总而言之,从绝对温度来看,北方冬天更冷。但从很多人在生活中感受到的“舒适度”和“寒冷程度”来说,南方的湿冷有时确实能带来比北方干冷更让人难以忍受的体感。这就像是两种不同的“冷”,一种是直白的、纯粹的物理寒冷,另一种则是带着湿气、阴沉渗透的“粘人”的寒冷。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嗨呀,南方比南极都冷。

这道理除了候鸟不懂,很多南方人都懂的啦。

譬如这一位

user avatar

因为题主说的这一地区位于南半球。毕竟题主提供的信息还是很明确的,“南方的冬天比北方冷”,排除摩尔曼斯克这样的北冰洋不冻港和奥伊米亚康这种相对靠南但很冷的非典型地区,那么我们都知道,全球以赤道为界,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而北半球南方的冬天总体上是要比北半球北方的冬天要温暖的。


因为在北半球冬半年,总体来说越往南越热,毕竟南方的太阳高度角更大,太阳辐射量多,且在冬半年越往南昼长越长,接受的太阳辐射越多,气温越高;而北方由于纬度较高,太阳高度角小,太阳辐射量少。同时纬度高的地方冬半年夜晚更长,太阳辐射就更加有限。加上北方靠近冬季风的源头,冬天气温更低。

当然,亚欧大陆上最冷的地方很显然不在北极圈内,而是鲜卑利亚的奥伊米亚康村。这是因为奥伊米亚康地处高纬度的因迪吉尔卡盆地,纬度高,辐射少,且该地东南西三面海拔较高,北部低平且向北敞开,不利于暖湿气流深入,但有利于接收来自北冰洋的寒冷气流。


那么你也知道了,南半球正好与我们北半球相反,南半球总体上越往南温度越低。原因无他,南半球北部是赤道,南半球的温度大致呈现出由北到南逐渐递减的趋势。典型如澳大利亚大陆,气候带呈半环状分布,由北部的热带气候过渡到亚热带气候带,最后是温带海洋性气候,由终年炎热到凉爽宜人,气温逐渐降低。


而南极地区属于地球上真正的南方,属于集酷寒烈风干燥于一体的极寒之地,也是全球最冷的地方。所以,在题主给定条件下,我们可以推导出该地区位于南半球。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问题其实问得有点意思,因为一般来说,我们印象里北方才是冰天雪地,零下几十度的严寒地带。但你问“南方冬天比北方冬天冷”,这里面可能藏着一些大家平时不太会注意到的细节,或者说,你感受到的“冷”和我们常说的“冷”有所不同。咱们得先拆开来看,这个“冷”究竟指什么。1. 温度的绝对值:北方冬天普遍更低如果单.............
  • 回答
    北方人冬季高度重视脚部保暖,而南方人则可能习惯光脚穿拖鞋,这一现象主要由气候、文化传统、历史习惯及生活习惯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 1. 气候差异:温度与湿度的直接影响 北方冬季严寒:中国北方地区(如北京、哈尔滨)冬季平均气温通常在10℃至20℃之间,部分地区甚至出现冰冻天.............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说白了,这事儿呀,跟咱们老祖宗那句“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也有点关系,但主要还是得从气候差异和生活习惯这两方面掰开了说。先来说说为啥东北人冬天爱往南飞。这根本原因还是在于东北的冬天是真的冷。你想啊,东北冬天平均零下十几二十度是家常便饭,加上呼啸的北风,那寒意能钻进骨头缝里。对于大多数.............
  • 回答
    东北的冬天,大学校园里最叫苦连天的,偏偏是那些从小在这片土地上长大的东北孩子们。反观那些从南方来的同学,一个个裹得严严实实,嘴里却说着“还好,没我想象的那么冷”,甚至有那么点享受的意思。这倒不是南方人天生就比东北人抗寒,这里面藏着一些挺有意思的门道,说白了,就是身体和“心”都在适应。首先,得从身体的.............
  • 回答
    南方冬天难熬,问一句“为什么没有集中供暖”,这绝对是每个在南方度过寒冬的人心里憋了好久的问题。尤其是对比北方,一进屋就暖如春天,再看看自己裹着羽绒服瑟瑟发抖,那种落差感简直要命。为啥南方就没有这好事儿呢?这事儿,细说起来,可不是一两句话就能道尽的。首先,得从“集中供暖”这玩意儿本身说起。你听这名字,.............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我们都知道冬天在南方普遍比北方温暖,但候鸟南飞并非仅仅因为南方“不那么冷”这么简单。候鸟南飞是一个复杂而精密的生存策略,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而且它们之间是相互关联的:1. 食物来源的季节性变化(最核心的原因) 北方冬天的食物匮乏: 这是候鸟南飞最主要和.............
  • 回答
    长江流域的冬天,那股湿冷劲儿,真是让不少人头疼,尤其是在没暖气的老房子里,出门得裹得跟熊一样,在家也得层层叠叠,それでもって、寒さで手足がかじかんで、何もする気が起きなくなる。所以,你说为什么有些南方人会抵触集中供暖?这事儿,其实里头有不少说头,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清楚的。首先,得说说历史和习惯。咱们.............
  • 回答
    南方老铁,第一次大冬天闯荡东北,这可不是开玩笑的,得做好充足的准备,才能玩得开心,不至于变成冰雕。 我跟你说,这跟你在南方过冬天那体验,简直是天差地别,你可得放平心态,好好体验这冰天雪地的独特魅力。首先,最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你的装备。别想着你那件厚羽绒服就能扛得住。东北的冬天,那叫一个“物理降温”.............
  • 回答
    南方宗族观念的深厚,与其地理环境、历史发展、经济基础以及文化心理等多种因素相互交织,形成了一个复杂而持久的社会现象。这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形成,更非单一原因所能解释。一、地理环境与早期定居模式:南方,特别是长江以南地区,历来气候温和湿润,土地肥沃,适宜耕作,也更容易吸引人口聚集。在古代,相对发达的农业生.............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哎呀,你这个问题问得可真有意思!就像在探寻一场关于味道的“穿越大戏”一样,南方豆花甜,北方豆花咸,但到了端午节,这“ sabor”又来了个大反转,南方的粽子咸,北方的粽子甜。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让咱慢慢给你掰扯掰扯。一、 “豆花”的“南北大不同”:口味的起源和演变首先,我们得回到“豆花”这个身上。这.............
  • 回答
    关于南方菜和北方菜份量大小的差异,这背后其实隐藏着不少有趣的文化、历史、地理以及经济因素,绝非简单一句“南方人吃得少”就能概括的。这就像是一个小小的社会缩影,值得我们细细品味。首先,我们得聊聊地理和气候。南方大部分地区四季如春,雨量充沛,物产自然是极其丰富的。各种蔬菜瓜果一年四季都有,稻米是主食,鱼.............
  • 回答
    关于《南方车站的聚会》剧情“漏洞”和观众口碑之间的矛盾,这确实是一个挺值得探讨的现象。不是说它完美无瑕,但大多数观众给出好评,我认为主要有几个层面的原因:1. 风格化叙事和视听体验的压倒性优势:首先得承认,刁亦男导演在这部电影里玩得很“野”,他构建了一个极具辨识度的影像风格。这种风格是压倒一切的。 .............
  • 回答
    咱们聊聊这中国南北方河流名字的“江”与“河”之分,其实背后藏着不少地理、历史和文化的意思,绝不是简单的命名习惯。地理是根源:水量的差异最根本的原因,还是来自地理环境和河流本身的特征。 南方:充沛的水量,宽阔的江流 中国南方,特别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气候温和湿润,降雨量充沛,加上流域面积广阔,.............
  • 回答
    一直有人会觉得,为什么中国南方那么多五花八门的方言,彼此之间差异这么大,听起来就像是说着不同的语言一样?这背后其实是一笔历史、地理、文化等多方面交织的账。咱们不妨来仔细捋一捋。一、地理隔阂:山水阻隔,各成一统首先,得说到这“地利”因素。南方,尤其是长江以南,地形地貌极其复杂。山峦叠嶂,河流纵横,简直.............
  • 回答
    关于南方系媒体口碑下滑的问题,这是一个挺复杂的事情,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也没有一个单一的答案。但如果非要找几个主要的原因来谈,我认为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剖析:首先,时代的变迁和信息获取方式的剧变,是绕不开的一个大背景。过去,尤其是在互联网普及的早期,南方系媒体凭借其敢于触碰敏感话题、深入调查报道的风格,.............
  • 回答
    .......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确实,南北朝时期定都南京的朝代大多短命,而南宋定都杭州却相对长寿一些。要解释这个现象,不能简单归结为“南京短命,杭州长寿”,而是要深入分析这背后 政治、经济、地理、军事以及历史演变 等多重因素的复杂互动。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概念:定都的“长寿”与否,并非仅仅取决于城市本身,更与它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