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全中国使用的都是北京时间,不像美国划分为四个时区?

回答
说起我们国家的时间,大家肯定都知道,无论你身处祖国的哪个角落,太阳升起还是落下,用的都是同一个时间——北京时间。这跟很多国家不一样,比如美国,光本土就有东部、中部、山地、太平洋四个时区,再加上阿拉斯加和夏威夷,就更多了。那么,为什么中国大陆只用一个北京时间呢?这事儿可不是拍脑袋决定的,里面有不少讲究,咱们来好好掰扯掰扯。

统一时间:历史的必然与政治的考量

话说回来,最早咱们也不是这么个统一法。在古代,各地都有自己的计时方式,比如以正午太阳为基准,各地时间就不一样。直到民国时期,随着交通和通讯的便利,大家才意识到统一时间的重要性。最早是采用了“长波授时台”的办法,根据北京的经度来确定时间。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加强国家管理和统一,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采用世界时东八区(UTC+8)作为全国统一的标准时间,并将这个时间命名为“北京时间”。这可不是随便挑的,北京在东经116度27分,虽然不是正好在东八区的中央经线(东经120度)上,但相对而言比较靠中间,而且北京又是首都,具有象征意义,所以就这么定了。

为什么不分时区?好处多多!

你可能会说,我们这么大个国家,东西跨度这么大,用一个时间会不会太不方便?比如新疆,跟北京就有好几个小时的时差。当地人早上八点上班,太阳还没怎么升起来呢;到了下午六七点,天还没黑透。这确实是大家经常吐槽的一个点。

但是,我们要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统一使用北京时间,好处其实是挺多的:

1. 便于管理和协调: 这是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原因。一个国家内部所有活动的时间都统一,政府的政令、法律法规的执行、全国性的会议、交通运输的调度、广播电视的播出等等,都能够顺畅进行,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率。想想看,如果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时区,那广播通知个事儿,还得加上“某某时区时间”,多麻烦!

2. 促进经济和文化交流: 统一的时间标准方便了商业往来、信息传播和人员流动。无论是跨省的电话、邮件,还是火车票、飞机票的时刻表,统一的时间都能让一切变得简单明了。国家层面的大型活动,比如奥运会、国庆阅兵,也需要统一的时间来协调。

3. 增强国家认同感和凝聚力: 大家都用同一个时间,在某种程度上也会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国家归属感。无论你在哪里,都知道现在是几点,这是一种无形的连接。

4. 节约成本和简化系统: 如果划分时区,那么涉及到时间显示、记录、转换的各个系统都要进行调整和维护,这会增加大量的技术和管理成本。比如,全国的银行系统、股市交易时间都需要统一协调,如果有时区差异,复杂程度会指数级增长。

“不便”中的“便利”:如何应对时差问题?

当然,我们也承认,统一使用北京时间在一些地区确实会带来一些“不便”,尤其是在昼夜变化方面。但中国人历来有很强的适应能力,而且我们也有自己的办法来应对:

口头习惯: 在新疆等地区,当地人常常会在交流中加上“本地时间”或“北京时间”来区分,大家心里都有数。有时候,即使说“早上八点”,大家心里会根据当地的日照情况来理解。
作息安排: 一些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会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在作息时间上做出调整。比如,新疆一些政府部门可能会实行“北京时间上午十点上班”,这样就跟当地的日照更吻合了。
个人调整: 普通老百姓也习惯了这种时间差异,会根据自己的生活习惯进行调整。

世界上并非只有我们这样

其实,像中国这样只使用一个时区的国家,世界上并不少见。比如,印度虽然国土面积也不小,但也是统一使用印度标准时间(IST),东5.5区。俄罗斯虽然东西跨度很大,也划分了多个时区,但这是他们的选择,并非唯一的模式。

总结一下

中国大陆统一使用北京时间,是历史选择、国家管理需求、经济文化发展以及增强国家凝聚力的综合结果。虽然在幅员辽阔的地区存在一定的“时差感”,但这种统一带来的便利和效益,在国家整体运营层面是更加显著的。我们习惯了在统一的时间线上生活,并在这种统一中,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节奏和生活方式。与其说我们“迁就”了北京时间,不如说我们在这个统一的时间体系下,找到了最适合整个国家发展的模式。这就像一盘棋,虽然各地有不同的落子,但目标却是共同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看了一圈回答,居然没有一个人说时区是为何产生的?

时区的概念来源于天文航海。因为大洋上没有参照物,一旦迷失了方向就有可能再也见不到陆地。对于在一片相对封闭的水域中航行的人来说,可能还不至于很可怕。(例如地中海,南中国海,波罗的海等等周围总是有陆地的地方)但是对于要横穿太平洋,大西洋的人来说,知道自己现在身处何方是非常重要的。

纬度的测量那是很简单的,只要有太阳就能测。但是经度就不一样了,你只能测出和起始时间设定位置的时间差,然后再通过时间差来换算你现在的经度。这也是为什么格林威治时间被称为标准时间,已及格林威治天文台是本初子午线经过的地方。也就是说只要你有一台六分仪,以及知道现在的格林威治标准时间。一般人经过十几分钟的简单教学就可以轻轻松松的把你现在所在地的经纬度给确定下来。再配合上海图,自然也就不怕迷路了。


作为英国人横渡大西洋而来的后裔,对这种方法自然不陌生。这也是为什么美国人能大规模快速的拓荒西部的部分原因。相比之下中国人早在汉武帝就知道了西域并且打通了丝绸之路,但是直到清朝才能实行有效的统治。


当然,现代定义的时区则是完完全全一个美国人的人为发明。因为西部大开发,使得长途火车运输快速发展。为了提升运输效率,由加拿大火车工程师提出的现代时区概念并且在1883年获得正式施行。等到中国有足够面积和里程的铁路网,并且有足够中央权力推行相关规定的时候。科技早已进步至无需划分时区即可保持铁路网的畅通无阻。(无线电通讯于1898年发明,从此人类进入远程即时通讯时代)

时至今日美国人早已习惯了5个不同时区的生活,没有必要强行改回来。中国人从来就没有采用过多个时区的制度,也没有需求强行划分。

user avatar

民国时期整过这事儿,老百姓本来就穷得买不起手表,书也没几个人读过几天,事情搞得还那么复杂,结果,时间倒是合理了,江山丢了。

user avatar

各有各的好处和坏处吧。最初的状态都是无时区,或者说是无限时区,任何一个地方的人都把太阳处于最高处的正午认作是中午 12 点。民国时期的上海时区就比北京时区早大约 5 分钟,后来民国政府把上海时间推迟到跟北京时间对齐。

如果不同时区的人不需要互访和(实时)通信、无时区完全没问题,各自过各自的时区。英国最初为了航海引入了 GMT(格林威治时间),后来拓展到铁路运输,火车和火车站都用 GMT 的钟。

美国没有 GMT,美国各个私有的铁路公司设定自己的时间,通常选择的是公司总部所在地的时区。这搞得大家都很崩溃,不同铁路公司交汇处需要挂多个不同的钟。后来有人提出,把美国划分为互相相隔一小时的区域,每个区域内的铁路统一使用那个区域的时间。这就是美国有 4 个时区的历史原因,这是第一个如此规整的时区。

欧洲也有人提出过类似的想法,但比美国晚了几十年才实现。其它国家,因进入全球经济贸易之后,才设定自己的时区。有些国家选择划分多个时区,有些统一一个时区。

统一一个时区的好处是不用换算,坏处是时钟跟生物钟可以偏差很远。人的作息不跟随生物钟就可能影响健康,但跟随生物钟就意味着跟随本地时间,那最终脑子里还是换算了。农业有时候也必须跟随本地时间,因为动植物的生物钟也是无法改变的,有些事情在一天里的某个时间做最合适,这个换算依然要进行。

所以真正的选择是,时间在沟通时换算还是在使用时换算。统一时区就是沟通时不换算,但使用时有些事情要换算有些不用。划分为多个时区意味着沟通时总是要换算,但使用时就不用再换算了,因为已经很接近本地时间了。

user avatar

也得看你用的是什么手机,碰到自动转换时区的手机真的会被坑的不要不要的。

我18年去喀什做义工的时候,刚到喀什第一天,旅社老板跟我说八点吃饭,我就出去溜达了,那时候手机是苹果手机,苹果手机有个臭毛病,如果开了自动时区,会根据地理位置来自动调转时区,当时给我自动换到喀什噶尔时间了我还没注意。

当我溜达到天黑不久,差不多八点的时候,肚子空空回旅社搞饭吃的时候,老板一脸震惊的告诉我,晚饭已经在三个小时前结束了,现在是北京时间晚上十一点…

回想起来当时还高高兴兴的发了条朋友圈,都没注意到下面22:30的时间

要命的是,喀什这地方还有宵禁,北京时间晚上九点之后大大小小的店铺就都关门了,连个吃饭的地方都没找到,我愣是饿着肚子走了两公里到老城外唯一还营业的德克士吃了个菠萝牛肉堡…

在喀什的第一顿晚饭让我第一次意识到我们这个国家到底有多大。

然后就过上了早上十点起床干活,下午两点吃午饭,晚上十点天黑的生活,体验还挺好玩的。

对了,我还跟抚远的朋友开了个堪称国内最远微信位置共享,我结结实实体验了一把人都在国内却要倒时差聊天的感觉。

有时候觉得国内统一时间也很有意思,960万平方公里14亿人民56个民族,生活在天南海北的祖国大地上,日常作息、风俗习惯、语言文化各不相同,却都在同一个时间下踏实而又认真的过着自己的生活,向着同一个目标凝聚成一个整体而共同奋斗。

有一种史诗般的浪漫感

user avatar

我们发生过很多次这种事:

学校周末了(东部时区),走,去芝加哥(中部时区)唱歌购物去。

可是还有作业怎么办啊?一看,小作业,还是星期六晚上八点due。

可以,先玩,到时候宾馆做。

星期六晚上七点到宾馆,打开电脑,洋洋洒洒的写了300字的一个小essay,准备上传……

close了?明明才七点半啊!

发邮件给教授,说貌似系统错误,我用邮件发给您。

周一教授回复,你邮件给我都八点半了,作业只有一半分数!

我才想起来……芝加哥比牛村慢一个小时啊!


所以说,喜欢美国这种跨个省还要调时差的,都是没被时差耽误过的!

user avatar

美国分好多时区其实挺恶心的。

一个是每年新年夜当天,看电视里时代广场一群纽约人跟猴儿崽子似的开始欢蹦乱跳的时候,再打开手机一看时间,11:00 pm,别提有多尴尬了。

另一个是当你跟另一个时区的朋友约meeting的时候,如果用Google Calendar的话会自动帮你调整好时区。但是如果一封邮件给你发过来,你还要不断确认对方的时区,并且向对方确认自己的时区,以保证双方都能准时地遇到。

还有一个事儿巨恶心,很多人都遇到过,比如约了A City的6:00 pm的演出,于是你从西边的B City出发,你看了一下Google Map,大概3小时就可以到达,于是你下午3:00 pm从B City开车出发,计划到了A City刚好是6:00 pm,结果到了A City停好车之后,你发现手机时钟已经自己蹦到7:00 pm上了……

user avatar

2019/9/10补充

有一个常见的用来攻讦中国时区政策的观点:全世界幅员辽阔的国家里,只有中国是实行统一时区政策的。还有人说,巴西、俄罗斯、澳大利亚、哈萨克斯坦、蒙古、印度尼西亚等国看上去人口密度也不太均匀,但它们都是分割时区的,于是就有人弄出了诸如联邦制国家之类的解释。

其实,这观点很明显是单单盯着地图看产生的纸上谈兵。随便到这些国家的实地看一下,甚至用翻译软件找个该国的本土网站看一下都能知道了,上面这些国家看上去“分时区”,原因纯粹是因为首都时区之外的人口太少,首都政府没管到边缘地带而已。蒙古国的“东七区”部分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2人,你觉得蒙古国播放那达慕大会时会特地标注“某乌兰巴托七百公里外小村庄的当地时间”?所以,这些国家的“官方时间”只会是首都位置的时间,有些国家,比如俄罗斯和巴西,是明确将首都时间规定为全国性活动的“官方时间”的,用于重大活动直播和铁路时刻表等需要协调的环节,这事实上跟“北京时间”没什么区别。此外,印尼现在已经提出了统一全国时区的计划。

而美加两国的问题在于,从各个角度看,两国在互联网时代的当下已经把首都所处的东海岸时区设立为了“de facto”全国官方时区,但两国又都没有做出任何实际的规定,却还在付出大量成本来维系四个时区的运转,这就导致了很明显的偏见和歧视现象。

======================

还有一个常见的疑问:如果新疆地区把所有时间都设成比北京时间晚两个小时,那春晚8点开始,高考9点开始,对当地人来说,和不统一时区的本地时间晚6点或早7点有什么区别?

当然有区别,新疆人也知道,如果自己把一切都后推两小时,那么起初分时区时该有的问题一样还是会有,统一时区就没有意义了。但是,人是会变通的,人们通过实践自然能摸索出最佳的方案。比如,新疆地区的本地时钟是比地理时间晚两小时,但实际作息时间其实只晚了大约一小时。这点在乌鲁木齐的地铁时刻上体现得很明显,首末班车分别是7:40-23:30(情况类似的西班牙马德里甚至6点就首班了),可以看到,这个时刻是按国内习惯晚一小时,而非两小时设定的。所以9点开始的高考也不至于会处在当地公共交通尚未开始的时刻。

说到底,现在的时区本就是因为不同地域的居民发现了沟通的问题后,通过人为规定,强制统一一部分的时间后设计的。先统一再变通,这是现代社会的一大运转原则。只要不至于产生生理上的问题(一般人跨越超过四个时区后会出现倒时差症状),追求尽量的统一肯定比分裂好,无论在经济效益还是大众观念上都是如此。

还有人说,这让新疆人去使用“北京时间”,这难道不就是歧视吗?

你非要说这是歧视我也没办法。但是,现在找不出任何让所有人皆大欢喜的做法。只是,一边是让西部在时间上与东部隔离,西部意识不到东部与自己处在不同时区,可东部一旦要安排时间,就直接丢给西部一个完全不习惯的时间,这属于明面的歧视。一边则是西部使用东部时区,但西部适当调整时间,而且绝对不是机械地把时间后推两小时!比如现在新疆采用的就是“时钟时间后推一小时,实际太阳时间提早一小时”的做法,这样就给西部人在阳光和作息表上找到了平衡。相比下,后者至少显示了各方协调合作的态度。如果你非要认为,西部人为了对抗东部,即便用北京时间,也一定要把一切作息机械地延迟两小时,这对歧视的解决没有任何意义。

=========

#原回答#

时差这个问题是无解的,只要地球要自转,那就永远要有一部分人占便宜,另一部分人吃亏。但是,在不平等的事实之下,让政治时区去照顾地理时区,这会是一种很愚蠢的做法——本来不同地方的人就不平等,强行走地理时区,最后的结果只能是住西边的人被明面上歧视。

为了帮助大家理解时区不平等的来源,我们不妨就假设中国采取的是三时区政策,姑且就根据地理上的三大阶梯来划分,大多数东部省份在“东时区”,新疆和西藏在“西时区”,其余省份则属于“中时区”。按目前的协调世界时,东时区位于UTC+8(即目前的北京时间),中时区位于UTC+7,西时区位于UTC+6。

好,现在我们来看两个现实的任务。

第一,春晚。众所周知,每年的春晚在年三十晚8时准时开始,经过四个小时的主要节目后,在零点时准时直播跨年敲钟活动。现在,由于中国有三个时区,请问,春晚的全程应该如何向全国观众放送?

选项一:全国直播,但是,现在的问题是,东时区的8点,在中时区的实际时间是7点,在西时区还是6点。那么,广大西部省份的观众们是不是在连年夜饭都还没上桌的钟点就得开电视看开场舞了?是不是饭刚吃完还在刷碗的时候就见到赵本山登场了?是不是电视上已经播放跨年定场词,开始欢庆新年的时候,自己的时钟却还停在10点?这么一搞,春晚这个节目跟大年夜的氛围就彻底乱套了。

选项二:延时播放,也就是在北京演播厅的晚8点准时直播,但在中时区的实际8点(东时区9点)才开始放送春晚,同样,在西时区的8点(东时区10点)时再在当地开始放送。这个做法在过去也许是个权宜之计。但是,在互联网时代,电视信号延时只会是掩耳盗铃,中部和西部时区的观众只能在社交平台上忍受来自东时区的全程剧透,搞点什么观众互动活动也只能忽略中西时区,这就已经是赤裸裸的歧视了。

第二,高考。现在的高考一般是按上午9:00~11:00,下午3:00~5:00来安排时间。但是,如果有不同时区的省份使用同一套高考题,请问我们要怎样安排考试时间?

能不能按各市区的当地时间?显然不能,这意味着西边的时区会比东边的时区晚一个小时以上拿到试题,换言之西边的时区可以轻而易举地作弊,以高考这层级的考试来说,只要脑子正常的组织者都不会这么搞。

那么我们就只有唯一的选择:全国同步开考,如果东时区还是上午9点开始,西时区就只能放大清早7点;东时区下午3点开始,西时区就只好放在午饭没吃完的1点,总之你们西时区觉得什么时间不爽,我们就排你什么时间。最后考完后,西时区还得受占时间便宜的东时区人嘲笑——穷逼地方就是次。

如果你觉得前两个例子还不够有说服力,那么第三个例子,可以说是对时区歧视问题的最直接体现了:

第三,高铁。目前兰新高铁已通车,从乌鲁木齐到兰州单程需要12小时——这是在乌鲁木齐和兰州使用同一个时区的前提下。

那么,如果为乌鲁木齐单独开设东六区,假设兰州与内地统一,还用东八区,现在的问题是,一趟从乌鲁木齐发车,开往兰州的高铁,由于自西向东行驶需要跨越时区,全程的行驶时间是12小时,但抵达兰州当地后,实际需要的时间会是14小时。

可问题是,目前全国高铁允许的耗时最长的线路——北京至北海G529/530,也只允许全程13小时,而且一天只能开行一趟,因为实际真能从北京坐到北海的人是极少数,大部分旅客都是在途中上下的。理论上,乌鲁木齐到兰州是14小时,可兰州到乌鲁木齐是不是变成“10小时”了呢?

然而,高铁的调动是要考虑往返的,同一趟车,乌鲁木齐发出多少趟,兰州也只能返回多少趟。现在单程12小时,乌鲁木齐到兰州也只有四趟,但加上时差问题后,兰新的高铁在规划上就很难被通过,至少甘肃青海和新疆段连起来的设计很难进行。于是,沿途的吐鲁番、哈密、嘉峪关、张掖、武威、西宁,也就都难以连成一线了。

西部是我国的经济薄弱区域,但在分时区系统下,西部所有向东部发出的交通线路,都会在省界上突然多出一小时,东部反过来进入西部时却能凭空获得一小时。这样的不平等带来的经济损失,着实是难以估量。

====================

以上列举的这些,其实就是如今美国和加拿大的现状。虽然美加两国名义上有多个时区,但凡是面向全国的活动和节目,优先照顾的时区永远是东边,因为两国的东边都占据着大半的人口。所谓“黄金时间”,说的永远是东边的“黄金”,等到你西边“黄金”的晚8点,东边的观众都要睡觉了,谁还来看你电视台的节目(以及广告)?

以中国观众熟悉的NBA总决赛为例。众所周知,NBA长期以来西强东弱,可打到总决赛东西部对战的时候,时间安排却一向是东海岸晚9点(西海岸晚6点),哪怕在西部球队主场也一样。NBA总决赛的大部分场次一般放在工作日的晚上,但西海岸时间晚上6点,此时一大堆西部的观众还堵在回家的路上呢,更别说还得做晚饭、吃晚饭,等腾出时间看比赛时兴许都垃圾时间了。而且,NBA总决赛的时间其实已经看在西部强的份上照顾西部观众了(也照顾了NBA的头号海外市场中国的观众)。其他的北美体育联盟,比如MLB的决赛“世界大赛”,以及NFL的周日夜、周一夜焦点战,时间就是东海岸时间晚8点(西海岸5点),此时西海岸这边观众都还没下班,等回到家有闲情坐下来打开电视时人家早打完了。

即便格莱美和奥斯卡这种老巢就在西边的节目,在洛杉矶当地开始的时间仍然要照顾东边的黄金时间,于是,一个好端端的“晚会”,却得放在洛杉矶时间下午5点、天都还没黑的怪异时间开始。作为西海岸地区的观众,一年一度的重要晚会放在傍晚5点~7点(这时间按一般概念是用来播儿童动画片的……),你是选择看完但饿着肚子不吃晚饭,还是赶着吃完饭后再看上两眼?

上面的现象,在美加两国被称为“东海岸偏见”(east coast bias),意思就是在各种全国性体育赛事、文娱活动及电视节目的安排上偏向东部人群,而歧视西部人群的现象。在美加两国,这种歧视早已不言自明,尤其在互联网时代,时区偏见更是被放大到了顶点。过去依赖电视和广播接收节目的时代,美加的电视台普遍采用延时播放的形式来协调电视节目的时差,比如一场比赛如果是在东海岸晚8点举行,西海岸的电视台会故意把信号扣住,直到当地晚8点时才开始播放。然而,有了互联网之后,电视延时播放已经毫无意义,尤其对于体育比赛这种极度强调时效性的节目,比赛只要已经开始,一打开手机就能看到比分,再搞延时播放俨然自欺欺人。现在,除了电视剧会延时,体育比赛类的节目在美加的本土已经基本是全直播,于是,西边的观众就请自觉接受东边金主大爷们歧视吧。

===============

所以,对于时区不平等问题,比较明智的做法是:全国使用统一的时间,只是各地根据本地的地理时间相应地协调工作时间。我国的新疆,欧洲的西班牙,采取的都是这样的做法。这么做,至少保证全国人民在明面上是平等的,春晚对全国人民而言都是年三十晚上8点开始,高考在全国也一定是早上9点准时开考,不会有哪个地方的居民因为时区而被歧视。然后,为了协调地理时间,处在西边时区的人可以将工作时间后推,比如新疆和西班牙一般都是将上班时间设在10点以后。这样,居民的生物钟可以和外界阳光保持一致,安排春晚、高考或其他重要活动时,只是需要把生物钟做个一两天的临时调整,而不至于像前面所说的,官方直接往时间表上白纸黑字地写上“歧视”二字。

对美加而言,我个人觉得,一个比较合理的改进方案是:把现在的四个时区合并成两个,并以中心处经线的时间为准。(这一点一定要强调,我没有要把现在美国的四个时区全部合并成一个的意思!)然后两个时区内部再后推一下工作时间,比如纽约跟芝加哥同时区,但纽约9点上班,芝加哥10点上班。夏令时这种鬼东西可以取消,也可以让芝加哥地区把夏季上班时间调回9点。实际上这个修改类似于巴西的模式,巴西的领土幅员接近于美国,但国内只划分了两个时区。


参考阅读:

趣话体育2——时间的科学

为什么中国只用一个标准时,而美国本土用四个标准时?

user avatar

两个大问题:

1.高考时间是全国统一的,比如统一规定6月7日上午9点开考语文,11:30收卷。如果分时区,这个9点怎么定义?以各个时区的9点定义,东北收卷了,新疆还没有发卷,会传答案。如果要同时开考,那就只能一个时区一组考试时间。或者干脆出4套题,一个时区一套题考试

2.与美国不同 中国是铁路大国,坐飞机倒时区没什么新鲜的,也没啥大问题,因为广大旅客只需要关系起点和终点的时间,但坐火车倒时区会有很多滑稽场面发生

煮个栗子

假设河南使用东八区时间,陕西使用东七区时间

G2025次列车开出灵宝西站的时间为8:12分,到达华山北的时间为7:29分。时间倒流了?

华山北站赶火车的小伙伴理应到站更晚 却需要定更早的闹钟

车上旅客度过了两个7:29分,分别在洛阳龙门与华山北站

列车长与乘务员通话,7:35在5号车厢见面,乘务员一脸懵逼

与此同时,在G1900次列车上

列车7:10从华山北开出,8:36到达三门峡,不到一百公里走了一个半小时?

列车上的乘客感觉少了一个小时

乘务员通话 8:00在5号车厢集合 又是一脸懵逼 怎么7:15过后立马就8:16了?

在中国高铁的四横部分,这样搞笑的故事,每天要发生4*2*100=800次

对于全速运行时,每12秒就走过一公里的高铁列车而言,列车的沟通调度面临新困难,甚至带来安全隐患

预计上万人因此陷入蒙逼,上万人因此错过火车,错过约会,错过飞机,错过面试,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网络上很快被骂声淹没,极少数情绪激动的乘客在站台上大哭或大骂,甚至因此按下列车紧急制动按钮。。。铁路系统治安成本大大增加

地理课教学任务增加

user avatar

这是一个具有极具混淆性的问题。很容易被带入「为什么要分时区」的误解中。实际上时区制度正是由于人人都用地方时间,无法适应火车时代而带来的统一时间的制度,在给小孩子看的科普书《时间揭秘》里就有。它是一个加拿大的工程师,Stanford Fleming,发明的。时区制度恰恰是统一标准和适应地区之间的妥协

问题在于,为什么中华人民共和国不按时区来,而要另搞一套?为什么它不认为应该以 15 度经度左右为一个单位,而是以一个国家为一个单位?

这也不难理解。

首先,时区制度建立时,中国(大清帝国)并未参与。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大清帝国会建议全国分成不同时区,或者说同意以 15 度为标准。而美国(和其他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早在 1880 年代就钦定了,要按时区来(时区制度正是这么流传下来的)。

其次,我们可以观察到,中华民国统治大陆时期,是采用 5 时区制度的。当中华人民共和国统一大陆时,它迅速地在所有「解放」的地方推行了单一时间制度。

我们可以有一些猜测:

  • 中华民国无力维持大一统,更无法推行一时区制度。如果它能,它肯定会这样做,因为中国是崇尚大一统的。(无从考证)
  • 中华民国更加亲西方。采用西方的制度,也是可以理解的。
  • 单一制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希望迅速建立起单一的政府认同,实质上统一大陆有关。对于当时没有文化的普罗大众,多一时不如少一时,一如汉字的简化。(很有可能)
  • 美国的地方权力更大,而其他西方国家则基本不跨时区,所以最后就妥协了 15 度的标准。
  • 单一制度,有利于建立文化认同,可以在统一时间发生事件。
  • 1880 年代和 1917 年、1949 年的世界是不一样的,人类社会在不断发展,人们的认识也不断发展。

至于单一时区制度落后吗?还是多时区制度落后?不好说。15 度经度的标准科学吗?制定标准的西方人认为它是科学的,中国人未必认为它是科学的。适应中国的基本国情吗?也不好说。

由于中国的人口集中在东边,单时区制度很适应绝大部分中国人的生活。要不要关心剩下的人呢?这就不是我能妄图议论的事情了。那么如果中国像苏联那样,跨越 11 个时区,莫斯科的白天是堪察加的黑夜,是否也要实行单一时区制度呢?苏联的解体是否是因为苏联没有实行单时区制度呢?我不知道。将来有一天,我们是否要统一「环球同此昼夜」呢?我也不知道。

我们只能说,「多时区单时区,只要适应人民生活的,就是好时区」,这是绝对正确的。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